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無紡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以及用于該方法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對無紡布噴吹熱風而使該無紡布的厚度增加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shù):
眾所周知,當由熱塑性合成纖維形成的大體積的無紡布長時間承受厚度方向的負載時,無紡布的厚度會變薄。另外,公知或周知的是,當對這樣變薄的無紡布由熱風等進行加熱時,其厚度恢復而成為厚的無紡布。其厚度的恢復一般來講也指無紡布的體積的恢復。例如,在日本特開2003-339761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敘了如下方案,即,對由熱塑性合成纖維形成并卷繞成卷筒狀的熱風無紡布噴吹熱風,使該無紡布的體積(厚度) 恢復。另外,在日本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方法,即,把作為包括具有卷縮的熱塑性纖維的無紡布的、卷繞成卷筒狀的無紡布從滾筒輸出后,以熱風方式噴吹小于熱塑性纖維熔點且為熔點_50°C以上的溫度的熱風,使該無紡布的體積增加。先前技術(shù)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3-339761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4-137655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在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的使無紡布厚度增加的方法是所謂對無紡布噴吹熱風的方法。本發(fā)明以改進現(xiàn)有技術(shù)以便能高效地使用該熱風作為課題。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本發(fā)明包含發(fā)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對象是一種方法,使無紡布在機械方向行進,在其行進的過程中對上述無紡布從厚度方向噴吹熱風,從而使上述無紡布的厚度增加,其中,該無紡布由交織的多根熱塑性合成纖維形成,具有相互正交的橫向、縱向和厚度方向,形成于上述厚度方向的上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上述橫向和上述縱向擴展。在該方法中,第一方面的特征如下。即,上述熱風是溫度比使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溫度低的熱風,通過將上述熱風從一個方向朝上述無紡布的上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意一個面噴吹,使其進入多根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纖維間隙,從而對上述無紡布進行加熱,使進入上述纖維間隙的上述熱風與使其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碰撞,由碰撞后的上述熱風進一步對上述無紡布進行加熱,由此使上述厚度增加。在第一方面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使上述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是能夠在上述下表面支承上述無紡布并使其向上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透氣性的固定板、承載上述無紡布并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透氣性的帶以及設(shè)置在向上述機械方向旋轉(zhuǎn)的滾筒上的非透氣性的周面中的任意一種機構(gòu)。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使上述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是向與被噴吹上述熱風的上述任意一種機構(gòu)的面相反側(cè)的面被噴吹的第二熱風。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熱風是干燥空氣的熱風以及水蒸氣的熱風中的任意一種。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無紡布是從卷繞成卷筒狀的無紡布輸出的無紡布。在第一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熱風的溫度處在形成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與比上述熔融溫度低30°C的溫度之間。在第一方面的進而再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熱風,是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上述無紡布的上表面傾斜噴吹的熱風、和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上述無紡布的下表面傾斜噴吹的熱風。