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涂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織物的浸漬技術,大多是通過一對浸漬輥的旋轉擠壓而增強織物的浸漬質 量,但此種方式只對織物行進方向(經向)產生了增強浸漬的作用,而對于織物緯向的浸漬 作用卻鮮有方法和裝置??椢镌诮浵蛏鲜艿浇n液的浸潤作用和浸漬輥的雙重浸漬作用,而緯向上只有浸 漬液的浸潤過程,經緯向浸漬效果的差異,會產生如下不良影響1、織物浸漬后以及后續(xù)的烘干過程中,由于經緯向浸漬差異而導致內應力差異所 引起的緯向收縮甚至卷邊;2、浸漬液與織物緯向纖維的結合力不足,在烘干及后續(xù)的成型過程中會產生分 離,從而導致此種浸漬材料的性能失效;3、對于現(xiàn)有方法及裝置所得的半固化片,壓合成型后由于經緯向的內應力差異過 大而導致板材產生翹曲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操作簡單,有效改 善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方法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 置,可加強織物緯向浸漬效果,使其經、緯向的浸漬效果一致。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包括步驟如 下步驟1、設置數(shù)對擠壓輥,每對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 輥及從動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步驟2、通過動力機構帶動主動輥轉動,從而主動輥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動輥與主 動輥的反向同速旋轉;步驟3、將織物通過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的間隙,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 旋轉方向產生一夾角,該夾角的大小由擠壓輥的錐度所決定,通過使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 來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所述主動輥與從動輥的形狀大小一致。所述步驟1中,根據(jù)不同浸漬量的織物調節(jié)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間隙的大??;根 據(jù)織物浸漬的特性要求及實際要求選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所述夾角大小為擠壓輥錐度大 小的1/2。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及連接在電機與主動輥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為數(shù)個可相 互嚙合的齒輪,分設于主動輥與從動輥兩端的中心軸上。
所述步驟3中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切應力,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法則,切應力F分解為F經向=FXcosθ,F(xiàn)緯向_=FXsinθ,隨著θ的增大,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也增 大,其中θ表示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的夾角。當夾角大于45°時,織物緯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經向的浸漬效果;當夾角等于45° 時,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相同;當夾角小于45°時,織物經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緯向的浸漬 效果。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方法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包括 數(shù)對依次排布的擠壓輥,所述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輥及從動 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所述主動輥與從動輥的形狀大小一致。還包括連接擠壓輥的動力機構、及設于擠壓輥上的傳動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及及連接在電機與主動輥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為數(shù)個可 相互嚙合的齒輪,分設于主動輥與從動輥兩端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機構實現(xiàn)主動輥與從 動輥的反向同速旋轉。根據(jù)織物浸漬的特性要求及實際要求選用不同椎角的擠壓輥。所述織物通過間隙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主動輥與從動輥的軸面)的旋轉方 向產生一夾角,夾角大小為擠壓輥椎角的1/2,通過選用不同椎角的擠壓輥來調節(jié)織物經緯 向的浸漬效果。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及裝置,工藝操作 簡單,通過設置椎柱體的擠壓輥,利用擠壓輥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加強織物緯向浸漬效 果,使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一致,提高產品的后續(xù)加工質量。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 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1為本發(fā)明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流程圖;圖2為本發(fā)明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擠壓輥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一應用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 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包括步驟如下步驟1、設置數(shù)對擠壓輥,每對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 輥及從動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所述主動輥與從動輥的形狀大小一致。其中所述的數(shù)對包括一對或一對以上。該步驟中,可根據(jù)不同浸漬量的 織物調節(jié)主動輥及從動輥之間間隙的大小,根據(jù)織物浸漬的特性要求及實際要求選用不同 椎角的擠壓輥。步驟2、通過動力機構帶動主動輥轉動,從而主動輥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動輥與主 動輥的反向同速旋轉;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及連接在電機與主動輥之間的齒輪,傳動機 構為數(shù)個可相互嚙合的齒輪,分設于主動輥與從動輥兩端的中心軸上。當電機啟動,通過與 其連接的齒輪旋轉帶動主動輥轉動,此時主動輥進一步帶動與其通過齒輪嚙合連接的從動 輥旋轉,該從動輥與主動輥為反向同速旋轉。步驟3、將織物通過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的間隙,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 旋轉方向產生一夾角,夾角大小為擠壓輥錐度的1/2,該夾角的大小由擠壓輥的錐度所決 定,通過使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來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所述的擠壓輥軸面包括主 動輥與從動輥的軸面,由于該主動輥與從動輥是形狀大小一致的輥軸,其錐度大小也一致, 因此織物與其中任一輥軸的夾角大小一樣,擠壓輥錐度即為主動輥錐度或從動輥錐度。其中,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切應力,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法則,切應力F分解為F經向 = FXcos θ,F(xiàn)緯向= FXsin θ,隨著θ的增大,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也增大,其 中θ表示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的夾角。當夾角大于45°時,織物 緯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經向的浸漬效果;當夾角等于45°時,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相同;當 夾角小于45°時,織物經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緯向的浸漬效果。