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承重梁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板承重梁(3),其具有由木材制成的第一翼緣板(6)、由木材制成的第二翼緣板(7)和連接第一翼緣板(6)與第二翼緣板(7)的腹板(8),以及具有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縱向延伸的第一加強件(11),其中所述腹板(8)在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第一翼緣板(6)連接的第一凸肩(9)和/或在另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第二翼緣板(7)連接的第二凸肩(10),所述第一加強件(11)設置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相應凹槽(12)內,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加強件(11)貼靠在所述腹板(8)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凸肩(9)上。
【專利說明】
模板承重梁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一種模板承重梁(schaliingst巧ger),其具有由木材制成的第一 翼緣板(Gurtelement)、由木材制成的第二翼緣板和連接第一翼緣板與第二翼緣板的腹板 (Stegelement), W及具有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翼緣板的縱向延伸的第一加強件,其中所述 腹板在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第一翼緣板連接的第一凸肩和/或在另一個縱側具有 至少一個用于與第二翼緣板連接的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加強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相 應凹槽內。
【背景技術】
[0002] 具有I形或者說工字型橫截面的模板承重梁例如已在DE 103056 13B4或者 DE1958002中公開。模板承重梁具有兩個翼緣板,它們通過一個腹板相互連接。翼緣板通常 由第一種木材制成,腹板由第二種木材制成。運樣的模板承重梁在建筑工程中用于支承模 板板材,利用該模板板材制造混凝±蓋板。在此,模板承重梁安置在蓋板支柱形式的支承裝 置上。在已裝配好的狀態(tài)下,模板承重梁要承受由樓面模板作用在模板承重梁上的高的工 作負荷。由此,需要提高模板承重梁的承載能力。
[0003] 基于上述背景,在現(xiàn)有技術(參見例如GB2036150A)中建議一些金屬型材形式的模 板承重梁,其一方面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W及另一方面具有下述優(yōu)點,即,能夠W簡單的方 式將用于連接系統(tǒng)部件的裝配軌集成到所述金屬型材中。但是缺點是,金屬的模板承重梁 成本高。另外的缺點是,模入用于固定模板板材的釘子只能在木制的釘板上實施。
[0004] 另外,在US4584809中也記載了一種具有木制的上翼緣板的模板承重梁,其中,下 翼緣板設計為具有T形軌的侶制擠出型材。
[0005] 此外,在US2005/0284078中建議了一種具有兩個木制的翼緣板的模板承重梁,其 中,在模板承重梁的下翼緣板中內置了金屬軌。W此方式可W將固定器件、例如銷栓錯固在 金屬軌中。因此,運種設計兼具木制的模板承重梁的優(yōu)點與由金屬承重梁已知的用于連接 固定件的方法的優(yōu)點。但不利的是,運種已知的模板承重梁的承載性能明顯落后于金屬承 重梁。在大規(guī)模的承載實驗中已證實,具有金屬軌的木質承重梁的承載能力不能令人完全 滿意。
[0006] 最后,在US5050366中記載了一種由多個木料層組成的木梁,其用多個金屬桿增 強。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上述類型的模板承重梁,利用它克 服或減弱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尤其在于:改善模板承重梁的承載能 力,而不必擬棄翼緣板的木結構形式。
[000引上述技術問題通過一種模板承重梁得W解決,其具有由木材制成的第一翼緣板、 由木材制成的第二翼緣板和連接第一翼緣板與第二翼緣板的腹板,W及具有至少一個沿所 述第一翼緣板的縱向延伸的第一加強件,其中所述腹板在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 述第一翼緣板連接的第一凸肩和/或在另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第二翼緣板連 接的第二凸肩,所述第一加強件設置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相應凹槽內,按照本實用新型,所 述至少一個第一加強件貼靠在所述腹板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凸肩上。
