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廚房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蒸箱在各大酒店廚房內運用的越來越廣泛,隨著蒸箱的廣泛使用經常會出現操作人員的手部被蒸汽灼傷的事故發(fā)生,以往的蒸箱一般都需要靠手部推拉置物架從而將蒸熟后的食物從蒸箱內取出,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有上述事故的發(fā)生,且通過人工推拉置物架容易造成用力不穩(wěn),極易導致置物架上的食物倒翻,存在較大的危險性;在現有技術中也有自動送出裝置的蒸箱但其一次只能操縱一個置物架的進出,不能實現選擇性或同時將置物架移出,無法滿足蒸制食物時的多種需求,同時也大大的延緩了出菜速度,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fā)明的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內左右勻稱設有空腔及設置在所述空腔之間的滑移腔,所述滑移腔與所述空腔之間設有帶軌槽的擋板,所述空腔內設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后平面設有直板,所述滑移腔內設有一號螺旋桿,所述一號螺旋桿上螺紋配接有操縱部,所述操縱部內設有操縱腔,所述操縱腔頂端兩邊設有對向設置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內設有一號導向桿,所述一號導向桿上設有左右滑移配接的平直部,所述平直部兩邊的所述一號導向桿外側纏繞有上壓縮元件,所述平直部疏遠所述一號導向桿一邊的所述平直部上左右勻稱設有磁鐵,所述磁鐵對向的所述操縱部里側壁上設有吸附裝置,所述平直部前平面設有二號電機,所述二號電機前平面旋轉連接有二號螺旋桿,所述二號螺旋桿前平面螺紋配接有浮動塊,所述二號電機左右兩邊的所述平直部前平面均設有二號導向桿,所述二號導向桿與所述浮動塊滑移連接,所述操縱腔兩邊的所述操縱部內勻稱設有鎖緊槽,所述鎖緊槽內設有朝里外延展的鎖緊桿,所述鎖緊桿里側延展段穿過所述操縱部里側壁并延展至所述操縱腔內,所述鎖緊桿外側延展段穿過所述操縱部外側壁并延展至所述軌槽內,所述鎖緊槽內的所述鎖緊桿上設有擋塊,所述擋塊外側的所述鎖緊桿上纏繞設有二號壓縮元件,所述箱體的前平面設置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設有透明觀察窗口,所述平直部后平面左右對稱設有滾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滾子與所述操縱腔內的所述操縱部后側內壁相接,所述滾子用以減少所述平直部長時間左右移動而造成磨損,同時提高移動靈活性和使用壽命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一號螺旋桿朝前后方位延展設置,所述一號螺旋桿前側延展端與所述箱體前側壁旋轉配接,所述一號螺旋桿后側延展端設有一號電機,所述一號電機外側與所述箱體后側壁固定連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直板接近所述軌槽一邊設有用于與所述鎖緊桿外側延展段的尾端相接的鎖孔。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縱部與所述擋板滑移配接。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浮動塊由接合體、雙切面部體和凸體構成。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操縱腔內的所述鎖緊桿尾端設有切面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壓縮元件的作用力將平直部保持在一號導向桿中間位置,鎖緊桿上的切面部內端面與凸體相抵接,操縱部與滑移腔內的后側端面相抵接,置物板上的直板與箱體后側壁相抵接,同時,鎖孔與鎖緊桿外側延展段的尾端為對向設置狀態(tài),當需要拉出左側的置物板時,通過左側的吸附裝置上電與平直部左側上的磁鐵耦合,使得,平直部克服上壓縮元件的作用力向左側滑移,同時帶動平直部上的二號導向桿和浮動塊向左側滑移,使得,浮動塊上的凸體推動左側的鎖緊桿克服左側鎖緊槽內的二號壓縮元件的作用力插入左側直板內的鎖孔,然后通過一號電機帶動一號螺旋桿旋轉,使得操縱部通過左側的鎖緊桿帶動左側的置物板移出;當需要拉出右側的置物板時,通過右側的吸附裝置上電與平直部右側上的磁鐵耦合,使得,平直部克服上壓縮元件的作用力向右側滑移,同時帶動平直部上的二號導向桿和浮動塊向右側滑移,使得,浮動塊上的凸體推動右側的鎖緊桿克服右側鎖緊槽內的二號壓縮元件的作用力插入右側直板內的鎖孔,然后通過一號電機帶動一號螺旋桿旋轉,使得操縱部通過右側的鎖緊桿帶動右側的置物板移出;當需要同時拉出左右兩邊的置物板時,通過二號電機帶動二號螺旋桿旋轉,使得二號螺旋桿帶動浮動塊向前側滑移,此時,浮動塊上的凸體與切面部內端面滑移配合,然后通過浮動塊上的雙切面部體同時與左右兩邊的切面部的斜面相抵并推動鎖緊桿克服二號壓縮元件的作用力分別插入左右兩邊直板內的鎖孔,然后通過一號電機帶動一號螺旋桿旋轉,使得操縱部通過鎖緊桿帶動左右兩邊的置物板同時移出。