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能夠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的無紡布。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無紡布,具有:第1突出部,向俯視片狀的無紡布的一側的第1面?zhèn)韧怀?;?突出部,向與第1面為相反側的第2面?zhèn)韧怀?,多個第1突出部及第2突出部在俯視無紡布時朝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這兩個方向交替地展開,且第1突出部的頂部的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比該第2面?zhèn)鹊睦w維密度低。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44835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發(fā)明的無紡布中,例如月齡小的嬰兒的軟便等即高粘度排泄物由于其纖維密度分布而有可能在第1面?zhèn)扰c第2面?zhèn)戎g產(chǎn)生堵塞。由此,難以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的無紡布。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無紡布:
該無紡布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無紡布由呈大致平面狀地展開的基部和從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突出的多個凸部形成,
在所述凸部的頂部中,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比所述第二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高。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無紡布,利用其纖維密度分布能夠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II-II線局部端面圖。
圖3是放大圖2的III部分的截面的照片。
圖4是放大圖2的IV部分的截面的照片。
圖5是表示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的制造設備的概要的概略圖。
圖6是圖5的VI部分的放大圖。
圖7是比較例1及比較例2的無紡布的局部概略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
接下來,一邊參照圖1~圖4,一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進行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II-II線局部端面圖。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在由長邊方向Lo及橫截方向Tr劃定的平面上展開,具有在圖1中通過俯視能夠看到的第一面FF和位于第一面FF的相反側的第二面FS。
參照圖1及圖2,無紡布1由呈大致平面狀地展開的基部10和從基部10向第一面FF側突出的多個凸部12形成。各凸部12分別包含從基部10最為突出的、即從基部10在無紡布1的厚度方向Th上離開最遠的頂部12T。
在本實施方式中,凸部12在外觀上呈大致圓柱形狀。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凸部12的形狀是例如圓錐狀、圓臺狀的形狀或者橢圓、多邊形的柱狀、錐狀、錐臺狀的形狀等。在另一種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凸部12是半球形狀。
圖3是放大圖2的III部分的截面的照片。參照圖3,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在凸部12的頂部12T,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高。
在此,在本發(fā)明中“纖維密度”以在無紡布1的切斷面上每1mm2纖維被切斷的部位FC的個數(shù)為指標。具體而言,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例如KEYENCE公司制作的“實時表面觀測顯微鏡VE-7800”)來觀察一定面積(例如0.5mm2左右)的切斷面,在此基礎上對纖維被切斷的部位FC進行計數(shù)。接著,將切斷部位的個數(shù)置換成每1mm2的個數(shù),以該個數(shù)為“纖維密度”的指標。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中,“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是指利用在無紡布1的厚度T的中間延伸的中線CL對無紡布1的厚度T進行劃分時的、位于比中線CL靠第一面FF側的切斷面中的纖維密度,“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是指位于比此時的中線CL靠第二面FS側的切斷面中的纖維密度。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纖維是芯鞘結構的纖維,且作為其原材料,鞘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芯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對于在本發(fā)明的無紡布中使用的纖維,能夠例舉天然纖維(羊毛、棉等)、再生纖維(人造纖維、醋酸纖維等)、熱塑性樹脂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樹脂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基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離聚物樹脂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尼龍等聚酰胺等)或者上述纖維的表面修飾體等,但是在上述纖維中,優(yōu)選熱塑性樹脂纖維或者其表面修飾體。