[0009]使沿模板承重梁縱向延伸的第一加強件在內側貼靠在腹板的凸肩上,借助凸肩將 腹板錯固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中,由此改善模板承重梁的承載能力。對于本公開文件 的目的,所述第一加強件在腹板的第一凸肩上的貼靠意味著:第一加強件在沒有第一翼緣 板的木材的中間層的情況下與腹板的第一凸肩連接。據此,一方面第一加強件可W直接貼 靠在腹板的第一凸肩上,但是另一方面也可W在第一加強件與腹板的第一凸肩之間設置與 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不同的間隔件,在運種情況下,能夠借助于間隔件將負荷由第一加強件 截取或傳遞(abtragen)到腹板中。第一加強件優(yōu)選基本上完全設置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外 表面之間,使得第一加強件不突出于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其中一個外表面。此外,優(yōu)選地,第 一加強件與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平齊地終止。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相應凹槽內設置所 述第一加強件,帶來的優(yōu)點是:能夠將作用在第一加強件上的負荷直接,亦即在不借助于第 一翼緣板的木材中的中間層的情況下由第一加強件截取到另一側與第二翼緣板連接的腹 板中。優(yōu)選地,第一加強件與腹板的第一凸肩之間貼合面基本上平行于第一翼緣板的背對 第二翼緣板的外表面地布設,該外表面在模板承重梁已裝配好的工作狀態(tài)下承擔載荷。第 一翼緣板的外表面的負重是通過安置在一個尤其頂棚支柱形式的支承裝置上、通過安置在 其他模板承重梁上或者通過在所安裝的模板板材實現(xiàn)。在所有情況下,第一加強件與腹板 的直接連接都能提高模板承重梁的承載能力。為了加強或加固所述設有加強件的第一翼緣 板,所述第一加強件由與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不同的木材、尤其由針葉樹木材制成。優(yōu)選地, 所述第一加強件由金屬制成,尤其由侶、塑料或纖維增強的塑料制成。但是,所述第一加強 件另外也可W由與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不同的木材制成,運種不同的木材尤其沿垂直于第一 翼緣板的外表面的方向可承載負荷的能力大于第一翼緣板的木材。為目的,所述第一加強 件的木材垂直于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亦即沿載荷方向可W具有布設的木料層。所述 第一加強件的木材尤其可W是膠合板或層板木材,其中,膠合板或層板木材的多個層平行 于腹板的主平面,亦即沿載荷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強件固定在第一翼緣板的凹槽內部。在 第一加強件由與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之間優(yōu)選采用粘接連接或機械連接。所述粘接連接可W 在第一加強件的兩個側壁上采用,但是也可W在第一加強件的面對腹板的內側面上采用。 為此可WW相應的方式將腹板的凸肩固定在第一翼緣板的相應凹槽內,尤其粘接,但是也 可W機械連接。第一凸肩優(yōu)選基本上完全設置在第一翼緣板內,而腹板的所屬縱側貼靠在 第一翼緣板的面對第二翼緣板的外表面上。為了同樣地將腹板錯固在第一翼緣板上,第一 凸肩沿腹板的縱向延伸,其中第一凸肩從腹板的縱側凸伸出來。優(yōu)選,設有1到3個第一凸 肩,特別是正好2個第一凸肩。腹板由另一種尤其用針葉樹木材制成的多層實屯、板、平面壓 板(Flachpressplatte)或膠合板形式的木材構成。第一翼緣板內的第一加強件優(yōu)選沿基本 上腹板的全長與腹板的第一凸肩接觸,從而達到在模板承重梁的長度上均勻的負荷截取。 借助于第一加強件可W顯著提高第一翼緣板的拉伸強度。由此可W改善克服彎曲力矩的承 載能力。最終可W證實模板承重梁的剛性得到提高,由此能夠更好地承受橫向力。經過大量 的實驗表明,按照本實用新型設置第一加強件顯著提高了模板承重梁的支承阻力。
[0010] 按照一項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至少一個沿第二翼緣板的縱向延伸的第二加強件 設置在該第二翼緣板的相應的凹槽中,其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加強件貼靠在所述腹板的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凸肩上。因此在運種實施方式中,兩個翼緣板都設有加強件,加強件與腹 板的在兩個相對的縱側上凸肩保持運樣連接,即,使得能夠實現(xiàn)將載荷從模板承重梁的一 側傳遞到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側??蒞將第二加強件設計得與第一加強件相同。因此如果為 了本公開文件的目的,描述第一加強件的特征和性能,運種特征和性能能夠同樣在第一和/ 或第二加強件中實現(xiàn)。在運種實施方式中,能夠有利地實現(xiàn)從第一翼緣板內的第一加強件 通過腹板到第二翼緣板內的第二加強件的有效的負荷傳遞。由此尤其可W達到特別穩(wěn)定地 在支承裝置上安裝模板承重梁。在為頂棚模板時,在模板承重梁已裝配好的狀態(tài)下能夠可 靠地使負荷沿垂直方向從模板承重梁的一個縱側傳導到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個縱側。此外, 模板承重梁還可W應用于壁模板中。
