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織物脫水設備。
背景技術:
帶液率=(脫水后重-干重)/干重,通常指經(jīng)過漿槽帶上溶液后,經(jīng)過脫水后布面上帶的溶液重量和浸料前原來織物重量的百分比。在紡織領域,經(jīng)常需要給織物浸料并達到所需的帶液率,以滿足后續(xù)工序的需要。
目前,為實現(xiàn)要求的帶液率,對織物的處理過程主要包括:稱量干織物的重量,然后將織物浸入配好的溶液中,充分浸透。然后拿出浸透的織物,放入脫水機,憑經(jīng)驗估計脫水時間,手動停止脫水。拿出脫水后的織物,稱量,計算帶液率。若帶液率達到要求則進行下一工序,否則需要重新將織物浸透,然后再次放入脫水機進行脫水,再循環(huán)之前的步驟。然而,嚴格按照此規(guī)范運行時,織物脫水的一次合格率僅為20%至30%,甚至有織物需要重復進行四次以上才達到要求。而織物經(jīng)過多次的脫水,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化學原料,而且對織物的強力、平整度及外觀造成了較大負面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織物脫水后帶液率的合格率較低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準確控制脫水量使脫水后的帶液率的合格率較高的織物脫水設備。
一種織物脫水設備,包括箱體、水槽及脫水桶,所述水槽設于所述箱體內(nèi)且一端開口,所述脫水桶用于對放置于其內(nèi)的織物進行脫水,所述脫水桶收容于所述水槽內(nèi)并可在所述水槽內(nèi)轉動,所述脫水桶上設有離心力探測裝置,用于探測所述脫水桶轉動過程中所述織物對其側壁所施加的壓力大小。
上述織物脫水設備,可通過離心力探測裝置監(jiān)測織物在脫水桶內(nèi)脫水過程中的重量大小,由于織物重量跟隨脫水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從而可根據(jù)重量大小控制脫水時間以達到所需帶液率,而無需憑借經(jīng)驗估算脫水時間而導致重復脫水,因此提高了織物的脫水合格率,節(jié)約了脫水處理的時間,同時節(jié)省了材料成本,避免織物反復脫水而改善了織物的質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壁包括施力壁及環(huán)繞所述施力壁外側的受力壁,所述離心力探測裝置設于所述施力壁朝向所述受力壁一側或所述受力壁朝向所述施力壁一側,所述施力壁可在壓力作用下可分離地抵持所述受力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槽的內(nèi)側壁設有磁體,所述脫水桶的側壁設有與所述磁體對應的感應線圈,所述感應線圈與所述離心力探測裝置電連接,所述感應線圈可在所述脫水桶的帶動下相對所述磁體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體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一磁體與第二磁體,所述第一磁體與所述第二磁體沿所述水槽的內(nèi)側壁周向間隔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脫水桶的側壁沿周向間隔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擋板,相鄰兩個所述擋板之間均設有一個所述離心力探測裝置及一個所述感應線圈。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織物脫水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連接于所述脫水桶以驅動所述脫水桶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機構與傳動機構,所述脫水桶的中心軸線上設有穿過所述水槽底部的轉動軸,所述驅動機構通過所述傳動機構連接所述轉動軸,并驅動所述傳動機構通過所述轉動軸帶動所述脫水桶轉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織物脫水設備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離心力探測裝置及所述驅動裝置通信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箱體設有所述水槽的開口端的一端設有操作面板,所述控制裝置設于所述操作面板內(nèi)。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水槽底部開設有出水孔,所述箱體內(nèi)設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與所述出水孔連通。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織物脫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織物脫水設備的脫水桶的截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織物脫水設備的脫水桶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xiàn),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本較佳實施例的一種織物脫水設備100,包括箱體10、水槽30及脫水桶50,用于對織物進行脫水以控制織物的帶液率。
