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樓梯條及其加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樓梯條及其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shù):
中國專利文獻CN101804648 A (申請?zhí)?010101;34936. 5)公開了一種側(cè)部圓頭包角的復合板的制造方法、加工模具及其復合板,其中提到了樓梯踏板及其制備模具和方法。 所述樓梯踏板包括位于右側(cè)的圓頭部和位于左側(cè)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板主體,圓頭部的圓心角最大為175度,在圓頭部的左下部還包括一個切割后形成的矩形缺口,圓頭部的左部的下端面與板主體的右部的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板主體的上端面的右側(cè)與圓頭部的圓弧柱面的上方左側(cè)相切,圓頭部的下部向下超出板主體,從而在圓頭部與板主體之間形成矩形的第一缺口 ;所述樓梯踏板的整個圓頭部和板主體上表面壓貼貼面紙。所述樓梯踏板的制備方法是先用模具制備90度至175度圓頭包角的復合板,然后對圓頭復合板的下部進行切割,切割掉一塊長方體形木塊后而得到樓梯踏板??紤]到樓梯踏板的強度問題,切割時切掉長方體形木塊后保證圓頭部的最左端與最右端的距離為6mm。但是上述制備樓梯踏板的方法每制作一塊樓梯踏板就要切割一塊木塊,因此原材料損耗非常高,大大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而且對于該方法制備的踏板,其圓頭部的圓心角最大只能到175度,無法加工175度至180度圓頭的樓梯踏板。另外,在切割時如果為了保證頭部向板主體下部凸出的部分的最左端與頭部最右端的距離為6mm長,有些情況下切割位置 P需要向圓頭部左端向左移,得到的樓梯踏板就包括了下表面,但是該下表面上根據(jù)上述模具和方法無法壓貼貼面紙,在應用中就有了缺陷。中國專利文獻CN 201843278 U(申請?zhí)?01020102174. 6)公開了一種復合樓梯板, 樓梯板包括主體部分和主體部分的一個邊緣設(shè)置的延伸部分;主體部分自上而下依次包含耐磨紋飾層、基層和底層,耐磨紋飾層采用能彎曲的阻燃板,基層采用中高密度板,底層由平衡紙制成;包括延伸部分設(shè)置在底層下方,延伸部分和主體部分之間的國度呈弧形。復合樓梯板的制備是先將基板和底板粘合,形成第一預備板;在得到的第一預備板的至少一個邊緣的底板下方設(shè)置一延伸部分;接著將所述第一預備板包含延伸部分的側(cè)邊加工成圓弧狀側(cè)邊,如用銑床將側(cè)邊加工為180°圓弧狀;然后將作為耐磨紋飾層的阻燃板壓貼在第一預備板的上表面,彎曲阻燃板的邊緣貼合第一預備板的圓弧狀側(cè)邊,最后修邊得到成品。上述制備的樓梯板雖然解決了原料損耗和樓梯板的強度問題,但是采用的阻燃板的品種較單一,現(xiàn)在家裝往往要求樓梯板與整個房間的風格一致,用阻燃板制成的樓梯板在外觀上有非常大的局限;另外,壓貼阻燃板時是先在上表面壓貼M小時再用彎曲機器將阻燃板彎曲12小時貼合第一預備板的圓弧狀側(cè)邊,如果還要對延伸部分的圓弧狀側(cè)邊和下表面壓貼阻燃板,整個壓貼過程既復雜而且耗時非常長。另外,由于上述樓梯踏板或者樓梯板與圓頭相對應的另一端的上下兩角均為直角,因此它們不能與地板拼裝,樓梯踏板或者樓梯板的寬度就必須與需要覆蓋的平面寬度相同,使用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邊角沉降的樓梯條及其加工模具。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之一是一種樓梯條,包括基板和壓貼固定在基板上的貼面紙層;基板為整體構(gòu)件,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各個截面的形狀均相同,基板包括依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相連的頭部、主體部和榫頭部;頭部的左部為圓頭部。頭部由左右相連的圓頭部和連接部構(gòu)成;圓頭部的外周側(cè)面為向左凸出的圓弧形曲面,其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具有90° 180°的圓心角的向左凸出的圓弧線形,連接部的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矩形,且圓頭部的上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的上側(cè)面平滑相連,圓頭部的下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的下側(cè)面平滑相連。主體部是頭部的連接部的右上部的向右延伸部分,從而頭部的連接部向下超出主體部,且在連接部與主體部之間形成一個基本呈矩形的缺口 ;主體部的上平面從右方與頭部的連接部的上平面相連,且兩者在同一平面上,主體部的下平面高出頭部的連接部的下平面且兩者相互平行。主體部的右上角為邊角沉降部,該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沿著從左上至右下的方向設(shè)置,且該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從右方與主體部的上平面相連。榫頭部從右方連接在主體部上,且位于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下方。貼面紙層整體連續(xù)分布在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上部、主體部的上平面和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上,所述頭部的外周側(cè)面包括依次相連的連接部的上平面、圓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以及連接部的下平面。所述榫頭部為卡扣公榫或平扣公榫;所述卡扣公榫的下表面上設(shè)有使用時與相鄰地板進行鎖扣連接的凸部。