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屋面板安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屋面板安裝平臺。
背景技術:
屋面板在安裝前先通過吊裝將所需屋面板運至安裝位置,由于屋面板安裝之前,要對屋面結構中的立柱、檁條、拉條進行組裝,并在高空對安裝屋面板的各個檁條上進行打孔處理,安裝屋面板安裝支座,最后將屋面板與各檁條上的屋面板安裝支座進行固定連接。由于屋面板安裝之前,各個平行設置的檁條之間僅靠拉條進行橫向聯(lián)接,在各檁條上主要依靠工人的經驗進行打孔操作,很難做到準確打孔,這樣易造成屋面板安裝支座打孔位置存在偏差,最終導致屋面板存在偏移或傾斜現(xiàn)象,造成多次返工調整,費事費力;同時,由于檁條距離地面較高,在檁條上進行打孔操作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難以在各檁條上進行精確制孔的技術問題,避免屋面板安裝存在傾斜或偏移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屋面板安裝平臺。
一種屋面板安裝平臺,其設置于兩平行設置的檁條上,所述安裝平臺包括支撐框架和一自走裝置,所述自走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撐框架的下端,且位于兩所述檁條上并沿著兩所述檁條的長度方向移動,各屋面板通過連接裝置平行固定于所述支撐框架的上端面上。
所述自走裝置為履帶式驅動結構,其包括驅動電機、兩平行設置的環(huán)形履帶、設置于所述支撐框架下端兩側的多個驅動輪,兩所述環(huán)形履帶分別套置于位于所述支撐框架兩側的所述驅動輪上,所述驅動電機驅動多個驅動輪旋轉并帶動兩所述環(huán)形履帶沿著所述檁條同步移動。
所述支撐框架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桿和垂直設置于兩所述第一支撐桿端的多個呈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桿,多個所述驅動輪平行設置于兩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所述屋面板設置于兩相鄰的所述第二支撐桿之間,且通過所述連接裝置將其與所述第二支撐桿固定連接。
位于兩所述第一支撐桿下端的所述驅動輪呈兩兩同軸設置,位于所述支撐框架一端部的兩同軸設置的所述驅動輪通過一驅動軸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驅動軸的端部連接。
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的螺桿和一槽型鋼,相鄰兩所述屋面板的邊緣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所述槽型鋼扣接在兩所述屋面板的兩側邊上,所述螺桿貫穿所述槽型鋼,并通過螺母將所述屋面板固定在所述支撐框架上。
所述連接裝置設置于兩所述第一支撐桿的正上方位置所對應的所述第二支撐桿上。
所述第一支撐桿為外卷邊槽鋼,所述第二支撐桿為內卷邊槽鋼。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A.本發(fā)明提供的屋面板安裝平臺可在兩平行設置的檁條上走動,實現(xiàn)了屋面板的輸送,同時工作人員可以站在支撐框架上的屋面板上對各檁條進行打孔、安裝屋面板安裝支座等操作,使工作人員高空作業(yè)更具安全感;
B.由于安裝平臺在整個屋面結構上沿著檁條長度方向移動,可以以安裝平臺作為參照坐標系,這樣工作人員很容易確定出下一個屋面板的準確安裝位置,準確地完成檁條上安裝孔的制作,避免因為打孔偏差所引起的后期校正費事費力的現(xiàn)象,節(jié)約安裝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屋面板安裝平臺立體結構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屋面板安裝平臺在檁條上安裝結構主視圖;
圖3為圖2所示的屋面板安裝平臺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連接裝置與支撐框架中的第二支撐桿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檁條;2-支撐框架,21-第一支撐桿,22-第二支撐桿;3-自走裝置,31-驅動電機,32-環(huán)形履帶,33-驅動輪,34-驅動軸;4-屋面板;5-連接裝置,51-螺桿,52-槽型鋼;6-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屋面板安裝平臺設置于兩平行設置的檁條1上,安裝平臺包括支撐框架2和一自走裝置3,自走裝置3設置于支撐框架2的下端,且位于兩檁條1上并沿著兩檁條1的長度方向移動,各屋面板4通過連接裝置5平行固定于支撐框架2的上端面上。在使用時,在每兩個相鄰的檁條上可以設置一個安裝平臺,在整個屋面板長度方向上可以設置多個安裝平臺,如圖3所示,然后將各個屋面板4平行放置在支撐框架2上,通過自走裝置3帶動支撐框架2沿著檁條1移動,進而完成屋面板4的輸送。工作人員可以站在安裝平臺的屋面板4上,即可完成對位于安裝平臺之外的檁條進行打孔和屋面板的安裝作業(yè),確保工作人員的高空作業(yè)安全。另外,在檁條1上打孔時,可以參照安裝平臺的位置對各檁條進行打孔,保證了檁條1上打孔位置的準確,避免出現(xiàn)打孔偏差。
其中的自走裝置3為履帶式驅動結構,其包括驅動電機31、兩平行設置的環(huán)形履帶32、設置于支撐框架2下端兩側的多個驅動輪33,兩環(huán)形履帶32分別套置于位于支撐框架2兩側的驅動輪33上,驅動電機31驅動多個驅動輪33旋轉并帶動兩環(huán)形履帶32沿著檁條1同步移動,環(huán)形履帶32在沿著檁條長度方向移動時,可根據(jù)兩環(huán)形履帶32的實際運動軌跡,通過控制并調整各個驅動電機31的轉速,確保各個屋面板安裝平臺沿著檁條的長度方向運動,減少屋面板的安裝偏差。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中的支撐框架2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第一支撐桿21和垂直設置于兩第一支撐桿21上端的多個呈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桿22,多個驅動輪33平行設置于兩第一支撐桿21的下端;屋面板4設置于兩相鄰的第二支撐桿22之間,且通過連接裝置5將屋面板4與第二支撐桿22固定連接,使各個屋面板安裝平臺形成一個整體。
其中的位于兩第一支撐桿21下端的驅動輪33呈兩兩同軸設置,位于支撐框架2一端部的兩同軸設置的驅動輪33通過一驅動軸34連接,驅動電機31的輸出端與驅動軸34的端部連接。驅動電機31驅動驅動軸34旋轉,并帶動串聯(lián)在驅動軸上的兩驅動輪同時旋轉,在兩驅動輪的作用下,其它驅動輪也跟著旋轉,進而實現(xiàn)兩環(huán)形履帶的移動。
其中的連接裝置5如圖4結構所示,包括固定于第二支撐桿22上的螺桿51和一槽型鋼52,相鄰兩屋面板4的邊緣設置于第二支撐桿22上,槽型鋼52扣接在兩屋面板4的兩側邊上,螺桿51貫穿槽型鋼52,并螺母6將屋面板4固定在支撐框架2上。通過槽型鋼52將位于支撐框架2上的所有屋面板4一一鎖定在支撐框架2上,當然連接裝置5也可以采用其它結構。
本發(fā)明優(yōu)選地,連接裝置5是設置于兩第一支撐桿21的正上方位置所對應的第二支撐桿22上。為便于安裝,其中的第一支撐桿21優(yōu)選采用外卷邊槽鋼,可以方便安裝驅動輪,而第二支撐桿22優(yōu)選采用內卷邊槽鋼,方便在第二支撐桿上安裝連接裝置。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