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混凝土頂模棍。
背景技術:
在鋼筋混凝土墻體施工中普遍采用混凝土頂模棍來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目前主要使用的混凝土頂模棍是在其兩端預留出凹槽,使用時卡在水平筋上,但這種頂模棍較容易產(chǎn)生錯位,不能起到控制水平筋和模板之間距離的作用。另一種常用頂模棍是采用焊有卡扣的鋼筋,卡扣卡在水平筋上,通過鋼筋的兩端抵住兩側的鋼制模板來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但這種頂模棍會增加工程成本,如果用在木模板中,頂模棍的兩端容易穿透木制模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可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綠色環(huán)保的新型混凝土頂模棍。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混凝土頂模棍,包括頂模棍主體,所述頂模棍主體截面為矩形,所述頂模棍主體兩側對稱預埋鐵絲,且最外側鐵絲與所述頂模棍主體同側端部的距離比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少1mm。
進一步地,所述頂模棍主體的長度比墻體厚度少2mm。
進一步地,所述頂模棍主體兩側對稱預埋鐵絲,優(yōu)選每側預埋2根鐵絲,同側2根鐵絲的間距為2~3cm。
進一步地,所述鐵絲延伸在所述頂模棍主體外部的長度為6~8cm。
進一步地,所述鐵絲的直徑為0.9~1.6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實用、操作安全、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還可以利用預埋鐵絲在進行墻體鋼筋綁扎時準確地將頂模棍主體固定在水平筋上,可以防止鋼筋骨架偏移及控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充分保證施工質量。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依靠凹槽來固定的混凝土頂模棍相比,結構更加穩(wěn)定可靠,綁扎固定更加便捷,而與鋼制頂模棍相比,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面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鐵絲,2-矩形頂模棍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所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不是限定。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混凝土頂模棍,其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截面圖如圖2所示,包括矩形頂模棍主體2,所述矩形頂模棍主體兩側對稱預埋2根鐵絲1,且最外側鐵絲與頂模棍主體同側端部的距離比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少1mm,同側2根鐵絲的間距為2~3cm,所述鐵絲延伸在所述矩形頂模棍主體外部的長度為6~8cm,鐵絲直徑為0.9~1.6mm;所述矩形頂模棍主體的長度比墻體厚度少2mm。
使用時,將矩形頂模棍主體2利用鐵絲1固定在鋼筋骨架中的水平筋上,綁扎牢固,待支模板時,使矩形頂模棍主體2兩端緊貼模板內側,達到控制鋼筋與模板之間間距,即保護層厚度的目的,防止出現(xiàn)露筋現(xiàn)象。
本發(fā)明的新型混凝土頂模棍結構簡單實用、操作安全、成本低廉,可有效固定鋼筋骨架位置及控制保護層厚度,還可以利用預埋鋼絲在進行墻體鋼筋綁扎時準確地將頂模棍主體固定在水平筋上,充分保證施工質量。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落入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