一泵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地下室施工抽水裝置。
【背景技術】
:
[0002]地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首先對需要挖掘的地下土層進行抽水作業(yè),排除待開挖區(qū)域內土方中的水份,使被挖掘土方處于相對干燥狀態(tài),才便于對土方順利挖掘,即使挖掘至預定深度后仍需持續(xù)進行抽水作業(yè),使地下靜態(tài)水位處于施工地表以下較低水位,才能進行混凝土地板的澆制和固化,防止地下水位過高對底板造成擠壓、破壞?,F有施工作業(yè)中,必須在待挖掘的區(qū)域內間隔地打出若干個排水深井,形成井群,在每口深井中分別安裝潛水栗,不間斷同步抽水,從而控制地下靜態(tài)水位,確保待挖掘區(qū)域以下土質的相對干燥,防止施工過程中出現塌方,造成人員傷亡、增加施工難度。這種傳統(tǒng)的地下水抽排方式不僅需要的潛水栗數量多,供電線路,排管路用量大,架設麻煩,而且要保證所有潛水栗都有要連續(xù)不停地運轉,當井內的水位下降到特定深度后,潛水栗就會轉入非滿負荷工作狀態(tài)直至脫水空轉,直到井內水位因滲透回升時水栗才會重新進入抽吸狀態(tài),這樣不僅耗費大量能源,而且會降低潛水栗的使用壽命,增加施工投入成本。
【發(fā)明內容】
:
[0003]為實現對井群的高效同步抽排,減少潛水栗的使用數量,簡化電線排布和排水管路的架設,提高潛水栗的抽水效率,降低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的能耗,本發(fā)明提供了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
[0004]本發(fā)明是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包括潛水栗和抽水管,潛水栗安裝在抽水管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潛水栗和抽水管的結合體放置在主井A內,在抽水管的上端連接出水分配器,在出水分配器上設有總出水口,在虹吸條件形成管的管路中設有閥門,虹吸條件形成管的一端與出水分配器相通連,虹吸條件形成管的另一端與集水容器密封連接,副井取水管與集水容器相連,副井取水管伸入副井內,在副井取水管的底端接有單向閥,單向閥的通過方向為只能從副井取水,不能向副井排水,虹吸出水管一端與集水容器相連,虹吸出水管另一端伸入主井A內,在虹吸出水管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設有封水部件。
[0006]進一步,在單向閥的吸水端設有過濾網罩。
[0007]進一步,封水部件的設置位置高于副井中單向閥的位置。
[0008]進一步,封水部件為U形管接頭。
[0009]進一步,封水部件為S形管接頭。
[0010]進一步,閥門為手動閥門。
[0011]進一步,副井取水管和虹吸出水管均為抗吸癟管體。
[0012]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0013]啟動潛水栗開始抽水,主井內的水經潛水栗、抽水管從出水分配器排出,主井內的水位將逐漸降低,打開閥門使虹吸條件形成管處于暢通狀態(tài),從主井中抽出的水經出水分配器、虹吸條件形成管輸入集水容器中,由于在副井取水管的底端設有單向閥,因此集水容器中水在流入并充填副井取水管與虹吸出水管的過程中就能排出其管內中的空氣,當副井取水管與虹吸出水管注滿水后關閉閥門,此時由于在主井與副井之間存在水位差,并且連接兩井之間的副井取水管與虹吸出水管之間充滿水,即在主井與副井之間形成了虹吸通道,副井的水面高度有向主井A水面高度接近的趨勢,主井A和副井中的排水最終都由放置在主井A內的潛水栗完成,由于虹吸出水管管體在主井部分底端設有封水部件,由于封水部件在高度方向設有彎頭封水結構,即使主井水位降到潛水栗的位置也能維持副井取水管與虹吸出水管之間水的充盈,也就維持了產生虹吸現象的條件。當虹吸條件短暫出現失效時,只要打開閥門重新補水就能恢復虹吸條件,再關閉閥門即可。本發(fā)明能使副井內的水不斷流入主井中,通過一臺潛水栗就能連續(xù)滿負荷對主井和副井進行同步抽吸,既能提高潛水栗的抽水效率,大幅度降低群井單獨抽吸的電能消耗,而且潛水栗和電線的投入費用最少,潛水栗的使用壽命有保證,不會出現因缺水干燒現象。只要保證潛水栗連續(xù)抽水就能使主副井的水面高度維持在人們預定的高度,確保地表以下預定深度的土層維持相對干燥狀態(tài),便于土方挖掘作業(yè)順利開展,完成挖掘后,因為抽水作業(yè)在持續(xù)進行,雖然井體的深度減小了,但井體內水位仍處于人們預定的高度,所以剛剛澆鑄的底板,在凝固前也不會經受水的擠壓而被破壞原有結構。
[0014]應用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井群中的其它副井與主井之間均采用本發(fā)明的連接結構,這樣就能實現用一只潛水栗對所有井群進行同步抽水。從而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
【附圖說明】
:
[0015]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一個口主井與一口副井之間連接結構;
[0016]圖2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一個口主井與二口及二口以上副井之間連接結構;
