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腦繡花機,是一種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
背景技術:
繡花機也稱剌繡機,是一種用于繡花的縫紉機,傳統(tǒng)機械繡花機的工作方式是在縫紉機換上一個帶小圓孔的底板,針不停地上下進出,再用手持繡框,繃緊住布。但隨著1975年電子技術引入縫紉機領域,在電腦縫紉機的基礎上加入了剌繡的功能特性,機械繡花機由機械控制進入了電腦控制的機電一體化時代。這些電腦繡花機以微處理器為基礎,對電腦繡花機的軟硬件進行適當的改變,使傳統(tǒng)機械繡花機的繡花得到高速度、高效率的實現(xiàn),并且實現(xiàn)手工繡花無法達到的"多層次、多功能、統(tǒng)一性和完美性"的要求。
其中,電腦繡花機一般設有凸輪機構,通過凸輪機構完成壓腳的輔助提升。如中國專利文獻中披露的申請?zhí)朲L200810004121. 8,申請日2008年1月17日,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公開號CN101225582A,發(fā)明名稱"剌繡機的壓腳提升裝置",該剌繡機包括臂,其具有提供驅動力的上軸;安裝在所述上軸上的壓腳傳動凸輪;傳動部件,其與所述壓腳傳動凸輪結合并作擺動運動;壓腳驅動連桿,其與所述傳動部件連接并在垂直方向上繞其預定旋轉點轉動;壓腳驅動塊,其根據所述壓腳驅動連桿的轉動量沿著針桿引導軸作往復運動,并使壓腳沿垂直方向運動;以及壓腳高度調節(jié)器,其移動所述壓腳驅動連桿的旋轉點,從而調節(jié)壓腳的高度。但上述壓腳提升裝置采用兩連桿、電機、偏心部件、壓腳傳動凸輪,其結構較為復雜,能耗較高,裝配工藝性差,維修不便,生產成本較高;在壓腳進入壓緊或提升狀態(tài)過程中,凸輪機構工作轉動噪聲較大,運動配合同步性和穩(wěn)定性較差,易損壞。
發(fā)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向本領域提供一種三連桿代替凸輪機構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使其解決現(xiàn)有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中采用凸輪機構提升壓腳,導致凸輪機構轉動噪聲大,運動配合同步性差,不穩(wěn)定性,易損壞,裝配和維修不便,生產成本高的技術問題,其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種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該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包括驅動主軸、針桿、彈簧、針、壓腳、導向桿,以及銷軸和銷,以及對應的驅動連桿、連桿、滑塊和驅動塊,驅動連桿與驅動連桿之間、連桿與連桿之間通過銷軸或銷連接;導向桿固定于電腦繡花機的機頭殼體內,針桿與針連接,針桿設有壓腳,滑塊沿導向桿運動,并帶動針桿上下運動,針桿帶動針上下運動;其特征是所述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內設有采用三根連桿的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呈"Y"字形,連桿機構一端通過軸A固定于機頭殼體內,另兩端分別固定于滑塊A、滑塊B。現(xiàn)有電腦繡花機內一般只有一根連桿機構,壓腳處于壓緊狀態(tài)時,一般通過此連桿機構帶動滑塊上下運動,滑塊與彈簧配合完成傳動塊上下滑動,驅動塊帶動針桿上下運動,針桿帶動針上下運動。同時,現(xiàn)有電腦繡花機通過凸輪機構完成壓腳的提升,但該凸輪機構存在不穩(wěn)定性和易損壞。而該電腦繡花機的特點是在原有一根連桿機構帶動滑塊上下運動的基礎上,通過由三根連桿組成的另一連桿機構代替現(xiàn)有電腦繡花機的凸輪機構,完成壓腳的輔助提升,改善滑塊A和滑塊B的運動配合同步性,改善凸輪機構的裝配和維修不便,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三孔連桿A、兩孔連桿B、兩孔連桿C構成的一組連桿機構,三孔連桿A呈弧形彎曲;三孔連桿A —端分別設有Al L、C1 L另一端設有Bl孔。三孔連桿A的弧形彎曲和一端雙孔設計使三孔連桿A與兩孔連桿C之間產生夾角,方便對滑塊A的提升,以及滑塊A與滑塊B之間距離的保持。兩孔連桿C兩端分別設有A3孔、B3孔,兩孔連桿B兩端分別設有A2孔、B2孔。 