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
背景技術:
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是玻璃窯供料道常用的磚結構,請參閱圖1,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結構示意圖。旋轉料盆磚的橫截面呈圓環(huán)狀,盆口的直徑大于盆底的直徑。
現有技術中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生產工藝一般為澆注,澆注模具請參閱圖2,圖2為現有中一種常見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澆注模具結構示意圖。常用的模具為單一磚模,其上設置澆注冒口02,模具的上端對應成型盆底一側。該模具結構較為簡單,通過砂型板01連接,在型板內部形成澆鑄型腔,型腔的形狀與磚材03的形狀相同,通過澆注在型腔內成型出磚材03。
然而該模具一次澆注一塊磚材,使用一個冒口,因此澆注一塊磚材就需浪費大量溶液,一般需浪費75公斤溶液,而且單塊澆鑄保溫效果差,成品率低,冒口壓力小致密差,砂型制作工藝原始生產出旋轉料盆磚材加工量大,準確率不高,浪費原材料,生產效率低成本價格高。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生產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該組合澆注模具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制作過程生產效率低、成本高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包括多個內腔形狀與所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相同的磚模,且所述磚模用于成型盆底的端面呈豎直,所述磚模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基礎磚模,所述基礎磚模的兩側設置有砂型隔板以與所述基礎磚模圍成澆注通道,所述基礎磚模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并列磚模;所述基礎磚模上均開設有與所述澆注通道連通的澆注孔,所述澆注通道的頂端設置有澆注冒口;所述并列磚模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澆注通道連通的連通通道,所述并列磚模的底面上開設有與所述連通通道連通的澆注孔。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與相對的兩個所述基礎磚模并排的設置有多個所述并列磚模。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分別位于相對的兩個所述基礎磚模一側的所述并列磚模的個數相等。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兩個所述基礎磚模的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相對設置,位于所述澆注通道同側的所述磚模的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朝向相同。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所述基礎磚模的澆注孔均開設于底面且與所述連通通道連通。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每個所述磚模的底面均開設有三個所述澆注孔。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每個所述磚模的頂端均設置有增壓補縮冒口。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所述磚模的頂端開設有排氣補縮冒口孔。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所述排氣補縮冒口孔均與所述增壓補縮冒口連通。
優(yōu)選地,上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中,相臨的兩個所述磚模之間設置有0.2mm-0.5mm的空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包括多個內腔形狀與所述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相同的磚模。磚模用于成型盆底的端面呈豎直。根據位置的不同磚模包括基礎磚模和并列磚模,二者的內腔形狀均與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相同?;A磚模包括兩個且相對設置,基礎磚模的兩側設置有砂型隔板以與基礎磚模圍成澆注通道,基礎磚模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并列磚模;基礎磚模上均開設有與澆注通道連通的澆注孔,澆注通道的頂端設置有澆注冒口;并列磚模的底部設置有與澆注通道連通的連通通道,并列磚模的底面上開設有與連通通道連通的澆注孔。
