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實用新型屬于生活家居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拖把的擰水操作十分累人。為解決此問題,中國專利200920154510.9提出了一種“拖把的脫水裝置”。此種技術方案中采用束套上端內緣設置的卡勾連接外桿,且該束套與內桿體上設置的固定套卡接,進而防止外桿體從內桿體上脫開。該裝置需設置束套和固定套,所需部件多,結構復雜,同時存在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生產成本高,且卡勾與束套的連接不牢固,容易脫落差等缺點。而另一份中國專利CN201727470,名稱為“拖把及其配套的拖把桶”,該專利在螺旋桿件的底部設置阻擋件。其存在下述缺點:1、需設置緩沖片和阻擋件,部件多,成本高。2、生產時需要在螺旋桿件上打孔,然后再安裝阻擋件,加工的步驟多、復雜度高,且螺旋桿件寬度小,整體呈螺旋形,操作困難,制造成本高;3、螺旋桿件下部打孔后容易生銹,且阻擋件體積較小,在使用過程中對阻擋件產生的沖擊力度大,多次使用后會導致該孔破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清潔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清潔裝置,包括桶體、拖把桿及設于桶體內用于拖把桿上的拖把頭旋轉脫水的脫水部,脫水部包括自桶體底部向上凸出的脫水座,脫水座上端設有與拖把頭定位部止轉配合的脫水凸部;拖把桿包括內桿和外桿,并通過套接使拖把桿壓短和拉長,內桿或外桿連接拖把頭,內桿和外桿之間設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可帶動連接拖把頭的桿旋轉;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螺旋桿件和轉動套,轉動套上設有與螺旋桿件相配合的螺牙或開孔;內桿和外桿之間設有防脫拉機構,所述防脫拉機構包括與螺旋桿件連接的固定端和與內桿相連的傳動套;所述傳動套的外圍設有第一卡部,所述外桿上設有在內桿和外桿拉長時可卡住該第一卡部,進而防止內、外桿互相脫離的第二卡部。本實用新型在內桿和外桿拉長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卡部可卡住第一卡部,進而有效防止內桿和外桿在移動過程中互相脫離;無需在螺旋桿件上沖孔,也無需加設其他部件,結構簡單,容易生產,且制造成本低,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的卡接的面積大,穩(wěn)定性好,牢固性強,不易損壞;且該第一卡部在傳動套生產過程中一次性加工制成,生產速度快,效率高。
[0005]進一步地,所述內桿下端連接拖把頭,所述傳動套的下部與所述內桿上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部設于所述傳動套上部的外圍。該設置方便傳動套的拆裝,也方便第一卡部的設置。
[0006]進一步地,所述外桿下端連接拖把頭,所述傳動套的上部與所述內桿下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部設于所述傳動套下部的外圍。設置方便傳動套的拆裝,也方便第一卡部的設置。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部為設于傳動套外圍的第一凸環(huán)或第一凸塊。將第一卡部設置成第一凸環(huán),進而使第一卡部與第二卡部的卡接面積達到的最大,牢固性最強;將第一卡部設置第一凸塊面積必須達到能與第二卡部相接,該設置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卡部為設于外桿內壁的第二凸塊或第二凸環(huán)。將第二卡部設置成第二凸塊,第二凸塊面積必須達到能與第一卡部相接,該設置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將第二卡部設置成第二凸環(huán),進而使第一卡部與第二卡部的卡接面積達到的最大,牢固性最強。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卡部為形成于所述外桿上的縮口段。所述第二卡部為外桿一端逐漸縮小制成,該縮口段在外桿加工時與外桿一體加工而成,生產更加方便,縮口段內壁與第一卡部外壁相貼合,進而能有效地卡住第一卡部,且第一卡部與第二卡部的接觸面積大,貼合度高,穩(wěn)定性好,牢固性強。
[0010]所述第二卡部為外桿側壁由外向內擠壓而形成的凸圈,該凸圈的結構簡單、加工方便。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卡部為與外桿相連的卡件。該設置無需改變現有外桿的結構,只需加設卡件即可,無需改變現有的外桿生產方式,生產方便。
[0012]進一步地,所述外桿通過連接件連接卡件或所述外桿內壁沿周向設有可夾緊卡件的凸部。設置卡件連接牢固,拆裝方便;設置凸部無需增加零件即可牢固連接,且加工方便。
[0013]進一步地,所述卡件為套于外桿內的環(huán)形套或弧形插片。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且與第一卡部的卡接面積最大,牢固性最好;弧形插片的大小必須能達到與第一卡部相接,該弧形插片的結構簡單,容易實現。
[00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生產時只需設置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就可有效防止內桿和外桿脫離,零部件少,制造方便,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桶體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桶體結構示意圖二。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拖把桿與拖把頭安裝后的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拖把桿的分解示意圖。
