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玻璃成型工藝及設備,特別是一種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用以生產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美國第US3,338,696號專利公開的一種所謂‘溢流融合法’的方法,其優(yōu)點在于所生產出的薄板玻璃兩側表面因未與任何物件接觸,故可得到相當好的表面品質,且可在不需研磨的情形下,直接進行切割,得到所需的薄板玻璃成品。
然而,由于在制作大尺寸薄板玻璃時,‘溢流融合法’中所使用的等壓管(Isopipe),其設計技術不僅需相當精密,困難極高,且在生產過程中,所搭配的相關溫度控制條件,又非常嚴苛,因此,為令傳統(tǒng)的‘溢流融合法’制作出品質優(yōu)良的薄板玻璃,業(yè)者在其生產設備及后續(xù)制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及維護費用自然相當昂貴?!缌魅诤戏ā牧硪蝗秉c是此種制程產適宜用以制作厚度為0.5mm以下的薄板玻璃,此乃因玻璃越薄越不易成型,更何況利用‘溢流融合法’制作薄板玻璃時,其所成型的薄板玻璃為由兩片薄板玻璃融合組成,此時,由于越薄的玻璃板在成型時輻射散熱越快,致使兩片薄板玻璃不易融合,易造成良品率大幅降低。此外,由于利用‘溢流融合法’制作薄板玻璃時,薄板玻璃是在等壓管(Isopipe)的根部(root)融合成型,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若等壓管(Isopipe)的根部發(fā)生任何損傷導致殘留氣泡時,其所生產出的薄板玻璃均將變成不良品,此時,由于根部為與等壓管一體成型,故無法單獨更換受損的根部,而需更換整個等壓管,其所需耗費的成本、人力及工時自然亦相當可觀。
另一種生產薄板玻璃的制造方法為‘狹長孔下拉成型法’?!M長孔下拉成型法’與前述的‘溢流融合法’不同,其被用以制作薄板玻璃的歷史遠較‘溢流融合法’為早。在傳統(tǒng)的‘狹長孔下拉成型法’中,并未設置任何分配器,僅在其成型池下方裝噴嘴成型裝置,此可由美國第US2,880,551號專利得知,其優(yōu)點是在通過噴嘴成型裝置的融熔玻璃的液位壓力一致,其缺點則是不易均勻控制成型池中融熔玻璃的溫度,造成通過噴嘴成型裝置的玻璃溫度及黏度不一致,且不穩(wěn)定,致使無法準確控制薄板玻璃厚度,因此,在利用‘狹長孔下拉成型法’制作薄板玻璃時,為有效控制融熔玻璃的溫度,成型池的尺寸及容積無法太大,故所生產出的薄板玻璃的有效寬度亦不大。
嗣,雖有業(yè)者為改進融熔玻璃溫度不易控制的缺點,在美國第US2,880551號專利中,揭露了由白金分配器及噴嘴組成的成型設備取代成型池技術,并利用白金加熱機制,有效控制分配器內融熔玻璃的溫度分布,令分配器將融熔玻璃均勻分配至噴嘴出口,再以下拉法生產出較大尺寸的薄板玻璃。由于,在上述成型設備中,還是需借由控制分配器的溫度以控制融熔玻璃的溫度分布,始能達到均勻流量分配,此舉將導致融熔玻璃自噴嘴拉出時,在玻璃上產生不同的溫度分布,造成薄板玻璃在成型時易產生不平坦及刷痕,徒增薄板玻璃成型控制的困難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作優(yōu)質大尺寸薄板材料、設備維修容易、成本低廉、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及方法。
本發(fā)明方法包括將呈融熔狀均質熱塑性材料導入流體分配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的兩側后,使得在流體分配管內均質熱塑材料的流量沿流體分配管兩側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單位長度內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時,可垂直地向下流向銜接于流體分配管下方渠道內,并使得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本發(fā)明設備包括用以導入熱塑性材料的供料管、連接在供料管下方的接頭、兩個流體分配管及渠道;兩個流體分配管得以對稱連接在接頭下方兩側;使得由供料管導入的熱塑性材料經過接頭后分別進入兩個流體分配管,并分別沿著兩個流體分配管的中心線向兩側流動至流體分配管的末端,且在穩(wěn)態(tài)生產時,令在其內流動且呈融熔狀的均質熱塑性材料的流量沿著流體分配管兩側的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單位長度內的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渠道具有呈長方形截面的槽口,其一端沿長度方向與兩個流體分配管的底緣銜接,并與兩個流體分配管相導通;以令流入兩個流體分配管的均質熱塑性材料在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后,可經由渠道的槽口垂直地向下流至渠道底緣出口,且以一致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出口。
