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切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臺式切割機,除了能使其切割機機身位于直切位置以外,還能向左右傾斜而進行斜切加工,現有技術中,不僅需要對用于解除直切位置的操作部件進行操作,還要對另設的操作部件進行操作而切換傾角,其操作較為麻煩。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高切換傾角時的操作性。通過操作部件(36)對切割機機身在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操作,在左側或右側操作切割機機身或不操作,傾角切換部件(41)移動而改變止動部件(B2、B3)的抵接部位,以切換用于定位的傾角。
【專利說明】臺式切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如下一種臺式切割機,其切割機機身具有圓形砂輪或鋸片等轉動刀具,下移所述切割機機身,對被切割件進行切割加工等加工。
【背景技術】
[0002]上述臺式切割機具有:工作臺,在其上面安放有被切割件;切割機機身,其被支承在所述工作臺的上方,能在上下方向上進行移動操作。使轉動刀具轉動并且下移切割機機身,就能夠使轉動刀具切入橫跨在工作臺上方的被切割件中而對其進行切割加工。
[0003]主要在木工用的臺式切割機中,其工作臺以能水平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切割機機身被支承在工作臺上,使工作臺轉動一定角度,切割機機身也成一體地在水平方向上轉動而改變其朝向。使轉動刀具相對于被切割件在水平方向上改變一定角度的朝向時,就能夠進行所謂的帶角度直切 加工。
[0004]另外,主要在木工用的臺式切割機中,除了能使工作臺水平轉動而進行帶角度直切加工以外,還能夠使切割機機身向左右傾斜而進行斜切加工。進行該斜切加工時,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使切割機機身向左側或右側傾斜一定角度,在該狀態(tài)下使轉動刀具相對于被切割件的上表面在厚度方向上傾斜切入。該斜切加工中,轉動刀具的轉動軸線相對于工作臺的上表面呈不平行的狀態(tài)。與此相反,上述帶角度直切加工中,轉動刀具的轉動軸線相對于工作臺的上表面保持平行的狀態(tài)。
[0005]在使切割機機身傾斜而進行的斜切加工中,需要迅速而準確地使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不使切割機機身傾斜的位置)和向左側或右側傾斜的位置上,作為實現上述定位的技術方案,例如人們公知下述專利文獻中所記載的技術方案。
[0006]這些被人們公知的傾斜定位機構具有:傾斜基座部(固定側),其固定設置在工作臺上;傾斜支承部(傾斜側),其經水平方向上的傾斜支承軸接合在上述傾斜基座部上,能夠在一定角度范圍內擺動。切割機機身被支承在傾斜支承部上,使設在傾斜支承部或傾斜基座部一方上的止動凸部與設在傾斜支承部或傾斜基座部另一方上的止動部件抵接時,就能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和向左側或右側傾斜一定角度的傾斜位置上,即,上述傾斜定位機構具有所謂的主動止動機構。由于具有該主動止動機構,使用者不必特意去確認角度刻度,也能迅速而準確地使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或一定角度的傾斜位置上。
[0007]【專利文獻I】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9-184101號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1-41999號
[0009]但是,即使對于現有的主動止動機構,也有必要進行改進而提高其使用便捷性。例如在上述專利文獻公開的技術方案中,需要分別完成以下操作:對用于定位在直角位置的第I切換部件進行避讓操作(直角定位狀態(tài)的解除操作)和對其他操作部件進行操作以對傾角進行切換操作。因此,為了使切割機機身向左側或右側傾斜,需要度2個操作部件進行操作,這樣,由于操作變得較為麻煩,有必要改進該切割工具的操作性以提高其使用便捷性。
【發(fā)明內容】
[0010]鑒于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高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使切割機機身向左側或右側傾斜時的操作性。
[0011]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12]S卩,在本發(fā)明的第I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具有:工作臺,其用于安放被切割件;切割機機身,其被支承在工作臺的上方;傾斜定位機構,其除了能使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還能通過止動部件的抵接,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將該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或右側傾斜多個傾角的斜切位置上,傾斜定位機構能將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或右側傾斜至少4個傾角的位置上,對于包含直切位置(傾角為0° )在內的所有傾角,能夠對I個操作部件在I個方向上進行操作而切換傾角。
[0013]采用第I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由于能夠對I個操作部件在I個方向上進行操作而切換切割機機身的傾角,所以與現有的為進行直切位置的解除操作和傾角的切換操作而對分開設置的2個操作部件分別進行操作的結構相比,本發(fā)明能提高該臺式切割機的操作性及其使用便捷性。
[0014]在第I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本發(fā)明的第2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除了直切位置以外,至少4個傾角這樣設定:向左側或右側的一側至少設定2個傾角。
