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集裝箱作為一種載體工具,在大批貨物運輸過程中被大量使用。其具有堅固耐用和標準化外形設計等特性,可與多種交通方式所結合,如陸運,海運,直升機吊裝等。
現(xiàn)今,有部分采用集裝箱作為房屋使用的簡易集裝箱房,然而這種結構的集裝箱房通常僅僅是一個集裝箱結構,因此存在空間小,結構單一的缺陷。因此尋求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展開狀態(tài)空間大,折疊狀態(tài)便于運輸?shù)亩嗫缃Y構折疊集裝箱房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展開狀態(tài)空間大,折疊狀態(tài)便于運輸?shù)亩嗫缃Y構折疊集裝箱房。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間跨結構以及左右對稱布置的左跨結構和右跨結構,
所述左跨結構和右跨結構分別與中間跨結構活動連接;
所述中間跨結構為一個標準的集裝箱框架,所述中間跨結構包括四根中間跨立柱,四根中間跨立柱的頂部之間連接有縱向頂梁以及橫向頂梁,四根中間跨立柱的底部之間連接有縱向底梁以及橫向底梁;縱向頂梁以及橫向頂梁上設置有中間跨屋面;
所述右跨結構包括屋面框架、屋底框架、側墻框架、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的右側高度低于左側高度,側墻框架的高度與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的右側高度一致;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的寬度與屋底框架的寬度一致;屋面框架上安裝屋面板;
所述屋面框架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右側的縱向頂梁鉸接,屋面框架和縱向頂梁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屋面鉸接耳;
所述屋底框架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右側的縱向底梁鉸接,屋底框架和縱向底梁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屋底鉸接耳;
所述側墻框架的底邊框與屋底框架的右邊框鉸接,側墻框架的底邊框與屋底框架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側墻鉸接耳;
所述前墻框架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右前方的中間跨立柱內側鉸接,前墻框架和中間跨立柱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立柱鉸接耳;
所述后墻框架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右后方的中間跨立柱內側鉸接,后墻框架和中間跨立柱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立柱鉸接耳。
一種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其特征在于它使用方法如下:
運輸狀態(tài)下,將左跨結構和右跨結構分別折疊收至于中間跨結構內部,形成一個集裝箱;
展開狀態(tài)下,將左跨結構和右跨結構采用相同的步驟分別展開,展開右跨結構時:
步驟一:先展開屋面框架至水平狀態(tài);
步驟二:然后托住屋面框架的同時展開屋底框架和側墻框架至水平狀態(tài);
步驟三:然后展開側墻框架至豎直狀態(tài),然后將屋面框架的右邊框擱置于側墻框架的上邊框上,并且固定;
步驟四:分別展開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將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的右邊框分別與側墻框架的前邊框和后邊框進行固定。
作為一種優(yōu)選,集裝箱框架的長度尺寸至少是其寬度尺寸的兩倍,集裝箱框架的高度尺寸大于其寬度尺寸。
作為一種優(yōu)選,縱向底梁以及橫向底梁之間設置有中間跨底部加強筋。
作為一種優(yōu)選,橫向底梁與橫向頂梁之間設置有中間跨豎向加強筋。
作為一種優(yōu)選,中間跨豎向加強筋的外側面設置有中間跨豎向裝飾板。
作為一種優(yōu)選,側墻框架、前墻框架以及后墻框架上安裝相應的裝飾板。
作為一種優(yōu)選,屋面鉸接耳上方設置有連接屋面框架的左邊框于中間跨結構右側的縱向頂梁的防水型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展開狀態(tài)空間大,折疊狀態(tài)便于運輸?shù)膬?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狀態(tài)外觀圖。
圖2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狀態(tài)框架圖。
圖3為圖2的爆炸圖。
圖4為圖3中的A處放大圖。
圖5為圖3中的B處放大圖。
圖6為圖3中的C處放大圖。
圖7為中間跨結構與屋面框架連接處示意圖。