所述三孔連桿A的CI孔通過銷軸與兩孔連桿B的A2孔連接,三孔連桿A的Al孔通過銷軸與兩孔連桿C的A3孔連接。三孔連桿A圍繞軸A,并隨兩孔連桿B的運動而運動。兩孔連桿B的B2孔通過銷與滑塊A連接,兩孔連桿C的B3孔通過銷與滑塊B連接。通過兩孔連桿B和兩孔連桿C完成滑塊A對滑塊B的間接驅動。同時,銷軸為帶有外螺紋和螺絲槽的銷軸,銷軸的連接方式方便了三孔連桿A、兩孔連桿B、兩孔連桿C三者之間的裝配和維修。 所述針桿設有驅動塊和傳動塊,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設有彈簧,驅動塊與針桿固定連接,傳動塊與滑塊B通過彈簧相抵于貼合處;針桿通過驅動塊在傳動塊內隨彈簧的彈力伸縮往復滑動,傳動塊通過彈簧的彈力緊貼于滑塊B與傳動塊的貼合處。驅動塊與滑塊A通過滑塊A上的槽固定連接,針桿插入傳動塊一側孔中。即驅動塊與滑塊A通過槽連接,傳動塊與針桿通過軸孔配合。 所述驅動主軸與驅動連桿A —端連接;驅動連桿A另一端與驅動連桿B的中段連接,驅動連桿B —端通過銷軸與驅動連桿C 一端連接,驅動連桿B另一端通過軸B固定于機頭殼體內;驅動連桿C另一端與滑塊A連接。驅動連桿A圍繞軸B并隨驅動主軸的運動而運動,通過驅動連桿B和驅動連桿C完成滑塊A的驅動,從而通過滑塊A驅動三孔連桿A。
根據以上所述原理和工作要求,所述連桿機構采用至少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連桿。根據本行業(yè)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結構改進,亦可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根據上述結構特征,所述針桿和針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通過驅動主軸的轉動,滑塊A帶動驅動塊,滑塊B提升傳動塊,借助三孔連桿A、兩孔連桿B和兩孔連桿C之間夾角變化,使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距離由LI — L3 ;接著通過驅動主軸的轉動和彈簧的伸展使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距離由L3 — Ll。具體過程是驅動主軸帶動驅動連桿A轉動,驅動連桿A通過驅動連桿B帶動驅動連桿C運動,驅動連桿C帶動滑塊A運動;滑塊A帶動驅動塊、兩孔連桿B運動,兩孔連桿B帶動三孔連桿A、兩孔連桿C運動,兩孔連桿C帶動滑塊B運動;滑塊A帶動驅動塊運動,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彈簧發(fā)生形變,驅動塊帶動針桿運動。
所述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距離由L2 — L3時,針越過壓腳,即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距離為L2 ;針行進至下工作極限,即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距離為L3 ;以及此間往復時,壓腳保持近似靜止狀態(tài),即壓腳的水平線H基本保持不變,從而完成壓腳對繡花機臺板上被繡品的壓緊或松開動作。具體過程是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彈簧發(fā)生形變,滑塊A帶動驅動塊運動,驅動塊帶動針桿運動,驅動塊帶動針桿運動,針桿帶動針運動。
本發(fā)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運行精度高,噪聲小,維修、裝配、使用方便,運動配合同步性、穩(wěn)定性好,生產成本低,應用范圍廣,適用于高速電腦繡花機及其同類縫制設備。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a是本發(fā)明的工作前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Fl為驅動主軸轉動方向,箭頭 F2為兩孔連桿C、滑塊B運動方向,圖中省略彈簧。 圖2b是本發(fā)明的壓腳壓緊時針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一,圖中箭頭F3為針桿運動 方向,圖中省略彈簧。 圖2c是本發(fā)明的壓腳壓緊時針工作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二,圖中箭頭F4為針桿運動 方向,圖中省略彈簧。