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板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對接的雙面混凝土模板。
背景技術:
模板是新澆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在設計與施工中要求能夠保證結構和構件的形狀、位置、尺寸的準確;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裝拆方便,能多次周轉使用;接縫嚴密不漏漿。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支撐和緊固件。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勞動力消耗多,正確選擇其材料、形式和合理組織施工,對加速混凝土工程施工和降低造價有顯著效果;模板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的雙面混凝土模板在使用時,需要對木板進行組裝,組裝完成后才能澆筑混凝土,但是在組裝雙面混凝土模板時,組裝起來較為麻煩,耗時較長,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于對接的雙面混凝土模板,解決了在組裝雙面混凝土模板時,組裝起來較為麻煩,耗時較長,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對接的雙面混凝土模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一側面搭接有墊塊,所述墊塊固定連接在活動桿的表面,所述活動板的一側面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動桿的表面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內部插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且限位塊的一側面與活動板的一側面搭接,所述螺紋桿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旋轉加緊塊,且旋轉加緊塊的一側面與活動桿的表面搭接。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柱,所述圓柱和頂部和活動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圓桿,所述圓桿活動連接在連接桿一側面開設的圓孔內,所述活動桿和圓柱的表面均與活動套的內壁活動連接,且固定塊、圓桿和連接桿均位于活動套的內部,所述活動板的相對面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內部卡接有擋板。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塊的數(shù)量為四個,且兩個固定塊為一組與圓桿形成一個鉸接座。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大小均為螺紋桿大小的一點二倍,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條水平線上。
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桿的直徑與圓柱的直徑相等,且活動桿和圓柱的大小為活動套大小的零點九倍。
優(yōu)選的,所述活動套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且活動套的底部與底板的上表面搭接。
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的大小與活動板的大小相適配,且凹槽位于圓柱的一側。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于對接的雙面混凝土模板,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活動板、活動桿、螺紋桿、限位塊和旋轉加緊塊,將活動板放入凹槽內,在將螺紋桿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后,手持旋轉加緊塊進行旋轉將活動桿與活動板固定住,最后將擋板插入卡槽中,完成模板的對接,使用起來方便簡單,且無需使用任何工具,解決了在組裝雙面混凝土模板時,組裝起來較為麻煩,耗時較長,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固定塊、圓桿和連接桿,通過兩個固定塊與圓桿形成的鉸接座,手持活動套向上移動,使得活動桿能繞著圓桿做圓周運動,將活動桿折疊起來,便于模板的存儲和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活動套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活動板的俯視圖。
圖中:1底板、2凹槽、3活動板、4墊塊、5活動桿、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螺紋桿、9限位塊、10旋轉加緊塊、11圓柱、12固定塊、13圓桿、14連接桿、15活動套、16卡槽、17擋板、18防滑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于對接的雙面混凝土模板,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2,凹槽2的內部活動連接有活動板3,活動板的一側面搭接有墊塊4,墊塊4固定連接在活動桿5的表面,活動板3的一側面開設有第一通孔6,活動桿5的表面開設有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大小均為螺紋桿8大小的一點二倍,且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位于同一條水平線上,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的內部插接有螺紋桿8,螺紋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9,且限位塊9的一側面與活動板3的一側面搭接,螺紋桿8的上表面螺紋連接有旋轉加緊塊10,且旋轉加緊塊10的一側面與活動桿5的表面搭接,將活動板3放入凹槽2內,在將螺紋桿8插入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中后,手持旋轉加緊塊10進行旋轉將活動桿5與活動板3固定住,最后將擋板17插入卡槽16中,完成模板的對接,使用起來方便簡單。
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柱11,凹槽2的大小與活動板3的大小相適配,且凹槽2位于圓柱11的一側,凹槽2對活動板3底部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活動板3底部在底板1的上表面發(fā)生滑動,活動桿5的直徑與圓柱11的直徑相等,且活動桿5和圓柱11的大小為活動套15大小的零點九倍,圓柱11和頂部和活動桿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塊12,固定塊12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圓桿13,圓桿13活動連接在連接桿14一側面開設的圓孔內,活動桿5和圓柱11的表面均與活動套15的內壁活動連接,固定塊12的數(shù)量為四個,且兩個固定塊12為一組與圓桿13形成一個鉸接座,通過兩個固定塊12與圓桿13形成的鉸接座,手持活動套15向上移動,使得活動桿5能繞著圓桿13做圓周運動,將活動桿5折疊起來,便于模板的存儲和運輸,且固定塊12、圓桿13和連接桿14均位于活動套15的內部,活動套15的表面開設有防滑紋18,且活動套15的底部與底板1的上表面搭接,通過設置防滑紋18,增加了工人手掌與活動套15的摩擦力,從而使得工人在手持活動套15移動時,更加方便,活動板3的相對面開設有卡槽16,卡槽16的內部卡接有擋板17。
綜上可得,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活動板3、活動桿5、螺紋桿8、限位塊9和旋轉加緊塊10,解決了在組裝雙面混凝土模板時,組裝起來較為麻煩,耗時較長,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