其中流體分配管每一單位長度內均質熱塑性材料借由其位能消除掉其在流體分配管內流動的靜壓損失,使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流體分配管長度方向的每一單位長度中心線對應到其水平方向的夾角設計成向流體分配管兩側對稱遞減,以均勻分配流量,并令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渠道的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分配器流體分配管的每一單位長度的中心線所對應的水平夾角均設為相同,但沿流體分配管的長度方向,則令每一單位長度的流體分配管所對應的管徑設計成向分配管兩側對稱漸縮,以均勻分配流量,亦可令流體分配管每一單位長度內均質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渠道的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均質熱塑性材料以一致流量依序通過渠道底緣出口及其下方的狹長孔噴嘴后,依下拉法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材料。
兩個流體分配管沿其長度方向的任一位置的形成為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被設計成借由其內均質熱塑性材料的位能消除掉其在流體分配管內流動的靜壓損失,使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兩個流體分配管沿其長度方向的任一位置中心線對應到其水平線所形成的每一水平夾角,設計成愈往兩個流體分配管末端,其水平夾角愈小。
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的渠道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流體分配管的每一單位長度的中心線所對應的水平夾角均設為相同,但沿流體分配管的長度方向,則令每一單位長度的流體分配管所對應的管徑設計成向分配管兩側對稱漸縮。
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的渠道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渠道下方銜接設有噴嘴,以令通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可以一致流量通過噴嘴。
由于本發(fā)明方法包括將均質熱塑性材料導入流體分配管、沿流體分配管兩側長度方向以流量作線性遞減且單位長度內流量一致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的兩側以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垂直地向下流向銜接于流體分配管下方渠道內并使得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本發(fā)明設備包括供料管、連接在供料管下方的接頭、對稱連接在接頭下方兩側的兩個流體分配管及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具有呈長方形截面槽口的渠道。本發(fā)明流體分配管內均質熱塑性材料的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而不受其長度方向上的限制,因此,特別適用于生產更寬且厚度一致的大尺寸薄板玻璃,其與傳統(tǒng)的‘溢流融合法’相比較,不僅成本低廉、維修保養(yǎng)容易,且在作業(yè)期間,其分配器內融熔玻璃的溫度、流量及拉引速度均較易被保持在固定狀態(tài),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溢流融合法’在利用兩片薄板玻璃融結合成一片薄板玻璃時,因強烈的輻射冷卻,造成兩片薄板玻璃在融合成型上發(fā)生困難的缺點;本發(fā)明設備及環(huán)境上要求不需特別嚴苛,因此,可大幅縮減維護及保養(yǎng)所需的成本。不僅制作優(yōu)質大尺寸薄板材料,而且設備維修容易、成本低廉、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從而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
圖1、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分配器結構示意正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分配器內融熔玻璃流動分配過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每一單位長度上流體分配管結構示意縱向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分配器結構示意俯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分配器結構示意橫向剖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分配器結構示意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及方法主要為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設計出分配器,分配器包括具有特殊輪廓的流體分配管及具有特殊寬度的渠道。