其中,水槽30開設于箱體10內(nèi)且一端開口,脫水桶50用于對放置于其內(nèi)的織物進行脫水,該脫水桶50收容于水槽30內(nèi)并可在水槽30內(nèi)轉動。脫水桶50上設有離心力探測裝置52,離心力探測裝置52用于探測脫水桶50轉動過程中織物對其側壁所施加的壓力大小。
上述織物脫水設備100,可通過離心力探測裝置52監(jiān)測織物在脫水桶50內(nèi)脫水過程中的重量大小,由于織物重量跟隨脫水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從而可根據(jù)重量大小控制脫水時間以達到所需帶液率,而無需憑借經(jīng)驗估算脫水時間而導致重復脫水,因此提高了織物的脫水合格率,節(jié)約了脫水處理的時間,同時節(jié)省了材料成本,避免織物反復脫水而改善了織物的質量。
進一步地,脫水桶50包括施力壁與環(huán)繞施力壁外側的受力壁,離心力探測裝置52設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一側或受力壁朝向施力壁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離心力探測裝置52設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的一側。當脫水桶50在轉動過程中帶動放置于其內(nèi)的織物在離心力作用下與施力壁接觸并貼合,施力壁可在織物施加的壓力作用下可分離地抵持受力壁,使得設置于施力壁上的離心力探測裝置52被擠壓。如此,旋轉中的織物施加給施力壁的壓力可通過施力壁傳遞至離心力探測裝置52,從而使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可準確測量施力壁與織物在轉動過程中對其施加的壓力大小,進而根據(jù)該壓力大小獲得織物在脫水過程中的重量。
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當離心力探測裝置52設置于受力壁朝向施力壁的一側時,當施力壁在織物離心力作用下抵持于受力壁上時,位于受力壁對應區(qū)域內(nèi)的離心力探測裝置52亦能同樣檢測到來自施力壁施加于受力壁上的壓力大小,進而獲得織物在脫水過程中的重量,在此均不作限定,只需要實現(xiàn)對織物作用于脫水桶50施力壁上壓力大小的測量即可。
如圖1及圖2所示,脫水桶50側壁開設有通孔以使織物脫下的水排出脫水桶50進入水槽30。水槽30內(nèi)側壁設有磁體(圖未標),脫水桶50的施力壁和/或受力壁設有與磁體對應的感應線圈54,感應線圈54與離心力探測裝置52電連接,感應線圈54在脫水桶50的帶動下相對磁體轉動而產(chǎn)生感應電流,從而為離心力探測裝置52供電。如此,可利用脫水桶50的轉動為離心力探測裝置52供電,而無需安裝其它供電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感應線圈54設于施力壁朝向受力壁的一側并環(huán)繞離心力探測裝置52。
具體地,如圖3所示,感應線圈54呈環(huán)狀結構以環(huán)繞離心力探測裝置52,離心力探測裝置52一端伸出一根導線53以連接感應線圈54,從而將感應線圈54中的電流輸送至離心力探測裝置52。
更具體地,請繼續(xù)參閱1及圖2,磁體包括極性不同的第一磁體322與第二磁體324,第一磁體322與第二磁體324形狀相同、大小相等且在脫水桶50的側壁上相對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體322與第二磁體324均為永久磁鐵,且其中一個為N極,另一個為S極,從而使相對其轉動的感應線圈54產(chǎn)生感應電流。
如圖2及圖3所示,脫水桶50的側壁(包括受力壁與施力壁)沿周向間隔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擋板56,相鄰兩個擋板56之間均設有一個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及一個感應線圈54。在本實施例中,脫水桶50的側壁(包括受力壁和施力壁)上間隔設有三個擋板56,從而將脫水桶50分隔為三段,并設有三個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及三個感應線圈54。如此,每個離心力探測裝置52分別測量每一段的脫水桶50的施力壁及位于該施力壁上的織物對其的壓力,然后相加每個離心力探測裝置52的測量數(shù)據(jù)而得到織物的總重量,從而提高測量準確度。可以理解,擋板56及離心力探測裝置52、感應線圈54的數(shù)量不限于此,可根據(jù)需要設置。