第二方面的對象是用于實施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裝置,第二方面的特征是該裝置具有以下⑴以及⑵中的任意一個實施方式(1)具有使熱風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和用于第一熱風的第一吹出口,該機構(gòu)由能夠在上述下表面?zhèn)戎С猩鲜鰺o紡布并使其向上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透氣性的固定板、承載上述無紡布并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透氣性的帶以及設(shè)于向上述機械方向旋轉(zhuǎn)的滾筒的非透氣性的周面中的任意一個形成,該第一吹出口能夠向承載在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上的上述無紡布噴吹上述第一熱風,使上述第一熱風與上述機構(gòu)碰撞;以及(2)包括用于使上述無紡布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在上述機械方向分開配置的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在上述第一滾筒和上述第二滾筒之間,設(shè)有向上述無紡布的上述上表面和上述下表面中的任意一個面噴吹第一熱風的第一吹出口、和向與上述任意一個面相反側(cè)的面噴吹第二熱風的第二吹出口,上述第一吹出口的朝向和上述第二吹出口的朝向設(shè)定成能夠使上述第一熱風和上述第二熱風在上述無紡布的內(nèi)部碰撞。在第二方面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吹出口與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之間的距離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下游變大。在第二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對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進行加熱。在第二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具有在上述機械方向的截面中描畫鋸齒形的線的面。在第二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吹出口的多個是圓形,處于在上述機械方向排列或是在上述機械方向和上述交叉方向排列的任意一種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吹出口,是相互平行地向上述機械方向以及上述交叉方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長尺寸的開口。發(fā)明的效果對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方法,因為使從一個方向朝無紡布噴吹的熱風與使熱風的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碰撞,由碰撞后的熱風對無紡布進一步加熱,所以,與只在熱風通過無紡布時對無紡布加熱這樣的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可以提高熱風所帶的熱量的利用效率。
對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二方面所涉及的裝置,因為使從第一吹出口向無紡布噴吹的第一熱風與承載無紡布的非透氣性的固定板等碰撞,或是與來自第二吹出口的第二熱風碰撞,所以,熱風可以使其行進方向改變地進一步對無紡布進行加熱。
圖1是表示熱處理無紡布的工序一例的圖。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由(a) (d)例示吹出口的圖。圖4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圖。圖5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圖。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圖。圖8是圖7的局部放大圖。圖9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圖。圖10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圖。圖11是無紡布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對使無紡布厚度增加的方法和裝置所涉及的發(fā)明進行具體說明,如下所述。圖1是包括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方法和裝置的無紡布1的熱處理工序一例的圖。在圖 1的左方有卷繞無紡布1的狀態(tài)的卷筒2,從該卷筒2輸出的無紡布1由第一、第二夾緊滾筒6、7或第一、第二進給滾筒8、9以及與這些部件一起適當使用的其它進給滾筒向機械方向MD運送。無紡布1當通過第一夾緊滾筒6時,進入局部剖開表示的熱處理室11。熱處理室11具有相對于無紡布1而言的入口 Ila和出口 11b,在熱處理室11內(nèi)部,設(shè)置具備向無紡布1的上表面Ia噴吹熱風12的熱風吹出口 13(參照圖2)的熱風吹出單元14,該單元14與設(shè)置在熱處理室11的外側(cè)的熱風供給源(未圖示)連接。在單元14的下方有固定于熱處理室1的地板Ilc上的反射板15,在反射板15承載無紡布1。無紡布1其下表面 Ib在反射板15上滑動。另外,對承載于反射板15上的無紡布1噴吹熱風12。無紡布1由熱風12加熱,隨著向機械方向MD行進而厚度t逐漸增加,在從熱處理室11出來時成為厚度t厚的完成熱處理的無紡布10。熱處理室11具有用于把熱風12向室外排出的管道16。從熱處理室11的出口 lib出來的無紡布10進入到冷風吹出單元17下方。單元 17具有可以吹出用于將無紡布10冷卻到室溫的冷風18的吹出口 19和與冷風供給源(未圖示)連接的管道21。