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針織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
背景技術:
針織機是利用織針把各種原料和品種的紗線構成線圈、再經(jīng)串套連接成針織物的工藝過程的一種紡織設備。針織機按針床形式可分為平型針織機和圓形針織機,而大圓機是一種常見的圓形針織機?,F(xiàn)有的大圓機的上方一般安放有放線架,而放線架上一般固定有輸線器以便于紗線的輸送,輸線器的下方一般固定有清紗器來過濾紗結上的雜質和灰塵,保持紗線的清潔。傳統(tǒng)的清紗器采用簡單的單片開槽結構,調整使用具有局限性,不夠靈活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其通過設置相互間形成間隙的清紗塊來過濾紗結上的雜質和灰塵,結構設計合理、清紗效果顯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包括機座、支撐體、織布架和輸紗器,所述輸紗器包括殼體、驅動輪、輸紗輪、進線架和設于所述進線架下方的清紗器,所述清紗器包括支撐臂、設于所述支撐臂的導向桿、若干活動設于所述導向桿的清紗塊和若干設于相鄰所述清紗塊間的墊塊,若干所述墊塊之間的寬度尺寸不同,所述墊塊使得相鄰所述清紗塊之間形成用于清理紗線的間隙;所述清紗塊包括槽型體和設于所述槽型體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設有與所述導向桿相配合的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槽型體為圓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塊設有2個,兩者分設于所述槽型體的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桿設有2個,兩者左右平行的固定于所述支撐臂。
進一步的,所述墊塊為與所述導向桿滑動配合的環(huán)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清紗塊設有5個,五者之間設有4個所述墊塊。
進一步的,所述墊塊包括寬度不同的第一墊塊、第二墊塊、第三墊塊和第四墊塊。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桿上遠離所述支撐臂的一端還設有外螺紋,所述外螺紋處設有用于對清紗塊進行限位的螺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勢在于:
通過在導向桿上設置多個間隔排列的清紗塊,并利用墊塊控制相鄰清紗塊之間的間隙,針對不同線徑的紗線只需選擇不同寬度的墊塊即可得到與線徑相適應的間隙,清紗塊與紗線的上下接觸面可對紗線進行兩次清理,調節(jié)方便、操作簡單、靈活多樣,且制作成本低、清紗效果好、利于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整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輸紗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間歇噴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夾爪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輸紗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夾紗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彈性拉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導向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清紗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清紗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的噴嘴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12,一種用于針織大圓機輸紗器的清紗機構,包括機座1、支撐體、織布架2和輸紗器3,織布架2上設有若干安裝孔201,安裝孔201內設置有用于安裝輸紗器3的夾持機構,織布架2上還設有若干用于潤濕紗線的間歇噴淋裝置5,輸紗器3包括殼體301、驅動輪303、輸紗輪304、探測桿、進線架306、設于進線架306的夾紗器6和設于進線架306下方的清紗器7。
夾持機構包括氣動夾爪和設于氣動夾爪的緊固件,輸紗器3上設有凸出部302,氣動夾爪的工作端與凸出部302夾緊配合;氣動夾爪通過緊固件可拆卸的固定于安裝孔201內。氣動夾爪豎直向設置,緊固件包括固定于氣動夾爪頂端的螺栓件403和螺母401,螺栓件403穿設于安裝孔201內。輸紗器3包括殼體301、驅動輪303、輸紗輪304、凸臺305、進線架306和探測桿,凸出部302固定于殼體301一端的上方,凸出部302上設有與氣動夾爪的工作端相配合的卡槽3021,進線架306豎直向固定于凸臺305上。氣動夾爪包括氣缸4和塊狀夾爪402,塊狀夾爪402即為工作端;凸出部302為方體結構,卡槽3021設于凸出部302的兩端面上,卡槽3021的形狀與塊狀夾爪402的外輪廓相匹配。使用時,先按順序將多個氣缸4固定于安裝孔201內,氣缸4由多個電磁閥控制其通斷氣,實現(xiàn)塊狀夾爪402的夾緊和松開,當輸紗器3發(fā)生故障時,只需打開塊狀夾爪402,快捷方便、定位準確且不易脫落。
