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及具有此模仁的模具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模造鏡片的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及具有此模仁的模具組。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現(xiàn)有以模造方式成型的鏡片,是利用一模具組所制成,該模具組包含一第一模具單元1、一與該第一模具單元1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具單元2。該第一、二模具單元1、2各具有一模板101、201、一疊設于該模板101、201一側的型板102、202、一裝設在該型板102、202內(nèi)部的模仁103、203及一裝設在該模仁103、203一側的調(diào)整塊104、204。該型板102、202具有一可供模仁103、203裝設定位的座孔105、205,而該模仁103、203具有一承靠面106、206及一凹設在該承靠面106、206上的塑形面107、207。型板102、202相對設有一合模面108、208。
當該第一、二模具單元1、2互相靠合時,就可在模仁103、203的塑形面107、207對應一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形成一芯厚。
因為現(xiàn)今光學設計,已朝趨小化、趨高性能、高解析力,所以光學儀器的設計愈來愈困難,鏡片的芯厚也攸關光學儀器的精度。
一般用來控制鏡片芯厚的方式,是利用探針式量測儀器或光學量測儀器來量測該承靠面106、206與塑形面107、207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的距離,并量測該承靠面106、206與合模面108、208的距離,以計算出芯厚。但是以探針式量測儀器量測時,探針是直接接觸塑形面107、207,容易刮損塑形面107、207,以光學量測儀器量測(非接觸時)時,會因量測者的視覺誤差而造成量測不準確。
也有人是利用模具組進行實際射出試作,且依所制成的鏡片量測芯厚,再修正該調(diào)整塊104、204的厚度,以控制鏡片成品的芯厚。但是一再地試作、修正,這種測試方法的方法相當繁復,并不容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作容易且可準確量測并產(chǎn)制出高精準度鏡片的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制造組配容易且可產(chǎn)制出高精準度鏡片的具有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的模具組。
本發(fā)明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及具有此模仁的模具組,該模仁是呈階級狀并包含一大徑段、一沿一軸線設于該大徑段一側的小徑段、一對應該大徑段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底面、一與該底面相背設置且對應于該小徑段的塑形面、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該塑形面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該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該模具組包含一第一模具單元及一與該第一模具單元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具單元,該第一、二模具單元各具有一模座、一沿一軸線裝設在該模座內(nèi)部的模仁及一裝設在該模仁一側的調(diào)整塊,該模座具有沿該軸向疊設鎖固的一模板及一型板,該型板具有一與模板相對的內(nèi)端面、一與該內(nèi)端面相背的合模面、一沿軸向設置且由該合模面貫穿至該內(nèi)端面的座孔,該座孔呈外窄、內(nèi)寬的階級狀,并具有一對應該內(nèi)端面的大徑端部、一對應該合模面的小徑端部、一介于該大、小徑端部之間的肩部、一由該合模面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一深度及一由該肩部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二深度,該模仁是裝設在該座孔中,并具有一對應該大徑端部的大徑段、一沿該軸線設于該大徑段一側且對應于該小徑端部的小徑段、一對應該大徑段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底面、一與該底面相背設置且對應于該小徑段的塑形面、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該塑形面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該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該調(diào)整塊是裝設在該模板與模仁之間,且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三軸向距離,該第二軸向距離與第三軸向距離的和不大于該座孔的第二深度。借此,第一、二模具單元的合模面對合時,模仁的塑形面中心點之間所形成的一芯厚,等于互相對應的座孔第一深度總和扣除相對設置的模仁的第一軸向距離、第二軸向距離及該調(diào)整塊的第三軸向距離。
本發(fā)明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及具有此模仁的模具組,不但結構簡單、制造組配容易,且可模造出高精確度的鏡片,確實能達到發(fā)明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一種模造鏡片模具組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一較佳實施例的平面剖面圖;圖3是本發(fā)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一加工示意圖,說明該模仁夾制在一數(shù)值控制加工機的夾頭上;圖4是本發(fā)明具有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的模具組一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面圖;及圖5是本發(fā)明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模具組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方便說明,以下的實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