無紡布10當通過單元17下方時,由第二夾緊滾筒7收取而進入下一工序、例如生理用衛(wèi)生巾的制造工序(未圖示)。無紡布10其用途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在該生理用衛(wèi)生巾的制造工序中,可作為生理用衛(wèi)生巾的透液性表面片等使用地進行加工。這樣的圖1的工序若針對無紡布1包括熱塑性合成纖維20 (參照圖2、的形式使用,其中無紡布1通過卷繞成例如卷筒狀而長時間保持向厚度方向被壓縮的狀態(tài)并變化成無紡布1的厚度t比無紡布1的制造時的厚度薄,則可以促進該無紡布1變化成為厚度t厚的形式,或是促進恢復到原來的厚度。即,在圖1的工序中,在從卷筒2輸出時厚度t變得比原來的厚度薄的無紡布1,當其承載在反射板15上被噴吹熱風12時,形成無紡布1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的溫度上升,通過壓縮無紡布1而變形的該熱塑性合成纖維20要恢復到壓縮前的形狀。作為其結(jié)果,從熱處理室11出來的無紡布1、即圖示的無紡布10成為比進入熱處理室11前的無紡布1厚的形式。來自吹出口 19的冷風18可以將在加熱狀態(tài)下容易變形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冷卻而改變成為難以變形的形式。無紡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橫向、縱向和厚度方向,在圖1中其縱向與機械方向MD—致,橫向和與機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⑶(參照圖11) 一致。無紡布1的上表面Ia和下表面Ib位于厚度方向的上下, 在橫向和縱向展開。圖2是圖1的熱處理室11的局部放大圖,例示出熱風12被噴吹到無紡布1的狀態(tài)。在熱處理室11中,從單元14的吹出口 13吹出的熱風12除了與形成無紡布1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碰撞而改變行進路線的部分以外,還有穿過在無紡布1中纖維彼此形成的纖維間隙(未圖示)而與反射板15碰撞的部分。反射板15由金屬板或耐熱橡膠片等形成, 是非透氣性的部件,與反射板15碰撞的熱風12在此改變行進路線,成為沿著從無紡布1的下表面Ib朝向上表面Ia的方向進入的反射熱風32。由這些熱風12和反射熱風32,在加熱無紡布1的熱處理室11中,與從一個方向?qū)o紡布噴吹熱風地使其通過的熱風方式的加熱方法相比,不僅可以提高熱風12所帶熱量的利用效率,還可以迅速使無紡布1的厚度t 增加或恢復。優(yōu)選的是,極力地設(shè)小吹出口 13和無紡布1的上表面Ia之間的距離,例如設(shè)為與上表面Ia接觸的程度,減少在上表面Ia反射的熱風的量。為此,可以使吹出口 13與作為使熱風12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的反射板15之間的距離向機械方向MD下游、例如緩緩增大??稍趫D1、2的工序中進行處理的無紡布1,其組成沒有特別限定,優(yōu)選的是,包括 60重量%以上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另外,該熱塑性合成纖維20優(yōu)選的是相互機械交織、 或者通過相互熔敷而交織。在包括這樣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的無紡布1中,具有射流噴網(wǎng)型無紡布、紡粘型無紡布、熔噴型無紡布等。另外,在為熱塑性合成纖維20具有卷縮的類型時的無紡布1,將其用圖1的工序進行處理時的厚度t的增加、恢復的效果明顯。在具有卷縮的熱塑性合成纖維20中,有由機械處理形成卷縮的類型、和通過對偏芯型的芯鞘復合纖維或并置型的復合纖維進行熱處理而形成線圈狀卷縮的類型。因為圖1的工序中的無紡布 1的厚度t的增加依賴于熱風12的溫度和用熱風12加熱的時間的長度,所以,欲以短時間對無紡布1進行熱處理時的熱風12的溫度,優(yōu)選的是在不使形成熱塑性合成纖維20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范圍中設(shè)定為極高的溫度。例如,熱風12的溫度可以設(shè)定在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和比該熔融溫度低50°C的溫度之間,更優(yōu)選的是設(shè)定在該熔融溫度和比該熔融溫度低30°C的溫度之間。無紡布1除了包括熱塑性合成纖維20以外,還可以包括漿料纖維等的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等的半合成纖維。熱風12可以使用由0. 1 0. 5MPa的干燥空氣形成的熱風。另外,在由干燥空氣形成的熱風以外,還可以使用由水蒸氣形成的熱風。通過使用水蒸氣,在對無紡布1進行熱處理時,可以防止產(chǎn)生靜電。另外,對于與干燥空氣的熱風相比熱量大的水蒸氣,還可以縮短熱風12的噴吹時間,或縮短無紡布1在熱處理室11中的行進距離。在此,在使用由水蒸氣形成的熱風時,優(yōu)選的是,預(yù)先對反射板15加熱,防止水蒸氣在反射板15上結(jié)露。
