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水織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噴水織機控制臺的操控部件較多,操控部件的布置較雜亂,操作者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誤操作、誤觸碰,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生產(chǎn)損耗。除此之外,噴水織機控制臺的操控部件直接裸露在外,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噴水織機工作時噴出水霧至控制臺,灰塵也會隨著水霧牢固地覆蓋在控制臺的操控部件上。因此,基于水霧及灰塵等原因,造成控制臺上操控部件在長期使用過程變得操作不靈敏而無法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解決目前噴水織機控制臺操控部件布置雜亂且操控部件裸露在外使水霧及灰塵覆蓋操控部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包括罩體,罩體的上面板隆起形成有第一凸起,罩體的上面板開設有用于裝配控制按鈕的開口,于上面板且在開口的周邊位置隆起形成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間形成引水槽,罩體的上面板的前側(cè)設置有用于裝配夾紗輪調(diào)整桿的缺口,罩體的上面板的右側(cè)設置有用于裝配滑輪的托架。
進一步的,開口的邊緣位置開設有裝配孔。
進一步的,開口的邊緣位置連接有蓋板。
進一步的,罩體的邊緣位置開設有用于連接噴水織機的連接孔。
進一步的,第一凸起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右前側(cè),開口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左后側(cè)。
進一步的,引水槽的一端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前側(cè),引水槽的另一端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后側(cè)。
進一步的,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的內(nèi)部設置有支撐條板。
進一步的,罩體由塑料材料經(jīng)注塑成型工藝制作而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具有以下特點和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實現(xiàn)控制臺上操控部件的合理布置,減少操作者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誤操作、誤觸碰,有效阻擋水霧及灰塵覆蓋至控制臺的操控部件上。
結(jié)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的罩體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的罩體的左視圖;
其中,11、第一凸起,12、開口,121、裝配孔,13、第二凸起,2、引水槽,3、缺口,4、托架,5、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包括罩體,罩體由塑料材料經(jīng)注塑成型工藝制作而成,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的內(nèi)部設置有支撐條板。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扣合在噴水織機控制臺上實現(xiàn)對噴水織機控制臺的包裹且整體結(jié)構(gòu)牢固。罩體的上面板的右前側(cè)隆起形成有第一凸起11,在第一凸起11上粘貼銘牌等,位置醒目且可以避免銘牌因被水霧聚集成的水滴銹蝕。罩體的上面板的左后側(cè)開設有用于裝配控制按鈕的開口12,開口的邊緣位置開設有裝配孔121,于上面板且在開口12的周邊位置隆起形成第二凸起13。開口12的邊緣位置連接有蓋板,在不需要打開開口12時,保持蓋板連接開口12的邊緣。將控制按鈕的裝配蓋板連接開口12的裝配孔121,可以阻擋灰塵進入至控制按鈕的位置,控制按鈕的露出部分位于第二凸起13的位置,阻擋水霧經(jīng)開口12滲入至控制按鈕的位置。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3之間形成引水槽2,引水槽的一端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前側(cè),引水槽的另一端位于罩體的上面板的后側(cè)。罩體的邊緣位置開設有用于連接噴水織機的連接孔5,將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經(jīng)連接孔5傾斜地安裝至噴水織機控制臺時,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前側(cè)高、后側(cè)低,如此,水霧積聚成的水滴可以從罩體的前側(cè)沿著引水槽2流至罩體的后側(cè),避免水霧積聚成的水滴及水滴攜帶的灰塵進入至控制臺的操控部件上。罩體的上面板的前側(cè)設置有用于裝配夾紗輪調(diào)整桿的缺口3,缺口3裝配上夾紗輪調(diào)整桿可方便調(diào)節(jié)夾紗輪加緊力度。罩體的上面板的右側(cè)設置有用于裝配滑輪的托架4,托架4裝配上滑輪便于廢紗絲均勻流暢地自噴水織機內(nèi)向外走線。本實施例中的噴水織機控制臺護罩,將控制臺上的眾多操控部件進行合理布置,減少操作者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誤操作、誤觸碰,可以有效阻擋水霧及灰塵覆蓋至控制臺的操控部件上。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zhì)范圍內(nèi)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