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通訊的各類公共服務管線31,以避免現(xiàn)有城市的管線鋪設和維護時反復開挖路面而妨礙交通和增加成本的現(xiàn)象;在沿著浮橋4縱向自然形成線狀排列的建筑物下的通道5中鋪設公共服務管線31以減少管線長度;在互連成網(wǎng)格狀的浮橋4上將公共管線也進行網(wǎng)格狀冗余互連,使故障或維修點兩側(cè)都有通路而減少故障或維修過程的服務中斷區(qū)域和中斷時間。
[0031]所述浮橋4每隔一段距離就用棕、麻、尼龍之類材料的纜繩8水平斜拉著錨固到水道I兩岸上,并用纜繩8向下斜拉錨固到水道I底部,纜繩8的另一端卷繞在浮橋4上的智能卷揚機10上,由智能卷揚機10根據(jù)風力、潮汐、地震之類傳感數(shù)據(jù)卷繞或釋放纜繩8來矯正浮橋4的縱橫偏移和吃水偏差,以減少浮橋4縱向、橫向晃動和垂直波動的幅度,太深的海洋水域中的下拉纜繩8下端錨固在懸于深水中的石柱、石板之類重物上。
[0032]如圖4、5,所述浮橋4每隔一段距離就在浮箱6與河底、河岸之間固定一個U型阻水兜11以改變水位高差而使浮橋4漂浮在階梯水面上而形成坡道,或用于隔離海水與淡水,或在地震類災害中水道I失水時能使浮橋4形成不損傷橋體的慢彎,為人口和貨物疏散贏得時間,阻水兜11上端密封連接著柔性浮筒12以阻止高位水下泄,阻水篼11和柔性浮筒12要有足夠長度和柔性,以便浮橋4在地震中自由擺動。
[0033]如圖5、4、3,所述下層浮橋23、基層浮橋24的浮箱6設為無孔眼的平底結(jié)構以增加浮力和提高對水體波動的阻力以便地震中緩沖觸底沖擊力。
[0034]所述上層浮橋21、中層浮橋22的浮箱6由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交叉成方形孔眼的網(wǎng)狀結(jié)構,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橫截面的下部為圓滑弧線,浮箱6的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所遮蓋水面面積要小于其間孔眼中的水面面積,由此減少浮橋4對水體上下波動的阻力,而使巨浪、地震在垂直推動浮橋4所產(chǎn)生的橋體波動較小,且隨著較大區(qū)域內(nèi)地震波幅做均勻漸變而基本不影響磁浮運輸,至于暴風、巨浪、強震造成的水平波動,則借助浮橋4與水道I底部之間水體的較大自由流動空間而對大慣性浮橋4只產(chǎn)生較小的水平推移,從而減少甚至消除對隧道3和過路磁浮車的損害。
[0035]如圖3、4,所述浮箱6底部設有水倉7以便通過改變水倉7中的水位矯正浮箱6的吃水高差。
[0036]如圖3,所述上層浮橋21、中層浮橋22所在水道I的最小深度和寬度要保證當?shù)刈畲蟪毕c地震作用下鋪有隧道3的浮橋4不會觸底和觸岸,但下層浮橋23、基層浮橋24則允許在強地震時由包括淤泥、草編、竹木構件、水生植物的各類柔性或彈性材料以及包圍在其中具有緩沖作用的水體構成的阻尼墊20而觸及水道I底部或岸邊。
[0037]如圖3,所述水道I冰凍較厚者,或在水面設置能被壓縮或推到岸邊且能作為種植或養(yǎng)殖場的漂浮物19,并在漂浮物19上搭建保暖棚室,作為防止水面凍結(jié)并兼有緩釋浮橋4與兩岸之間地震撞擊作用;或用破冰設備取冰層加以利用;或干脆讓浮橋4凍結(jié)在冰中但更要配置可靠的地震監(jiān)控設備,根據(jù)地震情況降低磁浮運輸?shù)能囁伲鬟\旅客和貴重、危險貨物;同樣在無需防御地震的大陸地區(qū),將浮橋4直接設于地面上,在其底下或兩側(cè)設置水道1,或在浮橋4中專設通道5來輸水,同樣在海洋中也把輸送淡水的水道I設在通道5中。
[0038]如圖3、4,所述浮橋4的縱向構件13與橫向構件14銜接處有的用伸縮節(jié)9連接,用以消除熱脹冷縮產(chǎn)生的浮橋4長度變化。
[0039]如圖6,所述伸縮節(jié)9包括制作在縱向構件13兩端向外伸出或向內(nèi)卷入的凸緣15或橫向構件14腹部孔洞本具的凸緣15,固定在一構件上的銜接組件16,夾在要連接的兩構件上的凸緣15之間縫隙中的推力液囊17,貼在一凸緣15另一側(cè)和銜接組件16之間縫隙中的拉力液囊18,連通推力液囊17和拉力液囊18的節(jié)流裝置33,通過推力液囊17和拉力液囊18之間受節(jié)制的液流來消除浮橋4的緩慢溫變,同時使伸縮節(jié)9在風、浪、潮汐、地震的突然沖擊下在足夠長時間內(nèi)仍保持所需剛度而將浮橋4變形限制在安全范圍內(nèi),為浮橋4中車輛的緊急降速停車以及倒車贏得時間。