[0011] 為了將在使用模板承重梁過程中的有效負荷傳導到支承模板承重梁的支承裝置 中,而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加強件在所述腹板的第一凸肩與第一翼緣板的背對第二翼緣板 的外表面之間延伸W及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加強件在腹板的第二凸肩與所述第二翼緣板的 背對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之間延伸,在運種設計中,所述加強件基本上與所述翼緣板的外 表面平齊地終止。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加強件具有基本上在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內的 負荷承接面W及第二加強件具有基本上在第二翼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內的負荷承接面。在 所述模板承重梁已裝配好的狀態(tài)下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要承受高的工作負荷,該高的工作 負荷由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上的第一加強件承接并且直接傳導到腹板中,從腹板通 過第二加強件向第二翼緣板的外表面方向進行直接的負荷傳遞??蒞將第二翼緣板的外表 面安放在一個支承裝置上,使得能夠將由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承接的負荷通過第二加強件 傳遞到支承裝置上。運種設計尤其具有的優(yōu)點是,能夠避免由于在(通常由金屬制成的)支 承裝置上安放而在模板承重梁中壓入的現(xiàn)象。由此可W改善模板承重梁的可重復使用性, 進而節(jié)約成本。因此能夠將資源投入減小到最低。
[0012] 為了增強模板承重梁而優(yōu)選,采用橫截面尤其為矩形或梯形的空屯、型材件,作為 第一加強件,該空屯、型材件具有一個貼靠在所述腹板的第一凸肩上的底壁。當第二翼緣板 具有第二加強件時,該第二加強件同樣可W設計為優(yōu)選基本上與第一加強件相同的空屯、型 材件??胀?、型材件沿縱向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凹槽內延伸??胀?、型材件的橫截面優(yōu)選地沿 第一翼緣板的縱向保持不變??胀汀⑿筒募趦葌染哂械妆?,底壁支承在腹板的所屬凸肩上。 當腹板具有多個凸肩時,優(yōu)選腹板的所有凸肩都保持與空屯、型材的底壁接觸。由此能夠達 到在第一及第二翼緣板與腹板之間力傳遞的最大化。此外,空屯、型材具有兩個縱側的側壁 和一個外壁,它們圍成了一個空腔。外壁優(yōu)選基本上布設在所屬翼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內, 其中工作負荷可W通過空屯、型材的外壁接收和導出。空屯、型材的優(yōu)點是,在重量小的同時 具有高強度。此外,空屯、型材具有一個中央空腔,其中可W安裝連接件,尤其固定元件。
[0013] 為了在加強件上安裝固定元件,另外優(yōu)選,所述空屯、型材件具有至少一個用于安 裝固定元件的固定孔,其中,空屯、型材件的固定孔優(yōu)選沿第一翼緣板的縱向,尤其在第一翼 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內延伸。固定元件例如可W用于將模板承重梁固定在支承裝置上。由 此可W達到防止模板承重梁傾偏,因此可W更安全可靠地建立工作流程。在將模板承重梁 應用于壁模板時,可W采用具有固定孔的空屯、型材用W與鋼壁橫梁連接。設計為具有固定 孔的空屯、型材的方案特別具有的優(yōu)點是,能夠在不損傷模板承重梁(如鉆孔)的情況下W特 別簡單的方式進行系統(tǒng)部件的連接。此外,模板承重梁與系統(tǒng)部件,例如與支承元件之間的 連接也特別穩(wěn)固。
[0014] 按照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空屯、型材件具有基本上在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 的平面內延伸的固定孔,其中,所述空屯、型材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與該空屯、 型材件的底壁之間的隔板,該隔壁尤其帶有其他不同的固定孔。在運種設計中(固定孔在第 一翼緣板的外表面的平面內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翼緣板的外表面內的固定孔具有的縱 向延伸長度優(yōu)選大于在隔板中的其他不同的固定孔。
