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分斷形成有分斷槽的玻璃板等脆性材料基板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
背景技術:
:當分斷玻璃板等脆性材料基板時,通常是通過利用由超硬合金或燒結金剛石所形成的刻劃輪、或者前端具有金剛石片(diamondchip)的玻璃切割工具在玻璃板上形成分斷槽(刻劃線)后,使其兩側彎曲來進行分斷。特別是在使大型玻璃板彎曲時,例如可使用如專利文獻1或者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的斷開裝置。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裝置是將第一產品平臺以及第二產品平臺以其邊緣部具有一定角度的方式配置在刻劃平臺(scribetable)以及偏斜平臺上。并且,將兩面已被刻劃的玻璃板載置在平臺上,并利用第一夾棒與第二夾棒按壓玻璃板而加以固定。當在這種狀態(tài)下使第二產品平臺轉動時,以夾棒作為按壓點,剪切力與拉伸力將作用于玻璃板的刻劃線上,從而將玻璃板分斷成左右兩塊。并且,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的裝置是通過沿著分斷槽按壓斷開棒,而將玻璃板分斷成左右兩塊。[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再公表專利2003/00247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7-276174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在專利文獻1中,如上所述,用于分斷玻璃板的先前的斷開裝置包含刻劃平臺以及偏斜平臺,并且包含用于保持玻璃板的夾棒等的機構。而且,如果僅單純地使偏斜平臺偏斜,則在玻璃板的分斷面會產生擦傷,因此必須使另一個平臺滑動、或者挪動偏斜平臺的轉動支點。由以上所述可知,先前的斷開裝置存在如下問題不僅構造體型大,而且需要復雜的機構,從而無法廉價地構成。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難以沿著分斷槽對斷開棒施加均等的負荷,從而容易產生分斷不良。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實現一種小型且廉價的用于分斷玻璃板等脆性材料基板的裝置。技術方案1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是用于將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沿著分斷槽加以分斷的裝置,其包括基臺以及一對鉗子(Pliers)。一對鉗子被基臺所支撐,用于握持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的兩端部,并使分斷負荷作用于分斷槽的兩端,從而分斷脆性材料基板。此處,在本發(fā)明中,所謂分斷槽,是指包含利用通常用于刻劃脆性材料基板的刻劃輪以及由激光等的照射所產生的熱應力而形成的刻劃線、通過使用磨石的切割加工而形成的分斷用切槽在內,成為用于通過分斷而使脆性材料基板分離的引導線(guideline)的槽。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謂分斷,是指用于沿著形成于脆性材料的主表面上的刻劃線或切槽分離脆性材料基板的加工步驟。此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謂脆性材料基板,包括建材用玻璃、汽車用窗玻璃、FPD(FlatPanelDisplay,平板顯示器)等的玻璃電路基板、燒結材料的陶瓷、單晶硅、半導體晶片、陶瓷基板、藍寶石基板、石材等。在所述裝置中,是通過利用一對鉗子握持形成有分斷槽的玻璃板等脆性材料基板,并使分斷負荷進行作用,來分斷脆性材料基板。更詳細而言,在所述裝置中,是將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的兩端分別用鉗子加以握持。而且,利用鉗子支撐脆性材料基板的一面,并且對另一面施加按壓力。通過所述按壓力使脆性材料基板彎曲,從分斷槽的兩端產生裂縫而分斷所述脆性材料基板。在這種裝置中,不需要像先前裝置那樣使平臺偏斜等的復雜的構成以及機構,而只要設置一對鉗子即可,構成變得簡單。因此,可實現廉價的裝置。技術方案2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如技術方案1的裝置,其中一對鉗子可在與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形成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對于脆性材料基板相對地移動。