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澆注時,溶液從澆注冒口注入,通過澆注通道,經澆注孔到達各個基礎磚模內。同時溶液通過連通通道由底部注入與基礎磚模并列設置的并列磚模內,溶液自然從下部逐漸上升至上部,液面上升至冒口齊平時停止,完成澆鑄。產品澆鑄完成后,在保溫箱內逐漸退火至60度以下取出即可。由于澆鑄時多塊溶液相通,很好的調節(jié)了多塊磚材之間溶液的溫差,有效的提高了磚材的保溫效果,減少了磚材的裂紋,尤其是壁厚為19mm的薄壁形旋轉料盆的裂紋明顯減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磚材的成品率,減少澆鑄次數,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溶液是從下部注入并逐漸上升,隨著高度增加,溶液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增加了每個料盆磚的比重,有效的提高了磚材的致密度,提高了磚材的使用壽命。再者,多塊澆鑄磚材使用一個澆鑄冒口,有效節(jié)約了澆鑄溶液,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中一種常見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澆注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基礎磚模1,并列磚模2,澆注通道3,澆注孔4,澆注冒口5,連通通道6,增壓補縮冒口7,砂型板8,磚材9,排氣補縮冒口孔10。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以提高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3-圖4,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包括多個磚模。
磚模根據位置的不同包括基礎磚模1和并列磚模2,二者的內腔形狀均與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相同,進而澆注成型出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磚材9,一個磚模成型出一個磚材9。磚模用于成型盆底的端面呈豎直,也就是如圖3所示的,內腔對應成型側放的選擇料盆磚,結合磚模的形狀,磚模的長度方向豎直設置。基礎磚模1包括兩個且相對設置,基礎磚模1的兩側設置有砂型隔板以與基礎磚模1圍成澆注通道3,具體砂型隔板的可以呈長方形,其高度可以與基礎磚模1的高度相等?;A磚模1上均開設有與澆注通道3連通的澆注孔4,進而溶液由澆注通道3經由澆注孔4注入基礎磚模1的內腔中。需要指出的是,此處的連通既包括基礎磚模1與澆注通道3直接連通,也應包括基礎磚模1與澆注通道3間接連通的情況,如基礎磚模1通過其他基礎磚模1與澆注通道3連通。但一般設置為通過澆注孔4直接連通,以保證各個基礎磚模1內溶液的壓力分布均勻,成型效果好。澆注通道3的頂端設置有澆注冒口5,澆注時溶液由澆注冒口5注入至澆注通道3。
基礎磚模1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并列磚模2,其底部設置有與澆注通道3連通的連通通道6,且并列磚模2的底面上開設有與連通通道6連通的澆注孔4。并列磚模2設置于基礎磚模1的一側,指并列磚模2與基礎磚模1并排設置。并列磚模2的底端設置連通通道6,連通通道6與澆注通道3連通,并列磚模2的底面開設澆注孔4,進而溶液由澆注通道3流經連通通道6,而后由并列磚模2底面的澆注孔4入至并列磚模2的內腔內。并列磚模2的個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此處不做具體限定。并列磚模2的底部設置有與澆注通道3連通的連通通道6,并列磚模2的底面上開設有與連通通道6連通的澆注孔4
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熔鋯剛玉旋轉料盆磚的組合澆注模具澆注時,溶液從澆注冒口5注入,通過澆注通道3,經澆注孔4到達各個基礎磚模1內。同時溶液通過連通通道6由底部注入與基礎磚模1并列設置的并列磚模2內,溶液自然從下部逐漸上升至上部,液面上升至與冒口齊平時停止,完成澆鑄。產品澆鑄完成后,在保溫箱內逐漸退火至60度以下取出即可。由于澆鑄時多塊溶液相通,很好的調節(jié)了多塊磚材9之間溶液的溫差,有效的提高了磚材9的保溫效果,減少了磚材9的裂紋,尤其是壁厚為mm的薄壁形旋轉料盆的裂紋明顯減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磚材9的成品率,減少澆鑄次數,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由于溶液是從下部注入并逐漸上升,隨著高度增加,溶液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增加了每個料盆磚的比重,有效的提高了磚材9的致密度,提高了磚材9的使用壽命。再者,多塊澆鑄磚材9使用一個澆鑄冒口,有效節(jié)約了澆鑄溶液,降低了生產成本。
進一步地,與相對的兩個基礎磚模1平行的設置有多個并列磚模2。以圖3所示兩個基礎磚模1分別位于左右兩側為例,則可以在位于左側的基礎磚模1的左側平行的設置一個或多個并列磚模2,同時在位于右側的基礎磚模1的右側平行的設置一個或多個并列磚模2。也就是在澆注通道3一側的基礎磚模1的外側并列設置有單排并列磚模2,單排并列磚模2的底端設置連通通道6。如此設置,充分結合了磚模豎放長直型的結構,提高澆注效率的同時,有效利用了空間。