所述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由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平滑相連而構(gòu)成、或由位于上部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相連而構(gòu)成、或由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相連而構(gòu)成,也即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的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由位于上方的向右凸出的圓弧線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或者是由位于上方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線段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或者是由位于上方的向左凹進的圓弧線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蛇x擇的,當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為具有向左凹進部位的圓弧形曲面或者是向右下端延伸的平面時,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與主體部的上平面之間通過圓角過渡連接。所述貼面紙層包括耐磨紙層和浸膠紙層,浸膠紙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基板的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以及基板的主體部的上平面和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上而形成浸膠紙層,耐磨紙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浸膠紙上形成耐磨紙層?;蛘咚鲑N面紙層為噴圖紙層,噴圖紙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基板的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以及基板的主體部的上平面和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上而形成噴涂紙層, 所述噴圖紙兼具裝飾和耐磨作用。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之二是一種樓梯條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左下方,下模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右上方;上模與下模的合模方向為上下方向;在合模狀態(tài)下,上模的模具型腔和下模的模具型腔所共同形成的合模型腔的形狀與待加工的樓梯條的形狀相對應;加工模具還包括彈壓片模和彈性部件。
所述樓梯條的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下述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中的一種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平滑相連而構(gòu)成,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相連而構(gòu)成,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相連而構(gòu)成。
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弧形面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且第二弧形面的形狀與邊角沉降部的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相對應。
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平面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稱為凸筋的向下凸出的部位,該凸筋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圓弧形曲面,該圓弧形曲面的左側(cè)邊緣與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右下端相連,且圓弧形曲面的形狀與邊角沉降部的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相對應。
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第一平面和第一斜面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而構(gòu)成,且所述第一弧形面與第一平面之間平滑過渡,所述第一斜面與第一平面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該角度與邊角沉降部的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對應;或者上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平面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且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稱為凸筋向下凸出的的部位,該凸筋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二面角,且該二面角的棱位于下端,該二面角的位于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兩個面分別稱為左側(cè)面和右側(cè)面,所述二面角的左側(cè)面與第一平面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該角度與邊角沉降部的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對應。