當分斷大型脆性材料基板時,有時會在一塊基板上形成多條分斷槽。因此,在所述裝置中,可使一對鉗子相對于脆性材料基板在與分斷槽正交的方向上相對地移動。因此,即使在形成有多條分斷槽時,也可以利用一對鉗子使分斷負荷依次作用于各分斷槽來進行分斷。技術方案3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如技術方案1或2的裝置,其中一對鉗子可在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形成的方向上移動。此處,由于一對鉗子也可以在形成有分斷槽的方向上移動,因此可根據基板的尺寸等將鉗子調整到適當的位置,從而可對各種玻璃板進行良好的分斷。技術方案4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如技術方案1或2的裝置,其中一對鉗子分別包含第一夾盤與第二夾盤。第一夾盤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按壓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一面的按壓體。第二夾盤包含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與按壓體相對向且相對于按壓體相對地接近、遠離自如而配置,用于承托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二面。而且,第二夾盤的承托部包含可彈性變形的彈性板,其在與分斷槽交叉的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延伸且剛性較玻璃板低;以及彈性板支撐部,其相對于第二夾盤而支撐彈性板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并且第一夾盤的按壓體包含用于使較分斷槽的槽寬更寬廣的分布負荷作用于脆性材料基板的按壓部。技術方案5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如技術方案3的裝置,其中一對鉗子分別包含第一夾盤與第二夾盤。第一夾盤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按壓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一面的按壓體。第二夾盤包含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與按壓體相對向且相對于按壓體相對地接近、遠離自如而配置,用于承托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二面。而且,第二夾盤的承托部包含可彈性變形的彈性板,其在與分斷槽交叉的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延伸且剛性較玻璃板低;以及彈性板支撐部,其相對于第二夾盤而支撐彈性板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并且第一夾盤的按壓體包含用于使較分斷槽的槽寬更寬廣的分布負荷作用于脆性材料基板的按壓部。在所述裝置中,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是被第二夾盤的承托部所支撐,并受到第一夾盤的按壓體按壓而彎曲,從而被分斷。此時,脆性材料基板的一個表面被承托部的彈性板所覆蓋,并且脆性材料基板的另一個表面以包含分斷槽的特定寬度通過按壓體而承受分布負荷。當利用包含這種夾盤的鉗子分斷脆性材料基板時,分布負荷將作用于脆性材料基板而將它分斷。因此,與先前的使用工具的情況相比,能夠以緩慢的速度分斷脆性材料基板,從而使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面的品質提升。[發(fā)明的效果]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與先前的斷開裝置相比,能夠實現小型且低成本的裝置。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玻璃板的搬送與分斷裝置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所述裝置的鉗頭的示意圖。圖3是所述鉗頭的夾盤部分的構成圖。圖4是圖3的側視圖。圖5是用來說明所述裝置的動作的流程圖。[符號的說明]1基臺4斷開平臺5鉗子32鉗頭35上夾盤36下夾盤40按壓體40a按壓板40b按壓板支撐部45承托部46彈性板47彈性板支撐部具體實施例方式[整體構成]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包含斷開裝置的玻璃板的搬送與分斷裝置的概略外觀立體圖。