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紗間準備機上的具有一對傳感輥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紗間準備機(spinning room preparation machine)例如梳理機、 并條機、精梳機或錠翼(flyer)上的裝置,所述裝置具有一對傳感輥,用于產(chǎn)生或進一步處 理至少一個纖維條,其中纖維條在兩個傳感輥之間被引導,傳感輥的間距在徑向能夠調節(jié), 用于測量纖維條的厚度或質量(mass),傳感輥中的至少一個被驅動。
背景技術:
用于連續(xù)檢測纖維條質量的已知裝置(EP 0 192 835 A)包括一對測量輥,所述一 對測量輥由從動輥和被拖動(即被從動輥摩擦驅動)的輥組成。這些輥被稱作階梯輥,并 以這種方式相互接合,即形成限定用于測量纖維條的橫截面或質量的間距。從動輥被輪軸 驅動,并以基本沒有游隙的方式能夠轉動地安裝在位于輥的各側上的軸承中,其中所述輪 軸連接到所述從動輥以聯(lián)合轉動。所述被拖動的輥能夠在箭頭M的方向上運動,以便能夠 測量位于所述間距中的纖維條的橫截面或質量。所述軸是不向被拖動的輥傳遞任何轉矩的 旋轉(轉動)軸。輪軸和所述軸形成兩個旋轉(能夠轉動的)部件,所述兩個旋轉(能夠 轉動的)部件承載相當大的圓周載荷。由于載荷(偏壓),能夠轉動的部件,即能夠轉動的 輪軸和能夠轉動的軸發(fā)生下陷,這導致在凸起區(qū)域中產(chǎn)生張應力并在凹陷區(qū)域中產(chǎn)生的壓 應力。轉動運動使得轉動部件產(chǎn)生不利的變化載荷,持續(xù)交替產(chǎn)生拉伸載荷和壓縮載荷。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針對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開始時所描述的類型的裝置,所述裝置能 夠避免上述缺陷,并且結構特別簡單和穩(wěn)定,所述裝置允許精確地測量纖維條的質量或橫 截面。上述問題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術特征來解決。由于至少一個傳感輥安裝在不能轉動的軸上,因此沒有圓周載荷。特別地,避免了 交替載荷和交替彎曲力的缺點。顯著減小了支承力,即載荷,使得可以使用球軸承。有利的 是,球軸承組件被軸向偏壓。另一個優(yōu)點在于角接觸的球軸承組件。球軸承允許終生潤滑。 此外,軸承沒有軸向游隙和徑向游隙。有利的是,可以將軸承與驅動滑輪即帶輪成一體或與 用于凸舌輥和槽輥的基座成一體。在軸承之間設置凸舌輥和槽輥的結構減小了桿臂,并因 此減小支承力和下陷。特別的優(yōu)點在于緊湊的結構,所述緊湊的結構減小了質量。使用不 接觸的密封允許有利地降低溫度,并降低驅動力矩。根據(jù)優(yōu)選的實施例,兩個傳感輥中的每一個都能夠轉動地安裝在相應的不能轉動 的軸上,并且所述傳感輥繞該不能轉動的軸轉動。權利要求2-37包含了本發(fā)明的其他有利特征。
下面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其中
圖1以示意性側視圖示出了帶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的自調勻并條機;圖2以示意性側視圖示出了帶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的梳理機牽伸機構;圖3a以側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其中固定的傳感輥和可樞轉的傳感輥 處于生產(chǎn)位置;圖北是根據(jù)圖3a的傳感輥的平面圖;圖3c表示根據(jù)圖3a的傳感輥的側視圖,但是沒有纖維材料;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傳感輥的支承裝置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橫 截面視圖;圖如是一個球軸承的一部分的分解圖;圖4b是另一個球軸承的一部分的分解圖;圖fe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的示意性平面圖,其帶有安裝在軸承中的兩個傳感輥;圖恥是穿過根據(jù)圖fe的支承裝置和驅動裝置的截面I-I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jù)圖1,并條機1 (例如TrUtzschler-Mrecke的TD03)具有牽伸機構2,在所述 牽伸機構2的上游布置有牽伸機構入口 3,并且在所述牽伸機構2的下游布置有牽伸機構 出口 4。