下模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包括從左上至右下依次設(shè)置的下頭部缺口、第三平面和第二側(cè)面,所述下頭部缺口的表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三弧形面、第二平面和第一側(cè)面構(gòu)成,或者是由依次相連的第二平面和第一側(cè)面構(gòu)成。
下模還包括安裝槽;各安裝槽開設(shè)在下模的第三平面處的部位上,安裝槽的開口方向與下模的第三平面的所朝方向一致,各個安裝槽沿前后方向依次設(shè)置在下模的第三平面處的部位上。
彈性部件的數(shù)量與安裝槽的數(shù)量相同,各彈性部件設(shè)置在相應一個安裝槽上,所述彈性部件在未受外力作用時伸出下模的第三平面的表面,受到外力時收縮到下模的第三平面的表面之內(nèi)。
彈壓片模固定在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上;彈壓片模為片狀鋼制一體件,包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的依次相連的壓貼段和模腔段;彈壓片模的模腔段的上表面與上模的模具型腔表面相同;彈壓片模的壓貼段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壓貼段從下方連接在模腔段的左下部,且壓貼部與鉛垂面的夾角Y為1° 5°。
上述彈壓片模還包括收尾段;當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為平面時,收尾段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收尾段水平設(shè)置且從右下方連接在模腔段的右下部,收尾段與模腔段以圓角過渡方式相連;收尾段的上表面與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相接觸。
當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外周側(cè)面形狀呈圓弧形曲面的凸筋時,收尾段由位于左部的向下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的圓弧形曲面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的圓弧形曲面的外周側(cè)面相互緊密接觸,收尾段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
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外周側(cè)面形狀呈二面角的凸筋時,收尾段由位于左部的V型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的V型片體的左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的左側(cè)面緊密貼合,V型片體的右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的右側(cè)面緊密貼合,收尾段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
上述模具的下模還設(shè)有位于右部上表面處的長方形的阻擋缺口,且阻擋缺口從右方與模具型腔的底平面部相通,阻擋缺口的朝向上方的表面與模具型腔的底平面部相連; 所述阻擋缺口的深度為0. 5mm至1. 5mm,寬度為8mm至15mm。
本發(fā)明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發(fā)明制備的樓梯條包括邊角沉降部,不僅使得樓梯條在使用中其貼面紙層的位于基板的主體部的右上角處的部位不易因踩踏而翹皮剝離, 從而延長了樓梯條的使用壽命;并且樓梯條的基板的邊角沉降部的的上部外周側(cè)面、主體部的上平面和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上壓貼整體連貫的貼面紙,所述貼面紙的外觀可以是各種圖案,因此樓梯條的外觀平整、美觀。
(2)樓梯條的基板的頭部的連接部的位于主體部的下平面所在平面以下的部分增加了樓梯條使用時圓頭部的強度,由于連接部的下平面上也壓貼有貼面紙地相應部分,因此在樓梯條的頭部的連接部的下平面受到貼面紙層保護的同時,也增加了使用時的美觀效^ ο
(3)樓梯條的與圓頭相對應的另一端設(shè)置的榫頭部使得樓梯條可以與地板拼接使用,從而樓梯條的寬度不受使用環(huán)境的限制。
(4)本發(fā)明的模具能在一次壓貼過程中實現(xiàn)對樓梯條板材的基板的頭部、主體部的上表面以及邊角沉降部的外側(cè)面熱壓貼面紙,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而且樓梯條板材所壓貼的貼面紙平整連貫,外形美觀。
(5)將坯板放置在下模上后,由于彈性部件對坯板的支撐作用,使得坯板的左上端頭部與下模的下頭部缺口之間留有孔隙,從而在下模向上抬升過程中,原先平整的貼面紙的上端首先受彈壓片模的壓貼段向右的作用力而向坯板的圓頭彎曲,隨著坯板的進一步上升,彈壓片模的壓貼段接觸下模的模腔表面;下模繼續(xù)上升,坯板和耐磨紙組成的胚體進入上模的模腔內(nèi),壓貼段也沿著坯板的圓頭表面向坯板的下板體的下部運動;到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坯板通過貼面紙與彈壓片模的模腔段、已經(jīng)緊密貼合在下模上的壓貼段緊密貼合, 脫模后樓梯條板材表面的貼面紙平整連貫。
(6)由于本發(fā)明包括彈性部件,因此下模的第三平面與水平面夾角的銳角可以在5度到85度之間變化;為了確保坯板能進入上模的模具型腔,配合彈性部件的支撐,第三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較小時,彈性部件將坯板彈出的角度大些,第三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較大時,彈性部件可將坯板彈出的角度小些。