[0020]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防脫拉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1]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防脫拉機構的外桿剖視圖。
[0022]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防脫拉機構的傳動套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防脫拉機構的外桿剖視圖。
[002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防脫拉機構的傳動套結構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防脫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三種防脫拉機構的外桿剖視圖。
[0027]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8]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9]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5結構示意圖一。
[0031]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6結構示意圖二。
[0032]圖1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7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34]實施例1
[0035]如圖1-12所示,一種拖把桶,包括桶體6、拖把桿及脫水部61。如圖1_3所示,所述脫水部61設于桶體6內,脫水部61用于拖把桿上的拖把頭8旋轉脫水,脫水部61包括自桶體6底部向上凸出的脫水座,脫水座上端設有與拖把頭8定位部止轉配合的脫水凸部611,該拖把桶可只設置一脫水部61,而在本實施例中,同時還設置了清洗部62,該清洗部62和脫水部61為設于桶體6內不同的兩部分;所述脫水凸部61設于一脫水籃63內,使用時,拖把頭8通過其定位部與該脫水凸部611配合定位于脫水籃63內,脫水籃63于旋轉的拖把頭8帶動下可轉動;所述清洗部62包括由桶體6底部向上凸起的清洗座,所述清洗座上設有與拖把頭8定位部止轉配合的清洗凸部,所述清洗部72包括清洗架621,所述清洗凸部設于清洗架621上,使用時,拖把頭8通過其定位部與該清洗凸部的配合定位于清洗架621內,清洗架621于旋轉的拖把頭帶動下可旋轉。
[0036]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拖把桿包括內桿I和外桿2,并通過套接使拖把桿壓短和拉長,所述內桿I的底端連接拖把頭8,內桿I和外桿2之間設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可帶動連接拖把頭8的桿旋轉,即手握外桿2,下壓外桿2,外桿2向內桿I收縮,內桿I旋轉帶動內桿I上的拖把頭8 —起旋轉脫水。所述內桿I與轉動套4之間設有單向傳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螺旋桿件3和轉動套4,轉動套4上設有與螺旋桿件3相配合的螺牙或開孔;所述內桿I和外桿2之間設有防脫拉機構,所述防脫拉機構包括固定端9、傳動套5、第一卡部51及第二卡部21,所述螺旋桿件3通過固定端9連接外桿2,傳動套5與內桿I相連;第一卡部51設于所述傳動套5外圍,所述第二卡部21設于所述外桿2上,在內桿I和外桿2拉長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卡部21可卡住第一卡部51,進而防止內桿I和外桿2互相脫離。
[0037]具體的,所述傳動套5的下部與所述內桿I上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部51設于所述傳動套5上部的外圍。所述內桿I上端部包覆于所述傳動套5下部。且圖6-8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一種防脫拉機構示意圖,如圖6和圖8所示,所述第一卡部51為設于傳動套5外圍的第一凸環(huán)511,該第一凸環(huán)511與傳動套5為一體結構。而如圖6所不,所述第二卡部21為設于外桿2內壁的第二凸環(huán)211,該第二凸環(huán)211由外桿2外壁向內壁凹陷形成。如圖7所示,所述第二凸環(huán)211還可以直接設于外桿2內壁,且第二凸環(huán)211與外桿2為一體結構。
[0038]圖9和圖10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種防脫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第一卡部51為設于傳動套5外圍的第一凸塊512 ;而所述第二卡部21為設于外桿2內壁第二凸塊212。該第一凸塊512和第二凸塊212的長度和數量可根據個人需要進行設計,但該第一凸塊512和第二凸塊212必須保證無論內桿I和外桿2怎么旋轉,當內桿I和外桿2拉長到最大位置時,第二凸塊212始終能卡住第一凸塊512,如可將所述第一凸塊512和第二凸塊212均設置為3個,且相鄰第一凸塊512的間隙小于第二凸塊212的長度,而相鄰第二凸塊212的間隙小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