所述裝置是能夠執(zhí)行玻璃板G的搬送、分斷槽(刻劃線)的形成以及分斷(斷開)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基臺1、刻劃平臺2、刻劃頭(scribehead)3、斷開平臺(breaktable)4、以及一對鉗子5。再者,在以下說明中,如圖1所示,將沿著基臺1的一條邊的方向(與玻璃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將在水平面內與X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玻璃板的搬送方向)定義為Y軸方向,將高度(垂直)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5[基臺]基臺1是在Y軸方向上較長的長方體形狀,在X軸方向的兩端部具有沿Y軸方向而形成的一對導軌IO。所述一對導軌10具有與基臺1的Y軸方向的長度大致相同的長度。[OO51][刻劃平臺]刻劃平臺2是形成在基臺1的一側的一部分上。在所述刻劃平臺2的表面配置有三行萬向滾珠(balltransfer)12,從而使玻璃板G可在X以及Y軸方向上移動自如。另外,在所述刻劃平臺2上設置有多個定位銷13、14、15。具體而言,在Y軸方向上,在基臺1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兩個第一定位銷13。所述第一定位銷13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自如,從而可獲得能夠抵接于刻劃平臺2上所載置的玻璃板G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端面的定位位置、以及不妨礙玻璃板G的移動的退避位置。并且,以與兩個第一定位銷13在Y軸方向上相對向的方式配置有兩個第二定位銷14。所述第二定位銷14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自如,從而可獲得能夠抵接于刻劃平臺2上所載置的玻璃板G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端面的定位位置、以及不妨礙玻璃板G的移動的退避位置。另外,第二定位銷14構成為還可以在已上升的定位位置沿著Y軸方向移動。此外,在所述刻劃平臺2上,在X軸方向的兩端部分別配置有兩根(共計四根)第三定位銷15。所述第三定位銷15沿著X軸方向移動自如,從而可抵接于刻劃平臺2上所載置的玻璃板G的端面而使玻璃板G沿著X軸方向移動或者進行定位。[刻劃頭]刻劃頭3配置在刻劃平臺2上所載置的玻璃板G的下方。并且,所述刻劃頭3沿著在X軸方向上延伸的刻劃引導器(scribeguide)20而在X軸方向上移動自如。在刻劃頭3的上部設置著用于在玻璃板上形成分斷槽的刻劃輪21。另外,與刻劃頭3在上下方向上相對向地配置著支撐棒22。支撐棒22可通過固定在門型框架23上的氣缸(cylinder)24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更具體而言,支撐棒22通過氣缸24而在按壓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按壓位置是當在玻璃板G上形成刻劃線時從上方按壓玻璃板G的位置,所述退避位置是當搬送玻璃板G時自玻璃板G朝上方遠離的位置。再者,在圖1中,省略了將門型框架24支撐于基臺l上的支撐部。此外,刻劃頭3也可以由伺服電動機或線性伺服電動機等來驅動。[斷開平臺]斷開平臺4形成在基臺1的另一側的一部分上,即隔著刻劃頭3、刻劃引導器20以及支撐棒22而與刻劃平臺2在Y軸方向上相反之側。在所述斷開平臺4上載置著利用刻劃頭3而形成有刻劃線的玻璃板G,在此進行玻璃板G的分斷。再者,雖然未進行圖示,但是在所述斷開平臺4上設置有搬送帶(conveyer),從而通過所述搬送帶搬出經分斷的玻璃板G。[鉗子]—對鉗子5分別沿著導軌10在Y軸方向上移動自如。一對鉗子5具有彼此相同的構成,如圖1及圖2所示,包含在Y軸方向上移動自如地卡合于導軌10的第一移動體30、在X軸方向上移動自如地卡合于第一移動體30的第二移動體31、以及鉗頭32。通過這種構成,鉗頭32在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兩個方向上移動自如。鉗頭32如圖2中示意性地表示,包含上夾盤35與下夾盤36。上夾盤35安裝在加壓氣缸37的桿前端,可通過加壓氣缸37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并且,下夾盤36安裝在承托側氣缸38的桿前端,可通過承托側氣缸38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動。