圖3是由(a)、(b)、(c)、(d)例示形成于熱風吹出單元14的底面部14b的多個吹出口 13的形狀和布置的圖。該布置優(yōu)選的是使熱風12均勻地噴吹到無紡布1的上表面 la,另外,優(yōu)選的是不由熱風12徒然地壓縮無紡布1。為了滿足這樣的條件,在(a)的例中, 多個圓形的吹出口 13在機械方向MD和與其正交的交叉方向CD排列。優(yōu)選的是,吹出口 13 的直徑處在0. 03 5mm的范圍,相鄰的吹出口 13的中心間距離D” D2在機械方向MD和交叉方向⑶處在0. 5 IOOmm的范圍。在(b)的例中,相對于在機械方向MD排列的第一列 L1的吹出口 13,與第一列L1相鄰的第二列L2的吹出口 13向機械方向MD偏移。在(c)的例中,吹出口 13是相互平行地向機械方向MD延伸的長尺寸的開口。另外,(d)的例的吹出口 13是相互平行地向交叉方向CD延伸的長尺寸的開口。在吹出口 13是(c)、(d)所例示的長尺寸的開口的情況下,優(yōu)選的是,吹出口 13的寬度W是0. 03 5mm左右,相鄰的吹出口 13的中心間距離D^ D2是0. 5 IOOmm左右。熱風12具有把無紡布1向反射板15按壓而將無紡布1在其厚度方向壓縮的傾向,相反,反射熱風32具有在從無紡布1的下表面 Ib向上表面Ia行進時向上方頂起熱塑性合成纖維20地進行作用、使無紡布1的體積向上方變大的傾向。因為反射熱風32對無紡布1的這樣的作用在無紡布1中位于相鄰的吹出口 13彼此之間的部分顯著,所以,欲有效利用該作用時的吹出口 32,優(yōu)選的是在機械方向 MD和交叉方向CD都間歇地配置的(a)或(b)的布置。(a) (d)所例示的布置在后述的圖4 圖10的實施方式中也可適當采用。圖4是表示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熱處理室11 一例的圖。在圖4的熱處理室11中, 替代圖1中的固定型的反射板15,使用的是向機械方向MD行進的環(huán)狀帶35。環(huán)狀帶35是由金屬或耐熱橡膠等形成的非透氣性的部件,噴吹到無紡布1的熱風12與反射板15的情況同樣地與環(huán)狀帶35碰撞,其行進方向被改變。在使用環(huán)狀帶35的工序中,在使由熱風12 處理過的無紡布1向機械方向MD行進時,可以抑制作用于無紡布1或無紡布10的機械方向MD的張力,可以防止熱處理后的無紡布10在作用于其上的張力的影響下變薄這樣的狀況。圖5、6是表示熱處理室11 一例的與圖4同樣的圖和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5的熱處理室11中的反射板15是替代圖1的反射板15而使用的固定型的反射板。該反射板 15如圖所示具有在機械方向MD的截面中描畫鋸齒形的線46的上表面15a。對于鋸齒形的線46,在機械方向MD交替地呈現(xiàn)出向上傾斜的第一斜面47和向下傾斜的第二斜面48。熱風12的吹出口 13形成為位于第一斜面47的上方。來自吹出口 13的熱風12由第一斜面 47反射而成為反射熱風32,該反射熱風32的至少一部分進入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cè),對進入熱處理室11不久的無紡布1進行加熱作用。第一斜面47和第二斜面48在反射板45中向交叉方向CD延伸。圖7、8是可以替代圖1的熱處理室11而使用的熱處理室11的局部剖開圖和圖7 的局部放大圖。在圖7的熱處理室11中,設(shè)置向機械方向MD旋轉(zhuǎn)的滾筒51、和包圍該滾筒的上半部分地形成為圓弧狀的熱風吹出單元14。滾筒51具有由金屬板或耐熱橡膠片形成的非透氣性的周面52,從單元14的吹出口 13吹出的熱風12貫通無紡布1而與周面52 碰撞,成為反射熱風32。圖8表示向周面52噴吹熱風12時的噴吹角度的一例。在熱風12 從吹出口 13直進而與周面52碰撞時的點53,當以熱風12與點53處的周面52的切線M 的交角中的位于機械方向MD下游側(cè)的交角α成為銳角的方式噴吹熱風12時,反射熱風32進入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cè)。這樣進入的反射熱風32,對進入熱處理室11不久的無紡布1 進行加熱,發(fā)揮促進無紡布1的溫度上升的作用。另外,圖9也是表示可以替代圖1的熱處理室11而使用的熱處理室11 一例的圖。 圖9的熱處理室11是具有圖1的熱風吹出單元14的形式,但不具有反射板15,替代反射板15的下部熱風吹出單元55設(shè)于第一夾緊滾筒6和第二夾緊滾筒7之間。單元55具有熱風57的吹出口 56,該吹出口 56處于與單元14的吹出口 13面對的位置。熱風57可以從垂直方向被噴吹到無紡布1的下表面Ib而對無紡布1進行加熱,但在無紡布1的內(nèi)部與來自吹出口 13的熱風12碰撞。由該碰撞,熱風12和57各自的行進方向被改變,成為反射熱風32和58,進一步加熱無紡布1地進行作用。這樣,來自單元55的熱風57成為使與其碰撞的熱風12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熱風12和熱風57可以在溫度或風速上有所差異,但也可以使用沒有這樣差異的類型。另外,在本發(fā)明中,用于對無紡布1進行熱處理的熱風也可以不對無紡布1的上表面Ia而是取而代之地對無紡布1的下表面Ib進行噴吹。因此, 在圖9的熱處理室11中,可以把熱風57作為用于熱處理無紡布1的熱風加以使用,把熱風 12作為使熱風57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加以使用。即,把熱風12作為第一熱風,把吹出口 13作為第一吹出口,另一方面,把熱風57作為第二熱風,把吹出口 56作為第二吹出口, 此時,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熱風12、57中的一方用于熱處理,使用剩下的另一方用于使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在圖9中,圖1所例示的第二夾緊滾筒7向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cè)移動。 在該圖9的工序中,可以適當追加夾緊滾筒或進給滾筒。另外,圖10也是表示熱處理室一例的與圖9同樣的圖。在圖10中,熱風吹出單元 14的吹出口 13和下部熱風吹出單元55的吹出口 56位于在垂直方向相互面對的位置,但來自各個吹出口 13、56的熱風12和57朝向機械方向MD的上游對無紡布1的上表面Ia和下表面Ib傾斜地噴吹,在無紡布1的內(nèi)部碰撞,成為反射熱風32和58。大多數(shù)的反射熱風32和58的行進方向被改變而流向機械方向MD的上游,發(fā)揮促進進入熱處理室11不久的無紡布1的加熱的作用。圖11是用于確認圖1工序中的本發(fā)明的效果而作為一例使用的無紡布1的立體圖。