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實現多種拉出方式,在提高了操作人員蒸制食物時的安全性的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出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俯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圖1的初始狀態(tài)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操縱部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浮動塊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能自動送出的蒸箱設備,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內左右勻稱設有空腔3及設置在所述空腔3之間的滑移腔2,所述滑移腔2與所述空腔3之間設有帶軌槽51的擋板5,所述空腔3內設有置物板4,所述置物板4后平面設有直板41,所述滑移腔2內設有一號螺旋桿21,所述一號螺旋桿21上螺紋配接有操縱部6,所述操縱部6內設有操縱腔61,所述操縱腔61頂端兩邊設有對向設置的安置槽7,所述安置槽7內設有一號導向桿71,所述一號導向桿71上設有左右滑移配接的平直部9,所述平直部9兩邊的所述一號導向桿71外側纏繞有上壓縮元件72,所述平直部9疏遠所述一號導向桿71一邊的所述平直部9上左右勻稱設有磁鐵91,所述磁鐵91對向的所述操縱部6里側壁上設有吸附裝置92,所述平直部9前平面設有二號電機93,所述二號電機93前平面旋轉連接有二號螺旋桿94,所述二號螺旋桿94前平面螺紋配接有浮動塊8,所述二號電機93左右兩邊的所述平直部9前平面均設有二號導向桿95,所述二號導向桿95與所述浮動塊8滑移連接,所述操縱腔61兩邊的所述操縱部6內勻稱設有鎖緊槽62,所述鎖緊槽62內設有朝里外延展的鎖緊桿621,所述鎖緊桿621里側延展段穿過所述操縱部6里側壁并延展至所述操縱腔61內,所述鎖緊桿621外側延展段穿過所述操縱部6外側壁并延展至所述軌槽51內,所述鎖緊槽62內的所述鎖緊桿621上設有擋塊622,所述擋塊622外側的所述鎖緊桿621上纏繞設有二號壓縮元件624,所述箱體1的前平面設置有前面板10,所述前面板10上設有透明觀察窗口101,所述平直部9后平面左右對稱設有滾子901。
其中,所述滾子901與所述操縱腔61內的所述操縱部6后側內壁相接,所述滾子901用以減少所述平直部9長時間左右移動而造成磨損,同時提高移動靈活性和使用壽命,所述一號螺旋桿21朝前后方位延展設置,所述一號螺旋桿21前側延展端與所述箱體1前側壁旋轉配接,所述一號螺旋桿21后側延展端設有一號電機22,所述一號電機22外側與所述箱體1后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直板41接近所述軌槽51一邊設有用于與所述鎖緊桿621外側延展段的尾端相接的鎖孔410,所述操縱部6與所述擋板5滑移配接,所述浮動塊8由接合體81、雙切面部體82和凸體83構成,所述操縱腔61內的所述鎖緊桿621尾端設有切面部623。
初始狀態(tài)時,通過上壓縮元件72的作用力將平直部9保持在一號導向桿71中間位置,鎖緊桿621上的切面部623內端面與凸體83相抵接,操縱部6與滑移腔2內的后側端面相抵接,置物板4上的直板41與箱體1后側壁相抵接,同時,鎖孔410與鎖緊桿621外側延展段的尾端為對向設置狀態(tài),當需要拉出左側的置物板4時,通過左側的吸附裝置92上電與平直部9左側上的磁鐵91耦合,使得,平直部9克服上壓縮元件72的作用力向左側滑移,同時帶動平直部9上的二號導向桿95和浮動塊8向左側滑移,使得,浮動塊8上的凸體83推動左側的鎖緊桿621克服左側鎖緊槽62內的二號壓縮元件624的作用力插入左側直板41內的鎖孔410,然后通過一號電機22帶動一號螺旋桿21旋轉,使得操縱部6通過左側的鎖緊桿621帶動左側的置物板4移出;當需要拉出右側的置物板4時,通過右側的吸附裝置92上電與平直部9右側上的磁鐵91耦合,使得,平直部9克服上壓縮元件72的作用力向右側滑移,同時帶動平直部9上的二號導向桿95和浮動塊8向右側滑移,使得,浮動塊8上的凸體83推動右側的鎖緊桿621克服右側鎖緊槽62內的二號壓縮元件624的作用力插入右側直板41內的鎖孔410,然后通過一號電機22帶動一號螺旋桿21旋轉,使得操縱部6通過右側的鎖緊桿621帶動右側的置物板4移出;當需要同時拉出左右兩邊的置物板4時,通過二號電機93帶動二號螺旋桿94旋轉,使得二號螺旋桿94帶動浮動塊8向前側滑移,此時,浮動塊8上的凸體83與切面部623內端面滑移配合,然后通過浮動塊8上的雙切面部體82同時與左右兩邊的切面部623的斜面相抵并推動鎖緊桿621克服二號壓縮元件624的作用力分別插入左右兩邊直板41內的鎖孔410,然后通過一號電機22帶動一號螺旋桿21旋轉,使得操縱部6通過鎖緊桿621帶動左右兩邊的置物板4同時移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