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管廊及框構涵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大力推動城市管廊工程建設,先后在上海、廣州等地試點,面對新興的城市管廊施工技術,它綜合了框架涵與隧道施工工藝結合的特點,采用傳統(tǒng)的施工支架模板安裝技術施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城市區(qū)間施工,搭設支架,拼裝模板等一系列傳統(tǒng)施工工藝,工期時間長,投入人工數量多,安全風險大。因此,現有技術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改進和發(fā)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以提高管廊施工速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其包括上橫梁,其特征在于,上橫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立柱,上橫梁分別通過對應的斜拉桿與立柱相連接,立柱的下端設置有走行機構,立柱上均設置有外模板,外模板呈相向布置,兩個外模板之間形成用于管廊外輪廓施工的工位。
所述的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其中,上述外模板通過多個液壓桿與對應立柱相連接,通過液壓桿的伸縮控制外模板的移動。
所述的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其中,上述走行機構包括設置在立柱下端的縱向梁,縱向梁下方設置有液壓縱向牛腳,液壓縱向牛腳包括縱向承托部與豎直支撐部,縱向承托部一端與豎直支撐部上端相連接,縱向承托部設置有夾軌滑輪結構,夾軌滑輪結構內配置有走行輪與走行導軌,走行輪與走行導軌相適配,走行輪上配置有伺服電機,走行導軌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導向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通過利用液壓系統(tǒng)將液壓縱向牛腳放下支撐整個支架,夾軌滑輪將走行導軌吊起,使走行導軌與地面脫離,人工將走行導軌兩端的導向輪落地鎖定,讓導向輪與地面接觸,使伺服電機反轉,在走行輪的帶動下使走行導軌向前移動,移動就位后導向輪抬起、液壓縱向牛腳下降使走行導軌落地,走行軌安放到位,再將液壓縱向牛腳收起,整個支架依靠走行輪與走行軌道支撐,此時使伺服電機正轉,使走行輪沿走行導軌方向前移直至整個外模臺車系統(tǒng)到達預定位置,,完成臺車前移,將外模板一次性安裝成功,不需要針對每段管廊進行單獨搭設,提高了管廊的施工速度,減少了用工數量、使管廊施工標準化、工廠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走行結構的結構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廊門式自走行液壓外模板系統(tǒng)裝置,如圖1與圖2所示的,其包括上橫梁1,其在,上橫梁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立柱2,上橫梁1分別通過對應的斜拉桿3與立柱2相連接,立柱2的下端設置有走行機構4,立柱2上均設置有外模板5,外模板5呈相向布置,兩個外模板5之間形成用于管廊外輪廓施工的工位6。而且上述外模板5通過多個液壓桿7與對應立柱2相連接,可以實時調整外模板5與管廊外輪廓之間的距離。
而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如圖2與圖3所示的,上述走行機構4包括設置在立柱2下端的縱向梁8,縱向梁8下方設置有液壓縱向牛腳,液壓縱向牛腳包括縱向承托部9與豎直支撐部10,縱向承托部9一端與豎直支撐部10上端相連接,縱向承托部9設置有夾軌滑輪固定裝置11及夾軌滑輪16,夾軌滑輪結構內配置有走行輪12與走行導軌13,走行導軌13可以為工字形槽鋼,走行輪12與走行導軌13相適配,走行輪12上配置有伺服電機15,伺服電機15可以控制走行輪12的正反轉,走行導軌1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導向輪。
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列舉上述實施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形式,均落在本說明書的實質范圍之內,理應受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