[0015] 按照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空屯、型材件的橫截面為梯形,其中該梯形空屯、 型材件在所述腹板的第一凸肩那側的垂直于腹板的主平面延伸長度小于在第一翼緣板的 背對第二翼緣板的外表面那側的垂直于腹板主平面的延伸長度。因此在運種設計中,空屯、 型材件垂直于腹板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即其寬度從底壁向外壁逐漸加寬。運種設計具有 的優(yōu)點是,空屯、型材件能夠容納預定寬度、尤其標準寬度的固定元件,而空屯、型材件的底壁 可W具有基本上與所述腹板的凸肩(或者多個凸肩包括凸肩之間間隙的總寬度)的貼合面 相同的寬度。
[0016] 按照另一種優(yōu)選的設計方案,在所述第一加強件與所述第一凸肩之間設有至少一 個間隔件,該間隔件在第一加強件那側的垂直于腹板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大于在腹板的第 一凸肩那側的延伸長度,據此,間隔件從貼靠在加強件上的外側面向貼靠在凸肩上的內側 面方向漸縮。由此能夠達到加強件與腹板的所述至少一個凸肩之間的連續(xù)過渡,為此,加強 件尤其基于標準應該具有大于腹板上所述至少一個凸肩的寬度。間隔件在內側優(yōu)選具有基 本上與在腹板自由端的第一凸肩相同的寬度。在多個凸肩的情況下,間隔件在內側優(yōu)選具 有基本上與多個凸肩連同凸肩之間間隙的總寬度相同的寬度。在另一種不同的設計中,設 有多個間隔件,其中每個間隔件都貼靠在腹板的一個凸肩上。當然也可W在模板承重梁的 兩個翼緣板上都設置間隔件。將間隔件設計為,用于從第一加強件向腹板的力傳遞。在一項 優(yōu)選的設計中,間隔件設計為尤其由金屬或塑料制成的固有構件,其設置在所述第一加強 件與所述腹板的第一凸肩之間。作為替代方式,間隔件也可W與第一加強件一體式連接。此 夕h也可W采用第一加強件與腹板的第一凸肩之間的粘接連接裝置,作為間隔件。在運種設 計中,在第一加強件與腹板的第一凸肩之間設有橫截面從外向內漸縮的尤其梯形的空隙, 空隙用粘接劑填充。具有在第一加強件與腹板之間間隔件的模板承重梁的整體設計帶來的 優(yōu)點是,第一加強件可W設計成在外側與內側之間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寬度。由此,與加強件 為模形的結構相比,第一加強件能夠更穩(wěn)固地錯固在第一翼緣板中。此外,能夠避免在第一 加強件與第一翼緣板的鄰接部段之間形成間隙。
[0017] 為了實現(xiàn)在加強件與凸肩之間的間隔件的漸縮,優(yōu)選,所述間隔件的橫截面為梯 形。根據設計需要,可W設有多個梯形的間隔件,尤其腹板的每個凸肩都設一個梯形間隔 件。
[0018] 按照另一種優(yōu)選的設計方案,所述第一加強件是橫截面實屯、的內嵌件,該內嵌件 優(yōu)選由金屬制成,尤其由侶、塑料、纖維增強的塑料或與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不同的木材,特 別是由闊葉樹木材、膠合板或層板木材制成。所述與第一翼緣板的木材不同的內嵌件安裝 在第一翼緣板的凹槽中,其中,內嵌件的材料具有比第一翼緣板的木材更高的承載性和剛 度。優(yōu)選分別在第一翼緣板和第二翼緣板中設有至少一個內嵌件。但是有些情況下可能只 有其中一個翼緣板設有加強件。若內嵌件要具有大于腹板的第一凸肩的寬度,則優(yōu)選在內 嵌件的內側面與腹板的第一凸肩的自由端之間設置間隔件。將第一加強件設計為橫截面實 屯、的內嵌件的方案尤其帶來的優(yōu)點是,避免了污物在第一翼緣板上的沉積。另外,有利的 是,在運種設計中第一加強件具有高的變形阻力。當拆卸模板時模板承重梁劇烈撞擊地面 時,運種特性尤其有利。另外,有利的是,第一加強件用于在其整個寬度上截取或傳遞負荷 (L曰St曰btr曰gung)O
[0019] 為了在加強件與腹板之間的力傳遞,所述橫截面實屯、的內嵌件和所述腹板的第一 凸肩在該內嵌件與第一凸肩之間貼合面那一側優(yōu)選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垂直于腹板的主平 面的延伸長度。據此,內嵌件全面積地安置在腹板的所述至少第一凸肩上。在多個凸肩的情 況下,間隔件的寬度優(yōu)選相當于多個凸肩連同凸肩之間間隙在內的寬度。
[0020] 按照運種實施方式的一項優(yōu)選的變型方案,作為內嵌件,采用基本上平行于腹板 的主平面設置的增強板,優(yōu)選由金屬,尤其由侶制成的平面型材,其中,優(yōu)選至少兩個增強 板貼靠在所述腹板的相應數量的第一凸肩上。在運種設計中,翼緣板的凹槽設計為長縫形, 其中增強板固定在,尤其粘接在翼緣板的長縫形的凹槽中。在具有至少兩個平面型材的模 板承重梁的設計中有利的是,可W利用兩個平面型材之間的區(qū)段來模入釘子。
[0021] 為了沿模板承重梁的縱伸方向對其增強,按照第一種優(yōu)選的設計方案,所述第一 加強件基本上沿第一翼緣板的整個長度延伸。
[0022] 作為另選方案,也可W多個第一加強件沿所述第一翼緣板的縱向相互間隔距離設 置,在運種設計中,采用一些單個的第一及第二加強件來替代第一及第二翼緣板中的一個 連續(xù)的加強件,其中,模板承重梁的不具有第一及第二加強件的部段在設有加強件的翼緣 板之間間延伸。
