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制作方法,特別是一種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枕頭,是一種睡眠工具。一般認為,枕頭是人們?yōu)樗呤孢m而采用的填充物。從現代醫(yī)學研究上認識,人體的脊柱,從正面看是一條直線,但側面看是具有三個生理彎曲的曲線。為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維持人們睡眠時正常的生理活動,睡覺時須采用枕頭,枕頭一般由枕芯、枕套兩部分構成。枕套就是在枕巾下面、包裹枕芯的東西,像一個布口袋。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保健枕枕套布料制造方法【申請?zhí)枺?01310624190.X;公開號:CN 103654027A】。這種保健枕枕套布料制造方法,主要由織造、后處理構成,其特征在于:首先將坯布織造后,在壓力容器中按重量份計加入水800-920、菊花15-25、制川烏10-20、白芷5-15、葛根5-15、川芎10-20、丹參6-12、霍香8-16,加熱至45-49℃,保溫230-270分鐘后;再進行后處理。
該專利中公開的制造方法雖然可以使各種醫(yī)療效果疊加,共同發(fā)揮作用,但是,該制造方法的步驟過于簡單,枕套布料不具備耐磨、抗菌的性能,因此,設計出一種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該制作方法可解決枕套布料不具備耐磨、抗菌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按下述重量比的配方制作面料涂層液,聚乙烯醇叔丁醛20-30份、癸二酸二丁酯12-15份、鈦白粉5-8份、脫乙酰甲殼質6-12份、氧化鎂7-10份、氧化鋅1-3份、鉬酸銨10-14份、檸檬酸鈉14-18份、防老化劑3-5份和乙醇16-24份;
b、將步驟a中各成分倒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攪拌,攪拌時間20-28min,攪拌溫度85-90℃,制得涂層液;
c、將涂層液用刮刀刮涂在面料的外層上,涂層液厚度0.6-1.2mm;
d、將涂層好的面料放入烘箱中進行烘干,烘干溫度60-80℃;
e、將烘干好的面料通過裁剪機進行裁剪,裁剪成所需尺寸的半成品;
f、將半成品通過縫紉裝置進行縫合,制得耐磨抗菌的枕頭套。
采用以上方法,通過在面料上涂覆涂層液,通過裁剪機對其進行裁剪,通過縫紉裝置進行縫合,從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夠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使用,通用性強。
所述步驟f中的縫紉裝置包括縫紉座,縫紉座上具有縫紉針和壓腳,縫紉座上設置有能向縫紉針輸送布料的送料機構,送料機構包括定位板、上夾板、下夾板和升降板,定位板固定在縫紉座上,定位板上開設有若干限位孔,限位孔中穿設有用于定位布料的定位桿,定位板上還開設有定位槽,下夾板設置在定位槽中,升降板通過一能帶動其水平移動的移動機構設置在縫紉座上,升降板上固定有升降氣缸,升降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升降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和上夾板相連,上夾板上具有能將下夾板定位住的定位結構。
縫紉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據布料的外形輪廓,將定位桿插入相應的限位孔中,將下夾板放入定位板的定位槽中,將上下兩層布料放在定位板上,控制升降氣缸的活塞桿上下移動,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帶動上夾板上下移動,隨著上夾板的上下移動,上夾板和布料接觸,通過定位結構將下夾板定位在上夾板上,并將其輸送到縫紉針處,通過移動機構帶動升降板水平移動,升降板使布料水平移動,可實現連續(xù)不間斷的縫合作業(yè),生產效率高。
