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
背景技術(shù):
我國從德國Neumag公司進口的3萬噸/年的滌綸短纖生產(chǎn)線裝置,紡絲部 分采用的是矩形紡絲組件和側(cè)吹風冷卻相結(jié)合的工藝。紡絲僅有一處上油,即 在巻繞處通過浸泡在盛油盤內(nèi)上油輪和下油輪的轉(zhuǎn)動,將油輪表面粘附的油劑 傳遞給初生纖維,達到給初生纖維上油的目的。
由于Neiimag公司3萬噸/年的滌綸短纖生產(chǎn)線單紡位產(chǎn)能較大,在前紡生產(chǎn) 過程中初生纖維產(chǎn)生大量靜電,纖維之間相互排斥,導致絲束蓬松、絲片不整 齊、飄移現(xiàn)象嚴重,僅通過巻繞油輪給濕上油的方式,初生纖維上油不充分, 不能完全滿足滌綸初生纖維表面上油的需要,滌綸纖維的抗靜電性和平滑性效 果極差,而且由于絲束在甬道上方?jīng)]有固定,冷卻吹風對絲束的擾動很大,造成 飄絲現(xiàn)象,不能滿足滌掄短纖維紡絲工藝要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它增設于紡 絲巻繞處的前方,加強對初生纖維的上油,使之滿足滌綸短纖維紡絲工藝的要 求。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它包括上油桿、下油桿, 其特征是在上油桿與下油桿之間的空腔內(nèi),設有供油腔、分配腔、出油口; 在上油桿底部的分配條間隔設有若干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在供油腔與分 配腔的下方,設有相互連通的條形凹槽,條形凹槽中設有密封條;在下油桿設 有與供油腔相連通的進油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油桿與下油桿之間設有密封片,并以螺栓緊固;出油口 周圍外表面為弧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要是,由于上油桿是從分配條上的多個連接供油腔與 分配腔的孔進油,出油均勻,滿足了原絲均勻上油的要求;且出油口周圍外表 面為弧面,它可使從該處溢出的油劑表面張力和流動性最佳,從而使接觸到的 絲束比較容易的吸收到油劑,提高上油效果。
圖l為本實用新型剖示圖。
圖中1.上油桿、2.分配條、3.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4.分配腔、 5.密封條、6.下油桿、7.條形凹槽、8.供油腔、9.進油孔、10.銅密封片、 11.螺栓、12.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如圖1所示,在上油桿1 與下油桿6之間的空腔內(nèi),設有供油腔8、分配腔4、出油口12;在上油桿l底 部的分配條2間隔設有若干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3;在供油腔8與分配腔4的下方,設有相互連通的條形凹槽7,條形凹槽7中設有密封條5;在下油桿6 設有與供油腔8相連通的進油孔9。上油桿1與下油桿6之間設有銅密封片10, 并以螺栓ll緊固;出油口 12周圍外表面為弧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分配條2上的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3,其孔徑為 0.80 1.00mm,數(shù)量為10 20個。既保證油劑流量均勻穩(wěn)定進入分配腔4,又 能在供油腔8與分配腔4間建立穩(wěn)定的壓差。本實用新型采用鋁質(zhì),并在其表 面噴涂陶瓷,出油口表面合適的粗糙度使其毛細孔易于粘附油劑,提高上油效 果。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它包括上油桿、下油桿,其特征是在上油桿與下油桿之間的空腔內(nèi),設有供油腔、分配腔、出油口;在上油桿底部的分配條間隔設有若干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在供油腔與分配腔的下方,設有相互連通的條形凹槽,凹槽中設有密封條;在下油桿設有與供油腔相連通的進油孔。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其特征是上油桿與下 油桿之間設有密封片,并以螺栓緊固。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其特征是出油口周圍 外表面為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滌綸短纖維紡絲上油裝置,它包括上油桿、下油桿,其特征是在上油桿與下油桿之間的空腔內(nèi),設有供油腔、分配腔、出油口;在上油桿底部的分配條間隔設有若干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在供油腔與分配腔的下方,設有相互連通的條形凹槽,條形凹槽中設有密封條;在下油桿設有與供油腔相連通的進油孔。本實用新型由于上油桿是從分配條上的多個連接供油腔與分配腔的孔進油,出油均勻,滿足了原絲均勻上油的要求。
文檔編號D01D11/00GK201400731SQ20092002144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4月20日
發(fā)明者張德權(quán), 蔡軍毅 申請人:龍巖成冠化纖有限公司;龍巖成冠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