通過如上所述的構成,可利用上下夾盤35、36握持玻璃板G的X軸方向的兩端,而在刻劃平臺2與斷開平臺4之間在Y軸方向上搬送玻璃板G。并且,同樣地,可利用上下夾盤35、36握持玻璃板G的X軸方向的兩端,使分斷負荷作用于斷開平臺4上所載置的玻璃板G的刻劃線的兩端而分斷玻璃板G?!磰A盤>其次,使用圖3及圖4來對各夾盤35、36進行詳細說明。上夾盤35在前端部具有按壓體40。按壓體40是為了從上方按壓玻璃板G而設置的部分,如圖3及圖4所示,其包含作為按壓部的按壓板40a以及按壓板支撐部40b。再者,圖4是圖3的右側視圖。按壓板40a是用于使分布負荷在較刻劃線的槽寬更寬廣的范圍作用于形成有刻劃線的玻璃板G上的構件,其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上具有特定寬度。所述按壓板40a優(yōu)選由具有較玻璃更高的剛性的不銹鋼材料或者SK(工具鋼)材料等形成,但并不特別限定于這些材質。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按壓板40a的Y軸方向的寬度形成得較下述第二夾盤36的承托部的寬度更短。按壓板支撐部40b是用于將按壓板40a支撐在加壓氣缸37的桿前端部的構件。所述按壓板支撐部40b包含從按壓板40a的上表面朝上方延伸的三個板狀部分。在加壓氣缸37的桿前端部固定有連結構件42。在連結構件42上形成有插入到按壓板支撐部40b的三個板狀部分的安裝部42a。并且,利用穿過形成于按壓板支撐部40b與安裝部42a上的貫穿孔的連結銷43,將連結構件42與按壓板支撐部40b、即加壓氣缸37的桿與按壓體40加以連結。再者,按壓體40經由連結銷43而與連結構件42轉動自如地連結,可使按壓板40a的接觸面的整個面與玻璃板G的表面相接觸,因此可在按壓板40a與下述彈性板46之間確實地夾持玻璃板G。下夾盤36在前端部具有承托部45。承托部45包含彈性板46及彈性板支撐部47。彈性板46是在Y軸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延伸,且剛性較玻璃板G更低的可彈性變形的構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彈性板46形成為在Y軸方向上較按壓板40a更長、在X軸方向上與按壓板40a大致相同的長度。另外,所述彈性板46優(yōu)選由聚縮醛、氯乙烯、聚乙酮等樹脂來形成,但并不特別限定于這些材質。彈性板支撐部47是相對于承托側氣缸38而支撐彈性板46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的構件,其包含支撐軸48以及一對支撐構件49。支撐軸48具有與彈性板46大致相同的長度。此處,在承托側氣缸38的桿前端固定有連結構件50,支撐軸48貫穿所述連結構件50上所形成的承托部支撐孔50a。一對支撐構件49為大致矩形的板狀構件,其上表面固定在彈性板46的兩端部。并且,在一對支撐構件49上形成有貫穿孔,支撐軸48貫穿于其中。在一對支撐構件49的上表面,在X軸方向的外側的端部設置有玻璃板G的端面所抵接的止動部(sto卯er)52。通過使玻璃板G的端面抵接于所述止動部52,可進行玻璃板G與鉗頭32(夾盤35、36)的相對定位。再者,在連結構件50中形成有在Y軸方向上貫穿于承托部支撐孔50a的螺孔。并且,在所述螺孔中旋接著螺釘構件51,利用其前端按壓著支撐軸48。[動作]其次,使用圖5的流程圖,對玻璃板的搬送以及分斷動作進行說明。當通過與本裝置不同的自動搬送裝置或者手工操作將玻璃板G搬入到基臺1時,執(zhí)行步驟S1的玻璃板設置處理。即,在所述步驟S1中,使一對鉗子5(具體而言,第一移動體30)沿著導軌10移動到基臺1的一端側,并利用所述一對鉗子5的鉗頭32的上下夾盤35、36(以下僅記作鉗頭32)握持搬入到基臺1上的玻璃板G的兩端。這時,向加壓氣缸37以及承托側氣缸38輸送壓力比較低的空氣,利用低壓夾持玻璃板G(以下記作低壓夾持)。然后,在利用鉗頭32夾持著玻璃板G的狀態(tài)下,使玻璃板G移動到配置有定位銷1315的刻劃平臺2上。其次,在步驟S2中,使用定位銷1315執(zhí)行預對準處理。此處,在解除了鉗頭32對玻璃板G的夾持狀態(tài)下,執(zhí)行以下的處理。S卩,首先使第一定位銷13以及第二定位銷14突出至玻璃板G的端面可抵接的定位位置。然后,利用第二定位銷14將玻璃板G的端面推向第一定位銷13側,并且使左右第三定位銷15移動以使它們彼此接近,從而進行玻璃板G的X軸方向的定位。這樣,通過使各定位銷1315抵接于玻璃板G的四個端面,來將玻璃板G載置在基準位置上。其次,在步驟S3中,使所有定位銷1315退避,再次利用鉗頭32握持玻璃板G并搬送到刻劃位置。利用鉗頭32握持玻璃板G時玻璃板G上的夾盤位置優(yōu)選玻璃板G的搬送方向上的玻璃板G的前頭的兩端,但可對應于所搬送的玻璃板G的大小等而適當設定。再者,朝向所述刻劃位置的搬送是根據從步驟S2的基準位置起的朝向鉗頭32的移動距離而設定。