如圖2示,本發(fā)明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10較佳實施例,是呈階級柱狀并包含一大徑段11、一沿一軸線L設于該大徑段11一側的小徑段12、一對應該大徑段11且垂直于該軸線L的底面13、一與該底面13相背設置且對應于小徑段12的承靠面14、一由該承靠面14向內(nèi)凹入的塑形面15、一介于該大、小徑段11、12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L的基準面16。該大徑段11是呈階級狀,并具有一設有該底面13的第一段部111及一設于該第一段部111與該小徑段12之間的第二段部112,該第二段部112具有一圍繞該軸線L所形成且圓徑大于小徑段12但是小于第一段部11的校準環(huán)面113,該校準環(huán)面113可用來校準該模仁10中心的真圓度及精密度,且該基準面16介于該小徑段12與該第二段部112銜接處。該小徑段12的截面可為圓形或非圓形(如D形)。該基準面16與該塑形面15對應該軸線L的一中心點C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D1,該基準面16與該底面13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D2。將該模仁10的底面13置于一花崗巖板上(圖未示),采用一般接觸式量測該基準面16,就可得到該第二軸向距離D2。
如圖3所示,當該模仁10的第一段部111夾制在一數(shù)值控制加工機100的夾頭110上,且以刀具(圖未示)進行加工時,是由一始點O朝模仁10進刀開始切削,且切削完成該塑形面15以形成該中心點C時,刀具的進刀距離(始點O至中心點C的距離)為l,當?shù)毒咴儆墒键cO進刀切削,且進刀距離為l加上已預設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D1,就可得到該基準面16。
且該校準環(huán)面113的作用是可作為該模仁10夾制該夾頭110上時,以其作為校準該軸線L準確對心的檢測基準,以便日后修整該塑形面15及基準面16時,能正確找到該中心點C。
再如圖4、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模具組200包含一第一模具單元210及一沿軸線L方向與該第一模具單元210對應設置的第二模具單元220。
該第一、二模具單元210、220各具有一模座20、20’、一沿該軸線L裝設在該模座20內(nèi)部的模仁10、10’及一裝設在該模仁10、10’一側的調(diào)整塊30、30’。雖然圖4的組合剖面圖中只顯示出一對模仁10、10’,但是本發(fā)明的模具組200可多模射出,當可理解。
該模座20、20’各具有沿該軸向疊設鎖固的一模板21、21’及一型板22、22’,該型板22、22’也各具有一與模板21、21’相對的內(nèi)端面221、221’、一與該內(nèi)端面221、221’相背的合模面222、222’、一沿軸向設置且由該合模面222、222’貫穿至該內(nèi)端面221、221’的座孔223、223’。該座孔223、223’呈外窄、內(nèi)寬的階級狀,可供該模仁10、10’裝設,并具有一對應該內(nèi)端面221、221’的大徑端部224、224’、一對應該合模面222、222’的小徑端部225、225’、一介于該大徑端部224、224’與小徑端部225、225’之間的肩部226、226’、一由該合模面222、222’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221、221’的第一深度H1、H1’及一由該肩部226、226’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221、221’的第二深度H2、H2’。該大徑端部224、224’是配合該模仁10、10’的第一段部111、111’與第二段部112、112’也制成階級狀,并具有一對應該第一段部111、111’的第一凹環(huán)227、227’及一設于該第一凹環(huán)227、227’與該小徑端部225、225’之間的第二凹環(huán)228、228’,該第二凹環(huán)228、228’的圓徑大于小徑端部225、225’但是小于第一凹環(huán)227、227’,且該肩部226、226’介于該小徑端部225、225’與該第二凹環(huán)228、228’銜接處。
該模仁10、10’分別裝設在該座孔223、223’中,其結構如圖5所示,各具有一第一軸向距離D1、D1’及第二軸向距離D2、D2’。
該調(diào)整塊30、30’是裝設在該模板21、21’與模仁10、10’之間,并具有一可被精確量測的第三軸向距離D3,其量測方法可與第二軸向距離D2相同,該第二軸向距離D2與第三軸向距離D3的和小于或等于該座孔223、223’的第二深度H2、H2’,本實施例是在該肩部226、226’與該基準面16、16’之間形成一間隙。該模仁10、10’的固定方式是以固定于模板21、21’的螺栓(圖未示)穿過調(diào)整塊30、30’再予以鎖固。
再如圖4、圖5所示,當?shù)谝弧⒍>邌卧?10、220互相靠合且使其等的合模面222、222’對合時,互相對應的模仁10、10’的塑形面15、15’中心點C、C’之間所形成的一芯厚T,該芯厚T等于第一深度H1、H1’的總和,扣除相對設置的模仁10、10’的第一軸向距離D1、D1’、第二軸向距離D2、D2’及該調(diào)整塊30的第三軸向距離D3、D3’。
且因為該模仁10、10’在加工時就以數(shù)值精確控制出該第一軸向距離D1、D1’,而該第二軸向距離D2、D2’是可被準確量測,所以,該芯厚T可利用修正該第三軸向距離D3、D3’而準確獲得,完全不必量測該塑形面15、15’或反復射出試作。
上述實施例的模仁10、10’的塑形面15、15’是由該承靠面14、14’向內(nèi)凹入,但是該塑形面15、15’也可由該承靠面14、14’向外凸出。