【附圖說明】
[0023] 下面借助于在附圖中示出的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但本實用新 型并不僅限于所示出的實施例。附圖中:
[0024] 圖Ia表示具有多個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排架梁和橫梁形式的模板承重梁的模板建 筑結構的透視圖,運些橫梁一方面安置在支承裝置上W及另一方面承載模板板材;
[0025] 圖化表示在圖Ia中所標示出的局部的細節(jié)圖;
[0026] 圖2表示在圖Ia和化中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透視圖;
[0027] 圖3表示圖2所示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28] 圖4表示在圖1至圖3中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29] 圖5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透視圖;
[0030] 圖6表示圖5所示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31 ]圖7表示在圖5和圖6中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32] 圖8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33] 圖9表示圖8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34] 圖10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35] 圖11表示圖10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36] 圖12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透視圖;
[0037] 圖13表示圖12所示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38] 圖14表示圖12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39] 圖15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40] 圖16表示圖15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41 ]圖17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42] 圖18表示圖17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43] 圖19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44] 圖20表示圖19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45] 圖21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46] 圖22表示圖21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0047] 圖23表示另一種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承重梁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004引圖24表示圖23所示出的模板承重梁的另一幅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9] 在圖Ia和Ib中示出了一種模板建筑結構1,其在所示出的設計中是用于建造頂棚。 模板建筑結構1具有多個支承在地面上的支承元件2。在支承元件2上安置同類的模板承重 梁3,利用運些模板承重梁3支承另一些與之垂直延伸的模板承重梁3。在支承元件2上的模 板承重梁3被稱為排架梁(Jochtraeger),其作為橫梁是橫向延伸的模板承重梁3。在構成橫 梁的模板承重梁3的上表面布設模板板材4。所述模板建筑結構1本身已由現(xiàn)有技術公知,所 W對此不必詳細論述。在已安裝好的情況下所述模板承重梁3垂直于其(在圖2中標出的)縱 向5地承受載荷。
[0050] 如從圖la、圖Ib中,尤其圖2中所看到的那樣,每個模板承重梁3具有一個沿縱向5 延伸的由木材制成的第一翼緣板6和一個沿縱向5延伸的由木材制成的第二翼緣板7。第一 翼緣板6與第二翼緣板7通過一個沿縱向5延伸的腹板8相互連接,該腹板8由另一種木材組 成。腹板8設計為板形,其中腹板8的主平面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的主 平面。因此,在圖示的為樓面模板的情況下,所述腹板8在已安裝好時是垂直定向的。第一翼 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具有的寬度,亦即垂直于所述腹板8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大于腹板8的 寬度。因此,模板承重梁3,與現(xiàn)有技術中常見的那樣,設計為I形。第一翼緣板6由第一種木 材制成,第二翼緣板7由第二種木材制成。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優(yōu)選由同一種木材制 成,尤其由針葉樹木材制成。