[0015]采用第2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由于除了直切位置(傾角為0° )以外,還能將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或右側的一側至少2個傾角的位置上。采用第2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例如除了直切位置以外,還能設定向左側45°和48°、向右側5°這樣總共3個傾角位置。還有,還能設定分別向左右兩側傾斜45°和48°并進行定位的總共5個傾角(包含直切位置)。
[0016]在第I或第2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本發(fā)明的第3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具有:第I切換部件,由其使切割機機身在定位在直切位置的定位位置和離開該定位位置的避讓位置之間移動;操作部件,由其使第I切換部件從定位位置移至避讓位置,傾斜定位機構具有第2切換部件,第I切換部件因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而向避讓位置作移動動作,該第2切換部件因該移動動作而移動并切換傾角。對操作部件進行操作,由此使第2切換部件與第I切換部件聯動而移動,用以切換能進行定位的傾角。
[0017]采用第3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對I個操作部件在I個方向上進行操作時,既能解除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還有,由于第2切換部件因聯動而移動,所以能夠自動切換用于定位的傾角。這樣,由于對I個操作部件在I個方向上進行操作就能切換能進行定位的傾角,所以與需對2個操作部件進行2個操作的現有的結構相比,本發(fā)明能提高該臺式切割機的操作性及其使用便捷性。
[0018]在第3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本發(fā)明的第4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因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而使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上述第2切換部件因該第I切換部件的圓弧移動而作直線移動以切換傾角。
[0019]采用第4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當對操作部件進行解除操作時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而從定位位置進行避讓。當第I切換部件避讓開定位位置時,能解除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的狀態(tài)。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而避讓開定位位置時,第2切換部件就能作直線移動以切換傾角。止動部件的抵接部位因第2切換部件的直線移動而產生變化,這樣來切換能對切割機機身進行定位的傾角。
[0020]在第4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本發(fā)明的第5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通過使操作部件作直線移動而使上述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
[0021]采用第5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對操作部件進行直線移動操作,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而解除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的狀態(tài)。
[0022]在第3?第5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在本發(fā)明的第6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中,使止動部件與第2切換部件抵接而使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第I傾角位置,使第2切換部件移動而使上述止動部件與不同于該第2切換部件的其他傾斜定位部件抵接,這樣使上述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第2傾角位置。
[0023]采用第6技術方案所述的臺式切割機時,能在因第2切換部件的直線移動而使止動部件與該第2切換部件抵接的狀態(tài),和使止動部件不與第2切換部件抵接而與其他傾斜定位部件抵接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以切換能對切割機機身進行定位的傾角。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臺式切割機的整體側視圖,該圖表示使切割機機身下移至下端的狀態(tài)。
[0025]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的縱向剖面圖。
[0026]圖3是表示從后側看第I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的狀態(tài)。
[0027]圖4是表示從后側看第I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對操作部件進行了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
[0028]圖5是表示從后側看第I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29]圖6是表示從后側看第I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8°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30]圖7是表示從后側看第I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右側傾斜5°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31]圖8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的狀態(tài)。