所述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推桿電機、第二推桿電機、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安裝板和安裝架,安裝架固定在縫紉座上,第一導軌水平固定在安裝架上,第一滑塊設置在第一導軌上,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固定在安裝架上,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第一滑塊相連,安裝板固定在第一滑塊上,第二導軌水平固定在安裝板上,且第二導軌與第一導軌相互垂直,第二滑塊設置在第二導軌上,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固定在安裝板上,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第二滑塊相連,上夾板通過連桿固定在第二滑塊上。
當需要使升降板水平移動時,控制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左右移動,第一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第一滑塊左右移動,第一滑塊帶動安裝板左右移動,控制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前后移動,第二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第二滑塊前后移動,第二滑塊帶動連桿前后移動,連桿帶動上夾板前后移動,從而可使升降板水平移動。
所述定位結構包括電磁鐵和鐵片,鐵片固定在下夾板上,電磁鐵固定在上夾板上,電磁鐵能將鐵片吸持住。
當需要將下夾板定位在上夾板上時,通過電磁鐵將鐵片吸持住,從而可將下夾板定位在上夾板上,定位快速。
所述縫紉座上設置有能對布料邊沿進行導向的導向結構,導向結構包括導向輪和定位架,定位架固定在縫紉座上,且定位架位于壓腳側部,定位架上設置有下壓氣缸,下壓氣缸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導向輪通過連接架和下壓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相連,導向輪端部和伺服電機相連。
采用以上結構,控制下壓氣缸的活塞桿上下移動,下壓氣缸的活塞桿帶動導向輪上下移動,通過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帶動導向輪轉動,從而導向輪可對布料邊沿進行導向,使其順利進入到壓腳處,導向效果好。
所述導向輪的材料為橡膠,導向輪側面上具有凸出的若干防滑部。
所述縫紉座上設置有能使布料邊沿展開的輔助吹氣結構,輔助吹氣結構包括輸氣管和風機,下夾板內具有工作腔,下夾板四側開設有若干與工作腔相連通的出氣孔,輸氣管一端和工作腔相連通,輸氣管另一端和風機相連通,風機固定在下夾板上。
采用以上結構,開啟風機,通過輸氣管將外界空氣輸送到出氣孔中,在氣流的作用下,可使布料邊沿展開,展開效果好。
所述輸氣管中還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閥。
采用以上結構,通過流量調節(jié)閥可調節(jié)輸氣管中的流量大小,調節(jié)方便。
所述縫紉座上還設置有翻面結構,翻面結構包括放置板、第一手指氣缸、第二手指氣缸、翻面管和推送板,放置板固定在縫紉座上,放置板上開設有用于放置下夾板的放置槽,第一手指氣缸固定在放置板一側,第一手指氣缸的手指端部和第一夾緊板相連,第二手指氣缸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移動結構相連,第二手指氣缸的手指端部和第二夾緊板相連,推送板設置在放置板上,推送板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推送氣缸相連,推送板上水平設置有轉軸,轉軸一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減速電機相連,轉軸另一端和收緊盤相連,收緊盤上具有凸出的若干工作部,翻面管通過支架固定縫紉座上,且翻面管位于放置板側部,翻面管靠近放置板的一端為輸入端,翻面管另一端通過連接管和空壓機相連通,翻面管內固定有安裝環(huán),翻面管內還滑動設置有導入管,導入管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驅動氣缸相連,導入管的小口端能插入到第一手指氣缸和第二手指氣缸,導入管的大口端通過具有彈性的橡膠管和安裝環(huán)相連通。