另外,上述纖維也可以是芯鞘型纖維、并列型纖維、海島型纖維等復合纖維、中空類型的纖維、扁平、Y型、C型等異型纖維、潛在卷縮或者顯在卷縮的立體卷縮纖維、利用水流、熱、壓花加工等物理載荷進行切割的切割纖維等。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纖維可以是親水性纖維,也可以是疏水性纖維。但是,在使用疏水性纖維的情況下,需要在纖維上另行涂覆親水性油劑等的加工。
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作用進行說明。在此,作為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能夠例舉將無紡布1配置在一次性尿布、衛(wèi)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頂片上,并將第一面FF配置于穿著者的肌膚面?zhèn)?,將第二面FS配置于吸收體側而進行使用。以下,對由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使用的無紡布1所發(fā)揮的作用進行說明。
(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的吸收性物品中,無紡布1的基部10與吸收體抵接。此時,由于無紡布1的基部10呈大致平面狀地展開,所以,若與具有如專利文獻1公開那樣的也向第二面?zhèn)韧怀龅耐怀霾壳遗c吸收體通過點進行接觸的無紡布相比,則無紡布1與吸收體抵接的面積大。因此,無紡布1在基部10中能夠容易地使?jié)B透了的高粘度排泄物向吸收體轉移。
(2)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穿著時,凸部12的頂部12T直接抵接于穿著者的肌膚面。此時,由于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在頂部12T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高,所以基于毛細現(xiàn)象的易滲透性從第一面FF沿著第二面FS的方向下降,因而難以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從而能夠使高粘度排泄物向頂部12T以外的部位即基部10移動。其結果為,由于能夠防止高粘度排泄物滯留在直接抵接于穿著者的肌膚面的凸部12的頂部12T,所以高粘度排泄物相對于穿著者的肌膚難以再次附著。
(3)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的吸收性物品中,在穿著時,凸部12的頂部12T直接抵接于穿著者的肌膚面。此時,由于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在凸部12的頂部12T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高,所以直接抵接于穿著者的肌膚面的凸部12的頂部12T的表面平滑且毛面少,感觸好。
圖4是放大圖2的IV部分的截面的照片。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在基部10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低。由此,當無紡布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被使用于吸收性物品時,容易使排泄到基部10的第一面FF的高粘度排泄物從第一面FF向第二面FS側滲透。其結果為,當無紡布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被使用于吸收性物品時,能夠減少滯留在位于肌膚面?zhèn)鹊牡谝幻鍲F側的高粘度排泄物的量。由此,能夠進一步防止高粘度排泄物再次附著在穿著者的肌膚上。
在其它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在基部10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與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相同或者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比基部10中的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高。由此,當無紡布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被使用于吸收性物品時,由于排泄到無紡布1的第一面FF的高粘度排泄物難以在凸部12的頂部12T被吸收,所以容易流入到基部10。其結果為,能夠防止高粘度排泄物滯留在凸部12的頂部12T,且在基部10能夠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由此,相對于穿著者的肌膚能夠進一步減少高粘度排泄物的再次附著。
在其它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中,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與基部10中的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相同或者比基部10中的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低。