本發(fā)明可根據(jù)織物浸漬的特 性要求以及實際需求而選用不同錐角的擠壓輥,也可以在浸漬織物生產線上放置多對不同 錐度的擠壓輥,從而可以即時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方法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 果的裝置,其包括數(shù)對依次排布的擠壓輥,還包括連接擠壓輥的動力機構、及設于擠壓輥上 的傳動機構。所述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10及從動輥20,該主動輥10及從動輥 20以其兩者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30,該間隙30的大小可調節(jié) 以適用不用浸漬量織物的通過。其中所述數(shù)對包括一對或一對以上。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40及及連接在電機40與主動輥10之間的齒輪41,傳動機 構為數(shù)個可相互嚙合的齒輪50,分設于主動輥10與從動輥20兩端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機 構實現(xiàn)主動輥10與從動輥20的反向同速旋轉。所述主動輥10與從動輥20的形狀大小一致。參考圖3所示,該擠壓輥平面結構 上呈平行四邊形,其中2 θ為主動輥10的椎角,θ即為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主 動輥軸面或從動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的夾角。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法則,擠壓輥軸面旋轉 產生的切應力F分解為Fi^=FXcos θ,F(xiàn)a^1=FXsine,隨著θ的增大,擠壓輥軸面旋 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也增大,當夾角θ大于45°時,織物緯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經向的浸漬 效果;當夾角θ等于45°時,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相同;當夾角θ小于45°時,織物經向 的浸漬效果大于緯向的浸漬效果。本發(fā)明可根據(jù)織物浸漬的特性要求以及實際需求而選用 不同錐度的擠壓輥,也可以在浸漬織物生產線上放置多對不同錐度的擠壓輥,從而可以即 時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
在本發(fā)明一應用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我們以設置兩對擠壓輥于浸漬織物生產 線上為例進行說明。將兩對擠壓輥依次排布在浸漬生產線的浸漬槽60上方,每對擠壓輥均包括反向設置的主動輥10及從動輥20,該兩對擠壓輥的錐度可不同設置,從而滿足織物不同浸漬效果要求。工作時,織物100繞過傳遞輥71送至浸漬槽60內進行浸漬液200的浸 漬,初浸后的織物100傳遞至一對擠壓輥,自該擠壓輥的間隙通過,通過擠壓輥的切應力的 作用,織物100在緯向上的浸漬效果得到改善;而后織物100再通過傳遞輥72送至浸漬槽 60內再次浸漬,通過再次浸漬后的織物100再通過另一對擠壓輥間隙,加強織物100緯向上 的浸漬效果,從而獲得經、緯向浸漬效果一致的浸漬織物。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及裝置,工藝操作簡單,通過設置椎柱體的擠壓輥,利用擠壓輥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加強織物緯向浸漬效果,使織物 經、緯向的浸漬效果一致,提高產品的后續(xù)加工質量。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 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 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步驟1、設置數(shù)對擠壓輥,每對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輥及從動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步驟2、通過動力機構帶動主動輥轉動,從而主動輥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動輥與主動輥的反向同速旋轉;步驟3、將織物通過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的間隙,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一夾角,該夾角的大小由擠壓輥的錐度所決定,通過使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來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輥與 從動輥的形狀大小一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 根據(jù)不同浸漬量的織物調節(jié)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間隙的大??;根據(jù)織物浸漬的特性要求及 實際要求選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所述夾角大小為擠壓輥錐度大小的1/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 包括電機及連接在電機與主動輥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為數(shù)個可相互嚙合的齒輪,分設于 主動輥與從動輥兩端的中心軸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 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切應力,根據(jù)平行四邊形法則,切應力F分解為F經向= FXcos θ,F(xiàn)緯向 = FXsinθ,隨著θ的增大,擠壓輥軸面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也增大,其中θ表示織物 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的夾角。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夾角大于 45°時,織物緯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經向的浸漬效果;當夾角等于45°時,織物經、緯向浸漬 效果相同;當夾角小于45°時,織物經向的浸漬效果大于緯向的浸漬效果。
7.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數(shù)對依次排布的擠壓輥,所 述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輥及從動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 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輥與 從動輥的形狀大小一致。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擠 壓輥的動力機構、及設于擠壓輥上的傳動機構。
10.如權利要求7或9所述的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 力機構包括電機及連接在電機與主動輥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為數(shù)個可相互嚙合的齒輪, 分設于主動輥與從動輥兩端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機構實現(xiàn)主動輥與從動輥的反向同速旋 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浸漬效果的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步驟1、設置數(shù)對擠壓輥,每對擠壓輥包括均呈椎柱體的主動輥及從動輥,該主動輥及從動輥以其軸心平行反向設置,其間形成有供織物通過的間隙;步驟2、通過動力機構帶動主動輥轉動,從而主動輥通過傳動機構帶動從動輥與主動輥的反向同速旋轉;步驟3、將織物通過主動輥與從動輥之間的間隙,織物的行進方向與擠壓輥軸面的旋轉方向產生一夾角,夾角的大小由擠壓輥的錐度決定,通過使用不同錐度的擠壓輥來調節(jié)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本發(fā)明工藝操作簡單,通過設置椎柱體的擠壓輥,利用擠壓輥旋轉產生的緯向切應力,加強織物緯向浸漬效果,使織物經、緯向的浸漬效果一致,提高產品的后續(xù)加工質量。
文檔編號D06B1/00GK101988243SQ201010557829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路偉征 申請人: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