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給出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其通過在隔距塊的兩邊附加雙壓力棒,使得壓力棒對經(jīng)過牽伸后通過其表面的纖維產生較強的控制作用,改善成紗質量。
【專利說明】 —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到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
【背景技術】
[0002]細紗隔距塊是保證膠圈大小的關鍵部件,其關系到主牽伸區(qū)中部摩擦力界的強度,隔距塊大小即鉗口隔距是細紗工序的一個主要工藝參數(shù)。鉗口隔距與紡紗支數(shù)有關,一般來說,所紡紗線越粗,隔距塊則大,所紡紗線越細,隔距塊則小。壓力棒隔距塊是當須條進入牽伸區(qū)時,即在膠圈鉗口至前羅拉間的須條接觸,在浮游區(qū)內增加了附加摩擦力界,使牽伸區(qū)內纖維的摩擦力界分布顯著增強,加強對纖維的運動控制,使纖維的變速點能夠集中穩(wěn)定的靠近前鉗口,減少纖維位移量的變化,從而改善成紗條干。
[0003]目前使用的壓力棒隔距塊采用隔距塊與壓力棒一體化連接,壓力棒為表面光滑的圓柱形結構,壓力棒位于隔距塊的兩邊,為單壓力棒結構,對纖維的控制力較弱。針對此,本專利給出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其通過在隔距塊的兩邊附加雙壓力棒,使得壓力棒對經(jīng)過牽伸后通過其表面的纖維產生較強的控制作用,改善成紗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使得壓力棒對經(jīng)過牽伸后通過其表面的纖維產生較強的控制作用,改善成紗質量。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包括壓力棒和隔距塊,在所述隔距塊的上方開有圓弧形嵌入孔,所述壓力棒通過嵌入到隔距塊下部與隔距塊一體化連接,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為U型結構,所述U型結構包括右前壓力棒和右后壓力棒,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左邊部分為U型結構,所述U型結構包括左前壓力棒和左后壓力棒。
[0006]使用時,首先壓力棒隔距塊通過隔距塊的上方的圓弧形嵌入孔與上銷相連,紡紗過程中,經(jīng)過牽伸作用的須條分別經(jīng)過U型結構的前壓力棒和后壓力棒表面,使使得壓力棒對經(jīng)過牽伸后通過其表面的纖維產生較強的控制作用,改善成紗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包括壓力棒9和隔距塊1,其中,在隔距塊的上方開有圓弧形嵌入孔2,壓力棒9通過嵌入到隔距塊I下部與隔距塊一體化連接,壓力棒9伸出隔距塊I的右邊部分4為U型結構,U型結構包括右前壓力棒5和右后壓力棒6,壓力棒9伸出隔距塊I的左邊部分3為U型結構,U型結構包括左前壓力棒7和左后壓力棒8。
[0009]使用時,首先壓力棒隔距塊通過隔距塊I的上方的圓弧形嵌入孔2與上銷相連,紡紗過程中,經(jīng)過牽伸作用的須條分別經(jīng)過U型結構的前壓力棒和后壓力棒表面,使使得壓力棒對經(jīng)過牽伸后通過其表面的纖維產生較強的控制作用,改善成紗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雙壓力棒的壓力棒隔距塊,包括壓力棒和隔距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距塊的上方開有圓弧形嵌入孔,所述壓力棒通過嵌入到隔距塊下部與隔距塊一體化連接,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右邊部分為V型結構,所述V型結構包括右前壓力棒和右后壓力棒,所述壓力棒伸出隔距塊的左邊部分為I型結構,所述I型結構包括左前壓力棒和左后壓力棒。
【文檔編號】D01H5/70GK204125606SQ201420602179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fā)明者】劉新金, 李思穎, 蘇旭中, 張洪, 朱預坤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