另外,參照圖2,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二面FS從由基部10中的第二面FS所展開的假想的平面BP向第一面FF側凹陷。具體而言,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二面FS從平面BP在無紡布1的厚度方向Th上凹陷OF[mm]。通過如此離開,在第一面FF側形成有凸部12的部位,在第二面FS側形成凹部14。其結果為,當無紡布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被使用于吸收性物品時,能夠將從第一面FF向第二面FS側滲透了的高粘度排泄物儲存在由凹部14形成的空間內(nèi)。
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無紡布被形成為,由基部10中的第二面FS所展開的平面BP和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二面FS成為大致同一平面。
另外,參照圖1,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凸部12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排列。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可以是任何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與橫截方向Tr相同,第二方向D2是從第一方向D1傾斜60°的方向。通過如此配置凸部12,能夠通過適合于使高粘度排泄物向無紡布1滲透的分布來配置凸部12。
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沿著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的任一方排列,在另一種其它的實施方式中,沿任何方向均不排列。
而且,參照圖1,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凸部12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隔著基部10而被斷續(xù)地設置。能夠理解為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相鄰的凸部12分別隔著基部10而被設置。其結果為,能夠使排泄到第一面FF的高粘度排泄物從凸部12的頂部12T向鄰接的基部10轉移,進而能夠相對于穿著者的肌膚進一步減少高粘度排泄物的再次附著。
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凸部12被連續(xù)并且一體地設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即,基部10如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的凸部12那樣隔著凸部12而被斷續(xù)地設置。
至此,對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在上述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中被使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其它的應用例的吸收性物品中,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作為與頂片不同的部件,被局部地粘接在頂片上。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其它的應用例中,也使第一面FF配置于吸收體側,使第二面FS配置于穿著者的肌膚面?zhèn)?,使用無紡布1作為吸收性物品的頂片。在這種情況下,基部及凸部的位置關系倒置,上述的作用也相反。即,在基部中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高,且在凸部中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比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低。這樣的特征在高粘度排泄物相對于第二面FS被排泄的情況下,有利于使高粘度排泄物從第二面FS側向第一面FF側滲透。
接下來,對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5是表示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制造設備3的概要的概略圖。制造設備3具備:梳理機20,對纖維F1進行開纖并且對單位面積重量進行調整;吸入筒22及噴氣嘴26,將無紡布1的形狀賦形給纖維F2;以及熱處理機28,對纖維F3進行熱處理以固定被賦形成纖維F3的形狀。需要說明的是,在圖5中,沿箭頭MD的方向搬送后述的纖維F1~F3及無紡布1,該搬送方向MD與無紡布1的長邊方向Lo一致。
參照圖5,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制造工序中,首先,向梳理機20供給被開纖了的纖維F1。在梳理機20中,纖維F1被進一步開纖,纖維F1的單位面積重量(基重)被調節(jié)成所希望的值。
向吸入筒22供給通過了梳理機20的纖維F2。吸入筒22的內(nèi)部形成為中空,吸入筒22的內(nèi)部利用由鼓風機等吸引部件吸引空氣而成為負壓。在吸入筒22的外周面上設有多個吸引孔(未圖示),能夠吸引外部空氣。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吸入筒22的吸引孔的尺寸很小,所以不會將纖維F2吸引到吸入筒22內(nèi)部。
吸入筒22的外周面在其整周范圍內(nèi)由模板24覆蓋,具體而言,向模板24上供給纖維F2。在本實施方式中,模板24是按照凸部12的分布而設有與無紡布1的凸部12相輔的形狀的貫穿孔24t的沖孔板。