[0032]圖9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對操作部件進行了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
[0033]圖10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34]圖11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8°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35]圖12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右側傾斜45°的位置的狀態(tài)。
[0036]圖13是表示從后側看第2實施方式中的機身支承部時的圖,該圖中,部件的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該圖表示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右側傾斜48°的位置的狀態(tài)。[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H:使用者,W:被切割件,1:臺式切割機,2:工作臺,3:底座,3a:輔助工作臺,4:機身支承部,5:定位擋板,7:滑動支承部,7a:滑動桿,7b:支承件,9:上下擺動支軸,10:切割機機身,11:機身罩,12:轉動刀具,13:主軸,14:手柄部,16:活動罩,17:連接桿,20:傾斜支承部,21:傾斜基座部,22:傾斜可動部,23:左右擺動支軸,26:機身支承臂,28:固定桿,30:直角定位機構,31:第I切換部件(直角定位用),32:支軸,36:操作部件,38:壓縮彈簧,40:傾斜定位機構,41 --第2切換部件(傾角切換用),41a:支承孔,41b:切換緣部(左側),41ba:避讓部(左側),41c:切換緣部(右側),41ca:避讓部(右側),41d:卡合凹部,42:定位凸部,BI --第I止動部件(直角定位用),B2:第2止動部件(左傾用),B3:第3止動部件(右傾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下面參照圖1~圖1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臺式切割機I具有:工作臺2,其上面用于固定被切割件W ;底座3,由其支承上述工作臺2,該工作臺2能在水平方向上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機身支承部4,其設在工作臺2的后部(圖1中的左端部);切割機機身10,其被上述機身支承部4支承在工作臺2的上方。在圖1中,使用者H位于上述臺式切割機I的右側。對于下面將要說明的部件或結構等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均以使用者H為基準來確定。圖中也表示有各個方向。還有,由于圖3及其后的附圖都是從后側看到的圖,所以左右方向與圖紙的左右方向相反。
[0040]在工作臺2的上面設有工作臺平面方向上對被切割件W進行定位的定位擋板5。該定位擋板5以跨接在設于底座3的左右側部的I對輔助工作臺3a的狀態(tài)安裝,與工作臺的上表面之間設有較小的間隙,容許工作臺2水平轉動。被定位擋板5實現定位的被切割件W被省略圖示的夾緊裝置固定在工作臺2的上面。
[0041]機身支承部4具有:滑動支承部7,由其支承切割機機身10,該切割機機身10能在前后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上相對于工作臺2滑動;傾斜支承部20,由其支承切割機機身10,該切割機機身10能在從使用者看來的左右方向(圖1中垂直于圖紙的方向)傾斜一定角度。切割機機身10經由滑動支承部7支承在傾斜支承部20的機身支承臂26的上部?;瑒又С胁?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隔開一定間隔并相互平行設置的2根滑動桿7a。2根滑動桿7a的前端經由支承件7b而相互接合。切割機機身10經由上下擺動支軸9支承在上述支承件7b且能上下擺動。由滑動支承部7支承的切割機機身10的滑動方向即為切割方向。通常,使切割機機身10從近端側向后側(圖1中從右側向左側)滑動而切割被切割件W。
[0042]切割機機身10具有機身罩11。機身罩11的后部經由上下擺動支軸9支承在滑動支承部7的支承件7b上。由機身罩11覆蓋圓形轉動刀具12的大致上側半周的范圍。轉動刀具12向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轉動刀具12安裝在主軸13上。主軸13支承在機身罩11上且能轉動,在安裝在機身罩11的背面一側(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為右側部)的電機(圖中看不見)和減速齒輪副的作用下轉動。主軸13的轉動軸線即為轉動刀具12的轉動軸線。
[0043]另外,在機身罩η的背面一側設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部14。使用者把持該手柄部14并用指尖拉動操作扳機式開關桿(圖中看不見)時電機起動而使轉動刀具12轉動。另外,使用者把持該手柄部14并使切割機機身10以上下擺動支軸9為軸下移操作時,能使轉動著的轉動刀具12切入被切割件W中。轉動刀具12的大致下側半周的范圍(圖1中表示幾乎全開狀態(tài))被活動罩16所覆蓋。該活動罩16經由平行于主軸13的支軸以能上下擺動的方式支承在機身罩11上。在安裝在該活動罩16和支承件7b之間的連接桿17的作用下,該活動罩16與切割機機身10的上下擺動聯動而開閉。
[0044]本實施方式中,傾斜支承部20的結構現有技術中不存在,對于臺式切割機I的其他基本結構沒有特別的改變。
[0045]圖2及其后附圖中詳細表示有傾斜支承部20。該傾斜支承部20具有分別大致呈圓碗狀的傾斜基座部21和傾斜可動部22。傾斜基座部21設在工作臺2的后部并與之形成一體。
[0046]傾斜可動部22經由左右擺動支軸23以能與之相對轉動的方式與傾斜基座部21接合。機身支承臂26以向上方延伸的狀態(tài)設在傾斜可動部22的上部并與之形成一體。因此,以左右擺動支軸23為軸而使傾斜可動部22相對于傾斜基座部21轉動時,就能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右傾斜。
