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系統(tǒng),包括一組噴漿平臺及雨水管網(wǎng),其特征在于,在各噴漿平臺上設有引水單元,在該引水單元周圍設有圍擋;在各噴漿平臺的山體底部設置一個廢水收集和沉降處置點;
在所述廢水收集和沉降處置點上設有:
設一個廢水收集器皿,或設兩個前、后或上、下相互串接的廢水收集器皿,所述的各廢水收集器皿均安設在噴漿平臺旁側或下方,各廢水收集器皿頂部帶有入水口,所述位于前方或上面所設的廢水收集器皿的入水口與噴漿平臺上的引水單元末端相接;在廢水收集器皿底部設有安裝地漏的排水孔,至少在地漏處設有一道濾網(wǎng);
一廢水收集桶,置于基礎地面上且位于所述后面或下方所設廢水收集器皿的下方;
一排水接管,其上端口與位于設在后面或下方的廢水收集器皿底部的排水孔相接,其下端口伸入廢水收集桶口內(nèi),在該排水接管上設有閘閥;
一吸出管路,其頭端伸入廢水收集桶口內(nèi),其尾端接入雨水管網(wǎng)或指定外排污水井,在該吸出管路中設有用于抽取廢水的水泵。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臺上的引水單元為以下形式中的一種:
1)工作平臺上帶有不大于3°的斜坡,該斜坡的低端作為引水單元的末端,與廢水收集器皿頂部上開放口相接;
2)在工作平臺上開設一組引水溝,各條引水溝的尾端口與廢水收集器皿頂部上開放口相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收集器皿內(nèi)底邊呈不大于5%的傾斜度,且低端近于所述的排水孔。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一種所述的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如下結構形式之一:
1)在廢水收集器皿的上開放口上封有一道濾網(wǎng);
2)所述最終回收廢水的設施為指定水道或污水井;
3)在所述廢水收集桶下方放置用于隔離的油盤;
4)所述廢水收集和沉降處置點周邊設置防護欄桿,掛設警示牌;
5)所述排水接管采用PVC硬質(zhì)管道,且在其下端口用濾布密封;
6)所述抽取廢水的水泵采用虹吸式水泵。
5.一種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驟如下:
①首先搭建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種所述的大型塑石假山施工廢水排放系統(tǒng),包括所述的廢水排放系統(tǒng)及雨水排放管網(wǎng),以對工程產(chǎn)生的廢水進行匯集和中轉(zhuǎn);
②利用所述廢水排放系統(tǒng)的地漏和濾網(wǎng)濾去匯集水流中攜帶的大粒徑泥沙雜物;所述的大粒徑尺寸為大于或等于0.3mm,濾網(wǎng)篩孔尺寸0.3mm、標準目數(shù)50目;
③將上述過濾后的廢水導入廢水收集桶中,進一步沉降廢水中的泥沙含量;對流入廢水收集桶內(nèi)的污水做分類處理:
I)如為施工前期噴漿作業(yè)的廢水,則在廢水收集桶中按照規(guī)程進行定時間的沉淀,該規(guī)程沉淀的時間至少為30分鐘;達標后的水通過吸出管路排入指定的最終回收廢水的設施;
II)如為彩繪作業(yè)的廢水或混有彩繪作業(yè)的廢水,則利用泥沙懸浮顆粒沉淀方法,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a)對低濃度的懸浮顆粒進行自由沉淀;其中,所述低濃度的濃度值小于50mg/L,沉淀時間不少于1小時;
b)對中濃度的懸浮顆粒通過加入絮凝劑進行懸浮顆粒處理,等待沉淀不少于3小時;完成沉淀后將水體懸浮物剝離;其中,所述中濃度的濃度值為50~500mg/L;
c)對高濃度懸浮顆粒進行擁擠沉淀,所述高濃度的濃度值大于500mg/L;
④將凈化后的廢水用吸出管路抽出以進行二次利用,或通過雨水排放管網(wǎng)外排;將沉淀在廢水收集桶中的沉積殘留物顆粒移除。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廢水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④b)中,所述的絮凝劑采用無機絮凝劑,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及微生物絮凝劑。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廢水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機絮凝劑采用聚合氯化鋁;或采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中的水溶性聚合物。
8.如權利要求5至7中所述的任一種施工廢水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絮凝劑進行懸浮顆粒處理時,持續(xù)攪拌絮凝劑,攪拌速率為每分鐘不少于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