圖1 (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樓梯條的示意圖,圖1 (b)為圖1 (a)的Al部放大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樓梯條的示意圖;圖3 (a)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樓梯條的示意圖,圖3 (b)為圖3 (a)的A2部放大示意圖;圖4 (a)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樓梯條的示意圖,圖4 (b)為圖4 (a)的A3部放大示意圖;圖5 (a)為本發(fā)明的第五種樓梯條的示意圖,圖5 (b)為圖5 (a)的A4部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的第六種樓梯條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制備樓梯條板材的加工模具的一種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彈壓片模從下方朝位于上方的上模的型腔表面放置時的示意圖,所述的上模和彈壓片模處于相互分開的狀態(tài);圖9為圖7所示的加工模具中的下模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的下模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將坯板置于圖9所示下模上時的示意圖;圖12為圖11所示的坯板上依次放置浸膠紙和耐磨紙組成胚體后,將上模向下運動至靠近下?;蛘邔⑾履O蛏线\動至靠近上模時的示意圖;圖13為圖12所示的上模和下模相互間夾住胚體合模時的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所加工的一種坯板示意圖; 圖15為圖14所示坯板加工后得到的樓梯條板材的示意圖;圖16 (a)為本發(fā)明的制備樓梯條板材的第二種加工模具上模和下模相互間夾住胚體合模時的示意圖,圖16 (b)為圖16 (a)的B部放大示意圖;圖17 (a)為本發(fā)明的制備樓梯條板材的第三種加工模具上模和下模相互間夾住胚體合模時的示意圖,圖17 (b)為圖17 (a)的C部放大示意圖; 圖18為本發(fā)明所加工的第二種坯板示意圖;圖19 (a)為本發(fā)明所加工的第三種坯板示意圖,圖19 (b)為圖19 (a)的D部放大示意圖;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上模1,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第二弧形面13 ;下模2,下頭部缺口 21,第三弧形面21-1,第二平面21-2,第一側(cè)面21_3,第三平面22, 第二側(cè)面23,阻擋缺口 24,安裝槽25 ;彈壓片模3,模腔段31,第一弧形片體31-1,平面片體31-2,第二弧形片體31-3,壓貼段 32,收尾段33 ;彈性部件4 ;坯板5,上基板51,圓頭部51-1,主體部51-2,延伸部51_3,豎平面51_3_1,邊角沉降部 51-4,下板體52,圓頭部52-1,延伸部52-2,豎平面52-2-1 ;貼面紙層6,貼面紙6a,浸膠紙層61,浸膠紙61a,耐磨紙層62,耐磨紙62a ; 基板7,頭部71,圓頭部71-1,連接部71-2,主體部72,上平面72_1,下平面72_2,邊角沉降部72-3,鉛垂面72-3-1,膠槽72-4,倒角部72-5,圓角72_6,榫頭部73,卡扣公榫 73-1,凸部73-1-1,平扣公榫73-2 ; 樓梯條8,樓梯條板材80; 凸筋9,圓弧形曲面91,左側(cè)面92,右側(cè)面93。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在對樓梯條8的方位進行描述時,上下左右方向按照圖1所示的方位進行描述,圖中的圖形所朝方位為前方,圖中的圖形所背離的方位為后方。在對上模1、下模2 和彈壓片模3進行描述時,按照圖13所示的方位進行描述。圖中的上模1、下模2、彈壓片模3和坯板5的各個在前后方向上進行延伸的平面或曲面,它們沿前后方向設(shè)置的各邊稱為長邊,在上述各個平面或曲面的長邊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各個截面上的各自的形狀均相同(為相應的各自的線段或相應的各自的曲線,僅下模2的第三平面22 在設(shè)有安裝槽25的部位處的線段的形狀不同),上述各個平面在各個截面上的線段稱為短邊,上述各個曲面在各個截面上的線條稱為曲線,可將由一條曲線沿著一個方向(本發(fā)明中是沿前后方向)進行伸展而得到的曲面稱為該曲線的面或該曲線的曲面,例如對于一段圓弧向后方延伸所得到曲面來說,本發(fā)明稱為圓弧形曲面(簡稱為圓弧面或弧形面),而對于相應形狀的片狀構(gòu)件或某一片狀構(gòu)件的相應形狀的組成部分來說,則稱為圓弧形曲面片體 (簡稱為弧形片體)。對于統(tǒng)稱為貼面紙6a的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 來說,它們的形狀為具有2條長邊和2條短邊的方形,貼面紙6a的長邊沿前后向設(shè)置,短邊圍繞坯板5的外周表面的大部分部位設(shè)置。
(實施例1、樓梯條)見圖1,本實施例的樓梯條8包括基板7和壓貼固定在基板7上的貼面紙層6。基板7 為整體構(gòu)件,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各個截面的形狀均相同。貼面紙層6包括浸膠紙層61和耐磨紙層62。
基板7由依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相連的頭部71、主體部72和榫頭部73構(gòu)成, 頭部71由左右相連的圓頭部71-1和連接部71-2構(gòu)成。圓頭部71-1的外周側(cè)面為向左凸出的圓弧形曲面,其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具有90° 180°的圓心角的向左凸出的圓弧線形(本實施例為半圓形),連接部71-2的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矩形,且圓頭部71-1的上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71-2的上側(cè)面平滑相連,圓頭部71-1的下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71-2的下側(cè)面平滑相連。基板7由上下板體粘結(jié)固定在一起構(gòu)成,頭部的下半部分即為下板體,頭部的上半部分、主體部和榫頭部組成上板體。