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包括將呈融熔狀均質熱塑性材料導入流體分配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的兩側后,使得在流體分配管內均質熱塑材料的流量沿流體分配管兩側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單位長度內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時,可垂直地向下流向銜接于流體分配管下方渠道內,并使得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其中流體分配管在穩(wěn)態(tài)生產時,令其內均質且呈融熔狀態(tài)的熱塑性材料流量沿著流體分配管兩側的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的單位長度內的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且令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液體分配管兩側后,可垂直地向下流向渠道,并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下方所設的狹長孔噴嘴,依下拉法沿分配器長度方向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材料。
在此需特別聲明,本發(fā)明在以下所述的各實施例中,均為以玻璃材料作為熱塑性材料之一的實施態(tài)樣。惟本發(fā)明在實際施作時,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以其它熱塑材料利用本發(fā)明的設備及方法,生產其它薄板材料,均屬本發(fā)明所欲主張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由分配器20及噴嘴50構成。
分配器20由供料管10、接頭33、兩個流體分配管32及渠道40構成。
供料管10設置于分配器20上方,用以導入熱塑性材料,在最佳實施例中,熱塑性材料為已攪拌均勻的均質融熔玻璃。
接頭33用以分別連接供料管10及兩個流體分配管32,令兩個流體分配管32得以對稱地排列在分配器20兩側,使得由供料管10導入的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性材料經過接頭33后分別進入兩個流體分配管32,并分別沿著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中心線321向兩側流動至流體分配管32的末端322,得以被均勻地分配至分配器20兩側。
為達此目的,兩個流體分配管32必須被設計成可令其內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材料的流量沿流體分配管32的長度方向線性遞減。
渠道40設有呈長方形截面的槽口,其一端沿長度方向與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底緣銜接,并與兩個流體分配管32相導通;其另一端與噴嘴50銜接,以令流入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融熔玻璃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后,可經由渠道40的槽口垂直地向下流至渠道40底緣的噴嘴50處,且以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的出口501,依下拉法沿分配器20長度方向制作出厚度一致的薄板玻璃。
為能更具體地說明融熔玻璃在分配器20內的流動路徑及如何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玻璃,特以如圖2、圖3、圖4所示的分配器20為例詳細說明如下在最佳實施例中,為令流經分配器20的融熔玻璃能以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的出口501,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中心線321必須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依特殊的數(shù)學公式,計算設計出流體分配管32及渠道40的形狀及寬度,以令分配器20在穩(wěn)態(tài)下生產薄板玻璃時,可令流體分配管32內的融熔玻璃的流量沿著流體分配管32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32單位長度內的流量一致,以使其內融熔玻璃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并令融熔玻璃被均勻分配至兩個流體分配管32兩側后,可垂直地流向渠道40,并以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以下拉法沿著分配器20長度方向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玻璃。
