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飛機艙門鎖內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飛機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較高可靠性的飛機艙門鎖內把手。
背景技術:
國內外飛機艙門同類艙門鎖內把手的結構形式目前狀況為內把手不是嵌入式, 不采用PUSH按鈕保險,需采用其他方式進行保險,操作復雜,可靠性收到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飛機艙門內把手,能夠提高飛機艙門鎖的可靠性, 簡化艙門內部開、關操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飛機艙門鎖內把手,包括內把手1、外套筒7、內套筒8,設置有對內把手1進行保險的內嵌于內把手1上的方形開口內的PUSH按鈕2,保險銷軸5與PUSH按鈕2嚙合,在PUSH按鈕2與內把手1的方形開口之間設置有扭簧4,壓簧9 位于內套筒8內一端與內把手1固定,使得PUSH按鈕2脫離保險銷軸5時可將內把手1迅速彈起,在內把手1下設置有內鎖盤3,在內套筒8與外筒7之間設置有將內套筒7及外套筒8固定在一起的螺栓6,鎖盤圓筒壁上有一使螺栓6能夠繞其旋轉一定角度的長圓孔,在轉動內把手1時,內套筒8和外筒7能繞其圓筒壁上旋轉。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通過采用嵌入式PUSH按鈕保險增加了艙門鎖的可靠性,簡化了艙門內部開、關操作步驟。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把手閉合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把手閉合狀態(tài)結構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內把手彈起后旋轉打開原理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內把手安裝在某型機客艙門上的軸測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內把手安裝在某型機客艙門上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請參見圖1和圖2,具體如下一種飛機艙門鎖內把手,包括內把手1、外套筒7、內套筒8,設置有對內把手1進行保險的內嵌于內把手1上的方形開口內的PUSH按鈕2,保險銷軸5與PUSH按鈕2嚙合,在PUSH按鈕2與內把手1的方形開口之間設置有扭簧4,壓簧 9位于內套筒8內一端與內把手1固定,使得PUSH按鈕2脫離保險銷軸5時可將內把手1 迅速彈起,在內把手1下設置有內鎖盤3,在內套筒8與外筒7之間設置有將內套筒7及外套筒8固定在一起的螺栓6,鎖盤圓筒壁上有一使螺栓6能夠繞其旋轉一定角度的長圓孔,在轉動內把手1時,內套筒8和外筒7能繞其圓筒壁上旋轉。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來艙門內把手不是嵌入式,不采用PUSH 按鈕保險,需采用其他方式進行保險,操作復雜;現在設計的艙門鎖的內把手上采用了 PUSH按鈕直接保險,且內把手為嵌入式,操作簡單,提高了艙門鎖的可靠性。當需要打開艙門時,不需要首先打開外部鑰匙鎖,只要按下PUSH按鈕,向下旋轉內把手就可以了 ;當需要鎖閉艙門時,只要旋轉內把手到水平位置,同時按下PUSH按鈕就可以了。請參閱圖4及圖5,將本飛機艙門內把手安裝在某型飛機客艙門鎖之后,內鎖盤通過5個螺釘固定在內鎖罩上,內鎖罩通過9個螺釘固定在艙門上,外筒上的其中兩個叉耳通過平頭軸分別與鎖機構的兩個拉桿相連,另一個叉耳通過平頭軸與鎖機構的彈簧殼體相連。本內把手通過設置內嵌式PUSH按鈕2,提高了鎖機構的可靠性,避免了誤動內把手打開艙門,操作簡單。
權利要求1. 一種飛機艙門鎖內把手,包括內把手(1)、外套筒(7)、內套筒(8),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對內把手(1)進行保險的內嵌于內把手(1)上的方形開口內的PUSH按鈕(2),保險銷軸 (5 )與PUSH按鈕(2 )嚙合,在PUSH按鈕(2 )與內把手(1)的方形開口之間設置有扭簧(4), 壓簧(9)位于內套筒(8)內一端與內把手(1)固定,使得PUSH按鈕(2)脫離保險銷軸(5)時可將內把手(1)迅速彈起,在內把手(1)下設置有內鎖盤(3),在內套筒(8)與外筒(7)之間設置有將內套筒(7)及外套筒(8)固定在一起的螺栓(6),鎖盤圓筒壁上有一使螺栓(6)能夠繞其旋轉一定角度的長圓孔,在轉動內把手(1)時,內套筒(8)和外筒(7)能繞其圓筒壁上旋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飛機設計技術,涉及一種飛機艙門鎖內把手。本飛機艙門內把手為嵌入式內把手,在把手上增加安裝PUSH按鈕的方形開口,安裝形式為嵌入式,內鎖盤、PUSH按鈕、扭簧和保險銷軸直接對內把手進行保險;改變外筒固定內把手一端的結構形式,增加固定內套筒的螺紋孔,并增加特殊螺栓、內套筒和壓簧,使內把手可以操縱艙門鎖機構。本實用新型艙門鎖內把手轉動時外把手不動,操作簡單、靈活、安全,提高了艙門鎖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E05B3/04GK202081715SQ20112015074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夏發(fā)令, 孫亞東, 孫志丹, 張元江, 張金龍, 杜潔瓊, 林昭, 柴彩雄, 武金祥, 沈偉, 馬德權 申請人:哈爾濱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