主體部72是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右上部的向右延伸部分,從而頭部71的連接部71-2向下超出主體部72,且在連接部71-2與主體部72之間形成一個基本呈矩形的缺口。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從右方與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上平面相連,且兩者在同一平面上;主體部72的下平面72-2高出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下平面且兩者相互平行。
基板7的主體部72的右上角為設(shè)有圓角的部位,圓角的外周側(cè)面即為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的主體部72的右上角的外周側(cè)面由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平滑相連而構(gòu)成。該右上角作為基板7的邊角沉降部72-3。主體部72的上部的包括右上角在內(nèi)的部位較主體部72的右下角部位向右伸出,主體部72的右下角的形狀為倒角72-5。所述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從右方與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相連。主體部72還設(shè)有位于邊角沉降部72-3下方的開口朝右的膠槽 72-4。
榫頭部73從右方連接在主體部72的上下向的中部上,且位于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下方,本實施例中榫頭部73為卡扣公榫73-1。膠槽72_4的下槽壁是卡扣公榫 73-1的上平面的左端部分,膠槽72-4的上槽壁的右端與邊角沉降部72-3的鉛垂面72_3_1 下端相連。卡扣公榫73-1的下表面上還設(shè)有凸部73-1-1,使用時用于與相鄰地板形成鎖扣連接;卡扣公榫73-1的厚度是主體部72厚度的1/5至3/4,本實施例中卡扣公榫72_4的厚度是主體部72厚度的1/3。
卡扣公榫73-1的下表面的左側(cè)邊沿在其上平面的左側(cè)邊沿的左方,卡扣公榫 73-1的下表面的左端通過豎平面與主體部72的下部的右側(cè)面的上端相連,主體部72的下部的右側(cè)面的下端通過倒角72-5與主體部72的下平面72-2相連。
樓梯條8的基板7的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_1和邊角沉降部 72-3的上部圓角的外周側(cè)面上壓貼整張連續(xù)的貼面紙6a,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耐磨紙層 62、浸膠紙層61和基板7依次相互粘結(jié)固定連接在一起,即浸膠紙61a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基板7的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以及基板7的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邊角沉降部72-3的上部圓角的外周側(cè)面上而形成浸膠紙層61,耐磨紙62a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浸膠紙61a上而形成耐磨紙層62。上述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包括依次相連的連接部71-2的上平面、圓頭部71-1的外周側(cè)面以及連接部71-2的下平面。本實施例中所用的浸膠紙61a為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商品號為H68168的木紋紙,所用的耐磨紙6 為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每平方米重量為33g的透明的耐磨紙。
基板7的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位于主體部72的下平面72_2所在平面以下的部分增加了樓梯條8使用時圓頭部71-1的強度。由于連接部71-2的下平面上也壓貼有貼面紙6a的相應部分,因此在樓梯條8的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下平面受到貼面紙層6保護的同時,也增加了使用時的美觀效果。
樓梯條8的基板7設(shè)置邊角沉降部72-3,不僅使得樓梯條8在使用中其貼面紙層 6的位于基板7的主體部72的右上角處的部位不易因踩踏而翹皮剝離,從而延長了樓梯條 8的使用壽命;并且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上部圓角的外周側(cè)面、上平面 72-1和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上壓貼整體連續(xù)的貼面紙6a,所述貼面紙6a的外觀可以是各種圖案,因此樓梯條8的外觀平整、美觀。
上述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 這兩張紙也可以由一張噴圖紙代替,所述噴圖紙在起到裝飾作用的同時也起到了耐磨作用,因此本實施例也可以用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商品號為H2232的噴圖紙作為貼面紙6a,整體連續(xù)壓貼覆蓋在基板7的頭部71 的外周側(cè)面、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邊角沉降部72-3上,并形成了貼面紙層6。
(實施例2、樓梯條)見圖2,本實施例的樓梯條8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基板7的榫頭部73為平扣公榫73-2,平扣公榫7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平面,且兩者相互平行。