如圖3所示,當融熔玻璃自供料管10被導入接頭33后,其流量Q將被一分為二,分別向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兩側流動,直到分別流動至兩個流體分配管32的末端322時,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性材料的流量始變?yōu)榱恪?br>
如圖4所示,若將兩個流體分配管32沿其長度方向的任一位置中心線321對應到其水平線所形成的每一水平夾角θZ,設計成愈往兩個流體分配管32末端322,其水平夾角θZ愈小,令兩個流體分配管32內的熱塑性材料的流動速度愈往末端322流動速度越慢,亦即令流體分配管32內的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性材料的流量可沿著流體分配管32的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使流體分配管32單位長度內的流量一致,以達均勻分配流量的目的。
如此,在兩個流體分配管32中心線321上任一位置內流動的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性材料,將因各對應的水平夾角θZ的設計,可同時借由其位能消除掉其在流體分配管32內流動的靜壓損失,使流體分配管32內任一位置的為融熔玻璃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且更趨于穩(wěn)定。
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32底緣的渠道40亦需經由流體力學分析,以令所設計出的槽口寬度能使經由兩個流體分配管32適當分配,且在每一單位長度上流量趨于一致的融熔玻璃得以保持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此外,由于在分配器20中,渠道40內融熔玻璃受地心引力影響垂直地向下流動,因此,最佳實施例在設計渠道40的槽口寬度時,乃利用此一特性,使融熔玻璃向下流動的能力完全借由重力或融熔玻璃本身的重量來達成,完全不需對其施加額外的作用力,亦即完全不依靠壓力差來維持單位長度上的流量,更加確保流經渠道40的融熔玻璃能以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的出口501,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玻璃。
據(jù)此,若欲改變所生產的薄板玻璃的厚度,僅需借由更換噴嘴50,改變其出口501的寬度,即可生產出不同厚度的薄板玻璃。
最佳實施例中,為令兩個流體分配管32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在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依數(shù)學公式設計流體分配管32時,由于兩個流體分配管32整體結構呈左右對稱狀,如圖2、圖3、圖4所示,故在此僅以其一半結構,根據(jù)黑根-波蘇流量方程式(Hogen-Poiseuille equation),分析流體分配管32上對應于某一水平夾角θZ的任一位置z的截面流量如下(Q2)z=π×D4128×η×ΔPΔS]]>其中
Q為融熔玻璃的流量(cm3/sec);η為融熔玻璃的黏度(poise);D為流體分配管32的直徑(cm);ρ為融熔玻璃的密度(g/cm3);ΔS為沿流體分配管32中心線由點S1到點S2的流動路徑距離。
ΔP為流動時所需的全壓力差。
此時,由點S1到點S2的全壓力差ΔP可表示為ΔP=Ps1-Ps2+ρ×g×ΔH其中ΔH為位差;Ps1為在點S1的靜壓力;Ps2為在點S2的靜壓力;g為重力加速度980(cm/sec2)。
若融熔玻璃流動時所需的全壓力差ΔP完全由位差ΔH提供,則流動時將不會造成靜壓力差,即Ps1=Ps2。故在流體分配管32的長度方向上的任一位置z的壓力梯度可表示為ΔPΔs=ρ×g×sinθz]]>因此,流體分配管32在對應于某一水平夾角θZ的任一位置z的截面流量,將可改寫成如下所示(Q2)z=K1×D4η×sinθz]]>其中K1為常數(shù)。
據(jù)上所述,由于最佳實施例期望融熔玻璃在流體分配管32的每一單位長度上的流量能趨于一致,意即由供料管10導入的融熔玻璃中,一半流量(Q/2)in分別沿著流體分配管32的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其公式如下d(Q/2)indz=-const.]]>若代入其入口條件z=0⇒(Q2)0=(Q2)in]]>及端點條件z=L2⇒(Q2)L2=0,]]>并經微分方程式,可解析得其流量分配公式如下(Q2)z=(Q2)in×(1-zL/2)]]>借由上述流量分配公式,可決定沿流體分配管32長度上任一位置z的流量大小,嗣后再借由流體分配管32的截面流量公式,即可決定中心線321上每一位置z水平夾角θZ的特性均不會造成流動的靜壓損失。