當需要對其進行翻面時,將縫合好的布料成品放在放置板上,控制第一手指氣缸和第二手指氣缸的手指動作,第一手指氣缸的手指帶動第一夾緊板動作,第一夾緊板將布料成品開口一側夾住,同時,第二手指氣缸的手指帶動第二夾緊板動作,第二夾緊板將布料成品開口另一側夾住,通過移動結構帶動第二手指氣缸移動,使布料成品開口逐漸打開;開啟空壓機,控制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向前移動,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帶動導入管向前移動,使導入管插入布料成品開口中,同時,控制推送氣缸的活塞桿來回動,推送氣缸的活塞桿帶動推送板來回移動,將布料成品推向翻面管,控制減速電機的輸出軸轉動,減速電機的輸出軸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收緊盤轉動,收緊盤將布料成品收緊,控制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向后移動,驅動氣缸的活塞桿帶動導入管向后移動,在氣流的作用下將布料成品拉入翻面管中,從而實現翻面,翻面效率高。
所述移動結構包括第三推桿電機、導套和導桿,導桿水平固定在放置板上,導套設置在導桿上,第三推桿電機固定在縫紉座上,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端部和導套相連,第二手指氣缸固定在導套上。
當需要使第二手指氣缸來回移動時,控制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來回移動,第三推桿電機的推桿帶動導套來回移動,導套帶動推送板來回移動,從而可使第二手指氣缸來回移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制作方法中通過在面料上涂覆涂層液,通過裁剪機對其進行裁剪,通過縫紉裝置進行縫合,從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夠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使用,通用性強。
2、通過將定位桿插入相應的限位孔中,將下夾板放入定位板的定位槽中,將上下兩層布料放在定位板上,控制升降氣缸的活塞桿帶動上夾板移動,將下夾板定位在上夾板上并將其輸送到縫紉針處,通過第一推桿電機的第二推桿電機使升降板水平移動,升降板使布料水平移動,可實現連續(xù)不間斷的縫合作業(yè),生產效率高。
3、通過電磁鐵將鐵片吸持住,可將下夾板定位在上夾板上,定位快速。
4、通過輸氣管將外界空氣輸送到出氣孔中,在氣流的作用下使布料邊沿展開,展開效果好。
5、通過流量調節(jié)閥可調節(jié)輸氣管中的流量大小,調節(jié)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縫紉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縫紉裝置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視圖。
圖3是縫紉裝置中翻面結構的剖視圖。
圖4是縫紉裝置中翻面結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縫紉裝置中移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縫紉座;2、導向輪;3、伺服電機;4、壓腳;5、縫紉針;6、定位架;7、下壓氣缸;8、上夾板;9、升降氣缸;10、升降板;11、定位桿;12、定位板;12a、限位孔;12b、定位槽;13、下夾板;13a、出氣孔;13b、工作腔;14、鐵片;15、電磁鐵;16、風機;17、流量調節(jié)閥;18、輸氣管;19、支架;20、安裝環(huán);21、空壓機;22、連接管;23、驅動氣缸;24、橡膠管;25、導入管;26、翻面管;27、第一手指氣缸;28、第一夾緊板;29、放置板;29a、放置槽;30、收緊盤;31、轉軸;32、推送板;33、減速電機;34、推送氣缸;35、第二夾緊板;36、第二手指氣缸;37、導套;38、導桿;39、第三推桿電機;40、安裝板;41、第二推桿電機;42、第二滑塊;43、第二導軌;44、第一推桿電機;45、第一滑塊;46、安裝架;47、第一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本耐磨抗菌的枕頭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下述重量比的配方制作面料涂層液,聚乙烯醇叔丁醛20-30份、癸二酸二丁酯12-15份、鈦白粉5-8份、脫乙酰甲殼質6-12份、氧化鎂7-10份、氧化鋅1-3份、鉬酸銨10-14份、檸檬酸鈉14-18份、防老化劑3-5份和乙醇16-24份;在本實施例中,稱取聚乙烯醇叔丁醛25份、癸二酸二丁酯14份、鈦白粉6份、脫乙酰甲殼質9份、氧化鎂8份、氧化鋅2份、鉬酸銨12份、檸檬酸鈉16份、防老化劑4份和乙醇20份;