即,鉗頭32的第一移動體30是通過未圖示的伺服電動機(servomotor)而在Y軸方向上移動,因此可通過檢測伺服電動機的轉速并加以控制,而高精度地控制玻璃板G的移動距離,從而使玻璃板G準確地移動到刻劃位置。當使玻璃板G移動到刻劃位置時,通過步驟S4執(zhí)行刻劃動作。即,使刻劃頭3在X軸方向上移動,從而在玻璃板下表面形成刻劃線。這時,預先驅動氣缸24使支撐棒22下降,通過所述支撐棒22按壓玻璃板G的上表面。然后,在形成了一條刻劃線之后,使支撐棒22上升而從玻璃板G退避。其次,在步驟S5中,判斷是否已形成預定條數的刻劃線。在大型玻璃板的情況下,有時會在一塊玻璃板上形成多條刻劃線,因此反復執(zhí)行步驟S3至步驟S5,直到形成預定條數的刻劃線為止。當形成預定條數的刻劃線時,從步驟S5轉移到步驟S6。在步驟S6中,暫時解除鉗頭32對玻璃板G的夾持后,以使最早形成的刻劃線位于上夾盤35的按壓板40a的Y軸方向的中央的方式,利用鉗頭32握持玻璃板G。再者,此處的鉗頭32對玻璃板G的握持是通過低壓夾持來進行的。其次,在步驟S7中,使鉗頭32移動到斷開平臺5為止,從而使玻璃板G位于斷開位置。在使玻璃板G移動到斷開位置之后,在步驟S8中,利用鉗頭32分斷玻璃板G。即,朝加壓氣缸37以及承托側氣缸38供給比較高的氣壓,并利用加壓氣缸37按壓玻璃板G。此處的氣壓是較利用鉗頭32握持并搬送玻璃板G的情況下的低壓夾持時更高的壓力。借8此,玻璃板G被沿著刻劃線而分斷。經分斷的玻璃板通過步驟S10而搬出到下一步驟。在步驟S9中,判斷是否已對所有刻劃線進行了分斷處理。當對所有刻劃線的分斷處理尚未完成時,返回到步驟S6,以使最前端的刻劃線位于上夾盤35的按壓板40a的Y軸方向的中央的方式,利用鉗頭32握持玻璃板G。再者,如上所述,此處的鉗頭32對玻璃板G的握持被替換成利用低壓夾持的握持。反復執(zhí)行以上步驟S6至步驟S9的處理,當對所有刻劃線的分斷處理完成時,結束分斷處理。此處,對步驟S8中的分斷時的作用進行詳細說明。在利用鉗頭32的分斷處理中,由于按壓板40a在Y軸方向上具有特定寬度,因此分布負荷會作用于形成有刻劃線的部位。而且,在分斷處理時按壓板40a不會變形,所以分布負荷會均勻地作用于按壓板40a的整個寬度。并且,玻璃板G的下表面被彈性板46所覆蓋,當如上所述均勻的分布負荷作用于刻劃線的周邊時,伴隨著玻璃板G的變形,彈性板46也會變形。而且,會沿著刻劃線從兩端部產生裂縫,從而分斷玻璃板G。在進行如上所述的玻璃分斷動作時,使均勻的分布負荷從玻璃板G的上表面作用至包含刻劃線在內的特定區(qū)域,另外利用彈性板46覆蓋玻璃板G的下表面,所以裂縫的行進速度與先前的情況相比變慢。即,裂縫會緩慢地行進下去,而不是像先前那樣瞬間彈裂開那樣的分斷。因此,玻璃板G的分斷面會變得良好,而且可以抑制兩側的玻璃分斷面彼此干擾而在玻璃分斷面上產生缺口或裂紋,從而可提升玻璃分斷面的品質而提高良率。[特征]在所述裝置中,是通過一對鉗頭32使分斷負荷作用于刻劃線的兩端來進行玻璃板的分斷,因此與包含偏斜平臺等的構成的先前的斷開裝置相比,可構成小型且廉價的裝置。并且,由于通過一對鉗頭32進行玻璃板G的搬送以及分斷,因此與像先前裝置那樣通過各自獨立的裝置進行搬送、刻劃線的形成以及分斷的情況相比,可使整個系統(tǒng)小型化,并且可將用于構建系統(tǒng)的成本抑制得較低。鉗頭32不僅可在Y軸方向上,而且可在X軸方向上移動,因此可根據玻璃板的尺寸等而將鉗頭32調整到適當的位置,從而可對各種玻璃板進行良好的分斷。在鉗頭32中設置包含按壓體及承托部的夾盤35、36,以比較寬廣的面積部分握持并搬送玻璃板,因此可防止搬送時玻璃板與鉗頭32發(fā)生偏移等的故障。尤其是按壓板40a轉動自如地連結于連結構件42,并且在承托部45中設置有剛性較玻璃板更低的可彈性變形的彈性板46,因此可確實地保持并搬送玻璃板。并且,在分斷時,是使分布負荷作用于玻璃板來進行分斷,因此與先前的使用工具的情況相比,能夠以緩慢的速度分斷玻璃板,從而使玻璃板的分斷面的品質提升。[另一實施方式](a)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在鉗頭32的下夾盤36上設置有包含彈性板46的承托部45,但鉗頭32的各夾盤35、36的構成并不限定于所述實施方式。另外,關于用于驅動鉗頭的各夾盤的構成,也可以進行各種變形,而并不限定于所述實施方式的構成。(b)第一至第三定位銷也可以各設一個。9(c)在所述實施方式中,設置了一對鉗子5,但也可以設置兩對以上的鉗子。(d)用于驅動鉗頭32的上下夾盤35、36的構成并不限定于如所述實施方式的氣缸。還可設為利用伺服電動機或齒條齒輪(Rack&Pinion)機構等來驅動。(e)在所述實施方式中,是在刻劃平臺2上于玻璃板G上形成分斷槽之后,通過鉗頭32的高壓夾持動作在斷開平臺4上對所述玻璃板G進行分斷,但是也可以將在刻劃平臺2上于玻璃板G上形成有分斷槽的玻璃板G送回到Y軸上的玻璃板G的搬送方向上游側,并通過鉗頭32的高壓夾持動作在刻劃平臺2上進行分斷。這種情況下,可將斷開平臺4從基臺1上拆除。