[0047]左右擺動支軸23的后端部設有螺紋軸部,固定桿28擰緊在該螺紋軸部上。向擰緊方向轉動操作該固定桿28時能將傾斜可動部22固定在傾斜基座部21上,切割機機身10的左右擺動位置得以固定。向擰松方向轉動操作固定桿28時能使傾斜可動部22相對于傾斜基座部21轉動,這樣能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或右側傾斜。
[0048]傾斜可動部22相對于傾斜基座部21轉動位置、即切割機機身10的左右傾斜位置能夠由直切位置(傾角為0° )選擇3個傾角來進行定位。第I實施方式中,能夠選擇向左側45°、向左側48°、向右側5°而對切割機機身10進行定位。
[0049]切割機機身10的直切位置即為對被切割件W進行所謂的直切加工的位置,使轉動刀具12的轉動軸線(主軸13的軸線)與工作臺2的上表面平行,使該轉動刀具12呈與工作臺2的上表面垂直的狀態(tài)。該直切加工是用得最多的切割方式。上述直切位置經由現有的公知的(例如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3-205501號)直角定位機構30實現定位。
[0050]如圖3所示,上述直角定位機構30具有第I切換部件31。第I切換部件31經由支軸32支承在傾斜可動部22的內部且能擺動。支軸32與左右擺動支軸23平行設置。在第I切換部件31的擺動頭端側設有圓柱體形的抵接部31a。該抵接部31a在傾斜基座部21的內部延伸。
[0051]第I切換部件31被省略圖示的扭簧向圖3中的順時針方向施力。在該扭簧的作用下,第I切換部件31保持在定位位置,在該位置,抵接部31a抵接在設于傾斜可動部22的內壁的直角定位用定位壁部22上。
[0052]如圖3所示,在傾斜基座部21的上部右側設有直角定位用的第I止動部件BI。該第I止動部件BI從傾斜基座部21的外部貫穿到其內部,頭端部突出到內周側。該第I止動部件BI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直切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I止動部件BI為螺栓(螺釘)。第I切換部件31保持在定位位置,在使其抵接部31a與定位壁部22a抵接的狀態(tài)下使第I止動部件BI與該抵接部31a抵接,這樣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直切位置。在該定位狀態(tài)下向固定側擰動固定桿28而將傾斜可動部22固定在傾斜基座部21上,這樣將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直切位置。[0053]第I切換部件31在扭簧的作用下,其抵接部31a與傾斜可動部22上的定位壁部22a而位于定位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能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但不能向右側傾斜。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時,如圖4所示,需要使第I切換部件31克服扭簧的作用力向圖中逆時針方向轉動而移至避讓位置。
[0054]要使第I切換部件31移至避讓位置,需對設于傾斜可動部22的左側部的操作部件36進行推壓操作。該操作部件36具有工作軸部36a。該操作部件36經由該工作軸部36a以能直線移動的方式支承在傾斜可動部22的左側部。該工作軸部36a突出到傾斜可動部22的內側。該工作軸部36a的頭端部朝向第I切換部件31的側部。在壓縮彈簧38的作用下,該操作部件36保持使其工作軸部36a抵接在定位部件31的側部的狀態(tài)。克服該壓縮彈簧38的作用力向圖4中的空白箭頭所示的右側推壓操作該操作部件36時,在工作軸部36a的推壓作用下,第I切換部件31克服扭簧的作用力移至避讓位置一側。第I切換部件31移至避讓位置時,其抵接部31a移至不與第I止動部件BI抵接的位置,傾斜可動部22能相對于傾斜基座部21向圖4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樣能使切割機機身10向圖7所示的右側傾斜。停止推壓操作時,在壓縮彈簧38的作用下,操作部件36返回圖3所示的初始位置。
[0055]使切割機機身10從向右傾斜的狀態(tài)移至左側時,在經過直切位置時,在扭簧的作用下,第I切換部件31自動從避讓位置返回定位位置。因此,經過直切位置后再返回右側時,第I切換部件31的抵接部31a與定位壁部22a和第I止動部件BI雙方抵接,能將該切割機機身10準確地定位在直切位置。
[0056]能在傾斜基座部21的外部調整第I止動部件BI的擰入量。通過調整第I止動部件BI的擰入量,能微調直切位置。向右側傾斜定位的情況將在后面敘述。
[0057]傾斜支承部20除了具有上述直角定位機構30以外還具有傾斜定位機構40。通過該傾斜定位機構40,除了上述直切位置以外,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和48°、向右側傾斜5°的傾斜位置。
[0058]上述傾斜定位機構40具有第2、第3止動部件B2、B3以及第2切換部件41。由圖3中的左側的第2止動部件B2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或48°的位置,由圖3中的右側的第3止動部件B3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右側傾斜5°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I止動部件BI相同,第2、第3止動部件B2、B3也為螺栓(螺釘)。
[0059]第2切換部件41跨設在傾斜可動部22內部與該傾斜可動部22呈一體設置的支承座部22b和左右擺動支軸23之間,能上下移動。在第2切換部件41的順長方向上的中央,沿該順長方向設有長槽狀的支承孔41a。左右擺動支軸23以能在其徑向方向(上下方向)上相對位移的方式穿插在該支承孔41a中。
[0060]在第2切換部件41的下部設有向前側彎曲成L字形的切換緣部41b、41c。支承座部22b以能在上下方向上相對位移的方式夾在該左右一對切換緣部41b、41c之間。切換緣部41b、41c與該支承座部22b的左右側面滑動接觸,這樣,第2切換部件41以能沿上下方向直線移動的狀態(tài)得以支承并且不向左右方向曠動。
[0061]由省略圖示的壓縮彈簧對第2切換部件41施以朝向上方位移的作用力。