來自條筒(未圖示)的纖維條5進入導條器6、被輸送輥15、16拉伸并被傳輸通過 測量裝置(間距傳感器9)。牽伸機構2被構造成4上3下牽伸機構,即該牽伸機構2由三 個下輥I、II、III (I為輸出下輥、II為中間下輥、III為輸入下輥)和四個上輥11、12、13、 14組成。在牽伸機構2中,實施對由多個纖維條5組成的纖維束5IV的牽伸。牽伸操作由預 牽伸操作和主牽伸操作組成。輥對14/111和13/11形成預牽伸區(qū),輥對13/11和11、12/1 形成主牽伸區(qū)。在預牽伸區(qū)中對纖維束5’進行牽伸,在主牽伸區(qū)中對纖維束5”進行牽伸。 在牽伸機構出口 4中,經(jīng)過牽伸的纖維條5”’到達棉網(wǎng)引導件10,并被輸送輥32、33拉伸通 過導條喇叭口 17,這些纖維條5”’在導條喇叭口 17處被結合而形成纖維條18,然后將纖維 條18存放在條筒中。附圖標記A表示工作方向。通過機械的方式(例如通過有齒的帶)連接到一起的輸送輥15、16、輸入下輥III 和中間下輥II由調節(jié)馬達19驅動,可以指定期望值。(相關聯(lián)的上輥14和13分別隨它 們轉動)。輸出下輥I和輸送輥32、33由主馬達20驅動。調節(jié)馬達19和主馬達20分別 具有自己的調節(jié)器21、22。在任何情況下,所述調節(jié)(轉速調節(jié))都通過閉合的調節(jié)電路 (closed regulating circuit)實現(xiàn),其中測速發(fā)電機23與調節(jié)器19相連,測速發(fā)電機24 與主馬達對相連。在牽伸機構入口 3處,與質量成比例的變量(例如輸入的纖維條5的橫 截面或厚度)由入口測量元件9測量。在牽伸機構出口 4處,輸出的纖維條18的橫截面 (厚度)由出口測量元件(間距傳感器2 測得,所述出口測量元件與輸送輥32、33相連。 中央計算機單元26 (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例如具有微處理器的微型計算機,將用于調節(jié)馬達 19的期望值的設置傳輸至調節(jié)器21。在牽伸操作過程中,兩個測量元件9和25所測得的 變量輸送至中央計算機單元26。中央計算機單元沈利用入口測量元件9測得的變量和用 于輸出的纖維條18的橫截面的期望值確定調節(jié)馬達19的期望值。出口測量元件25測得 的變量用于監(jiān)控輸出的纖維條18(輸出纖維條監(jiān)控),并用于在線確定最佳預牽伸操作。使 用所述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通過對牽伸操作進行適當?shù)拈]環(huán)控制,可以補償輸入的纖維條5的橫截面的變化,或可以使纖維條均勻。附圖標記27表示顯示屏,附圖標記觀表示界面,附 圖標記四表示輸入裝置,附圖標記30表示壓桿。測量裝置25測得的值,例如纖維條18的 厚度的變化,被輸入計算機26中的存儲器31。并條機的入口處的輸送輥15、16和出口處的輸送輥32、33均具有雙重功能;它們 用于輸送相應的纖維束5IV和18,同時用于監(jiān)測相應的纖維束5IV和18。在操作過程中通過 輸送輥32、33之間的輥距(rollnip)a的纖維條18的橫截面或質量通過圖3a、!3b所示的裝 置檢測。同樣,可以使用圖3a、!3b所示的裝置來檢測通過輸送輥15、16之間的輥距a的纖 維束5IV(由多個纖維條構成)的橫截面或質量。圖2示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在例如是Triltzschler的TC07的梳理機和圈條板 35之間,在圈條板35上方設置有梳理機牽伸機構36。梳理機牽伸機構36被構造成3上3 下牽伸機構,即該梳理機牽伸機構36由三個下輥I、II、II和三個上輥37、38、39組成。在 牽伸機構36的入口處布置有入口喇叭口 40,并且在牽伸機構36的出口處布置有出口喇叭 口 41。在出口喇叭口 41的下游布置有兩個輸送輥42、43,所述兩個輸送輥42、43沿彎曲箭 頭所示的方向轉動,并從出口喇叭口 41收回經(jīng)過牽伸的纖維條44。輸出下輥I、輸送輥42、 43、和圈條板35由主馬達45驅動,而輸入下輥和中間下輥III和II分別由調節(jié)馬達46驅 動。馬達45和46連接到電子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未圖示)。根據(jù)圖3a、!3b所示的裝置,通過 輸送輥42、43之間的輥距的纖維條44的橫截面或質量通過間距傳感器47檢測。