b、將步驟a中各成分倒入到攪拌機中進行攪拌,攪拌時間20-28min,攪拌溫度85-90℃,制得涂層液;在本實施例中,攪拌時間24min,攪拌溫度88℃;
c、將涂層液用刮刀刮涂在面料的外層上,涂層液厚度0.6-1.2mm;在本實施例中,涂層液厚度0.9mm;
d、將涂層好的面料放入烘箱中進行烘干,烘干溫度60-80℃;在本實施例中,烘干溫度70℃;
e、將烘干好的面料通過裁剪機進行裁剪,裁剪成所需尺寸的半成品;
f、將半成品通過縫紉裝置進行縫合,制得耐磨抗菌的枕頭套。
采用該方法,通過在面料上涂覆涂層液,通過裁剪機對其進行裁剪,通過縫紉裝置進行縫合,從而可使其具有耐磨、抗菌的性能,能夠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使用,通用性強。
如圖1所示,步驟f中的縫紉裝置包括縫紉座1,縫紉座1上具有縫紉針5和壓腳4,縫紉座1上設置有能向縫紉針5輸送布料的送料機構,送料機構包括定位板12、上夾板8、下夾板13和升降板10,定位板12固定在縫紉座1上,定位板1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縫紉座1上;定位板12上開設有若干限位孔12a,在本實施例中,限位孔12a的數量為三十個,限位孔12a分布在定位板12上表面的四周;限位孔12a中穿設有用于定位布料的定位桿11,定位板12上還開設有定位槽12b,下夾板13設置在定位槽12b中,升降板10通過一能帶動其水平移動的移動機構設置在縫紉座1上,升降板10上固定有升降氣缸9,升降板10上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有升降氣缸9;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端部和上夾板8相連,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端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上夾板8相連;上夾板8上具有能將下夾板13定位住的定位結構。
如圖1、圖5所示,移動結構包括第一推桿電機44、第二推桿電機41、第一導軌47、第二導軌43、第一滑塊45、第二滑塊42、安裝板40和安裝架46,安裝架46固定在縫紉座1上,第一導軌47水平固定在安裝架46上,第一滑塊45設置在第一導軌47上,第一推桿電機44的推桿固定在安裝架46上,第一推桿電機44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一推桿電機44的推桿端部和第一滑塊45相連,安裝板40固定在第一滑塊45上,第二導軌43水平固定在安裝板40上,且第二導軌43與第一導軌47相互垂直,第二滑塊42設置在第二導軌43上,第二推桿電機41的推桿固定在安裝板40上,第二推桿電機41的推桿水平設置,第二推桿電機41的推桿端部和第二滑塊42相連,上夾板8通過連桿固定在第二滑塊42上。
如圖2所示,定位結構包括電磁鐵15和鐵片14,鐵片14固定在下夾板13上,鐵片14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夾板13上;電磁鐵15固定在上夾板8上,電磁鐵15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上夾板8上;電磁鐵15能將鐵片14吸持住。
如圖1所示,縫紉座1上設置有能對布料邊沿進行導向的導向結構,導向結構包括導向輪2和定位架6,定位架6固定在縫紉座1上,定位架6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縫紉座1上;且定位架6位于壓腳4側部,定位架6上設置有下壓氣缸7,下壓氣缸7固定在定位架6上;下壓氣缸7的活塞桿豎直向下,導向輪2通過連接架和下壓氣缸7的活塞桿端部相連,導向輪2端部和伺服電機3相連,伺服電機3固定在連接架上,伺服電機3的輸出軸和導向輪2端部相連;采用該結構,控制下壓氣缸7的活塞桿上下移動,下壓氣缸7的活塞桿帶動導向輪2上下移動,通過伺服電機3的輸出軸帶動導向輪2轉動,從而導向輪2可對布料邊沿進行導向,使其順利進入到壓腳4處,導向效果好;導向輪2的材料為橡膠,導向輪2側面上具有凸出的若干防滑部,在本實施例中,防滑部的數量為二十個。
如圖2所示,縫紉座1上設置有能使布料邊沿展開的輔助吹氣結構,輔助吹氣結構包括輸氣管18和風機16,下夾板13內具有工作腔13b,下夾板13四側開設有若干與工作腔13b相連通的出氣孔13a,在本實施例中,出氣孔13a的數量為二十個;輸氣管18一端和工作腔13b相連通,輸氣管18另一端和風機16相連通,風機16固定在下夾板13上,風機16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下夾板13上;采用該結構,開啟風機16,通過輸氣管18將外界空氣輸送到出氣孔13a中,在氣流的作用下,可使布料邊沿展開,展開效果好。
