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屬于建筑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車庫。
背景技術:
在地下車庫建筑設計中,坡道長度為地下車庫深度的6-7倍,占用大量建筑面積,在場地狹小的建筑設計中,沒有更大的空間來回旋,在車道所在位置,兩側(cè)布置停車位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其限制,不能實現(xiàn)有效面積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浪費了大量的寶貴的建筑面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車庫,該車庫是一種在狹小的場地中,將原有的長坡道分解后,坡道兩側(cè)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提供車庫的車位利用率。
為了實現(xiàn)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車庫,包括:多層地下車庫和多段式短坡道,頂層的地下車庫包括入口坡道和出口坡道,所述的入口坡道和出口坡道連通地下車庫內(nèi)外,入口坡道底部連接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車道,第一車道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一車道連接沿地下車庫寬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同層過渡坡道,第一同層過渡坡道底部連接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車道,第二車道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二車道一端連接出口坡道,另一端連接跨層出入口坡道,進入下一層地下車庫,每層的地下車庫盤旋設置多段式短坡道直到最底層地下車庫;相鄰兩層的地下車庫錯層布置。
所述的第一車道高于第二車道,第一車道和第二車道相互平行且水平設置。
所述的入口坡道沿地下車庫寬度方向設置,出口坡道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
所有的坡道與車道連接處均設置圓弧過渡。
第一車道2和第二車道5均為雙車道。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車庫,該車庫是一種在狹小的場地中,利用地勢較低的部位用10米左右的短坡道進入地下車庫,再利用地形將車庫做錯層處理,原來將近30米的坡道被分成兩個短坡道,將原有的長坡道分解后,增加了多個車位,坡道兩側(cè)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另外減小了坡道的有效坡度,減小了斜坡的落差,使得操作者進行舒適的停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地下車庫頂層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地下車庫第二層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沿2-2的剖面圖;
圖4為圖1中沿1-1的剖面圖;
其中,1為入口坡道;2為第一車道;3為第一同層過渡坡道;4為出口坡道;5為第二車道;6為跨層出入口坡道;7為第三車道;8為第二同層過渡坡道;9為第四車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采用多段式短坡道的地下車庫,包括:多層地下車庫和多段式短坡道,頂層的地下車庫包括入口坡道1和出口坡道4,入口坡道1和出口坡道4連通地下車庫內(nèi)外,入口坡道1底部連接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車道2,第一車道2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一車道2連接沿地下車庫寬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同層過渡坡道3,第一同層過渡坡道3底部連接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車道5,第二車道5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二車道5一端連接出口坡道4,另一端連接跨層出入口坡道6,進入下一層地下車庫。
如圖2所示,跨層出入口坡道6連接第二層的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三車道7,第三車道7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三車道7連接沿地下車庫寬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同層過渡坡道8,第二同層過渡坡道8底部連接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的第四車道9,第四車道9兩側(cè)設置停車位;第四車道9連接下一個跨層出入口坡道,進入下一層地下車庫。
如此重復設置,每層的地下車庫盤旋設置多段式短坡道直到最底層地下車庫;相鄰兩層的地下車庫錯層布置。所有的坡道與車道連接處均設置圓弧過渡。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車道2高于第二車道5,第一車道2和第二車道5相互平行且水平設置。入口坡道1沿地下車庫寬度方向設置,出口坡道4沿地下車庫長度方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車庫結(jié)合場地高差進行短坡道設計與錯層停車的組合模式,利用場地地勢較低的部位,用10米左右的短坡道進入地下車庫,在車庫中繼續(xù)向下延伸時,不再使用傳統(tǒng)的長坡道一次性下一層的做法,而是用13米左右的短坡道,下半層,在錯層范圍內(nèi)利用一條車道兩側(cè)停車的方式實現(xiàn)最大數(shù)量停車,在車道近端再設一個13米左右的短坡道,下半層,到地下二層,如此往復以實現(xiàn)代替長坡道,利用短坡道及錯層解決多層車庫的垂直交通。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僅限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內(nèi)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和修飾,都應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