[0062]在左右切換緣部41b、41c的中央分別設有避讓部41ba、41ca,它們分別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切換緣部41b、41c。[0063]在第2切換部件41的上部設有呈半圓形的卡合凹部41d。如上所述,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推壓操作)而使第I切換部件31移至避讓位置時,其抵接部31a進入卡合凹部41d中。在抵接部31a進入卡合凹部41d中的狀態(tài)下,第I切換部件31移至避讓位置側時第2切換部件41向下作直線移動。第2切換部件41向下的移動是克服省略圖示的壓縮彈簧的作用力完成的。
[0064]這樣,在未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下,在省略圖示的壓縮彈簧的作用下,第2切換部件41保持在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相反,如圖4所示,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而使第I切換部件31移至避讓位置時,第2切換部件41移至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第2切換部件41在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和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之間作直線移動。另外,由省略圖示的壓縮彈簧對第2切換部件41施以使其移向上側的第I位置一側的作用力。
[0065]第2切換部件41在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和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之間作直線移動時,左右切換緣部41b、41c上下位移,這樣避讓部41ba、41ca也上下位移。
[0066]第2切換部件41的右側的切換緣部41c及其避讓部41ca上下位移時,這樣能將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的傾角切換為45°或48°。左側的切換緣部41b在第I實施方式中不起作用。在左側的切換緣部41b的左側設有右傾定位用的定位凸部42。與支承座部22b相同,該定位凸部42也一體設置在傾斜可動部22的內表面上。在第I實施方式中,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5°時由該定位凸部42進行定位。
[0067]下面說明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和右側傾斜時的操作,以及直角定位機構30和傾斜定位機構40的動作。
[0068]首先擰松固定桿28,這樣能使切割機機身10由直切位置向左側傾斜。此時,無需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在不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下,第2切換部件41保持在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如圖5所示,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45°時,第2止動部件B2與右側的切換緣部41c抵接。這樣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的位置(左傾45°位置)。之后擰緊固定桿28,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左傾45°位置。
[0069]相對于此,在擰松固定桿28后又對操作部件36進行了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下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時,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8°的位置(左傾48°位置)。如圖6所示,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時,第I切換部件31擺動至避讓位置,這樣,第2切換部件41向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直線移動。第2切換部件41移至第2位置時,右側的切換緣部41c的避讓部41ca呈移至下側的狀態(tài)。在第2切換部件41移至第2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時,第2止動部件B2的頭端部進入避讓部41ca中而與支承座部22b的右側面直接抵接。這樣,切割機機身10能傾斜至更大的傾角位置(48° ),該大出的部分相當于右側的切換緣部41c的厚度部分(相當于多出3°傾角)。這樣,第2止動部件B2穿過切換緣部41c而與支承座部22b的右側面直接抵接時,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左傾48°位置。之后擰緊固定桿28,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左傾48°位置。
[0070]接下來,如圖7所示,在擰松固定桿28的狀態(tài)下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時能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5°時,第3止動部件B3與定位凸部42的左側面抵接,這樣,切割機機身10呈定位在向右側傾斜5°的位置(右傾5°位置)的狀態(tài)。之后擰緊固定桿28,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右傾5°位置。采[0071]采用上面說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臺式切割機I時,通過操作部件36對切割機機身10在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操作,進行解除操作或不進行解除操作,能對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的傾斜定位角度切換為45°或48°。這樣,向用于對切割機機身10在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的操作部件36,又賦予了傾角切換功能,這樣對單個操作部件36進行操作,既能解除切割機機身10的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又能切換傾角。因此,采用第I實施方式的臺式切割機I時,與現有的、除了對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用的操作部件進行操作之外,還對另設的其他操作部件進行操作而切換傾角的結構相比,本發(fā)明能提高該臺式切割機I的操作性。