如圖2所示,輸氣管18中還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閥17;采用該結構,通過流量調節(jié)閥17可調節(jié)輸氣管18中的流量大小,調節(jié)方便。
如圖3、圖4所示,縫紉座1上還設置有翻面結構,翻面結構包括放置板29、第一手指氣缸27、第二手指氣缸36、翻面管26和推送板32,放置板29固定在縫紉座1上,放置板29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縫紉座1上;放置板29上開設有用于放置下夾板13的放置槽29a,第一手指氣缸27固定在放置板29一側,第一手指氣缸27的手指端部和第一夾緊板28相連,第二手指氣缸36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移動結構相連,第二手指氣缸36的手指端部和第二夾緊板35相連,推送板32設置在放置板29上,推送板32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推送氣缸34相連,推送板32上水平設置有轉軸31,轉軸31一端與一能帶動其轉動的減速電機33相連,轉軸31另一端和收緊盤30相連,收緊盤30上具有凸出的若干工作部,在本實施例中,工作部的數量為六個;翻面管26通過支架19固定縫紉座1上,且翻面管26位于放置板29側部,翻面管26靠近放置板29的一端為輸入端,翻面管26另一端通過連接管22和空壓機21相連通,翻面管26內固定有安裝環(huán)20,翻面管26內還滑動設置有導入管25,導入管25與一能帶動其來回移動的驅動氣缸23相連,導入管25的小口端能插入到第一手指氣缸27和第二手指氣缸36,導入管25的大口端通過具有彈性的橡膠管24和安裝環(huán)20相連通。
如圖4所示,移動結構包括第三推桿電機39、導套37和導桿38,導桿38水平固定在放置板29上,導桿3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放置板29上;導套37設置在導桿38上,第三推桿電機39固定在縫紉座1上,第三推桿電機39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縫紉座1上;第三推桿電機39的推桿端部和導套37相連,第二手指氣缸36固定在導套37上。
縫紉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據布料的外形輪廓,將定位桿11插入相應的限位孔12a中,將下夾板13放入定位板12的定位槽12b中,將上下兩層布料放在定位板12上,控制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上下移動,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帶動上夾板8上下移動,隨著上夾板8的上下移動,上夾板8和布料接觸,通過電磁鐵15將鐵片14吸持住,將下夾板13定位在上夾板8上,并將其輸送到縫紉針5處;控制第一推桿電機44的推桿左右移動,第一推桿電機44的推桿帶動第一滑塊45左右移動,第一滑塊45帶動安裝板40左右移動,控制第二推桿電機41的推桿前后移動,第二推桿電機41的推桿帶動第二滑塊42前后移動,第二滑塊42帶動連桿前后移動,連桿帶動上夾板8前后移動,使升降板10水平移動,升降板10使布料水平移動,可實現連續(xù)不間斷的縫合作業(yè);將縫合好的布料成品放在放置板29上,控制第一手指氣缸27和第二手指氣缸36的手指動作,第一手指氣缸27的手指帶動第一夾緊板28動作,第一夾緊板28將布料成品開口一側夾住,同時,第二手指氣缸36的手指帶動第二夾緊板35動作,第二夾緊板35將布料成品開口另一側夾住,控制第三推桿電機39的推桿來回移動,第三推桿電機39的推桿帶動導套37來回移動,導套37帶動推送板32來回移動,使布料成品開口逐漸打開;開啟空壓機21,控制驅動氣缸23的活塞桿向前移動,驅動氣缸23的活塞桿帶動導入管25向前移動,使導入管25插入布料成品開口中,同時,控制推送氣缸34的活塞桿來回動,推送氣缸34的活塞桿帶動推送板32來回移動,將布料成品推向翻面管26,控制減速電機33的輸出軸轉動,減速電機33的輸出軸帶動轉軸31轉動,轉軸31帶動收緊盤30轉動,收緊盤30將布料成品收緊,控制驅動氣缸23的活塞桿向后移動,驅動氣缸23的活塞桿帶動導入管25向后移動,在氣流的作用下將布料成品拉入翻面管26中,實現翻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