更進一步地,分別位于相對的兩個基礎磚模1一側的并列磚模2的個數相等。也就是如上所述的,如位于左側的基礎磚模1的左側平行的設置預設數量的并列磚模2,同時在位于右側的基礎磚模1的右側平行的設置預設數量的并列磚模2。兩側并列磚模2的數量相等,優(yōu)選的在基礎磚模1兩側對稱分布,使得溶液流動更為均勻,進而成型磚材9質量穩(wěn)定。
具體的,位于相對的兩個基礎磚模1一側的并列磚模2的個數均為四個、五個或六個。也就是上述預設數量可以為四個、五個或六個。因而兼顧了溶液壓力與澆注效率。當然,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對并列磚模2的數量進行調整。
進一步地,兩個基礎磚模1的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相對設置,位于澆注通道3同側的磚模的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朝向相同。也就是如圖3所示的,位于左側的基礎磚模1其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朝右,該側基礎磚模1左側的并列磚模2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也均朝右;相應的位于右側的基礎磚模1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朝左,該側基礎磚模1右側的并列磚模2用于成型盆口的一側也均朝左。如此設置,使得各磚模內腔對應成型料盆磚同一位置處的溶液壓力等狀態(tài)相同,因而成型產品質量一致性好。
并列磚模2中溶液是從下部注入并逐漸上升,隨著高度增加,溶液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增加了每個料盆磚材9的比重,有效的提高了磚材9的致密度,提高了磚材9的使用壽命。因而,對于基礎磚模1,其澆注孔4優(yōu)選的設置于基礎磚模1的底面,與連通通道6連接,通過連通通道6間接與澆注通道3連通,由下而上,壓力逐漸增大,進而提高磚材9的致密度,延長了使用壽命。當然,根據需要也可以在基礎磚模1側壁的底端,進而溶液由基礎磚模1的底端注入,也能夠達到有底部注入溶液的目的。當然,基礎磚模1側壁的頂端根據需要也可以開設與澆注通道3連通的澆注孔4。
具體的,每個磚模的底面均開設有三個澆注孔4。如此設置保證澆注速率的同時,能夠有效利用溶液的壓力,使得磚材9更為致密。根據實際情況,各個澆注孔4中相鄰的兩個澆注孔4間的間距可以相等,也就是澆注孔4在磚模的底面上均勻分布。
在上述各實施例的基礎上,每個磚模的頂端均設置有增壓補縮冒口7。澆注時,溶液由澆注冒口5注入,經澆注通道3、連通通道6、澆注孔4分別注入各磚模,液面上升至增壓補縮冒口7齊平時停止,完成深式澆鑄。通過增壓補縮冒口7的設置,有效彌補了溶液冷卻過程中體積縮小引起的磚材9縮孔等現象,顯著提高了磚材9的致密度。
為了便于澆注過程中排氣,磚模的頂端開設有排氣補縮冒口孔10。具體排氣補縮冒口孔10直徑范圍為0.3-0.6mm。排氣補縮冒口孔10的一端與磚模內腔連通,另一端均與增壓補縮冒口7連通。進而一方面起到排氣作用的同時,與增壓補縮冒口7連通,可以起到補縮的作用。再者,與增壓補縮冒口7的連通直徑較小避免了出模后冒口處的磨削加工。
上述各實施例均為組合澆注,因而相臨的并列磚模2之間可以設置0.2mm-0.5mm的空隙。通過縫隙設置,使其具有很好的透氣性,有效的提高了磚材9的致密度和均勻度,且不用粘型,省時省工,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相鄰的基礎磚模1之間也可以設置0.2mm-0.5mm的空隙,從而保證良好透氣性。
進一步地,澆注孔4的直徑范圍可以為20mm-60mm,具體如25mm。即采用針孔澆注法,出轉時澆注孔4處的冒口自動斷掉,真正做到了磚材9不加工,有效的提高了磚材9的使用壽命。需要指出的是,對于一確定的模具而言,其連通澆注孔4的直徑一般為一確定的值,且該值在上述數值范圍內。
在上述各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以包括用于向澆注冒口5內加入溶液的加料裝置和設置于增壓補縮冒口7上方的攝像頭,攝像頭和加料裝置均與遠程監(jiān)控器連接。攝像頭的設置位置只需使其能夠采集到增壓補縮冒口7內溶液的液面情況即可,具體固定位置可以不作限定。遠程監(jiān)控器可以為計算機或控制柜等,攝像頭和加料裝置均與遠程監(jiān)控器連接,進而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向加料裝置發(fā)送加料指令,則加料裝置啟動向澆注冒口5內注入溶液,而當通過攝像頭獲取的圖像信息判斷溶液上升至與增壓補縮冒口7平齊時可以通過遠程監(jiān)控器向加料裝置發(fā)送停止指令,則停止加入溶液。通過上述設置能夠實現遠程監(jiān)測與控制。具體加料裝置的結構等可參考現有技術,此處不再贅述。當然,根據需要也可以僅設置攝像頭和遠程監(jiān)控器,攝像頭與遠程監(jiān)控器連接,則可以實現遠程監(jiān)控的目的。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遠程監(jiān)控器連接的報警裝置。通過報警裝置的設置,可以在加料裝置等出現故障時遠程控制其報警提示。以提醒操作人員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具體報警裝置可以為聲光報警器、語音播報器等。對報警裝置的啟動控制既可以通過遠程監(jiān)控器的預設程序,也可以通過操作人員在遠程監(jiān)控器上遠程操作控制。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