[0072]圖8?圖13中表示有第2實施方式所述的臺式切割機I的機身支承部4。第2實施方式與第I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前者的傾斜支承部20不具有定位凸部42。在第2實施方式中,由第2切換部件41的左側的切換緣部41來代替定位凸部42,在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時該左側的切換緣部41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
[0073]圖8表示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直切位置的狀態(tài)。與圖3所示的第I實施方式相比,第2實施方式與前者的不同點是省略了定位凸部42,其他結構同于第I實施方式。對于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0074]圖9表示使切割機機身10位于直切位置并擰松固定桿28后對操作部件36進行了解除操作(推壓操作)的狀態(tài)。由于對操作部件36進行了解除操作,第I切換部件31擺動至右側而呈其抵接部31a離開了定位壁部22a的狀態(tài)。與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圖4相比,除了不具有定位凸部42以外,動作狀態(tài)與第I實施方式的相同。
[0075]如圖10所示,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擺動時只需擰松固定桿28即可,無需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這一點也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在不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下,由于第2切換部件41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所以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45°時,第2止動部件B2與右側的切換緣部41c抵接。這樣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5°的位置(左傾45°位置)。與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圖5相比,圖10中只有省略了定位凸部42這一點與前者不同。
[0076]如圖11所示,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擺動時,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時第2切換部件41呈移至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的狀態(tài)。因此,使切割機機身10向左側傾斜時,第2止動部件B2穿過右側的切換緣部41c而與支承座部22b的右側面直接抵接。這樣能將切割機機身10定位在向左側傾斜48°的位置(左傾48°位置)。與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圖6相比,圖11中只有省略了定位凸部42這一點與前者不同,其他動作狀態(tài)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
[0077]這樣,在第2實施方式中,關于切割機機身10的直切位置和左傾45°、48°的傾斜定位,動作狀態(tài)也和第I實施方式的直角定位機構30和傾斜定位機構40相同。
[0078]相反,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時,在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I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第2切換部件41的左側的切換緣部41b起到作用。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時,需要在擰松固定桿28后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推壓操作)。對操作部件36進行解除操作而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較小的角度時,由于第I切換部件31的抵接部31a從第I止動部件BI的下方通過,所以在其后的解除了操作部件36的解除操作的狀態(tài)下能使切割機機身10進一步向右側傾斜。[0079]如圖12所示,解除對操作部件36的解除操作時,第2切換部件41返回位于上側的第I位置。因此,使切割機機身10向右側傾斜45°時,第3止動部件B3與第2切換部件41的左側的切換緣部41b抵接,這樣能使切割機機身10呈定位在向右側傾斜45°的位置(右傾45°位置)的狀態(tài)。之后擰緊固定桿28,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右傾45°位置。
[0080]相對于此,如圖13所示,在保持對操作部件36的解除操作不變的情況下使切割機機身10從直切位置向右側傾斜時,此時由于第2切換部件41向位于下側的第2位置直線移動,所以第3止動部件B3不與左側的切換緣部41b抵接而穿過其避讓部41ba并與支承座部22b的左側面直接抵接。這樣能使切割機機身10呈定位在向右側傾斜48°的位置(右傾48°位置)的狀態(tài)。之后擰緊固定桿28,切割機機身10固定在右傾48°位置。