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三孔連桿A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兩孔連桿B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兩孔連桿C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銷軸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序號及名稱1、驅動主軸,2、滑塊A,3、針桿,4、驅動塊,5、彈簧,6、傳動 塊,7、針,8、壓腳,9、導向桿,10、滑塊B, 11、兩孔連桿C, 1101、 A3孔,1102、B3孔,12、兩孔連 桿B, 1201、 A2孔,1202、 B2孔,13、三孔連桿A, 1301、 Al孔,1302、 Bl孔,1303、 Cl孔,14、軸 A, 15、軸B, 16、驅動連桿A, 17、驅動連桿B, 18、驅動連桿C, 19、銷軸,20、銷,610、貼合處,Ll、 L2、 L3分別為驅動塊與傳動塊的相對間距,H為水平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運動原理和使用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 6所示,該 壓腳輔助提升機構(或稱E機構)主要由三孔連桿A13、兩孔連桿B12、兩孔連桿Cll及相 關銷軸19組成"Y"字形連桿機構,圖中其它部件屬電腦剌繡機的相關部件。如圖1所示, 相關部件結構具體如下 針桿3 —端設有針7和壓腳8,以及驅動塊4和傳動塊6,導向桿9設有滑塊A2和 滑塊BIO,驅動塊和傳動塊之間設有彈簧5,驅動塊固定于針桿。滑塊A與驅動塊一側通過槽 連接,驅動塊另一側分別通過銷20與兩孔連桿B的B2孔1202、驅動連桿C18 —端連接,驅 動連桿C另一端通過銷軸與驅動連桿B17 —端連接,驅動連桿B中段與驅動連桿A —端連 接,驅動連桿B另一端與軸B15連接,驅動連桿A另一端與驅動主軸1連接。上述導向桿、 軸A14、軸B固定于電腦繡花機的機頭殼體內?;瑝KB10通過彈簧102與傳動塊一側的貼合 處610相抵,滑塊B通過銷與兩孔連桿Cll的B3孔1102連接。如圖3所示,"Y"字形連桿 機構的三孔連桿A呈弧形彎曲,三孔連桿A —端的Al孔1301固定于軸A,三孔連桿A另一 端設有Bl孔1302和Cl孔1303, Bl孔與兩孔連桿B的A2孔1201通過銷軸連接,Cl孔與 兩孔連桿C的A3孔1101通過銷軸連接。通過滑塊A帶動"Y"字形三連桿的兩孔連桿B運 動,兩孔連桿B帶動三孔連桿A運動,三孔連桿A帶動兩孔連桿C運動,兩孔連桿C帶動滑 塊B運動,最終完成壓腳的輔助提升。 其主要運動原理由滑塊A帶動兩孔連桿B,由兩孔連桿B帶動三孔連桿A,再帶動 兩孔連桿C,從而驅動滑塊B,由滑塊B借助傳動塊對剌繡機的壓腳進行輔助性提升。在三 孔連桿A繞軸A旋轉時,由于滑塊A、滑塊B滑行方向固定,而與兩孔連桿B、兩孔連桿C形成的夾角的變化,實現(xiàn)滑塊A與滑塊B之間運動幅度的曲線變化。即如圖2a、圖2b、圖2c 所示,針桿高度由Ll — L3的數值變化,并實現(xiàn)壓腳與針的運動配合,保證針在越過壓腳底 面和脫離壓腳底時壓腳保持近似靜止狀態(tài),即如圖2b、圖2c所示,壓腳位于同一水平線H。
使用時,根據上述結構和運動原理,通過軟件對微處理器中編程設定,先由壓腳壓 緊被繡品,接著針插入被繡品并完成底線套結,再將針升起,隨后壓腳抬起,該過程單針繡 花完成。根據上述單針繡花過程,壓腳反復抬起,針反復穿梭,即可完成微處理器的設定繡 花。
權利要求
一種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該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包括驅動主軸(1)、針桿(3)、彈簧(5)、針(7)、壓腳(8)、導向桿(9),以及銷軸(19)和銷(20),以及對應的驅動連桿、連桿、滑塊和驅動塊,驅動連桿與驅動連桿之間、連桿與連桿之間通過銷軸或銷連接;導向桿固定于電腦繡花機的機頭殼體內,針桿與針連接,針桿設有壓腳,滑塊沿導向桿運動,并帶動針桿上下運動,針桿帶動針上下運動;其特征是所述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內設有采用三根連桿的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呈“Y”字形,連桿機構一端通過軸A(14)固定于機頭殼體內,另兩端分別固定于滑塊A(2)、滑塊B(10)。