由此,在模板24的貫穿孔24t中露出的吸入筒22的吸引孔吸附向模板24上供給的纖維F2。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基部10中的第一面FF和凸部12的頂部12T中的第一面FF的在無紡布1的厚度方向Th上的高度位置之差與模板24的厚度大致相等。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吸入筒22在其外周面構成為:在從地點SS開始到地點SE為止的區(qū)域AS吸附纖維F2,在其它的區(qū)域AN不吸附纖維F2,在地點SS,纖維F2從上游的傳送帶UB被交付,在地點SE,將纖維F2向下游的傳送帶DB交付。這是為了使基于吸入筒22的吸附作用的效率提高。
被吸附于吸入筒22的外周面的纖維F2利用噴氣嘴26噴射溫風。在此,噴氣嘴26具有沿寬度方向以均勻的寬度將規(guī)定量的溫風按一定量均勻地噴出的機構。通過調節(jié)上述吹出口的寬度、從吹出口到纖維F2為止的距離等,在由纖維F2形成的層壓體的整個寬度范圍內(nèi)大致均等地噴射溫風。通過這樣的基于吸入筒22及噴氣嘴26的吸附作用及噴射作用,能夠將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形狀賦形給纖維F2。
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溫度比纖維F2的熔點高,但是為了避免在完成后無紡布1過量固化,將該溫風的溫度調整成不過高。另外,將該溫風的風速確定為將纖維F2賦形成所希望的形狀??傮w而言,來自噴氣嘴26的溫風的溫度及風速根據(jù)使用的纖維的原材料、單位面積重量、完成后的無紡布1的形狀等而不同,但是優(yōu)選例如利用實驗等來確定最適合的溫度及風速。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溫度是180[℃],其風速是45[m/sec]。優(yōu)選例如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溫度是80℃~400℃,其風速是10~200[m/sec]。需要說明的是,在該階段,通過相對于纖維F2噴射比其熔點高的溫度的溫風,能夠一邊對纖維F2進行賦形,一邊使其形狀固定一定程度。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的制造設備3中,由朝向吸入筒22及模板24的纖維F2形成的層壓體的面成為無紡布1的第一面FF,朝向噴氣嘴26的該層壓體的面成為無紡布1的第二面FS。
另外,在與無紡布1的凸部12的頂部12T相對應的纖維F2的部分,利用基于吸入筒22的吸附作用及基于噴氣嘴26的噴射作用,在纖維F2的厚度方向上纖維會向吸入筒22側移動。利用像這樣的纖維的移動,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如上述那樣,在凸部12的頂部12T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變得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高。
圖6是圖5的VI部分的放大圖。在由纖維F2形成的層壓體中的與無紡布1的基部10相對應的部分,在該層壓體的纖維F2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模板24側的纖維經(jīng)由位于其周邊的模板24的貫穿孔24t朝向吸入筒22的外周面而被吸附,并沿圖6的箭頭A的方向移動。通過纖維如此移動,如上述那樣,在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中,在基部10中第一面FF側的纖維密度變得比第二面FS側的纖維密度低。
并且,根據(jù)模板24的貫穿孔24t的形狀、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風速等來確定凸部12的形狀。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調節(jié)來自吸入筒22的吸附、來自噴氣嘴26的噴射及纖維F2的單位面積重量等,主要是通過減小來自噴氣嘴26的溫風的風速,也能夠在無紡布1的第二面FS不形成凹部14而僅形成凸部12。
再次參照圖5,利用上述吸附及噴射作用而被賦形的纖維F3接著被移送至熱處理機28。纖維F3在熱處理機28內(nèi)被熱處理,并將在前階段中被賦形的形狀固定。在熱處理機28中,通過利用相對于纖維的熔點較低溫并且較低速的溫風長時間地對纖維F3進行熱處理,從而能夠使在之前的階段中被賦形的纖維F3的形狀固定并且使無紡布1保持柔軟性。總體而言,熱處理機28內(nèi)的溫風的溫度及風速、熱處理的時間等根據(jù)使用的纖維的原材料、單位面積重量等而不同,但是優(yōu)選例如利用實驗等來確定最適合的溫度及風速。
基于熱處理機28的纖維F3的熱處理結束后,也就完成了無紡布1。將完成的無紡布1切斷成所希望的尺寸而使用。
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設定了各種條件的無紡布,進行了關于基于比容的便表面殘留及表面平滑度的試驗。
關于便表面殘留及表面平滑度的試驗是通過將具有各種設計參數(shù)(形狀、比容、細度等)的無紡布切斷成100[mm]×100[mm]的尺寸的樣品而進行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纖維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是芯鞘結構的纖維,且作為其原材料,鞘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芯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首先,對利用本實施例來試驗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無紡布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實施例1的無紡布是由上述制造方法所制造的圖1及圖2所示的形狀的無紡布。