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鋼結(jié)構建筑構件技術,具體的說是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
背景技術:
Z字型鋼梁是鋼結(jié)構建筑上廣泛使用的一種結(jié)構件,它在建筑構件中的主要作用是作為鋼結(jié)構建筑屋面的支持橫梁,由其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它主要承受彎曲應力。目前公知的是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都是實腹的結(jié)構,由于Z字型鋼梁承受的彎曲應力,根據(jù)材料力學性能可以知道彎曲應力主要作用在鋼梁的上下兩側(cè),處于中間部位的材料所承受的彎矩為零或很小,所以,實腹結(jié)構的Z型鋼梁中間部分的材料不但是一種浪費, 且其存在也會增加建筑物重量,不利于節(jié)約成本;同時,也會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實腹型Z型鋼梁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輕質(zhì)Z 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克服現(xiàn)有實腹型Z型鋼梁所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實現(xiàn)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包括Z 型鋼梁主體、Z字型折邊、正三角型孔、長條型凸筋、折邊,該發(fā)明設有一個Z型鋼梁主體, 所述的Z型鋼梁主體的上下兩邊緣分別這有與邊緣垂直的反向的兩個Z字型折邊;在Z型鋼梁主體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所述的正三角型孔交替正反排列,各正三角型孔的口部折有同側(cè)折邊,每兩個正三角型孔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由于在Z型鋼梁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以及長條形凸筋,正三角形的孔部位為不受力以及受力較小的部位,所以,正三角形的孔部對鋼梁的整體載荷影響很小,同時,正三角形的孔部位所去除的一部分材料可以有效地減輕鋼梁的整體重量,減輕建筑物的重量,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此外,正三角形的孔口部折向一邊的折邊;以及兩個正三角型孔之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進一步加強了鋼梁的載荷能力。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可以達到既可以減輕鋼梁的重量,同時,又可以增加鋼梁的載荷能力,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
附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原理示意圖。圖中所示1. Z型鋼梁主體、2. Z字型折邊、3.正三角型孔、4.長條型凸筋、5.折邊。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中,該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包括Z型鋼梁主體1、Z字型折邊2、正三角型孔3、長條型凸筋4、折邊5,該發(fā)明設有一個Z型鋼梁主體1,所述的Z型鋼梁主體1的上下兩邊緣分別折有與邊緣垂直的反向的兩個Z字型折邊2 ;在Z型鋼梁主體1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3 ;所述的正三角型孔3交替正反排列,各正三角型孔3的口部折有同側(cè)折邊5,每兩個正三角型孔3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4。由于在 Z型鋼梁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3以及長條形凸筋4,正三角形的孔3部位為不受力以及受力較小的部位,所以,正三角形的孔3部對鋼梁的整體載荷影響很小,同時, 正三角形的孔3部位所去除的一部分材料可以有效地減輕鋼梁的整體重量,減輕建筑物的重量,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此外,正三角形的孔口部折向一邊的折邊5;以及兩個正三角型孔3之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5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4進一步加強了鋼梁的載荷能力。
權利要求
1. 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該一種輕質(zhì)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包括Z型鋼梁主體(1)、 Z字型折邊(2)、正三角型孔(3)、長條型凸筋(4)、折邊(5),其特征在于該發(fā)明設有一個Z 型鋼梁主體(1),所述的Z型鋼梁主體(1)的上下兩邊緣分別這有與邊緣垂直的反向的兩個 Z字型折邊(2);在Z型鋼梁主體(1)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3);所述的正三角型孔(3)交替正反排列,各正三角型孔(3)的口部折有同側(cè)折邊(5),每兩個正三角型孔 (3)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布了一種Z字型鋼梁的結(jié)構。該發(fā)明設有一個Z型鋼梁主體,所述的Z型鋼梁主體的上下兩邊緣分別這有與邊緣垂直的反向的兩個Z字型折邊;在Z型鋼梁主體的中間部位沖壓出一排正三角形的孔;所述的正三角型孔交替正反排列,各正三角型孔的口部折有同側(cè)折邊,每兩個正三角型孔間沖壓出一條與折邊方向相反的長條形凸筋。本發(fā)明可以達到既可以減輕鋼梁的重量;同時,又可以增加鋼梁的載荷能力,有利于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建筑物的建造成本。
文檔編號E04C3/08GK102373767SQ20111025768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日
發(fā)明者武艷梅 申請人:武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