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航道建筑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山區(qū)河流急流段航道整治的階梯狀倒坡結構。
背景技術:
山區(qū)河流急流險灘是常見的礙航淺灘形式,在灘口下游易形成剪刀水等不良流態(tài),灘口處流速較大、比降大,船舶上行困難,形成“上急下險”的礙航特征。常用的技術手段有:擴大泄水斷面、構成錯口灘型、拓寬緩流航道等。對于水深較大、流速較大的急流險灘,擴大泄水斷面,降低斷面平均流速,降低灘段流速與比降,從而達到消灘的目的。但是對于山區(qū)河道系統(tǒng)整治工程來說,需考慮整體性和各灘的相互影響與相互關系。擴大上游泄水斷面,在降低灘段流速比降的同時將引起河段阻力降低,造成下游河段水位落差加大。常用的方法也有采用人工的方法將對口急流灘改成錯口急流灘,利用緩流區(qū)搭跳上灘。但采用的人工的方法將對口急流灘改為錯口急流灘增加了上下行船舶會遇概率。參見原輝的文獻山區(qū)河流航道整治方法綜述。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善急流灘上行航路通航水流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河段總阻力,為航道整治的系統(tǒng)規(guī)劃提供更大空間的用于山區(qū)河流急流段航道整治的階梯狀倒坡結構。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山區(qū)河流急流段航道整治的階梯狀倒坡結構,其中,包括在上水航線對岸一側實施炸礁后依次設有的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每層橫向為平坡,縱向為階梯狀倒坡,各段銜接以倒坡銜接。上游段高程小于中游段高程;所述的中游段高程小于下游段高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游段標高28m,長550m,c.s50-c.s57;所述的中游段標高30m,長300m,c.s57-c.s62;所述的下游段標高32m+0,長240m,c.s62-c.s67。上述的堤高隨地形變化而變化。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具有改善急流灘上行航路通航水流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河段總阻力,為航道整治的系統(tǒng)規(guī)劃提供更大空間的效果。由于分散河段阻力同時增加灘口泄水斷面面積的結構,便于降低灘口流速、降低陡比降,同時使得急灘段整體阻力與工程前基本一致,只是將灘口處集中阻力逐段分散。也就是,以階梯狀倒坡形式炸擴急流灘段,河段灘口過水面積增加,流速明顯減緩。同時階梯狀倒坡形式,增加了上水航線對岸側河道水位紊動強度,分散水位落差分布,從而達到減低陡比降,但不減少河段縱比降的整治效果。階梯狀倒坡將形成類似于錯口險灘搭跳上灘的條件,同時還能擴大灘口泄流面積,優(yōu)于直接將對口淺灘改為錯口淺灘的工程措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山區(qū)河流急流段航道整治的階梯狀倒坡結構,包括在上水航線01對岸一側實施炸礁后依次設有的上游段02、中游段03和下游段04。上游段02、中游段03和下游段04每層橫向為平坡,縱向為階梯狀倒坡,各段銜接以倒坡銜接。上游段02高程小于中游段03高程;中游段03高程小于下游段04高程。上游段02標高28m,長550m,c.s50-c.s57;所述的中游段03標高30m,長300m,c.s57-c.s62;所述的下游段04標高32m+0,長240m,c.s62-c.s67。上述的堤高隨地形變化而變化。
分散河段阻力同時增加灘口泄水斷面面積的結構,便于降低灘口流速、降低陡比降,同時使得急灘段整體阻力與工程前基本一致,只是將灘 口處集中阻力逐段分散。也就是,以階梯狀倒坡形式炸擴急流灘段,河段灘口過水面積增加,流速明顯減緩。同時階梯狀倒坡形式,增加了上水航線01對岸側河道水位紊動強度,分散水位落差分布,從而達到減低陡比降,但不減少河段縱比降的整治效果。階梯狀倒坡將形成類似于錯口險灘搭跳上灘的條件,同時還能擴大灘口泄流面積,優(yōu)于直接將對口淺灘改為錯口淺灘的工程措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