[0051] 如從圖2至圖4中所看到的那樣,腹板8在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凸肩或尖頭 9,其可W嵌入到第一翼緣板6的相應凹槽中。此外,腹板8在另一個相對置的縱側具有至少 一個第二凸肩或尖頭10,其可W嵌入到第二翼緣板7的相應凹槽中。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 中,各設置兩個第一凸肩9和兩個第二凸肩10。第一凸肩9和第二凸肩10用于將腹板8可靠地 錯固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翼緣板6和7上。第一凸肩9和第二凸肩10接片式地沿模板承重梁3的 縱向5延伸。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第一凸肩9和第二凸肩10模形地朝自由端的方向縮窄。
[0052] 另外,如從圖2至圖4中所看到的那樣,模板承重梁3具有至少一個沿第一翼緣板6 的縱向5延伸的第一加強件11,其設置在該第一翼緣板6的相應成形的凹槽12中。在所示出 的設計方案中,設置兩個第一加強件11。第一加強件11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背對第二翼緣 板7的外表面6 f與腹板8的第一凸肩9之間延伸。因此,第一加強件11與腹板8的第一凸肩9接 觸,由此達到將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之間的負荷通過第一加強件11直接傳遞到 腹板8中。
[0053] 另外,如從圖2至圖4中所看到的那樣,模板承重梁3具有至少一個沿第二翼緣板7 的縱向5延伸的第二加強件13,其設置在該第二翼緣板7的相應成形的凹槽14中。在所示出 的設計方案中,設置兩個第二加強件13。第二加強件13在腹板8的第二凸肩10與所述第二翼 緣板7的背對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之間延伸,因此,第二加強件13在一個縱側與腹板8的 第二凸肩10接觸W及在另一個縱側在第二翼緣板7的外表面處是裸露的。
[0054] 如從圖la、圖化中所看到的那樣,在模板建筑結構1中,將傳統(tǒng)的沒有加強件11、13 的模板承重梁3與所述在圖2中所示的具有加強件11、13的模板承重梁3互相組合。優(yōu)選地, 模板建筑結構1的排架梁由具有加強件11的模板承重梁3構成,橫梁部分由沒有加強件11、 13的模板承重梁3構成,部分由具有加強件11、13的模板承重梁3構成。
[0055] 按照圖2至圖4,第一和第二加強件11、13由橫截面實屯、的內嵌件16構成。在所示出 的設計方案中,內嵌件16具有與腹板8的自由端相同的寬度。由此使內嵌件16全面積地貼靠 在凸肩10上。按照圖2至圖4,內嵌件16設計為增強板,該增強板設置成基本上平行于腹板8 的主平面,亦即,在按照圖Ia的樓面模板已裝配好的狀態(tài)下是垂直設置的。內嵌件16優(yōu)選由 金屬制成,尤其由侶、塑料、纖維增強的塑料或木材,特別是膠合板或層板木材制成。
[0056] 在圖5至圖7所示的設計方案中,采用橫截面為矩形的空屯、型材件17作為第一和第 二加強件11、13。空屯、型材件17具有一個貼靠在腹板8的第一或第二凸肩9、10上的底壁18、 從底壁上凸伸出的相互平行布設的側壁19W及一個基本上在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的平 面內延伸的外壁20。
[0057] 按照圖5至圖7,另外,在第一加強件11與腹板8的第一凸肩9之間W及在第二加強 件13與腹板8的第二凸肩10之間設有間隔件22。間隔件22沿模板承重梁3的縱向5延伸W及 分別從貼靠在空屯、型材件17上的外側面向貼靠在第一或第二凸肩9或10上的內側面漸縮。 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間隔件22在橫截面圖中是梯形的部段。間隔件22也可W與第一和 第二加強件11、13-體式地制成(未示出)。另外,所述間隔件22可W由用于在空屯、型材件17 與腹板8之間傳遞負荷的粘接連接裝置構成。在運種設計中,在空屯、型材件17與腹板8的第 一或第二凸肩9或10形成間隙,間隙用粘接劑填充。此外,與空屯、型材件17-體式連接的間 隔件22也可W與粘接劑連接方式組合(未示出)。
[005引如從圖5、圖6中所看到的那樣,空屯、型材件17具有多個沿縱向5間隔一定距離的固 定孔21,在其上能夠安裝用于各種連接件的固定元件,例如T形頭螺釘??胀?、型材件17的固 定孔21沿模板承重梁3的縱向5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的平面內和所述第二翼緣板 7的外表面的平面內延伸。
[0059] 在圖8、圖9的設計中,空屯、型材件17的固定孔21基本上沿第一翼緣板6或第二翼緣 板7的整個長度延伸。
