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墻體飾面材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保溫型墻面飾面材料。
背景技術:目前,許多石材幕墻的安裝方法,常用粘貼法和干掛法,粘貼法雖然施工簡單方便,但是因為其厚度大、重量大,其可靠性不好,容易脫落;所謂的干掛法是先在墻面上設置預埋件,再在預埋件上安裝鋼龍骨,最后將飾面材料材固定在鋼龍骨上,其不足之處在于其耗費的鋼材多,生產成本高,保溫性能也不好;而對于薄型的內外墻飾面材料材,尤其低于25mm厚度的石材、瓷磚等飾面材料材,由于傳統(tǒng)掛貼是完全依靠足夠的厚度來保證其強度,故現(xiàn)行規(guī)范限制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溫效果好、懸掛牢靠、操作簡單、節(jié)約鋼材、生產成本低的保溫型墻面飾面材料。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保溫型墻面飾面材料,包括有飾面材料、掛件及填充材料,飾面材料的背面連接有掛件,飾面材料的背面及飾面材料背面的掛件上直接成型有填充材料或粘接有填充材料,所述的掛件包括用掛鉤和背栓固定在飾面材料背面上的掛件一及固定在掛件一上的掛件二,掛件一是在彎折部的下端向外設置有翻邊形成的掛鉤、上端先向內延伸出水平部再向上直角翻邊形成與墻體的豎直連接部,彎折部的中上部設置有安裝孔,掛件一的水平部位于填充材料的上端,掛件二的中部和內側具有與掛件一的水平部和豎直連接部相貼合的水平部和豎直連接部并貼合固定,掛件二的外端具有直角翻邊。上述的掛件一用掛鉤和背栓固定在飾面材料背面上的具體結構是:飾面材料的背面上至少開設有一組縱向排列的孔組,每個孔組至少有一個背栓安裝盲孔和一個斜槽,每個孔組的背栓安裝盲孔與斜槽的中點位于同一豎直且垂直于飾面材料的平面上,掛件一下端的掛鉤掛在飾面材料的斜槽內,用背栓穿過掛件一上的安裝孔將掛件一固定在飾面材料的背面上,掛鉤和斜槽的斜邊與豎直邊的夾角均≤90度。上述的掛件二與掛件一的水平部和豎直連接部相貼合連接后的掛件二與掛件一的水平部上設置有調整板材安裝寬度的條形孔、豎直連接部上設置有與墻體連接的安裝孔。設置有L型的掛件三,掛件三的彎折部上設置有與墻體連接的安裝孔及與掛件二和掛件一連接的螺紋孔,掛件三的橫部上設置有固定掛件二和掛件一的螺紋孔。上述背栓安裝盲孔為在圓柱孔的底部設置有擴孔形成的大孔部。上述的掛件一、掛件二、掛件三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上述的孔組有一組或兩組,所述的飾面材料的上、下端面上對應于每個孔組分別開設有豎直方向的矩形槽,矩形槽的中點位于所述的豎直且垂直于飾面材料的平面上,所述的斜槽的方向指向外上方,所述掛件二外端的直角翻邊為在掛件二外端具有一側向上、另一側向下的直角翻邊,向下的直角翻邊插接在飾面材料上端的矩形槽內。上述的孔組有一組或兩組,每個孔組分別有兩個背栓安裝盲孔和兩個斜槽,每個孔組的兩個背栓安裝盲孔開設在飾面材料背面的上下側,每個孔組的兩個斜槽開設在所述的兩個背栓安裝盲孔之間,上側的斜槽的方向指向外上方,下側的斜槽的方向指向外下方,每個孔組上側的一個斜槽和一個背栓安裝盲孔安裝掛件一,設置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掛件四,掛件四的彎折部的上端設置有外翻邊形成夾角≤90度的掛鉤、中下部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的掛件四的掛鉤掛接在每個孔組下側的一個斜槽上并通過背栓、掛件四的安裝孔及背栓安裝盲孔將掛件四固定在飾面材料的每個孔組的下側。上述的掛件二外端的直角翻邊為在掛件二外端設置有向上的直角翻邊。上述掛件二外端向上的直角翻邊上設置有螺紋孔。本發(fā)明相比現(xiàn)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1、本發(fā)明將斜槽開設在飾面材料的中部,掛件一或/和掛件四利用端部的掛鉤、中部的背栓和下端的托舉將掛件一或/和掛件四的承重分散在飾面材料的上、中、下部,使飾面材料均勻承重,可以將飾面材料的厚度進一步減少,飾面材料的厚度減少后反過來又有利于飾面材料的懸掛安裝及安裝的牢固度。2、本發(fā)明采用在飾面材料的背面線安裝掛件在在較薄(≤25mm)的飾面材料上成型或粘貼上彈性的發(fā)泡保溫材料,使飾面材料的各種機械性能大大提高,同時又使飾面材料具備保溫功能,大大減少石材及鋼骨架的用量,生產成本大大降低,相比傳統(tǒng)的干掛法節(jié)約成本40—50%,節(jié)省工期率60%左右,減少重量比50%左右,由于不用再建筑工地現(xiàn)場發(fā)泡保溫材料,減少或避免了火災的發(fā)生。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生產制造容易,施工方便,節(jié)約鋼材、石材或陶瓷材料,適用于新老建筑的室內外墻體作飾面材料材。