如圖5、圖6所示,為令流經渠道40的融熔玻璃能以一致的流量通過噴嘴50的出口501,最佳實施例在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依數(shù)字公式計算渠道40的特定寬度401時,特將渠道40視為兩垂直豎立且相互平行的平板,并將兩平板間的融熔玻璃的流動視為在無限延伸平板間的垂直流動,加以分析計算。理論上,在穩(wěn)態(tài)流動情形下,配合質量守衡方程式(Continuous equation),且僅考慮沿地心引力方向y的流動,可得其流體動量方程式(Navier-Stokesequation)如下0=-∂P∂y-ρ×g+η×(∂2v∂2x)]]>其中v為地心引力方向y的流動速度(cm/sec); 表示沿地心引力方向的流動壓力差。
若帶入其邊界條件,解析上述方程式,將求得流動速度v,此時由于為以無限平板進行分析,故其流量可以z方向的單位長度的流量 表示,即q=QL=∫-bbv×dx,]]>再經解析后,即可得到如下公式q=QL=-K×b3η(∂P∂y+ρ×g)]]>
其中K為常數(shù);負號(-)僅代表向下流動的物理意義;b為渠道40槽口的一半寬度(cm)。
最佳實施例中,由于已將流體分配管32設計成不需流動壓力差,僅靠融熔玻璃自身重力流動,故可令流體分配管32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融熔玻璃流量q趨于一致,因此,欲使流體分配管32內單位長度流量為q的融熔玻璃以自身重量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理論上,此種流動并不受y方向流動距離影響,渠道40槽口一半寬度b可以如下公式表示Q×η=K2×b3×L其中K2為常數(shù);L為流體分配管32在水平方向長度或分配器20的長度。
因此,依前述公式所設計的分配器20,在融熔玻璃呈穩(wěn)態(tài)流動的操作環(huán)境下,不僅使各流體分配管32內任一位置的融熔玻璃的靜壓力可趨于一致,流經渠道40的融熔玻璃亦能以一致流量分布通過噴嘴50的出口501。
由于在前述最佳實施例中,當均質融熔玻璃在分配器20內穩(wěn)定流動時,其內部壓力分布將受分配器20外型的限制,會自動往平衡狀態(tài)變化,以達到令經過渠道40內的融熔玻璃以一致的流量分布在噴嘴50出口501的最終結果。因此,基于同樣道理,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最佳實施例中,亦可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及前述數(shù)學公式,將各流體分配管32及渠道40設計成其它的輪廓及槽口寬度。
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亦可將分配器70流體分配管82的每一單位長度的中心線821所對應的水平夾角θZ均設為相同,但沿流體分配管82的長度方向z,則令每一單位長度的流體分配管82所對應的管徑D呈漸縮狀態(tài),如此,亦可令流體分配管82每一單位長度內融熔玻璃的靜壓力趨于一致,且令流經渠道90的融熔玻璃能以一致流量通過渠道90的出口901。本實施例在設計流體分配管82及渠道90時,分別利用下列兩公式計算流體分配管82的輪廓及渠道90的寬度(Q2)z×η=K1×D4×sinθz,Q×η=K2×b3×L]]>其中Q為融熔玻璃的流量(cm3/sec);η為融熔玻璃的黏度(poise);D為流體分配管82的管徑(cm);K1及K2分別為常數(shù);b為渠道90槽口的一半寬度(cm);L為流體分配管82在水平方向的長度或分配器70的長度。
依上述兩個最佳實施例所述可知,在設計流體分配管時,無論采用管徑固定、但每單位長度所對應的水平夾角沿其長度方向遞減的設計;或采用每一單位長度所對應的水平夾角固定、但管徑沿其長度方向遞減的設計;薄板玻璃成型黏度或產量變化無需符合Q1×η1=Q2×η2的限制。
綜上所述,由于前述兩最佳實施例所設計出的分配器,可令分配器內融熔玻璃的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而不受其長度方向上的限制,因此,本發(fā)明的方法及設備特別適用于生產更寬且厚度一致的大尺寸薄板玻璃,其與傳統(tǒng)的‘溢流融合法’相比較,不僅成本低廉、維修保養(yǎng)容易,且在作業(yè)期間,其分配器內融熔玻璃的溫度、流量及拉引速度均較易被保持在固定狀態(tài),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溢流融合法’在利用兩片薄板玻璃融結合成一片薄板玻璃時,因強烈的輻射冷卻,造成兩片薄板玻璃在融合成型上發(fā)生困難的缺點。雖然,本發(fā)明的方法及設備所生產出的薄板玻璃表面未若‘溢流融合法’的優(yōu)良,惟由于表面的品質僅需經由初步研磨,即可輕易達到客戶的要求,故本發(fā)明在成型后的設備及環(huán)境上要求不需特別嚴苛,因此,可大幅縮減維護及保養(yǎng)所需的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將呈融熔狀均質熱塑性材料導入流體分配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的兩側后,使得在流體分配管內均質熱塑材料的流量沿流體分配管兩側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單位長度內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令均質熱塑性材料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時,可垂直地向下流向銜接于流體分配管下方渠道內,并使得