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脫水桶50的側壁亦可設置為單層,離心力探測裝置52設置于脫水桶50側壁外周并與側壁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即離心力探測裝置52設置于脫水桶50側壁外周與水槽30內(nèi)壁之間的空間內(nèi),并可通過其它支撐結構進行固定安裝。當脫水桶50在織物離心力作用下發(fā)生偏轉時,脫水桶50的側壁將與離心力探測裝置52接觸,并直接測量側壁施加的壓力亦可。相應地,感應線圈54和擋板56亦可對應離心力探測裝置52。
如圖1所示,織物脫水設備100還包括驅動裝置70,驅動裝置70與脫水桶50固接以驅動脫水桶50轉動,從而帶動織物轉動而脫水。
具體地,驅動裝置70包括驅動機構72與傳動機構74,脫水桶50的中心軸線上設有穿過水槽30底部的轉動軸58,驅動機構72通過傳動機構74連接轉動軸58,并驅動傳動機構74運動以通過轉動軸58帶動脫水桶50轉動。
更具體地,驅動機構72為驅動電機,傳動機構74包括分別安裝于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轉動軸58上的傳動輪及連接兩個傳動輪的傳動帶,驅動電機可依次帶動傳動輪、傳動帶及轉動軸58轉動,從而帶動脫水桶50轉動。
織物脫水設備100還包括控制裝置90,控制裝置90與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及驅動裝置70通信連接。
具體地,控制裝置90包括用于控制離心力探測裝置52的第一控制系統(tǒng)與用于控制驅動裝置70的第二控制系統(tǒng)。第一控制系統(tǒng)與離心力探測裝置52相連以監(jiān)控離心力探測裝置52獲取的離心力,并發(fā)送控制信號至第二控制系統(tǒng)。第二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第一控制系統(tǒng)發(fā)送的信號控制驅動裝置70運行。當離心力達到預設大小時,第二控制系統(tǒng)控制驅動裝置70停止運行而完成織物脫水。如此,從而提高了該織物脫水設備100的操控性及適用性,操作者可分別監(jiān)測并控制第一控制系統(tǒng)與第二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
箱體10設有水槽30的開口端的一端設有操作面板12,控制裝置90的主體設于操作面板12內(nèi),從而便于操作者進行操作??梢岳斫猓僮髅姘?2的位置不限,可根據(jù)操作者的需要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水槽30底部開設有出水孔34,箱體10內(nèi)設有出水通道14,出水通道14的一端與出水孔34連通,織物上脫去的多余水分進入水槽30中,進而通過底部的出水孔34、出水通道14流出箱體10。
上述織物脫水設備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放入脫水桶50中的織物跟隨脫水桶50轉動而做圓周運動時,織物受到的向心力由脫水桶50的側壁提供,且離心力探測裝置52獲得的離心力的大小與向心力的大小、脫水桶50的施力壁及織物的直接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設織物在脫水桶50中脫水過程中的實時質量為m織物,洗衣機桶的半徑為r,織物(即脫水桶50)的轉速為V,離心力探測裝置52測量到的力設為F向心力,作用于離心力探測裝置52的脫水桶50的施力壁的質量為m壁。根據(jù)向心力公式F=mV2/r,可得到F向心力=(m壁+m織物)V2/r,進而可得到m織物=F向心力r/V2-m壁。由于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可直接獲得F向心力的大小,且已知洗衣桶的半徑r、桶壁的質量m壁及織物的轉速,因此可通過計算獲得織物在脫水過程中的質量m織物。
設織物干燥狀態(tài)下的重量為m干,如此,如果需要達到的帶液率為η,則需要脫水后的織物達到的質量為m帶液=m干*(100%+η)。因此,當離心力探測傳感裝置得到m織物=m帶液時,則可判斷脫水后的織物達到所需的帶液率而滿足脫水要求。
如此,可通過離心力探測裝置52實時獲取受到的壓力大小,將其轉換為織物帶液后的質量,進而與預設的織物的帶液質量比較,最終判斷脫水后的織物是否達到合格帶液率。
上述織物脫水設備100,可通過離心力探測裝置52及控制裝置90監(jiān)控織物的帶液率,并準確控制脫水時間而使織物的帶液率達到所需要求,從而明顯節(jié)約織物的脫水時間,節(jié)省材料成本,避免織物因反復脫水而質量下降。此外,該織物脫水設備100的使用安全方便,且通過感應線圈54與磁體相對轉動產(chǎn)生感應電流為離心力探測裝置52供電,解決了離心力探測裝置52在相對運動狀態(tài)下的電力傳輸問題。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