間距傳感 器47連接到電子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未圖示),其中,該電子控制和調節(jié)裝置能夠對中央計算 機單元沈(參見圖1)作出響應。附圖標記B表示工作方向。附圖標記48表示條筒。圖1和圖2示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固定的傳感輥7、32、42 (或用于固定的傳感 輥的軸承箱)分別連接到間距傳感器形式的電信號形成裝置9、25、47。根據(jù)圖3a、3b,設置有固定的傳感輥7和能夠樞轉的傳感輥8,根據(jù)圖北,傳感輥7 和傳感輥8分別呈槽輥(傳感輥7)和凸舌輥(傳感輥8)的形式。傳感輥7具有兩個外輥 盤7p73和一個內輥盤72。傳感輥8具有一個輥盤。在傳感輥7的溝槽底部中的圓周表面 V與傳感輥8的外緣的圓周表面8,之間設置有一間距a,在操作過程中纖維材料通過該間 距a。能夠樞轉的保持元件50以單臂桿50的形式提供,所述單臂桿50在一個端部處安裝 到固定的樞轉軸承61上,以便能夠在箭頭C、D的方向上轉動或樞轉。傳感輥8的不轉動的 軸16安裝在桿臂50上。壓縮彈簧52在一個端部處支撐在桿臂50的一部分50a上,并在 另一個端部上支撐抵靠在固定支承件53上。桿臂50的另一個部分50b與作為位移傳感器 的感應位移傳感器M相連,其中感應位移傳感器M電連接到電子系統(tǒng)。在桿臂50a的面 向固定傳感輥7的一側設置有止動件55,所述止動件55用于在操作過程中在傳感輥7與傳 感輥8之間提供間距a。附圖標記15表示傳感輥7的不轉動的軸。傳感輥7轉動安裝在不 轉動的軸15 (見圖5a)上,并繞不轉動的軸15在箭頭7a的方向上轉動。傳感輥8轉動安 裝在不轉動的軸16(見圖5a)上,并繞不轉動的軸16在箭頭8a的方向上轉動。在圖3c所示的位置,對傳感輥7和8的同心度偏差進行檢測(在去除止動件55 之后)。根據(jù)圖4,支承裝置具有不轉動的軸15,所述不轉動的軸15具有安裝在軸承中的 軸端IS1和突出的自由軸端152。軸15例如呈螺栓的形式。為了配合傳感輥7,可轉動的套 筒60與突出的軸端K1相連(見圖5a)。套筒60與突出的軸環(huán)一起形成止動部SO1,所述止動部60i用于側向固定傳感輥7的位置。在套筒60的內壁表面604的圓柱區(qū)域和軸15 的圓柱外壁表面1 之間具有間距b (見圖5a)。在軸15的與套筒60的端部區(qū)域603相對的區(qū)域中設置有球軸承62。根據(jù)圖4a, 軸15具有用于球6 的滾道154。球6 還在套筒60的內壁表面604上運動。這樣,軸15 形成球軸承62的內環(huán),而套筒60形成球軸承62的外環(huán)。附圖標記6 表示球軸承62的 保持架。軸15的軸端1 具有在一端敞開的圓柱形內腔,例如孔,在該內腔中安裝(例如 粘性連接)有螺栓狀保持元件61的一個端部61lt)在自由端部612處設置有球軸承63。保 持元件61在其外壁614具有用于球63i的滾道613。球63i也在套筒60的內壁表面604上 運動。因此,保持元件61形成球軸承63的內環(huán),而套筒60形成球軸承63的外環(huán)。附圖標 記6 表示球軸承63的保持架。由于軸15和保持元件61用作球軸承62和63的內環(huán),而 套筒60用作球軸承62和63的外環(huán),因此顯著減小了球軸承的整體尺寸。套筒60的內壁表面604設置有多個直徑臺階。為了安裝,首先,將帶有球軸承62 的軸15從一個端部送入到套筒60的內部。然后,將帶有球軸承63的保持元件61從另一 個端部送入到套筒60的內部中,并且保持元件61在其整個端部區(qū)域Gl1上粘性連接到軸 15的內腔中。在球6 和63i的區(qū)域中,內壁604分別具有朝向彼此傾斜的凹形運動表面 606和607。這樣,形成用于球6 和63工的有角度的軸承組件。在安裝過程中,利用軸向偏 壓將球62i和63i分別擠壓到運動表面606、607上有利地在操作過程中允許球6 和63工的 載荷同步并相等。在套筒60的相對的端部區(qū)域602設置有蓋螺母64,使得軸15的的自由軸端152和 套筒60的端部區(qū)域602具有杯狀包圍。蓋螺母64通過螺紋65 (由蓋螺母64的內螺紋和套 筒60的外壁605上的外螺紋組成)結合到套筒60。蓋螺母64具有止動部61,所述止動部 61用于側向固定傳感輥7的位置。傳感輥7通過其圓形引導開口被推壓在套筒60的外壁 605上,并通過蓋螺母64固定在兩個止動部60i和61之間。兩個球軸承62、63鄰近傳感輥 7設置在兩側上(見圖fe),使得能夠有利地避免彎曲力。附圖標記66表示墊圈,附圖標記 67和68表示密封環(huán)。