[0040]上述所有構件并非在所有地區(qū)都要均等齊備,而是根據(jù)地理和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或多或少配置甚至省去某些構件;所述浮橋4最適宜在海洋上大范圍鋪設而能節(jié)省水道I修建和浮橋4防地震成本、壓制臺風肆虐力度、增加生產(chǎn)與生活空間,并將世界各大陸連通以提尚經(jīng)濟一體化。
[0041]顯然,本發(fā)明能使城鄉(xiāng)建筑群沿著交通路線呈窄帶狀連續(xù)分布,使各個浮橋上的建筑物與交通、上下水、煤氣、電力、通訊等管線并行排列布設,從而大大減少客貨運輸耗時并降低運輸成本,縮短公共管線的長度,實現(xiàn)較低修建成本,向交融為一體的城市和鄉(xiāng)村提供均等水平的公共服務,并降低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安全隱患,是高投效的城鄉(xiāng)一體化建筑群結(jié)構模式,而能解決這種結(jié)構短缺所造成的種種弊端。
【主權項】
1.一種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包括大型城區(qū)(25)、中型城區(qū)(26)、小型城區(qū)(27)、基層城區(qū)(28)、城市功能區(qū)(29)、鄉(xiāng)村功能區(qū)(30),還包括江河湖海、運河、水渠中的多條水道⑴與浮在水道⑴中以浮箱(6)為底部的浮橋⑷;浮橋⑷上有居住、辦公、生產(chǎn)、文化娛樂的各類城鄉(xiāng)建筑物(32),浮橋(4)上至少設有一條縱向通道(5),在通道(5)中設有人行道、電動輪驅(qū)運輸?shù)能嚨?2)和真空磁浮運輸?shù)乃淼?3),還設有包括上下水、電力、煤氣和通訊的各類公共服務管線(31);其特征是所述大型城區(qū)(25)、中型城區(qū)(26)、小型城區(qū)(27)和部分基層城區(qū)(28),分別設置在分層網(wǎng)狀分布的浮橋(4)的上層浮橋(21)、中層浮橋(22)、下層浮橋(23)和基層浮橋(24)上,且 所述大型城區(qū)(25)是設置在多條縱橫交叉成網(wǎng)線狀的上層浮橋(21)上,其中鋪有真空度高于10_2大氣壓的隧道(3),鋪有車道(2)以及公共服務管線(31)的主干線;在上述網(wǎng)線狀上層浮橋(21)的各網(wǎng)孔中分別設有中型城區(qū)(26); 所述中型城區(qū)(26)是設置在多條縱橫交叉成網(wǎng)線狀的中層浮橋(22)上,其中鋪有真空度低于10_2大氣壓的隧道(3)、鋪有車道⑵以及公共服務管線(31)的次干線;在上述網(wǎng)線狀中層浮橋(22)的各網(wǎng)孔中分別設有小型城區(qū)(27); 所述小型城區(qū)(27)是設置在多條縱橫交叉成網(wǎng)線狀的下層浮橋(23)上,其中鋪有100公里或更高時速的車道(2)以及公共服務管線(31)的支線;在上述網(wǎng)線狀下層浮橋(23)的各網(wǎng)孔中分別設有基層城區(qū)(28); 所述基層城區(qū)(28)是設置在多條縱橫交叉成網(wǎng)線狀的基層浮橋(24)或設置在網(wǎng)線狀的地面上,其中鋪有低于100公里時速的車道⑵以及公共服務管線(31)的末端線;在上述網(wǎng)線狀基層浮橋(24)或網(wǎng)線狀地面的各網(wǎng)孔中分別設有農(nóng)田、工廠、娛樂文化的各類城市功能區(qū)(29)和鄉(xiāng)村功能區(qū)(30); 所述城市功能區(qū)(29)和鄉(xiāng)村功能區(qū)(30)中鋪有100公里以下時速的車道(2)或鋪有公共服務管線(31)的末端線; 由上述大型城區(qū)(25)、中型城區(qū)(26)、小型城區(qū)(27)、基層城區(qū)(28)中的各建筑物,和位于基層城區(qū)(28)各網(wǎng)孔中的城市功能區(qū)(29)和鄉(xiāng)村功能區(qū)(30)的各建筑物一起,構成城鄉(xiāng)一體化建筑群。