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編織帶機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常用編織帶機大體上是由一機臺、數(shù)走馬紗管、一放線機構及一收線機構等構件所構成,各走馬紗管是可沿預定路線交叉移動地設置于機臺上,放線機構與收線機構則設置于機臺旁側,收線機構通常包含有集線器、排線組件(如排線器、滑輪等)、傳動組件(如齒輪、傳動鏈條、滑輪等)及收線輪等構件。編織帶機運轉時,各走馬紗管可于機臺上交叉移動,以便各走馬紗管上的紗線可通過收線機構的集線器持續(xù)匯集編織成繩或帶而受排線組件導引,由收線輪卷收。
常用收線機構的收線輪固定架的結構多是利用可受扳手、連桿帶動而旋轉的支撐盤承載收線輪,或利用由導滑柱、蝸桿、垂直升降座等構件所組成的升降機構承載收線輪。
雖然常用收線架(收線輪固定架)均可供收線輪置入或取出,不過,常易發(fā)生受外物碰撞、變形而影響扳手與支撐盤的聯(lián)動動作或供收線輪置入或取出的操作動作不夠迅速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提供一種可解決前述缺失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可供收線輪輕易地滾進或滾出夾持收線輪中心軸二端的位置,使得替換收線輪的動作甚為方便、省力,且迅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到的一種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包含有一架體,具有一容納空間,用以容納收線輪;二夾持裝置,可開合地相對設置于該架體底端二側,分別包含一固定件及可相對固定件移動的一活動件,用以供收線輪的中心軸二端跨置;一驅(qū)動裝置,包含二傳動組件,該二傳動組件可移動地相對設置于該架體二側,二者一端并分別連接各該活動件,一連接件,連接該二傳動組件,用以使二傳動組件可同步運作,一驅(qū)動件,設置于該架體外側并連接一傳動組件另端;藉此,該驅(qū)動件移動時,該二傳動組件可促使各活動件相對固定件移動,以便該二夾持裝置可將收線輪夾持固定或開啟供收線輪被取出。
下面通過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部分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設置于編織帶機一側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夾持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顯示扳動驅(qū)動件使活動件下降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10,設置于編織帶機20的一側,用以承載卷收織帶的收線輪21,包含有一架體12、二夾持裝置14及一驅(qū)動裝置16。
該架體12,具有二側板22、24及連接于二側板22、24間的一連桿26,該二側板22、24分別具有一基座28及設于基座28一端的一殼體30,該二側板22、24是利用基座28相對鎖置于編織帶機20機臺一側,該二殼體30的相對側并分別設有一開口32,且,二者底端分別穿設有上下延伸的一滑槽34。
該二夾持裝置14,分別由一固定件36及一活動件38所組成。各該固定件36分別具有一座體40,該座體40鎖置于殼體30底端外側,一第一夾持部42,設于該座體40外端,各該活動件38分別具有一塊體44,一第二夾持部46,設于該塊體44外端,二夾板46,相對設置于該塊體44內(nèi)端,用以可夾制于該殼體30外側而對應滑槽34,二連接件48,穿經(jīng)該滑槽34而將二夾板46固定于殼體30。
該驅(qū)動裝置16,由二傳動組件50、一連動件52及一驅(qū)動件54所組成。該二傳動組件50分別包含一擺動件56及一傳動件58,各該擺動件56一端樞設于殼體30內(nèi)側、另端則樞接傳動件58一端,用以當各該各該擺動件56樞轉時可促使傳動件58移動,各該傳動件58另端則與活動件38樞接,用以當各該傳動件58移動時可拉動活動件38,該連動件52連接二傳動組件50的擺動件56,該驅(qū)動件54以一端樞設于一殼體30外側并連接一擺動件56而樞設于殼體30的一端。
通過上述各該構件的配合,當該驅(qū)動件54未受外力拉動時(垂直地面的狀態(tài)),各該擺動件56呈將傳動件58拉起的狀態(tài),則各該活動件38位于滑槽34頂端的位置,各該第一、第二夾持部42、46呈相互抵接的夾合狀態(tài),以便夾制收線輪21的中心軸23二端。而當該驅(qū)動件54受外力拉動而樞轉時,各該擺動件56可受其帶動而朝下旋擺,則各該傳動件58即可朝下移動而將活動件38朝滑槽34底端推移,以使各該第一、第二夾持部42、46呈分離的夾合狀態(tài)。