圖8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運輸狀態(tài)框架示意圖。
圖9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步驟一的框架示意圖。
圖10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步驟二的框架示意圖。
圖11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步驟三的框架示意圖。
圖12為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展開步驟四的框架示意圖。
其中:
中間跨結構1、中間跨立柱101、縱向頂梁102、橫向頂梁103、縱向底梁104、橫向底梁105、中間跨屋面106、中間跨底部加強筋107、中間跨豎向加強筋108、中間跨豎向裝飾板109
左跨結構2
右跨結構3、屋面框架301、屋底框架302、側墻框架303、前墻框架304、后墻框架305
屋面鉸接耳4
屋底鉸接耳5
側墻鉸接耳6
立柱鉸接耳7
防水型材8。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2,本發(fā)明涉及的一種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它包括中間跨結構1以及左右對稱布置的左跨結構2和右跨結構3,
所述左跨結構2和右跨結構3分別與中間跨結構1活動連接;左跨結構2、右跨結構3與中間跨結構1上均設置有用于折疊狀態(tài)定位的定位孔以及用于展開狀態(tài)定位的定位孔。
所述中間跨結構1為一個標準的集裝箱框架,集裝箱框架的長度尺寸至少是其寬度尺寸的兩倍,集裝箱框架的高度尺寸大于其寬度尺寸;所述中間跨結構1包括四根中間跨立柱101,四根中間跨立柱101的頂部之間連接有縱向頂梁102以及橫向頂梁103,四根中間跨立柱101的底部之間連接有縱向底梁104以及橫向底梁105;縱向頂梁102以及橫向頂梁103上設置有中間跨屋面106,縱向底梁104以及橫向底梁105之間設置有中間跨底部加強筋107,橫向底梁105與橫向頂梁103之間設置有中間跨豎向加強筋108,中間跨豎向加強筋108的外側面設置有中間跨豎向裝飾板109;
所述右跨結構3包括屋面框架301、屋底框架302、側墻框架303、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的右側高度低于左側高度,側墻框架303的高度與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的右側高度一致;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的寬度與屋底框架302的寬度一致;屋面框架301上安裝屋面板,側墻框架303、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上最后安裝相應的裝飾板。
所述屋面框架301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1右側的縱向頂梁102鉸接,屋面框架301和縱向頂梁102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屋面鉸接耳4;屋面鉸接耳4上方設置有連接屋面框架301的左邊框于中間跨結構1右側的縱向頂梁102的防水型材8;
所述屋底框架302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1右側的縱向底梁104鉸接,屋底框架302和縱向底梁104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屋底鉸接耳5;
所述側墻框架303的底邊框與屋底框架302的右邊框鉸接,側墻框架303的底邊框與屋底框架302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側墻鉸接耳6;
所述前墻框架304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1右前方的中間跨立柱101內側鉸接,前墻框架304和中間跨立柱101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立柱鉸接耳7;
所述后墻框架305的左邊框與中間跨結構1右后方的中間跨立柱101內側鉸接,后墻框架305和中間跨立柱101上的對應鉸接位置設置有立柱鉸接耳7。
一種多跨結構折疊集裝箱房的使用方法:
運輸狀態(tài)下,將左跨結構2和右跨結構3分別折疊收至于中間跨結構1內部,形成一個集裝箱,便于運輸。
展開狀態(tài)下,將左跨結構2和右跨結構3采用相同的步驟分別展開,展開右跨結構3時:
步驟一:先展開屋面框架301至水平狀態(tài);
步驟二:然后托住屋面框架301的同時展開屋底框架302和側墻框架303至水平狀態(tài);
步驟三:然后展開側墻框架303至豎直狀態(tài),然后將屋面框架301的右邊框擱置于側墻框架303的上邊框上,并且固定;
步驟四:分別展開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將前墻框架304以及后墻框架305的右邊框分別與側墻框架303的前邊框和后邊框進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