(實施例3、樓梯條)見圖3,本實施例的樓梯條8的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基板7的主體部 72的作為邊角沉降部72-3的右上角為設(shè)有斜面的部位,其外側(cè)周面由位于上部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上述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的銳角為20°。
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斜面上、上平面72_1以及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上壓貼整張連續(xù)的貼面紙6a。
(實施例4、樓梯條)見圖4,本實施例的樓梯條其余與實施例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主體部72的上平面 72-1與邊角沉降部72-3的上部斜面之間通過圓角72-6過渡相連。
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斜面上、圓角72_6上、上平面72_1上以及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上壓貼整張連續(xù)的貼面紙6a。
樓梯條8的主體部72也可以用平扣公榫73-2代替卡扣公榫73_1。
(實施例5、樓梯條)見圖5,本實施例的樓梯條8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基板7的主體部72 的作為邊角沉降部72-3的右上角為設(shè)有向左下方向凹進的圓弧形曲面的部位(向左下方凹進也是向左方凹進的一種),基板7的主體部72的右上角的外周側(cè)面由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
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與邊角沉降部72_3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之間也可以通過圓角72-6過渡連接。
(實施例6、樓梯條)見圖6,本實施例的樓梯條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基板7的頭部71的圓頭部71-1的圓心角為90°,圓頭部71-1的位于上板體中的部分所對的圓心角為70°,圓頭部71-1的位于下板體中的部分所對的圓心角為20°。
基板7的主體部72的榫頭部73也可以用卡扣公榫代替平扣公榫73_2。
(實施例7、樓梯條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本實施例所制備的是實施例1和實施例2所述的樓梯條。
見圖7,制造方法所用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彈壓片模3和彈性部件4。上模1和下模2均由45號模具鋼制成,上模1和下模2的長度均為2500mm。本實施例中彈性部件4為圓柱形壓縮彈簧。
見圖8,上模1設(shè)有開口朝向左下方的模具型腔,該模具型腔的表面為經(jīng)過拋光處理的表面,該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二弧形面13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且該模具型腔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各個截面的形狀(也即圖2所示的形狀)相同。其中,第一弧形面11的截面呈圓弧形,其圓心角α為90° 180° (本實施例為120° ),第一平面12呈長方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為10° 80° (本實施例為30° ),第二弧形面13的截面呈圓弧形。
仍見圖8,所述彈壓片模3由0. 5毫米厚的65Μη彈簧鋼片一體沖壓彎曲成型,彈壓片模3由首尾依次相連的3段片體組成,它們是壓貼段32、模腔段31和收尾段33。
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的上表面形狀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形狀相同。模腔段31又分為3小段片體,它們是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的第一弧形片體31-1、平面片體 31-2和第二弧形片體31-3,第一弧形片體31-1、平面片體31_2和第二弧形片體31_3的上表面的形狀分別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的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二弧形面13 相同,并且分別從下方貼合在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的對應位置上,從而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完全吻合。
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該壓貼段32從下方連接在模腔段31的第一弧形片體31-1的左下部,且壓貼段32與鉛垂面的夾角γ為1° 5°。
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該收尾段33水平設(shè)置且從右下方連接在模腔段31的第二弧形片體31-3的右下部;收尾段33與第二弧形片體31-3以小圓角過渡方式相連,該小圓角所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5度,且收尾段33的上表面與上模 1的右部下表面相接觸。收尾段33的寬度(左右向的長度)為5mm至8mm (本實施例中為 6mm) ο