[0081]如上面說明的那樣,采用第2實施方式的臺式切割機I時,也是通過操作部件36對切割機機身10在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操作,進行解除操作或不進行解除操作,在左右兩側,能分別對切割機機身10的傾角自動切換為45°或48°。
[0082]這樣,采用第2實施方式時,也能向用于對切割機機身10在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的操作部件36,又賦予了傾角切換功能,與現有的、除了對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進行解除用的操作部件進行操作之外,還對另設的其他操作部件進行操作而切換傾角的結構相比,本發(fā)明能提高該臺式切割機的操作性。
[0083]另外,在第2實施方式中,由于操作部件36具有傾角切換功能,所以能根據需要選擇左右兩側的45°、48°的傾角,這樣能選擇更多的傾角,這一點能進一步提高該臺式切割機I的使用便捷性。
[0084]能對以上說明的第1、第2實施方式進一步進行改變。例如能采用如下結構:將第I實施方式例示的定位凸部42,改變?yōu)槭褂谜逪能從機身支承部4的外部很容易進行位置變更或能很容易進行拆裝的結構,這樣能根據需要選擇第I實施方式的右傾5°、第2實施方式的右傾45°和右傾48°的切換功能并加以利用,這樣對于右傾角度,能選擇更多的傾角,這一點能夠進一步提高臺式切割機I的使用便捷性。
[0085]另外,作為能對切割機機身10進行定位的傾角,例示了 0° (直切位置),此外還例示了左傾45°和48°、右傾5° (第I實施方式)、左傾45°和48°、右傾45°和48°,但是對于更小的傾角或更大的傾角,在左右的至少一側設定2個以上的傾角時,也能夠適用例示的傾斜支承部(直角定位機構30和傾斜定位機構40)。
[0086]還有,上面例示了在第2切換部件41的左右兩個切換緣部41b、41c上設置避讓部41ba、41ca,以將傾角切換為45°或48°的結構,但也可以采用設置凸部以代替避讓部41ba、41ca以切換傾角的結構。
[0087]另外,上面例示了用于解除操作切割機機身10的直切位置的定位狀態(tài)的按鈕方式的操作部件36,但是也可以采用將所述操作部件設置成能進行3級直線移動的結構,至少在左右單側能選擇3個傾角這樣的結構。
[0088]還有,上面例示了能進行直線移動的操作部件36,但也可以采用能進行轉動操作的撥盤作為操作部件。此時,使第I切換部件與轉動撥盤一體地擺動,這樣使第2切換部件聯動而像例示般作直線移動,至少在左右單側能選擇多個傾角。另外,上面例示了圓弧移動的第I切換部件31和直線移動的第2切換部件41,但采用直線移動的第I切換部件圓弧移動(轉動)的第2切換部件,也能夠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0089]還有,上面例示了能使切割機機身10前后滑動的臺式切割機1,但對于省去滑動支承部7而只對切割機機身進行上下擺動操作以進行切割加工的臺式切割機,也適用例示的傾斜支承部20,并且能夠獲得同樣的作用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臺式切割機,具有:工作臺,被切割件安放在其上;切割機機身,其被支承在上述工作臺的上方;傾斜定位機構,其既能使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直切位置,還能通過止動部件的抵接,將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或右側傾斜多個傾角的斜切位置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傾斜定位機構能將上述切割機機身定位在向左側或右側傾斜至少4個傾角的位置上,對于包含直切位置在內的所有傾角,能夠對I個操作部件在I個方向上進行操作而切換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式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除了上述直切位置以外,上述至少4個傾角這樣設定:向左側或右側的一側至少設定2個傾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臺式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I切換部件,由其使上述切割機機身在定位在直切位置的定位位置和離開該定位位置的避讓位置之間移動;操作部件,由其使上述第I切換部件從定位位置移至避讓位置,上述傾斜定位機構具有第2切換部件,上述第I切換部件因上述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而向上述避讓位置作移動動作,該第2切換部件因該移動動作而移動并切換傾角,對上述操作部件進行操作,由此使上述第2切換部件與上述第I切換部件聯動而移動,用以切換能進行定位的傾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因上述操作部件的解除操作而使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上述第2切換部件因該第I切換部件的圓弧移動而作直線移動以切換傾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臺式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操作部件作直線移動而使上述第I切換部件作圓弧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3?5的任一項所述的臺式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使止動部件與上述第2切換部件抵接而使上述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第I傾角位置,使上述第2切換部件移動而使上述止動部件與不同于該第2切換部件的其他傾斜定位部件抵接,以使上述切割機機身定位在第2傾角位置。
【文檔編號】B27B5/00GK103934861SQ20131055202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1日
【發(fā)明者】佐佐木克彥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