在制造實施例1的無紡布時使用的模板24的厚度是2[mm]。在該模板24上形成多個直徑是10mm的圓形的貫穿孔24h,上述貫穿孔24h沿第一方向(橫截方向)及第二方向(從橫截方向傾斜60°的方向)以12mm間隔被設置。另外,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噴氣嘴26的吹出口是狹縫形狀,且狹縫的寬度是1.0[mm]。需要說明的是,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溫度是180[℃],其風速是45[m/sec]。在實施例1的無紡布中,在凸部的頂部12T中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比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高。即,實施例1的無紡布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2及3)
實施例2及3的無紡布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相同,在凸部的頂部12T中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比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高。即實施例2及3的無紡布也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但是,在實施例2的無紡布中,在制造時使用的模板24的貫穿孔24h的直徑是5mm這一點,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不同。而且,在實施例3的無紡布中,在從噴氣嘴26噴射的溫風的溫度是160[℃]且其風速是20[m/sec]這一點,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不同。另外,利用這樣的制造方法的差別,在實施例2及3的無紡布中,如在后述的表1中所記載的那樣,設計參數(shù)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不同。
(比較例1、2)
比較例1及2的無紡布是如圖7所示那樣的由基部110及凸部112沿橫截方向Tr交替反復而形成的無紡布,該基部110及凸部112在長邊方向Lo上連續(xù)而形成。基部110沿橫截方向Tr以5mm的間隔而形成。凸部112向第一面FF側突出,另一方面,第二面FS大致平坦。需要說明的是,在制造比較例1及2的無紡布時,不使用模板而使用具有點形狀的吹出口的噴氣嘴,通過在相當于基部110的部分沿著無紡布的長邊方向Lo噴射空氣來吹飛纖維而使纖維向相當于凸部112的部分移動,從而制造如圖7所示那樣的類型的無紡布。利用這樣的制造方法,在凸部112中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變得比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低。即,比較例1及2的無紡布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另外,利用這樣的制造方法的差別,在比較例1及2的無紡布中,如在后述的表1中所記載的那樣,設計參數(shù)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不同。
(比較例3)
比較例3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在使用的沖孔板不同這一點上與實施例1中的無紡布不同。在制造比較例3的無紡布時,在使用的沖孔板中插入圓錐形狀的突出部,該圓錐形狀的突出部在制造實施例1的沖孔板的貫穿孔24h的一部分上從表面突出5mm且頂端被圓弧平滑過渡。將突出部設成貫穿孔24h及突出部沿上述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替地配置。因此,比較例3的無紡布是如專利文獻1公開的無紡布那樣的設有向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兩側突出的突出部的無紡布。需要說明的是,在比較例3的無紡布中,將向第一面?zhèn)韧怀龅耐怀霾孔鳛橥共俊@眠@樣的制造方法,在凸部中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變得比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低。即,比較例3的無紡布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另外,利用這樣的制造方法的差別,在比較例3的無紡布中,如在后述的表1中所記載的那樣,設計參數(shù)與實施例1的無紡布不同。
(比較例4~6)
比較例4~6是如在后述的表1中所記載的那樣設定有設計參數(shù)的平面狀的普通的熱風無紡布,該熱風無紡布通過對利用梳理機開纖了的纖維進行熱處理而得到。
接著,對在本實施例中所進行的試驗的試驗方法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關于纖維密度如上所述。
(比容)
比容是在3gf/cm2的壓力下將經(jīng)3次測量的樣品的凸部中的厚度的平均值除以樣品的單位面積重量而得到的值,該樣品的單位面積重量是使用3次重量測量的平均值而求得的值。
(便表面殘留)
在便表面殘留的測量中,使用將在一次性尿布中使用的吸收體載置在平面上,并在其后將切斷成100[mm]×100[mm]的尺寸的樣品粘合而成的試樣。在測量中,首先將粘度為0.3Pa·s的模擬軟便3cc滴下到樣品的第一面并放置5分鐘。5分鐘過后,將濾紙載置在樣品上并以0.36gf/cm2的壓力進行30秒的加壓。將從此時的加壓后的濾紙的重量減去加壓前的濾紙的重量而得到的重量除以模擬軟便擴散的面積而得到的值作為便表面殘留的指標。由于該指標越低則越多的模擬軟便通過樣品,所以表明該樣品更有效地使高粘度排泄物滲透。需要說明的是,模擬軟便是由下述組成構成的粘度高的液體(單位是質量%)。