權利要求一種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其用于將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沿著分斷槽加以分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臺;以及一對鉗子,其被所述基臺所支撐,用于握持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的兩端部,并使分斷負荷作用于分斷槽的兩端而分斷脆性材料基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鉗子可在與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形成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對于脆性材料基板相對地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脆性材料基板的斷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鉗子可在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形成的方向上移動。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板的搬送與分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鉗子分別包括第一夾盤,其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按壓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一面的按壓體;以及第二夾盤,其包含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與所述按壓體相對向且相對于所述按壓體相對地接近、遠離自如而配置,而承托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夾盤的承托部包括可彈性變形的彈性板,其在與所述分斷槽交叉的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延伸且剛性較脆性材料基板低;以及彈性板支撐部,其相對于所述第二夾盤支撐所述彈性板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夾盤的按壓體包含用于使較所述分斷槽的槽寬更寬廣的分布負荷作用于脆性材料基板的按壓部。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板的搬送與分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鉗子分別包括第一夾盤,其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按壓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一面的按壓體;以及第二夾盤,其包含承托部,所述承托部與所述按壓體相對向且相對于所述按壓體相對地接近、遠離自如而配置,而承托脆性材料基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夾盤的承托部包括可彈性變形的彈性板,其在與所述分斷槽交叉的方向上以特定長度延伸且剛性較脆性材料基板低;以及彈性板支撐部,其相對于所述第二夾盤支撐所述彈性板的長度方向兩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夾盤的按壓體包含用于使較所述分斷槽的槽寬更寬廣的分布負荷作用于脆性材料基板的按壓部。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小型且廉價的用于分斷大型玻璃板等脆性材料基板的裝置。所述斷開裝置是用于將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沿著分斷槽加以分斷的裝置,包括基臺1以及一對鉗頭32。一對鉗頭32被基臺1所支撐,用于握持形成有分斷槽的脆性材料基板的分斷槽的兩端部,并使分斷負荷作用于分斷槽的兩端而分斷脆性材料基板。文檔編號C03B33/02GK101792254SQ20101011065公開日2010年8月4日申請日期2010年1月29日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30日發(fā)明者岡島康智,前川和哉申請人:三星鉆石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