圖fe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其帶有用于兩個傳感輥7和8的支承裝置。傳感輥7 (槽輥)是固定的且可轉動。套筒60a是固定的且可轉動。軸15是固定 的且不可轉動。傳感輥8 (凸輥)是不固定的且可轉動。套筒60b是不固定的且可轉動。軸16是 不固定的且不可轉動。傳感輥7和8分別轉動安裝于球軸承62a、63a和62b、63b中,在套筒60a和60b 的內壁表面604與軸15、16的外壁表面之間分別具有間距b。為了驅動,傳感輥7 和8相互連接,例如通過有齒的帶69,所述有齒的帶69帶有分別位于套筒60a、60b的外壁 表面605上的有齒的帶輪70a、70b。根據(jù)圖恥,有齒的帶69呈雙面都有齒的帶的形式,所述 帶69的一側上的齒與有齒的帶輪70a的齒嚙合,而另一側上的齒與有齒的帶輪70b的齒嚙 合。環(huán)形有齒的帶60沿箭頭K方向運動,并被驅動裝置(未圖示)例如電動馬達19(見圖 1)驅動。固定軸15安裝在固定軸箱71內。不固定的軸16安裝在不固定的軸箱74內,該 不固定的軸箱74通過壓縮彈簧72支撐在固定軸承73上,使得用于傳感輥8的整個支承裝置能夠在箭頭G和H方向運動,該支承裝置包括傳感輥8、套筒60b、球軸承62b、63b、有齒的 帶輪70b和軸16。在通過槽輥7、凸舌輥8之間的輥距的纖維材料的質量變化的情況下,作用在槽輥 7、凸舌輥8上的變化的力通過套筒60a、60b并通過球軸承62a、63a、62b、6;3b分別傳遞到不 轉動的軸15、16。因為軸15、16是不轉動的,所以有利地避免了軸15、16上的不期望的切向 負荷或變化的負荷。這一優(yōu)點通過分別在球軸承62a、63a和62b、6;3b之間布置傳感輥7、8 并且傳感輥7、8與相應的球軸承62a、63a和62b、6;3b之間的間距c、d很小而進一步增強。 利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可以獲得用于一對槽輥7和凸舌輥8的特別緊湊、穩(wěn)定并且節(jié)約空 間的支承裝置。已經(jīng)在圖4、如中使用球軸承62、63的實施例例示了本發(fā)明,其中,軸15和保持元 件61用作球軸承62、63的內環(huán),而套筒60用作球軸承62、63的外環(huán)。本發(fā)明還包括這樣 的構造,其中使用分別配有內環(huán)和外環(huán)的球軸承62、63 ;62a,62b ;63a,63b,在這種情況下, 各內環(huán)抵靠在軸15 (或16)的外壁153 (或163)上及保持元件61的外壁614上,而外環(huán)抵 靠在套筒60的內壁604上。附圖標記列表1并條機2牽伸機構3牽伸機構入口4牽伸機構出口5纖維條5,、5”、5”,、5IV纖維束6導條器7傳感輥(槽輥)7a轉動方向V槽底部的圓周表面7工外輥盤72內輥盤73外輥盤8傳感輥(凸舌輥)8a轉動方向8,外緣上的圓周表面9測量裝置10棉網(wǎng)引導件11上輥12上輥13上輥14上輥15不轉動的軸IS1安裝在軸承中的軸端
152自由軸端153夕卜壁154滾道16不轉動的軸IB1安裝在軸承中的軸端162自由軸端163夕卜壁17導條喇叭口18纖維條19調節(jié)馬達20主馬達21調節(jié)器22調節(jié)器23測速發(fā)電機24測速發(fā)電機25出口測量元件26計算機單元27顯示屏28界面29輸入裝置30壓桿31存儲器32傳感輥33傳感輥3435圈條板36梳理機牽伸機構37上輥38上輥39上輥40入口 喇叭口41出口 喇叭口42傳感輥43傳感輥44纖維條45主馬達46調節(jié)馬達47間距傳感器48條筒
4950可樞轉的保持元件50a桿臂的一部分50b桿臂的一部分51樞轉支承件52壓縮彈簧53固定的支承件54位移傳感器55止動件5657585960套筒60a套筒60b套筒60!止動部602端部區(qū)域603端部區(qū)域604內壁605外壁606球運動表面607球運動表面61保持元件Bl1固定端部612自由端部613滾道614外壁62球軸承62i球6 保持架63球軸承63!球6 保持架64蓋螺母65螺紋66墊圈67密封環(huán)68密封環(huán)