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其特征是上述浮橋(4)由作為浮箱(6)和作為城鄉(xiāng)建筑物(32)的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相互銜接構成橋體的承力桁架;且上述浮橋(4)是用纜繩(8)分別錨固在水道(I)兩岸上和水道(I)底部,纜繩(8)的另一端卷繞在浮橋(4)上的智能卷揚機(10)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其特征是上述浮橋(4)與具有縱向落差或有不同水質(zhì)交界的水道(I)的底部、以及兩岸之間固定U型阻水兜(11),該阻水兜(11)上端密封連接著柔性浮筒(12),且阻水篼(11)和浮筒(12)的長度和柔度要足夠浮橋(4)在強地震中的自由擺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其特征是所述上層浮橋(21)、中層浮橋(22)的浮箱(6)由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銜接成網(wǎng)狀結(jié)構,且所有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在吃水線處的浸水面積之和小于其間網(wǎng)孔面積,且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橫截面的下部為圓滑弧線。5.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所述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中的空腔互相連通成通道(5),其中鋪設隧道(3)、車道(2)、人行道和公共服務管線(31),通道(5)中的公共服務管線(31)在網(wǎng)線狀的浮橋(4)的交叉處進行冗余互連。6.如權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其特征是所述浮橋(4)的縱向構件(13)與橫向構件(14)銜接處用伸縮節(jié)(9)連接;所述伸縮節(jié)(9)包括制作在縱向構件(13)兩端向外伸出或向內(nèi)卷入的凸緣(15)或橫向構件(14)腹部孔洞本具的凸緣(15),固定在縱向構件(13)的凸緣(15)上的銜接組件(16),夾在要連接的縱向構件(13)和橫向構件(14)的凸緣(15)之間縫隙中的推力液囊(17),貼在橫向構件(14)的凸緣(15)與銜接組件(16)之間縫隙中的拉力液囊(18),連通推力液囊(17)和拉力液囊(18)的節(jié)流裝置(33) ?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浮網(wǎng)式建筑群。包括大型城區(qū)、中型城區(qū)、小型城區(qū)、基層城區(qū)、城市功能區(qū)與鄉(xiāng)村功能區(qū),還包括江河湖海、運河、水渠中的多條水道及浮在水道中的浮橋;浮橋上至少設有一條縱向通道,在通道中鋪設人行道、電動輪驅(qū)運輸?shù)能嚨?、真空磁浮運輸?shù)乃淼?,還設有包括上下水、電力、煤氣、通訊的各類公共服務管線;其特征是:所述大型城區(qū)、中型城區(qū)、小型城區(qū)和部分基層城區(qū)是分層設在浮橋之上;所述浮橋是縱橫交叉成網(wǎng)線狀鋪設在河渠、湖海中。本發(fā)明使城鄉(xiāng)建筑群沿著交通路線呈窄帶狀連續(xù)分布,使交通以及上下水、煤氣、電力、通訊等管線并行排列而降低修建維護成本,實現(xiàn)了高投效城鄉(xiāng)一體化建筑群結(jié)構模式。
【IPC分類】E01D15/14, E04H14/00, E04H3/00
【公開號】CN10489535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48831
【發(fā)明人】張程然, 張鵬鵬, 張玉潔, 孫雙, 王雪菲, 張斌, 段瑜, 梅森, 梅思紀, 高旭曦, 王昕鑫, 金傳華
【申請人】金傳華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