[0017]圖中:1_潛水栗;2_抽水管;3_出水分配器;31_總出水口 ;4_虹吸條件形成管;5-閥門;6_集水容器;7_副井取水管;8_單向閥;9_虹吸出水管;10_封水部件;11_過濾網卓。
【具體實施方式】
:
[0018]下面結合附圖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如圖1所示,它是一栗雙井抽排降水裝置,它由潛水栗1、抽水管2、出水分配器3、虹吸條件形成管4、閥門5、集水容器6、副井取水管7、單向閥8、虹吸出水管9和封水部件10組成,潛水栗I安裝在抽水管2的底端,潛水栗I和抽水管2的結合體放置在主井A內,在抽水管2的上端連接出水分配器3,在出水分配器3上設有總出水口 31,在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管路中設有閥門5,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一端與出水分配器3通連,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另一端與集水容器6密封連接,副井取水管7與集水容器6相連,副井取水管7伸入副井B內,在副井取水管7的底端接有單向閥8,單向閥8的通過方向為只能從副井B取水,不能向副井B排水,虹吸出水管9 一端與集水容器6相連,虹吸出水管9另一端伸入主井A內,在虹吸出水管9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設有封水部件10,封水部件10的設置位置高于副井中單向閥8的位置。
[0020]實施例2:如圖2所示,它是一栗多井抽排降水裝置,即潛水栗I能同時對主井A、副井B和副井C進行抽排降水,其實質是實施例1的多井疊加。副井C與主井A之間虹吸供水結構與副井B與主井A之間虹吸供水結構相同,副井B和副井C的虹吸條件形成管4均與出水分配器3相連。
[0021]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很多,在此不逐個羅列,只要在主井與副井之間采用一栗雙井虹吸相連結構的同步抽排水方案均屬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包括潛水栗(I)和抽水管(2),潛水栗(I)安裝在抽水管(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潛水栗(I)和抽水管(2)的結合體放置在主井A內,在抽水管(2)的上端連接出水分配器(3),在出水分配器(3)上設有總出水口(31),在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管路中設有閥門(5),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一端與出水分配器(3)相通連,虹吸條件形成管(4)的另一端與集水容器(6)密封連接,副井取水管(7)與集水容器(6)相連,副井取水管(7)伸入副井內,在副井取水管(7)的底端接有單向閥(8),單向閥(8)的通過方向為只能從副井取水,不能向副井排水,虹吸出水管(9) 一端與集水容器(6)相連,虹吸出水管(9)另一端伸入主井A內,在虹吸出水管(9)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設有封水部件(10) 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單向閥(8)的吸水端設有過濾網罩(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封水部件(10)的設置位置高于副井中單向閥⑶的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水部件(10)為U形管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水部件(10)為S形管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門(5)為手動球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水管(2)、虹吸條件形成管(4)、副井取水管(7)和虹吸出水管(9)為抗吸癟管體。
【專利摘要】一種一泵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裝置,其目的是用一臺潛水泵對井群進行高效同步抽排,減少潛水泵的使用數量,簡化電線排布和排水管路的架設,提高潛水泵的抽水效率,降低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的能耗。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主井中放入潛水泵,在副井中設置底部帶有單向閥的副井取水管,副井取水管的上端接有集水容器,底部設有封水部件的虹吸出水管伸入副井中,虹吸條件形成管通過閥門與集水容器相連,虹吸出水管的上端也與集水容器相連,這樣,潛水泵抽出的水經閥門注入集水容器中,集水容器、副井取水管和虹吸出水管能排出其管內中的空氣,在主井與副井之間形成虹吸通道,實現用一只潛水泵對所有井群進行同步抽水。
【IPC分類】E02D19/10
【公開號】CN10525681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799994
【發(fā)明人】徐中山
【申請人】徐中山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