69有齒的帶70a有齒的帶輪70b有齒的帶輪71軸箱72壓縮彈簧73固定軸承74軸箱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紗間準備機上的裝置,所述紡紗間準備機例如是梳理機、并條機、精梳機或 錠翼,所述裝置具有一對傳感輥,用于產(chǎn)生或進一步處理至少一個纖維條,其中所述纖維條 在兩個傳感輥之間被引導,所述傳感輥的間距在徑向上是能夠調節(jié)的,用于測量纖維條的 厚度或質量,所述傳感輥中的至少一個被驅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傳感輥(7 ;8 ;32 ;33 ; 42 ;43)能夠轉動地(7a ;8a)安裝(62,63 ;62a,62b ;63a,63b)在不能轉動的軸(15、16)上, 并且所述傳感輥(7 ;8 ;32 ;33 ;42 ;43)繞所述不能轉動的軸(15,16)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傳感輥(7;8 ;32 ;33 ;42 ;43)各 自能夠轉動地(7a ;8a)安裝在相應的不能轉動的軸(15、16)上,并且所述傳感輥(7 ;8 ;32 ; 33 ;42 ;43)繞所述不能轉動的軸(15,16)轉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能轉動的軸為螺栓或類似物。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布置成相互壓靠在一起的 所述傳感輥為凸舌輥和槽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傳感輥各自結合 到套筒或類似物上,以便聯(lián)合轉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夠轉動的套筒或類 似物安裝在所述不能轉動的軸上的滾動軸承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動軸承是球軸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能轉動的軸用作所 述球軸承的內環(huán)。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球的滾道設置在所述 不能轉動的軸的外壁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內壁表面用作 所述球軸承的外環(huán)。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球的至少一個運動 表面設置在所述套筒的內壁表面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表面呈凹形,用 于向球施加大致軸向的接觸壓力。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結合到傳感輥上的至少 一個轉動部件被驅動。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夠轉動的套筒或 傳感輥通過有齒的帶驅動。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有齒的帶輪與所述能夠 轉動的套筒的外壁相連。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輥(7;8 ;32 ; 33 ;42 ;43)布置在所述滾動軸承之間,所述滾動軸承例如是球軸承(6h,63a ;62b,63b) 0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組件結合到帶 輪中或結合到用于凸舌輥和槽輥的基座中。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提供不接觸的密封。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在安裝在軸承中的一個端部處結合到驅動裝置。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在自由端部處 承載傳感輥。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2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杯狀的封閉元件與所述 套筒相連,并包圍所述軸的自由端部。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2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的安裝在軸 承中的一個端部處,所述套筒在其圓周周圍承載驅動元件,用于驅動套筒或傳感輥。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2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通過設置在傳 感輥的任一側上的至少兩個球軸承安裝。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2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能轉動的軸具有 自由端部和安裝在軸承中的端部。