因此,本發(fā)明利用模具組200及裝設在該模具組200中的模仁10、10’,可達到精密控制鏡片芯厚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其特征在于該模仁是呈階級狀,并包含一大徑段、一沿一軸線設于該大徑段一側的小徑段、一對應該大徑段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底面、一與該底面相背設置且對應于該小徑段的塑形面、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該塑形面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該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其特征在于該大徑段是呈階級狀,并具有一設有該底面的第一段部及一設于該第一段部與該小徑段之間的第二段部,該第二段部具有一圍繞該軸線所形成且徑寬大于小徑段但是小于第一段部的校準環(huán)面,且該基準面介于該小徑段與該第二段部銜接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一圍繞在該塑形面外部且垂直于該軸線的承靠面,該塑形面是由該承靠面向內(nèi)凹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一圍繞在該塑形面外部且垂直于該軸線的承靠面,該塑形面是由該承靠面向外凸出。
5.一種具有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的模具組,包含一第一模具單元及一沿軸向與該第一模具單元相對設置的第二模具單元,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模具單元,具有一模座、一沿一軸線裝設在該模座內(nèi)部的模仁及一裝設在該模仁一側的調(diào)整塊,該模座具有沿該軸向疊設鎖固的一模板及一型板,該型板具有一與模板相對的內(nèi)端面、一與該內(nèi)端面相背的合模面、一沿軸向設置且由該合模面貫穿至該內(nèi)端面的座孔,該座孔呈外窄、內(nèi)寬的階級狀,并具有一對應該內(nèi)端面的大徑端部、一對應該合模面的小徑端部、一介于該大、小徑端部之間的肩部、一由該合模面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一深度及一由該肩部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二深度,該模仁是裝設在該座孔中,并具有一對應該大徑端部的大徑段、一沿該軸線設于該大徑段一側且對應于該小徑端部的小徑段、一對應該大徑段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底面、一與該底面相背設置且對應于該小徑段的塑形面、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該塑形面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該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該調(diào)整塊是裝設在該模板與模仁之間,且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三軸向距離,該第二軸向距離與第三軸向距離的和不大于該座孔的第二深度;該第二模具單元,具有一模座、一沿軸線裝設在該模座內(nèi)部的模仁及一裝設在該模仁一側的調(diào)整塊,該模座具有沿該軸向疊設鎖固的一模板及一型板,該型板具有一與模板相對的內(nèi)端面、一與該內(nèi)端面相背的合模面、一沿軸向設置且由該合模面貫穿至該內(nèi)端面的座孔,該座孔呈外窄、內(nèi)寬的階級狀,并具有一對應該內(nèi)端面的大徑端部、一對應該合模面的小徑端部、一介于該大、小徑端部之間的肩部、一由合模面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一深度及一由該肩部沿軸向延伸至內(nèi)端面的第二深度,該模仁是裝設在該座孔中,并具有一對應該大徑端部的大徑段、一沿該軸線設于該大徑段一側且對應于該小徑端部的小徑段、一對應該大徑段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底面、一與該底面相背設置且對應于該小徑段的塑形面、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且垂直于該軸線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該塑形面對應該軸線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該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該調(diào)整塊是裝設在該模板與模仁之間,且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三軸向距離,該第二軸向距離與第三軸向距離的和不大于該座孔的第二深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的模具組,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模具單元的模仁還具有一圍繞在該塑形面外部且垂直于該軸線的承靠面,該塑形面是由該承靠面向內(nèi)凹入。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的模具組,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模具單元的模仁還具有一圍繞在該塑形面外部且垂直于該軸線的承靠面,該塑形面是由該承靠面向外凸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精密控制芯厚的模仁及具有此模仁的模具組,該模仁是呈階級狀并包含一大徑段、一小徑段及一介于該大、小徑段銜接處的基準面,該基準面與一塑形面的一中心點之間具有一以數(shù)值控制為定值的第一軸向距離,該基準面與一底面之間具有一可被量測的第二軸向距離。該模具組包含一第一、二模具單元,該第一、二模具單元分別具有一模座、一模仁、一調(diào)整塊。當該第一、二模具單元對合時,模仁的塑形面中心點之間形成一可精準控制的芯厚。
文檔編號C03B11/08GK1724425SQ20041007086
公開日2006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趙圣瑞, 郭惠娟 申請人: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