間歇噴淋裝置5包括內部流通有水的環(huán)形主管道202、支撐架502和噴嘴總成503,環(huán)形主管道202和支撐架502均固定于織布架2上,噴嘴總成503可轉動的設于支撐架502上;噴嘴總成503包括依次連通的電磁閥5033、泵體5032和噴嘴5031,電磁閥5033通過管道501與環(huán)形主管道202相連通,噴嘴5031位于輸紗器3的上方,電磁閥5033連接繼電器實現(xiàn)間歇通斷。環(huán)形主管道202固定于織布架2的外邊緣處,環(huán)形主管道202連通機座外的水泵和水箱實現(xiàn)管道內的水循環(huán)。管道501為橡膠軟管,當然也可采用其他材質的管材,軟質材料方便調節(jié)角度;噴嘴5031為錐形結構,噴嘴5031的出口對準進線架306上的進線孔,噴嘴噴出的水霧潤濕進線孔后,紗線經(jīng)過線孔處時就不易因摩擦而折斷,也有助于除去紗線表面的灰塵雜質。電磁閥5033的一側連接有軸體504,軸體504旋轉設于支撐架502上,支撐架502為“L”型的桿體結構,其水平部分上設有支座,軸體504與支座過盈配合,使得軸體504不會自轉動,保證噴嘴總成503在任意角度都能固定不動。
夾紗器6包括定位板604、固定于定位板604的導向板611、擠壓輪對和彈性拉緊機構,擠壓輪對包括成對設置的第一滾輪602和第二滾輪606,第一滾輪602圓周面上設有容納紗線的凹槽6021,第二滾輪606的圓周面上設有與凹槽6021相配合的環(huán)形凸緣6061,第一滾輪602可旋轉的固定于定位板604,第二滾輪606中心軸的一端滑動設于導向板611內,導向板611水平向固定于定位板604上,導向板611沿長度方向開有容納中心軸的直線型導向孔612,第二滾輪606中心軸的一端沿導向孔612做直線滑動;第二滾輪606中心軸的另一端連接彈性拉緊機構;彈性拉緊機構通過彈性力將第一滾輪602和第二滾輪606擠壓在一起。彈性拉緊機構包括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彈拉組件和第二彈拉組件,第一彈拉組件包括呈上下軸對稱布置的第一彈簧610和第二彈簧605,第一彈簧610和第二彈簧605的一端均連接第二滾輪606的中心軸,第一彈簧610的另一端通過第一連接塊610與定位板604固定連接,第二彈簧605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塊603與定位板604固定連接;第二彈拉組件包括水平向布置的第三彈簧607和設于第三彈簧607一端的水平移位組件,水平移位組件通過拉動第二彈簧605來調節(jié)第一滾輪602和第二滾輪606之間的擠壓力;第一彈簧610、第二彈簧605和第三彈簧607三者之間形成Y型連接結構,第一彈簧610和第二彈簧605的拉力均向左,將第二滾輪606拉向第一滾輪602;第三彈簧607的拉力向右,用以對沖第一彈簧610和第二彈簧605的拉力。水平移位組件包括卡持頭608和卡持座609,卡持頭608包括本體和固定于本體的卡鉤6081,本體的一端連接第三彈簧607;卡持座609包括固定于進線架306的座體和成排設于座體上端的限位樁6091,卡鉤6081與限位樁6091相配合;具體的,卡鉤6081為設計“口”型結構,限位樁6091設計為柱狀結構,當然兩者的形狀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兩者能夠形成可脫離的卡持機構即可。座體為“冂”型的桿狀結構,限位樁6091設于座體遠離進線架306的一端上,使用時,只需拉動卡持頭608使得卡鉤6081卡持在不同位置的限位樁6091上,即可調節(jié)第三彈簧607對第二滾輪606的拉力,進而改變第一滾輪602和第二滾輪606之間的擠壓力,使得紗線受力適當。相比于傳統(tǒng)的夾紗器,本實用新型的夾紗器6通過利用滾輪來夾持紗線,旋轉的滾輪可避免紗線因夾持力過大而斷裂,減少斷紗事故和停車時間。
清紗器7包括支撐臂704、設于支撐臂704的導向桿702、若干活動設于導向桿702的清紗塊701和若干設于相鄰清紗塊701間的墊塊,支撐臂704的一端垂直固定于凸臺305的側端,若干墊塊之間的寬度尺寸不同;墊塊為與導向桿702滑動配合的環(huán)形結構。清紗塊701包括槽型體7011和設于槽型體7011的導向塊7012,導向塊7012上設有與導向桿702相配合的通孔7013,槽型體7011為圓形結構。導向塊7012設有2個,兩者分設于槽型體7011的兩端;導向桿702、導向塊7012、通孔7013均為圓形結構。導向桿702設有2個,兩者左右平行的固定于支撐臂704。清紗塊701設有5個,五者之間設有4個墊塊。墊塊包括寬度不同的第一墊塊705、第二墊塊706、第三墊塊707和第四墊塊708,4個墊塊使得相鄰的清紗塊701之間形成4個寬度不同的間隙,該間隙對應不同線徑的紗線,事實上,墊塊自身的寬度與紗線的線徑是匹配的;根據(jù)不同的線徑設置不同寬度的墊塊即可實現(xiàn)。導向桿702上遠離支撐臂704的一端還設有外螺紋,外螺紋處設有用于對清紗塊701進行限位的螺母703,加裝完所有的清紗塊701和墊塊后,直接擰緊螺母703,使得所有的清紗塊701和墊塊緊貼在一起,避免在送紗過程中出現(xiàn)松動。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