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剖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飾面材料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A—A向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掛件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安裝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的剖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安裝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掛件的立體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掛件四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飾面材料的主視圖。圖11是的B—B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參見圖1—圖5:保溫型墻面飾面材料,包括有飾面材料1、掛件4及填充材料5,飾面材料1的背面10連接有掛件4,飾面材料1的背面10及飾面材料1背面10的掛件4上直接成型有填充材料5或粘接有填充材料5,所述的掛件4包括用掛鉤421和背栓2固定在飾面材料1背面上的掛件一41及固定在掛件一41上的掛件二42,掛件一41是在彎折部413的下端向外設置有翻邊形成的掛鉤412、上端先向內延伸出水平部414再向上直角翻邊形成與墻體6的豎直連接部415,彎折部413的中上部設置有安裝孔411,掛件一41的水平部414位于填充材料5的上端,掛件二42的中部和內側具有與掛件一41的水平部414和豎直連接部415相貼合的水平部和豎直連接部并通過螺桿3貼合固定,掛件二42的外端具有直角翻邊,其中:所述的直角翻邊為近似90度的翻邊,并非特指90度的翻邊,例如:直角翻邊的夾角為95—90度或85—90度或90度。上述的掛件一41用掛鉤412和背栓2固定在飾面材料1背面10上的具體結構是:飾面材料1的背面上至少開設有一組縱向排列的孔組(22與23為一組孔組;12與13為一組孔組),每個孔組(22與23;12與13)至少有一個背栓安裝盲孔(22、12)和一個斜槽(23、13),每個孔組的背栓安裝盲孔(22、12)與斜槽(23、13)的中點位于同一豎直且垂直于飾面材料1的平面上,掛件一41下端的掛鉤412掛在飾面材料1的斜槽(23、13)內,用背栓2穿過掛件一41上的安裝孔411將掛件一41固定在飾面材料1的背面上,掛鉤412和斜槽(23、13)的斜邊與豎直邊的夾角Q均≤90度。上述的掛件二42與掛件一41的水平部414和豎直連接部415相貼合連接后的掛件二42與掛件一41的水平部上設置有調整板材安裝寬度的條形孔423、豎直連接部415上設置有與墻體連接的安裝孔。設置有L型的掛件三43,掛件三43的彎折部上設置有與墻體連接的安裝孔441及與掛件二42和掛件一41連接的螺紋孔442,掛件三43的橫部上設置有固定掛件二42和掛件一41的螺紋孔443。上述背栓安裝盲孔22、12為在圓柱孔的底部設置有擴孔形成的大孔部,圓柱孔的直徑D1小于大孔部的直徑D2。上述的掛件一41、掛件二42、掛件三43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上述的孔組有一組或兩組,所述的飾面材料1的上、下端面上對應于每個孔組分別開設有豎直方向的矩形槽11、14,矩形槽11、14的中點位于所述的豎直且垂直于飾面材料1的平面上,所述的斜槽13的方向指向外上方,所述掛件二42外端的直角翻邊為在掛件二42外端具有一側向上、另一側向下的直角翻邊421、422,向下的直角翻邊422插接在飾面材料1上端的矩形槽11內。圖6給出了實施例4的應用狀態(tài)示意圖,飾面材料1及與其連成一體的填充材料5通過金屬掛件41、42、43及膨脹螺絲7懸掛在墻體6上,通過掛件二42與掛件一41上的條形孔423可以調整本發(fā)明與墻體6之間的距離,以便于調整飾面材料的外表面的整齊度。所述的填充材料5為水泥發(fā)泡材料或膨脹聚苯板材或擠塑板材或酚醛保溫板材或巖棉板材或其它具有輕質、保溫效果的材料。實施例2,參見圖6—圖11:實施例2的結構與實施例1的機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上述的孔組有一組或兩組,每個孔組分別有兩個背栓安裝盲孔(51和54、61和64)和兩個斜槽(52與53,62與63),每個孔組的兩個背栓安裝盲孔(51和54、61和64)開設在飾面材料1背面10的上下側,每個孔組的兩個斜槽(52與53,62與63)開設在所述的兩個背栓安裝盲孔(51和54、61和64)之間,上側的斜槽52、62的方向指向外上方,下側的斜槽53、63的方向指向外下方,每個孔組上側的一個斜槽51和一個背栓安裝盲孔52安裝掛件一41(61和一個62安裝另一掛件一41),設置有金屬材料制成的掛件四44,掛件四44的彎折部441的上端設置有外翻邊形成夾角≤90度的掛鉤443、中下部設置有安裝孔442,所述的掛件四44的掛鉤443掛接在每個孔組下側的一個斜槽53、63上并通過背栓2、掛件四44的安裝孔442及背栓安裝盲孔54、64將掛件四44固定在飾面材料1的每個孔組的下側。上述的掛件二42外端的直角翻邊為在掛件二42外端設置有向上的直角翻邊424。上述掛件二42外端向上的直角翻邊424上設置有螺紋孔425。圖7給出了實施例2的應用狀態(tài)示意圖,飾面材料1及與其連成一體的填充材料5通過金屬掛件41、42、43及膨脹螺絲7懸掛在墻體6上,通過掛件二42與掛件一41上的條形孔423可以調整本發(fā)明與墻體6之間的距離,以便于調整飾面材料的外表面的整齊度。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fā)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