無紡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橫向、縱向和厚度方向,在圖11中,這些方向中的橫向與交叉方向CD —致,縱向與機械方向MD—致。另外,無紡布1具有在橫向和縱向、即交叉方向CD 和機械方向MD展開的上表面Ia和下表面lb。進而,無紡布1還是包括上表面Ia地形成上層71的纖維網(wǎng)和包括下表面Ib地形成下層72的纖維網(wǎng)的層積體,相互平行地在機械方向MD延伸的峰部73和谷部74在與機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⑶交替地顯現(xiàn)。上層71 的纖維網(wǎng)是由以85 15的重量比混合有同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和偏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且具有2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和約75mm的寬度的梳理纖維網(wǎng)形成的,其中,該同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其外殼部為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35°C ),其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酯乙二酯,并具有3. 3dtex的纖度和38mm的纖維長度,而該偏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其外殼部為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35°C ),其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酯乙二酯,并具有2. 6dtex的纖度和 38mm的纖維長度。下層72的纖維網(wǎng)是由以85 15的重量比混合有同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和偏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且具有15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和約75mm的寬度的梳理纖維網(wǎng)形成的,其中,該同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其外殼部為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35°C), 其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酯乙二酯,并具有3. 3dtex的纖度和51mm的纖維長度,而該偏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其外殼部為高密度聚乙烯(熔點135°C ),其芯部為聚對苯二甲酯乙二酯, 并具有2. 6dtex的纖度和38mm的纖維長度。上層71和下層72的層積體通過使其在機械方向MD行進,在行進的過程從在交叉方向排列的多個噴嘴(未圖示)向上層71噴吹噴射空氣,形成圖示的峰部73和谷部74。其后,通過將層積體送入設(shè)定為135°C的加熱室中,使偏芯型的芯鞘型復合纖維卷縮,使高密度聚乙烯熔融,從而使復合纖維彼此在它們相互接觸的部位熔敷,此后,在冷卻后卷繞成卷筒狀而在室溫下放置30天,其后作為無紡布1的卷筒2使用。在圖1的工序中,在用于對從卷筒2輸出的圖11的無紡布1進行熱處理的熱處理室11中,使無紡布1向機械方向MD以100m/min或200m/min的速度行進。在熱風吹出單元14,以沿機械方向MD以20mm的間距排列19個直徑為0. 5mm的熱風吹出口 13、以及沿交叉方向⑶以5mm的間距排列17個直徑為0. 5mm的熱風吹出口 13的方式,形成共計323個熱風吹出口 13。單元14的下表面14b設(shè)置成,從下表面14b到無紡布1的上表面Ia的距離在單元14的機械方向MD的上游側(cè)為5mm。表1表示圖11的無紡布1的熱處理前后的厚度t的變化。在測定從卷筒2輸出時的無紡布1的厚度t和通過冷風吹出單元17后的無紡布10的厚度t時,把長度200mm且寬度70mm的尺寸的無紡布片重疊20片鋪在水平工作臺上,在重疊的無紡布片之上放置長度MOmm且寬度80mm的平板,在該板上放置重物。重物和板調(diào)整成總計重量為76. Sg。用游標卡尺測定施加載荷1分鐘后的重疊的無紡布片的厚度,將該值作為實施例的“無紡布厚度”記載于表1中。另外,作為比較例,在熱處理室11不使用反射板15地對無紡布1進行熱處理而得到無紡布片。對于該無紡布片,也測定20片的量的厚度,作為比較例的無紡布的厚度記載在表1中。[表 1]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使無紡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使無紡布在機械方向行進,在無紡布行進的過程中對上述無紡布從厚度方向噴吹熱風,使上述無紡布的厚度增加,該無紡布由交織的多根熱塑性合成纖維形成,具有相互正交的橫向、縱向和上述厚度方向,形成于上述厚度方向的上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上述橫向和上述縱向擴展,其特征在于,上述熱風是溫度比使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溫度低的熱風,通過將上述熱風從一個方向朝上述無紡布的上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任意一個面噴吹,使上述熱風進入多根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所形成的纖維間隙,從而對上述無紡布進行加熱,使進入上述纖維間隙的上述熱風與使該熱風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碰撞,由碰撞后的上述熱風進一步對上述無紡布進行加熱,由此使上述厚度增加。