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裝飾安裝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鐵絲鉸聯(lián)模塊墻。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裝修領域中,室內(nèi)墻面的裝置主流工藝是用瓷磚或者石膏板貼合到墻面上,施工操作費時費力,材料和人工成本比較高,且裝飾效果的種類受瓷磚的限制,不能進行深度發(fā)揮。同時,瓷磚或者石膏板連接在墻體上后,不易拆卸。一旦完工,返工或更改裝修方案非常復雜,返工和更改成本很高。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模塊墻多為整體式。在模塊墻的背面設有多個固定連接件,與墻體上的定位件通過螺栓或螺釘、卡接式固定連接。這樣安裝效率低,承重效果不好,且安裝后不易拆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鐵絲鉸聯(lián)模塊墻,可以實現(xiàn)快速安裝模塊墻,且降低生產(chǎn)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一種鐵絲鉸聯(lián)模塊墻,包括n個子模塊,以及一個固定單元;n個子模塊相互拼裝成模塊墻本體;模塊墻本體的背面設有m對上下布設的連接件;固定單元穿過連接件將模塊墻本體連接在墻體上;n為大于等于6的偶數(shù),m為2—6的整數(shù)。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每個子模塊的背面四周為凸臺,中部形成凹槽;每個子模塊的凸臺與周邊相鄰的子模塊的凸臺相對布設,且相對的兩個凸臺之間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相對的兩個凸臺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m等于2,四個連接件分別位于模塊墻本體四個角的子模塊的凹槽中。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固定單元包括定位件、限位塊、鐵絲和栓桿,定位件和栓桿分別固定在墻體中,且定位件和連接件一一對應設置;連接件位于定位件上方;鐵絲的一端與限位塊固定連接,鐵絲的另一端穿過連接件和定位件,并固定在栓桿上;鐵絲呈U形或S形布設。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連接件靠近墻體的一側(cè)的上部為傾斜面;定位件遠離墻體的一側(cè)的下部為傾斜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鐵絲鉸聯(lián)模塊墻,可以實現(xiàn)快速安裝模塊墻,且降低生產(chǎn)成本;同時,拆卸便利,利于更換裝置面板,還可以滿足室內(nèi)需求的墻面承重作用。本實施例的模塊墻包括n個子模塊,以及一個固定單元。子模塊可以相互拼裝組成模塊墻本體。工廠只需要制作子模塊,在現(xiàn)場拼裝成模塊墻本體。這樣可以根據(jù)墻體大小來拼裝模塊墻本體,降低了成本。同時,采用鐵絲,通過牽引鐵絲,使得位于模塊墻本體上的連接件搭接在位于墻體上的定位件上,從而實現(xiàn)模塊墻的安裝。這個過程僅需幾秒鐘即可完成。在拆卸時,僅需要解開位于栓桿上的鐵絲即可將模塊墻本體從墻體上取下。拆卸過程也僅需幾秒鐘即可完成。本安裝方法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拆卸后的鐵絲和子模塊可重復利用,節(jié)約安裝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模塊墻的側(cè)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模塊墻中一連接件和一定位件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有:子模塊1、連接件2、定位件3、限位塊4、鐵絲5、栓桿6、墻體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鐵絲鉸聯(lián)模塊墻,包括n個子模塊1,以及一個固定單元。n個子模塊1相互拼裝成模塊墻本體;模塊墻本體的背面設有m對上下布設的連接件2;固定單元穿過連接件2將模塊墻本體連接在墻體上;n為大于等于6的偶數(shù),m為2—6的整數(shù)。
上述子模塊1可以采用各種裝飾材料支撐,如木材、鈑金,優(yōu)選塑料。塑料的重量輕,便于運輸、搬運以及后續(xù)的安裝。
上述實施例的模塊墻包括n個子模塊1。n個子模塊1可以運到安裝現(xiàn)場進行拼裝,組成模塊墻本體。這樣就不需要在工廠制作整體式模塊墻本體,不利于運輸。同時,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需要定制模塊墻本體,在工廠生產(chǎn)后,直接在室內(nèi)安裝。而本實施例不需要定制,在安裝現(xiàn)場,可以根據(jù)墻面大小,拼裝子模塊1,使得拼裝的模塊墻本體符合墻體7大小要求即可。