離子交換水:86.4
氯化鈉(NaCl):1.0
甘油:10.0
羧甲基纖維素的鈉鹽(NaCMC):1.0
氚核-X:0.05
色素(紅色102號):0.05
粉末纖維素:1.5
(表面平滑度)
在本實施例中,表面平滑度的測量是使用カトーテック株式會社制的自動化表面試驗機(KES-FB4-AUTO-A)而進行的。樣品被放置在水平的測量臺上且一方的緣部被機械地固定,另一方的緣部放置砝碼而被固定。在測量時,給與樣品2gf/mm的張力以使其不松弛。摩擦塊使用將直徑為0.5mm的鋼琴絲捆成并列的10根而構成5mm寬度的摩擦塊。在此時的摩擦塊上載有砝碼,摩擦塊的載荷為50g。在測量中,使摩擦塊在無紡布1的長邊方向Lo(相當于制造時的搬送方向MD)及橫截方向Tr這兩個方向上以1mm/s的速度水平移動20mm。在各個方向上對該測量時的摩擦系數(shù)的變動(MMD(摩擦系數(shù)的平均偏差))進行3次測量,并將上述平均值作為各個測量方向的表面平滑度的指標。由于該指標越低摩擦阻力的變動小,所以表示樣品的表面越平滑。
在表1中表示有各個樣品的設計參數(shù)和試驗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表1中,關于纖維密度,纖維密度a1表示相比于凸部的頂部12T中的中線CL靠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纖維密度a2表示相比于凸部的頂部12T中的中線CL靠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纖維密度b1表示相比于基部10中的中線CL靠第一面?zhèn)鹊睦w維密度,并且,纖維密度b2表示相比于基部10中的中線CL靠第二面?zhèn)鹊睦w維密度。另外,關于表面平滑度,Lo及Tr分別表示在無紡布的長邊方向Lo及橫截方向Tr上進行測量時的測量結果。
[表1]
需要說明的是,相對于便表面殘留及表面平滑度的指標,比容是主導的參數(shù)。一般而言,比容越高則便表面殘留的值變得越低,即存在便表面殘留的性能提高的傾向。這是因為若比容高,則會在無紡布內(nèi)部形成更多的空間。另外,一般而言,比容越低則表面平滑度的值變得越低,即存在表面平滑度的性能提高的傾向。這是因為若比容低,則纖維彼此會被緊密地層壓,由此摩擦阻力的變動變小。
但是,參照表1來比較實施例1、2及比較例1~3,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實施例1及2的無紡布雖然包含比容比比較例1~3低的結構,但是在便表面殘留方面比比較例1~3優(yōu)越。另外,實施例1及2的無紡布與比較例1~3相比,若比容低于比較例1~3,當然即使是同等級(例如實施例1及比較例2),在表面平滑度方面也優(yōu)越。另外,從其它的觀點來看,實施例2及比較例3的無紡布的單位面積重量相同,但是在便表面殘留及表面平滑度這兩方面,實施例2比比較例3優(yōu)越。并且,如實施例3那樣,通過更高地設定比容,能夠進一步使便表面殘留減少。
另外,比較實施例1~3及比較例4~6,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實施例1~3的無紡布雖然包含比容比比較例4~6低的結構,但是在便表面殘留方面比比較例4~6優(yōu)越。并且,實施例1及2的無紡布與比較例4~6相比,若比容低于比較例4~6,當然即使為同等級(例如實施例1及比較例5),在表面平滑度方面也優(yōu)越。
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說明書、附圖及權利要求書的記載所能夠理解的全部的特征為:雖然在本說明書中對僅將上述的特征與特定的其它的特征關聯(lián)而進行了組合說明,但是只要上述的特征沒有被明確地排除在外,或者只要技術方式?jīng)]有成為不可能的組合或沒有意義的組合,就能夠將記載的特征獨立,而且,將在此公開的其它的一個或者多個特征任意地組合而結合。
本發(fā)明限定如下。
(1)一種無紡布,具有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的相反側的第二面,
所述無紡布由呈大致平面狀地展開的基部和從所述基部向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突出的多個凸部形成,
在所述凸部的頂部中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比所述第二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高。
(2)根據(jù)(1)中記載的無紡布,在所述基部中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比所述第二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低。
(3)根據(jù)(1)或(2)中記載的無紡布,所述凸部的頂部中的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比所述基部中的所述第一面的一側的纖維密度高。
(4)根據(jù)(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無紡布,所述凸部的頂部中的所述第二面從由所述基部中的所述第二面所展開的平面向所述第一面的一側凹陷。
(5)根據(jù)(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無紡布,所述凸部沿著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
(6)根據(jù)(5)中記載的無紡布,所述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隔著所述基部而被斷續(xù)地設置。
附圖標記的說明
1 無紡布
10 基部
12 凸部
12T 頂部
FF 第一面
FS 第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