因此,本實用新型該收線輪固定機構10的操作方式及使用效果如下如圖4所示,當該收線輪21已卷滿編織帶機20編織完成的織帶而須加以替換時,工作人員只需拉起該驅(qū)動件54,則各該擺動件56即可受驅(qū)動件54的帶動而朝下旋擺,各該傳動件58可同步朝下移動,進而使各該活動件38沿滑槽34下降,俟各該活動件38下降至滑槽34底端的位置時,恰可使該收線輪21抵接地面,如此一來,工作人員即可輕易地將該收線輪21滾出各活動件38。
當然,工作人員亦可輕易地將另一未卷收織帶的收線輪直接滾入各該活動件38上,再將該驅(qū)動件54壓下,使各該擺動件56受驅(qū)動件54的帶動而朝上旋擺、使各傳動件58同步朝上移動,以使各該活動件38沿滑槽34上升至抵接固定件36的位置而穩(wěn)固地夾置收線輪,如圖2所示。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該收線輪固定機構10操作時,僅需扳動該驅(qū)動件54,即可通過該二傳動組件50促使各活動件38上升或下降,以供收線輪輕易地滾至各該活動件38上或滾出,替換收線輪的動作甚為方便,亦甚為省力。其次,該驅(qū)動裝置16驅(qū)動二夾持裝置14的方式,亦使得替換收線輪的動作甚為迅速。
權利要求1.一種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架體,具有一容納空間;二夾持裝置,相對設置于該架體的容納空間二側底端,分別包含一固定件及可相對固定件升降移動的一活動件,用以可相對開合而夾持收線輪的中心軸二端或供其移出;一驅(qū)動裝置,包含二傳動組件,可移動地相對設置于該架體的容納空間二側并分別連接活動件,一連動件,連接該二傳動組件,用以使二傳動組件可同步運作,一驅(qū)動件,一端樞設于該架體外側并連接一傳動組件。
2.依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含二側板,該二側板相對設置于編織帶機一側,該二夾持裝置相對設于該二側板底端,該二傳動組件相對設于該二側板內(nèi)側,該驅(qū)動件以一端樞設于一側板外側。
3.依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二側板分別具有一基座及設于基座一端的一殼體,該二側板的殼體相對側并設有一開口,該二傳動組件設置于殼體內(nèi),各該固定件及活動件相對設置于殼體的邊緣底端。
4.依權利要求3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二側板的殼體底端分別設有一滑槽,各該活動件可于滑槽上移動。
5.依權利要求4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各該固定件、活動件分別具有相對應的一第一夾持部、一第二夾持部。
6.依權利要求5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各該活動件分別具有一塊體,該第二夾持部設置于該塊體一端,二夾板,相對設置于該塊體另端,用以夾制該殼體而對應滑槽,一連接件,穿經(jīng)該滑槽將二夾板固定于殼體上。
7.依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該二傳動組件分別包含一擺動件及一傳動件,各該擺動件一端樞設于側板內(nèi)側并連接連動件與驅(qū)動件,各該傳動件二端分別樞接擺動件另端及活動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編織帶機的收線輪固定機構,包含有一架體,具有一容納空間,用以容納收線輪;二夾持裝置,可開合地相對設置于該架體底端二側,分別包含一固定件及可相對固定件移動的一活動件,用以供收線輪的中心軸二端跨置;一驅(qū)動裝置,包含二傳動組件,該二傳動組件可移動地相對設置于該架體二側,二者一端并分別連接各該活動件,一連接件,連接該二傳動組件,用以使二傳動組件可同步運作,一驅(qū)動件,設置于該架體外側并連接一傳動組件另端;藉此,該驅(qū)動件移動時,該二傳動組件可促使各活動件相對固定件移動,以便該二夾持裝置可將收線輪夾持固定或開啟供收線輪被取出。
文檔編號D04C3/00GK2887924SQ20062000362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池錦祥 申請人:池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