[0060] 按照圖8、圖9,同樣地,在第一加強件11與所述第一凸肩9之間W及在第二加強件 13與所述第二凸肩10之間設有間隔件22。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間隔件22在橫截面圖中 是梯形的。
[0061] 按照圖10、圖11,兩個梯形間隔件22設置在第一加強件11與所述第一凸肩9之間。 另外,兩個梯形間隔件22位于第二加強件13與所述第二凸肩10之間。
[0062] 在圖12至圖14中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翼緣板6具有多個沿縱向5相互間隔一定 距離的凹槽12,在運些凹槽中安置相應的第一加強件11。據此,在運種設計中,第一翼緣板6 具有不帶有第一加強件11的部段,所述部段具有例如與第一加強件11相等的長度。所述第 二翼緣板7設計結構與第一翼緣板6-致,其中在第二翼緣板7的相應凹槽14中安置多個第 二加強件13。
[0063] 按照圖13至圖14,固定孔21沿第一加強件11及第二加強件13的整個長度延伸。第 一加強件11及第二加強件13的橫截面設計為矩形,其中,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第一和第 二加強件11、13的底壁18的寬度相當于第一或第二凸肩9或10加上在凸肩9或10之間間隙的 總寬度。
[0064] 在圖15、圖16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中的空屯、型材件17的橫 截面設計為梯形,其中空屯、型材件17的底壁18的寬度小于其外壁20的寬度。因此,空屯、型材 件17全面積地貼靠在腹板8的第一或第二凸肩9、10上。
[0065] 在圖17、圖18的實施方式中,腹板8準確具有一個用于嵌接到第一翼緣板6中的第 一凸肩9W及準確具有一個嵌接到第二翼緣板7中的第二凸肩10。采用橫截面為矩形的空屯、 型材件17,作為第一和第二加強件11、13,空屯、型材件17W底壁18全面積地貼靠在腹板8的 第一或第二凸肩9、10上。此外,在運種設計中,空屯、型材件17還具有從所述外壁20突伸到內 腔中的凸舌23。
[0066] 在圖19、圖20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模板承重梁3分別具有一個第一W及一個第二加 強件11、13,它們由橫截面實屯、的尤其由金屬、優(yōu)選由侶制成的內嵌件16構成。按照圖19、圖 20,內嵌件16至少在腹板8的兩個第一或第二凸肩9、10上延伸。此外,在運種設計中,腹板8 在兩個寬側設有蓋板層24。蓋板層24在縱側貼合在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的彼此相對 的外表面上。根據具體設計情況,蓋板層24與腹板8可W-體式構成或多件式構成。
[0067] 在圖21、圖22的實施方式中,在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中的內嵌件16由具有 多個木料層25的膠合板制成。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膠合板-內嵌件16的木料層25基本上 平行于腹板8的主平面地延伸,亦即,在模板承重梁3已裝配好的狀態(tài)下是基本上垂直延伸 的。在所示出的設計方案中,蓋板層24貼靠在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的彼此相對的外 表面上。但是作為替代方式蓋板層24也可W伸入到第一翼緣板6和第二翼緣板7中的為凸肩 9、10設置的凹槽內(未示出)。運尤其適合于下述情況,即,在制造模板承重梁3期間將已設 有蓋板層24的腹板8與翼緣板6、7連接時。
[0〇6引在圖23、圖24的實施方式中,空屯、型材件17在底壁18與外壁20之間具有基本上平 行于底壁18及外壁20延伸的隔板26。在運種設計中,外壁20具有沿縱向5連貫的固定孔21, 其中隔板26還具有多個沿縱向5間隔一定距離的其他不同固定孔27。
【主權項】
1. 一種模板承重梁(3),其具有由木材制成的第一翼緣板(6)、由木材制成的第二翼緣 板(7)和連接第一翼緣板(6)與第二翼緣板(7)的腹板(8),以及具有至少一個沿所述第一翼 緣板(6)的縱向延伸的第一加強件(11),其中所述腹板(8)在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 所述第一翼緣板(6)連接的第一凸肩(9)和/或在另一個縱側具有至少一個用于與所述第二 翼緣板(7)連接的第二凸肩(10),所述第一加強件(11)設置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相應凹 槽(12)內,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加強件(11)貼靠在所述腹板(8)的所述至少一個 第一凸肩(9)上。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沿第二翼緣板(7)的縱 向(5)延伸的第二加強件(13)設置在該第二翼緣板(7)的相應的凹槽(14)中,其中,所述至 少一個第二加強件(13)貼靠在所述腹板(8)的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凸肩(10)上。