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體分配管每一單位長度內均質熱塑性材料借由其位能消除掉其在流體分配管內流動的靜壓損失,使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體分配管長度方向的每一單位長度中心線對應到其水平方向的夾角設計成向流體分配管兩側對稱遞減,以均勻分配流量,并令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的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配器流體分配管的每一單位長度的中心線所對應的水平夾角均設為相同,但沿流體分配管的長度方向,則令每一單位長度的流體分配管所對應的管徑設計成向分配管兩側對稱漸縮,以均勻分配流量,亦可令流體分配管每一單位長度內均質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的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質熱塑性材料以一致流量依序通過渠道底緣出口及其下方的狹長孔噴嘴后,依下拉法生產出厚度一致的薄板材料。
8.一種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以導入熱塑性材料的供料管、連接在供料管下方的接頭、兩個流體分配管及渠道;兩個流體分配管得以對稱連接在接頭下方兩側;使得由供料管導入的熱塑性材料經過接頭后分別進入兩個流體分配管,并分別沿著兩個流體分配管的中心線向兩側流動至流體分配管的末端,且在穩(wěn)態(tài)生產時,令在其內流動且呈融熔狀的均質熱塑性材料的流量沿著流體分配管兩側的長度方向作線性遞減,并令流體分配管單位長度內的流量一致,以使其內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渠道具有呈長方形截面的槽口,其一端沿長度方向與兩個流體分配管的底緣銜接,并與兩個流體分配管相導通;以令流入兩個流體分配管的均質熱塑性材料在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兩側后,可經由渠道的槽口垂直地向下流至渠道底緣出口,且以一致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出口。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流體分配管沿其長度方向的任一位置的形成為根據(jù)流體力學理論被設計成借由其內均質熱塑性材料的位能消除掉其在流體分配管內流動的靜壓損失,使流體分配管內任一位置的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趨于一致。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流體分配管沿其長度方向的任一位置中心線對應到其水平線所形成的每一水平夾角,設計成愈往兩個流體分配管末端,其水平夾角愈小。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的渠道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體分配管的每一單位長度的中心線所對應的水平夾角均設為相同,但沿流體分配管的長度方向,則令每一單位長度的流體分配管所對應的管徑設計成向分配管兩側對稱漸縮。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的渠道寬度設計成可令流體分配管上任一單位長度內的均質熱塑性材料流量能以自身重力沿地心引力方向流動至渠道內,令經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單位長度的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
14.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渠道下方銜接設有噴嘴,以令通過渠道的均質熱塑性材料可以一致流量通過噴嘴。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狹長孔下拉法生產薄板材料的成型設備及方法。為提供一種制作優(yōu)質大尺寸薄板材料、設備維修容易、成本低廉、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的玻璃成型工藝及設備,提出本發(fā)明方法包括將均質熱塑性材料導入流體分配管、沿流體分配管兩側長度方向以流量作線性遞減且單位長度內流量一致被均勻分配至流體分配管的兩側以熱塑性材料的靜壓力分布自動趨于平衡、垂直地向下流向銜接于流體分配管下方渠道內并使得均質熱塑性材料能以一致的單位長度流量通過渠道底緣的出口;本發(fā)明設備包括供料管、連接在供料管下方的接頭、對稱連接在接頭下方兩側的兩個流體分配管及銜接于兩個流體分配管底緣具有呈長方形截面槽口的渠道。
文檔編號C03B15/02GK1715225SQ20041005009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2日
發(fā)明者余襄程, 盧世峰 申請人:中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