為了使拼裝的模塊墻本體外表面平整,子模塊1之間沒有縫隙,不會藏污納垢,易清潔,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每個子模塊1的背面四周為凸臺,中部形成凹槽;每個子模塊1的凸臺與周邊相鄰的子模塊1的凸臺相對布設,且相對的兩個凸臺之間可拆卸連接。在現(xiàn)場拼裝模塊墻本體時,將相鄰的子模塊1的凸臺之間用螺栓或者螺釘連接,使得子模塊1之間可以拆卸。優(yōu)選選用,采用卡扣連接。這樣可以提高子模塊1之間的拼裝和拆卸效率。同時,子模塊1之間的連接位置位于子模塊1的背面,即靠近墻體7的一面。因此,子模塊1的正面不會受到影響,相鄰子模塊1之間不易產(chǎn)生縫隙。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所述m等于2,四個連接件2分別位于模塊墻本體四個角的子模塊1的凹槽中。連接件2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固定單元包括定位件3、限位塊4、鐵絲5和栓桿6,定位件3和栓桿6分別固定在墻體7中,且定位件3和連接件2一一對應設置;連接件2位于定位件3上方;鐵絲5的一端與限位塊4固定連接,鐵絲5的另一端穿過位于連接件2和定位件3,并固定在栓桿6上。定位件3中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鐵絲5呈U形或S形布設。
該優(yōu)選例中,固定單元沒有采用常規(guī)的螺栓或者螺釘,而是采用鐵絲5進行串接。限位塊4的尺寸大于連接件2上的通孔尺寸。限位塊4可以呈長方形。限位塊4的長度大于連接件2的通孔孔徑。鐵絲5的直徑略小于連接件2上的通孔直徑。通過采用本優(yōu)選例的固定單元,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通常只需要一個人,十秒鐘左右即可安裝完成。而拆卸更為方便,只要將鐵絲5從栓桿6上解下,將限位塊4和鐵絲5從定位件3和連接件2中取出即可,只需要五秒鐘左右。而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螺栓連接,拆卸一個螺栓都需要數(shù)分鐘時間,尤其螺栓安裝在模塊墻的背面,不易拆卸。而本優(yōu)選例,即使固定單元安裝在模塊墻的背面,也不影響其拆卸。
另外,本優(yōu)選例中,固定單元采用鐵絲5進行連接,可以提高模塊墻的承重力。由于模塊墻的表面可能會懸掛電視、壁畫等物品,所以需要模塊墻具有一定的承重力。當采用鐵絲5進行連接時,鐵絲5的承載力較大,且連接穩(wěn)固,有利于對附有載荷的模塊墻的連接。而當模塊墻采用常規(guī)的扣接方式,卡扣容易脫落,不利于附有載荷的模塊墻的固定。
作為優(yōu)選例,如圖2所示,所述的連接件2靠近墻體7的一側(cè)的上部為傾斜面;定位件3遠離墻體7的一側(cè)的下部為傾斜面。在安裝時,拼裝后的模塊墻本體豎立在地面上。此時,連接件2位于定位件3下方。由于固定安裝后,連接件2位于定位件3上方,所以在安裝過程中,連接件2需要移動到定位件3上方,并搭接在定位件3上。將連接件2靠近墻體7的一側(cè)的上部為傾斜面,并將定位件3遠離墻體7的一側(cè)的下部為傾斜面,使得連接件2向上移動的過程中,與定位件3不會產(chǎn)生位置干涉。連接件2上的傾斜面和定位件3 上的傾斜面具有導向作用,使得連接件2在鐵絲5的作用下,能夠順利沿著鐵絲5位移到定位件3上方。
以設置三列定位件為例,說明上述實施例的模塊墻的安裝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鐵絲5的一端連接在限位塊4上,然后將鐵絲5的另一端穿過位于模塊墻本體背面的第一列連接件和定位件:先將鐵絲5的另一端穿過位于上方的連接件2的通孔,再穿過與所述連接件2對應的位于墻體7的定位件3的通孔,然后穿過位于下方的連接件2的通孔,隨后穿過與所述連接件2對應的位于墻體7的定位件3;
然后將鐵絲5繞到第二列的連接件和定位件:先穿過位于下方的定位件3的通孔,再穿過與所述定位件3對應的位于模塊墻本體背面的連接件2,然后穿過位于上方的定位件3的通孔,再穿過與所述定位件3對應的位于模塊墻本體背面的連接件2;
接著將鐵絲5繞到第三列的連接件和定位件:先將鐵絲5的另一端穿過位于上方的連接件2的通孔,再穿過與所述連接件2對應的位于墻體7的定位件3的通孔,然后穿過位于下方的連接件2的通孔,隨后穿過與所述連接件2對應的位于墻體7的定位件3;
最后通過牽引鐵絲5,使連接件2搭接在定位件3上,將鐵絲5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栓桿6上。
鐵絲5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栓桿6上,可以采用纏繞方式或者采用焊接方式。當采用纏繞方式,有利于鐵絲5的拆卸。當采用焊接方式,有利于提高鐵絲5連接的穩(wěn)固性。
在上述安裝過程中,設置了六個連接件2、六個定位件3,一個限位塊4、一根鐵絲5和一個栓桿6。定位件3和栓桿6固定在墻體7上。連接件2固定在子模塊1上。墻體7上的四個定位件3分別于連接件2一一對應設置。上述安裝方案操作簡單,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該安裝方法中,只要將鐵絲5穿過連接件2和定位件3,然后牽引鐵絲5,使得連接件2位于定位件3上,且連接件2的通孔和定位件3的通孔相通,最后將鐵絲5連接在栓桿6上即可。此時,穿過定位件3和連接件2的鐵絲5 的用量最小,鐵絲5處于緊繃狀態(tài)。整個安裝過程只需要一人會費數(shù)秒時間即可完成。
在上述安裝固定模塊墻本體之前,在安裝現(xiàn)場對子模塊1進行拼裝。將相鄰的子模塊1的凸臺之間可拆卸連接。優(yōu)選選用,采用卡扣連接。這樣可以提高子模塊1之間的拼裝和拆卸效率。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