25.根據(jù)權利要求I-M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傳感輥中的一 個是能夠轉動的或能夠樞轉的。
26.根據(jù)權利要求1-2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能夠運動的傳感輥被布 置成通過施力裝置壓靠在所述固定的傳感輥上。
27.根據(jù)權利要求1-2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電信號形成裝置,用 于測量偏斜。
28.根據(jù)權利要求1-2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紗間準備機是自 調勻梳理機、并條機、具有自調勻牽伸機構的梳理機或具有自調勻牽伸機構的精梳機。
29.根據(jù)權利要求1- 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紡紗間準備機上檢測 運動的纖維束的條子質量,其中所述紡紗間準備機具有多個連續(xù)的牽伸元件,用于牽伸纖 會佳^^ ο
30.根據(jù)權利要求1- 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間距傳感器布置在 紡紗間準備機的牽伸機構的入口和/或出口處。
31.根據(jù)權利要求1-3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輥的軸向方向 布置成水平。
32.根據(jù)權利要求1-3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輥的軸向方向布置成豎直。
33.根據(jù)權利要求1-3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輥的軸向方向 布置成相互平行。
34.根據(jù)權利要求1-3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間距傳感器的 能夠運動地安裝的保持元件的偏壓通過機械裝置、電氣裝置、液壓裝置或氣動裝置例如通 過彈簧、重量、固有彈力、加載缸、磁體或類似物實現(xiàn),并能夠通過所述機械裝置、電氣裝置、 液壓裝置或氣動裝置例如通過彈簧、重量、固有彈力、加載缸、磁體或類似物調節(jié)。
35.一種尤其是使用根據(jù)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裝置的紡紗間準備機,尤其是梳 理機、并條機或精梳機,所述紡紗間準備機具有至少一個間距傳感器,用于測量一對傳感輥 之間的間距。
36.根據(jù)權利要求1-3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紡紗間準備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傳感 輥被驅動。
37.根據(jù)權利要求1-3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紡紗間準備機,其特征在于,同時起到輸送 輥的作用的所述兩個傳感輥直接布置在喇叭形導條器、棉網(wǎng)引導件或類似物的下游。
全文摘要
一種紡紗間準備機例如梳理機、并條機、精梳機或錠翼上的裝置,所述裝置具有一對傳感輥,用于產(chǎn)生或進一步處理至少一個纖維條,纖維條在兩個傳感輥之間被引導,傳感輥的間距在徑向能夠調節(jié),用于測量纖維條的厚度,傳感輥中的至少一個被驅動。為了提供結構簡單且穩(wěn)定的裝置,所述裝置允許精確地測量纖維條的質量或橫截面,至少一個傳感輥能夠轉動地安裝在不能轉動的軸上,并且所述傳感輥繞所述不能轉動的軸轉動。
文檔編號D01G23/06GK102041588SQ201010297838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J·施米茨 申請人:特魯菲舍爾股份有限公司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