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使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是能夠在上述下表面支承上述無紡布并使上述無紡布向上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透氣性的固定板、承載上述無紡布并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透氣性的帶以及設(shè)置在向上述機械方向旋轉(zhuǎn)的滾筒上的非透氣性的周面中的任意一種機構(gòu)。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使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是向與被噴吹上述熱風的上述任意一種機構(gòu)的面相反側(cè)的面被噴吹的第二熱風。
4.如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熱風是干燥空氣的熱風以及水蒸氣的熱風中的任意一種。
5.如權(quán)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無紡布是從卷繞成卷筒狀的無紡布輸出的無紡布。
6.如權(quán)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熱風的溫度處在形成上述熱塑性合成纖維的表面的樹脂成分的熔融溫度與比上述熔融溫度低30°C的溫度之間。
7.如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熱風,是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上述無紡布的上表面傾斜地吹出的熱風、和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上游對上述無紡布的下表面傾斜地吹出的熱風。
8.一種用于實施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具有以下(1)以及O)中的任意一個方式(1)具有使熱風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和用于第一熱風的第一吹出口,該機構(gòu)由能夠在上述下表面?zhèn)戎С猩鲜鰺o紡布并使上述無紡布向上述機械方向滑動的非透氣性的固定板、承載上述無紡布并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非透氣性的帶以及設(shè)于向上述機械方向旋轉(zhuǎn)的滾筒的非透氣性的周面中的任意一個形成,該第一吹出口能夠向承載在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上的上述無紡布噴吹上述第一熱風,使上述第一熱風與上述機構(gòu)碰撞;以及(2)包括用于使上述無紡布向上述機械方向行進的在上述機械方向分開配置的第一滾筒和第二滾筒,在上述第一滾筒和上述第二滾筒之間,設(shè)有向上述無紡布的上述上表面和上述下表面中的任意一個面噴吹第一熱風的第一吹出口、和向與上述任意一個面相反側(cè)的面噴吹第二熱風的第二吹出口,上述第一吹出口的朝向和上述第二吹出口的朝向設(shè)定成能夠使上述第一熱風和上述第二熱風在上述無紡布的內(nèi)部碰撞。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吹出口與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之間的距離向上述機械方向的下游變大。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對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進行加熱。
11.如權(quán)利要求8 10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板、上述帶以及上述周面中的任意一個具有在上述機械方向的截面中描畫鋸齒形的線的面。
12.如權(quán)利要求8 11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吹出口的多個是圓形,處于在上述機械方向排列或是在上述機械方向和上述交叉方向排列的任意一種方式。
13.如權(quán)利要求8 11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吹出口,是相互平行地向上述機械方向以及上述交叉方向中的任意一個方向延伸的長尺寸的開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使無紡布厚度增加的方法以及用于該方法的裝置可高效地使用熱風來使無紡布的體積增加。對由熱塑性合成纖維(20)形成的無紡布(10)從無紡布厚度方向噴吹熱風(12)。對于熱風,使用比使熱塑性合成纖維表面的樹脂成分熔融的溫度低的溫度的熱風。噴吹到無紡布上的熱風在進入無紡布的纖維間隙之后與使熱風的行進方向改變的機構(gòu)(15)碰撞。
文檔編號D04H1/50GK102227528SQ20098014719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0月20日
發(fā)明者高橋辰男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