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件(11)在所述腹 板(8)的第一凸肩(9)與第一翼緣板(6)的背對第二翼緣板(7)的外表面(6')之間延伸以及 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加強件(13)在腹板(8)的第二凸肩(10)與所述第二翼緣板(7)的背對第 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7')之間延伸。4.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采用空心型材件(17),作為第一 加強件(11),該空心型材件(17)具有一個貼靠在所述腹板(8)的第一凸肩(9)上的底壁 (18) 〇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材件(17)具有至少 一個用于安裝固定元件的固定孔(21)。6.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材件(17)的固定孔 (21)沿第一翼緣板(6)的縱向(5)延伸。7.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材件(17)的固定孔 (21)在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6')的平面內延伸。8.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材件(17)具有基本 上在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6〇的平面內延伸的固定孔(21),其中,所述空心型材件(17) 具有在所述第一翼緣板(6)的外表面(6〇與該空心型材件(17)的底壁(18)之間的隔板 (26)〇9. 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6)帶有其他不同的 固定孔(27)。10. 按照權利要求4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型材件 (17)的橫截面為梯形,其中該梯形空心型材件(17)在所述腹板(8)的第一凸肩(9)那側的垂 直于腹板(8)的主平面延伸長度小于在第一翼緣板(6)的背對第二翼緣板(7)的外表面(6D 那側的垂直于腹板(8)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11.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強件(11)與所述 第一凸肩(9)之間設有至少一個間隔件(22),該間隔件(22)在第一加強件(11)那側的垂直 于腹板(8)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大于在腹板(8)的第一凸肩(9)那側的延伸長度。12. 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間隔件(22)的橫截面為梯形。1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件(11)是橫截面 實心的內嵌件(16)。14. 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件(11)由金屬、 塑料、纖維增強的塑料或與第一翼緣板(6)的木材不同的木材制成。15. 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截面實心的內嵌件 (16)和所述腹板(8)的第一凸肩(9)在該內嵌件(16)與第一凸肩(9)之間貼合面那一側具有 基本上相同的垂直于腹板(8)的主平面的延伸長度。16. 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作為內嵌件(16),采用基本上 平行于腹板的主平面設置的增強板。17. 按照權利要求16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強板是由金屬制成的 平面型材,至少兩個增強板貼靠在所述腹板(8)的相應數量的第一凸肩(9)上。18.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件(11)基本上沿 第一翼緣板(6)的整個長度延伸。19.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承重梁(3),其特征在于,多個第一加強件(11)沿所述第 一翼緣板(6)的縱向(5)相互間隔距離設置。
【文檔編號】E04G17/00GK205637585SQ20162005481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0日
【發(fā)明人】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多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