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三孔連桿A(13)、兩孔連桿B(12)、兩孔連桿C(11)構成的一組連桿機構,三孔連桿A呈弧形彎曲;三孔連桿A—端分別設有A1孔(1301) 、Cl孔(1303),另一端設有B1孔(1302);兩孔連桿C(ll)兩端分別設有A3孔(1101)、B3孔(1102),兩孔連桿B(12)兩端分別設有A2孔(1201) 、B2孔(1202)。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三孔連桿A(13)的C1孔(1303)通過銷軸(19)與兩孔連桿B(12)的A2孔(1201)連接,三孔連桿A的Al孔(1301)通過銷軸與兩孔連桿C(ll)的A3孔(1101)連接;兩孔連桿B的B2孔(1202)通過銷(20)與滑塊A(2)連接,兩孔連桿C的B3孔(1102)通過銷與滑塊B(IO)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針桿(3)設有驅動塊(4)和傳動塊(6),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設有彈簧(5),驅動塊與針桿固定連接,傳動塊與滑塊B(IO)通過彈簧相抵于貼合處(610);驅動塊與滑塊A(2)通過滑塊A上的槽固定連接,針桿插入傳動塊一側孔中。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驅動主軸(1)與驅動連桿A(16) —端連接;驅動連桿A另一端與驅動連桿B(17)的中段連接,驅動連桿B一端通過銷軸(19)與驅動連桿C(18) —端連接,驅動連桿B另一端通過軸B(15)固定于機頭殼體內;驅動連桿C另一端與滑塊A(2)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連桿機構采用至少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連桿。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針桿(3)和針(7)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通過驅動主軸(1)的轉動,滑塊A(2)帶動驅動塊(4),滑塊B(10)提升傳動塊(6),借助三孔連桿A(13)、兩孔連桿B(12)和兩孔連桿C(ll)之間夾角變化,使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距離由Ll — L3 ;接著通過驅動主軸的轉動和彈簧的伸展使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的距離由L3 — Ll。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驅動塊(4)與傳動塊(6)之間的距離由L2 — L3時,針(7)越過壓腳(8),即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距離為L2 ;針行進至下工作極限,即驅動塊與傳動塊之間距離為L3 ;以及此間往復時,壓腳(8)保持近似靜止狀態(tài),即壓腳的水平線H基本保持不變,從而完成壓腳對繡花機臺板上被繡品的壓緊或松開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是針對電腦繡花機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凸輪機構)結構欠佳的技術問題而設計的。所述壓腳輔助提升機構內設有采用三根連桿的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呈“Y”字形,連桿機構一端通過軸A固定于機頭殼體內,另兩端分別固定于滑塊A、滑塊B。所述三孔連桿A、兩孔連桿B、兩孔連桿C構成的一組連桿機構,三孔連桿A呈弧形彎曲;所述三孔連桿A的C1孔通過銷軸與兩孔連桿B的A2孔連接,三孔連桿A的A1孔通過銷軸與兩孔連桿C的A3孔連接。本發(fā)明運行精度高,噪聲小,維修、裝配、使用方便,運動配合同步性、穩(wěn)定性好,生產成本低,應用范圍廣,適用于高速電腦繡花機及其同類縫制設備。
文檔編號D05C11/06GK101775716SQ20101003971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8日
發(fā)明者馮品牛 申請人:馮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