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位于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左側(cè)下方,收尾段33位于模具型腔的右側(cè)下方。彈壓片模3的前后向的長度為2550mm,由其模腔段31的前后兩端通過焊接、鉚接或者螺釘連接的方式固定連接在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的前后兩端上,所述上模1 的前后兩端固定彈壓片模3的位置分別距上模1的前后兩邊沿IOmm至45mm。
見圖9和圖10,下模2設(shè)有開口朝向右上方的模具型腔,該模具型腔的表面為經(jīng)過拋光處理的表面,該模具型腔的表面包括基本按從左上至右下依次設(shè)置的下頭部缺口 21、 第三平面22和第二側(cè)面23,且該模具型腔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各個截面的形狀基本相同。
下頭部缺口 21的表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三弧形面21-1、第二平面21-2和第一側(cè)面 21-3構(gòu)成。第三弧形面21-1與第二平面21-2按照從左上至右下次序依次相連,且第三弧形面21-1與第二平面21-2之間平滑過渡,第三弧形面21-1的截面呈圓弧形,其圓心角β 為0° (180° -α )(本實施例為60° );第二平面21-2的形狀為長方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為30°。上述第三弧形面21-1的弧長與第二平面21-2的短邊長度(左右向的長度)之和與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短邊長度相同,合模狀態(tài)下,壓貼段32彈性折彎變形后位于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三弧形面21-1和第二平面21-2上。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一側(cè)面21-3按照從左下至右上的方位設(shè)置,且與第二平面21-2相垂直。
第三平面22的形狀為露出相應個數(shù)的安裝槽25的槽口的長方形,第三平面22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θ為30°,且與第一側(cè)面21-3相垂直。
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二平面21-2與第三平面22之間的距離為第一側(cè)面21_3的短邊長度,也就是所要加工的坯板5的下板體52的延伸部52-2的豎平面52-2-1的短邊長度。
第二側(cè)面23呈長方形。第二側(cè)面23與第三平面22相垂直。
下模2還設(shè)有位于右部上表面處的水平設(shè)置的長方體形的阻擋缺口 24,該阻擋缺口 M的底面(朝向上方的平面)與模具型腔的第二側(cè)面23相連。所述阻擋缺口 M的側(cè)面 (朝向左側(cè)的平面)的短邊長度(上下向的長度,也即阻擋缺口 M的深度)為0. 5mm至1. 5mm (本實施例中為1.0mm),阻擋缺口 M的底面的短邊長度(左右向的長度,也即阻擋缺口的寬度)為8mm至15mm (本實施例中為10mm)。
安裝槽25有5個,5個安裝槽沿前后向在一直線上依次設(shè)置在下模2上。各安裝槽25的形狀和大小相同,均為圓柱形盲孔,且各安裝槽25的軸線與第三平面22所在平面相垂直。安裝槽25設(shè)置在第三平面22上的左右方向上的左上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25 的軸線至第三平面22左上端的距離約占第三平面22的左上端至右下端總長的1/5。
每個安裝槽25內(nèi)各設(shè)有一個作為彈性部件4的圓柱形壓縮彈簧,壓縮彈簧4在未受外力作用時伸出第三平面22的表面,受到外力時可收縮到第三平面22的表面之下。
上模1與下模2的合模方向為上下方向。上模1與下模2閉合時,上模1的第二弧形面13、第一平面12、第一弧形面11與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第三平面22、第二側(cè)面 23依次連接形成基本閉合的與所要加工的坯板5的形狀吻合的的加工模具的型腔;其中上模1的第一弧形面11與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三弧形面21-1相連而組成完整連續(xù)的半圓形曲面,上模1的第一平面12與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二平面21-2和下模2 的第三平面22平行,而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被夾在上模1的右部的下端面與下模2的阻擋缺口 M的底面之間。
與上模1的模腔表面固定連接的彈壓片模3由其壓貼段32順著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的表面輪廓彈性折彎變形并緊密貼合在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三弧形面21-1和第二平面21-2上后,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的第一弧形片體31-1與緊貼在下模2的第三弧形面21-1上的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相應部分的片體形成完整連續(xù)的半圓形曲面形狀。
制造樓梯條材時,包括以下步驟①見圖14,采用由密度板加工成型的坯板5,坯板5的形狀與上述上模1與下模2合模時組成的型腔的形狀相對應,坯板5的尺寸大小與模具的尺寸大小相對應。坯板5的長度為MOOmm。坯板5由通過白乳膠粘結(jié)固定的上基板51和下板體52構(gòu)成。
上基板51包括連為一體的從左至右依次設(shè)置的截面為四分之一圓形(也即90 度扇形)的圓頭部51-1、截面形狀基本為矩形的主體部51-2和截面形狀為矩形的延伸部51-3。圓頭部51-1的圓心角為90°,半徑為12mm。主體部51_2與延伸部51_3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主體部51-2比延伸部51-3厚Imm至3mm (本實施例中為1. 5mm,圖14中的主體部51-2和延伸部51-3的上下向的長度),主體部51-2的上表面與圓頭部51_1的上方右側(cè)相切。主體部51-2的右上角是壓制或切削成圓角的邊角沉降部51-4,所述圓角的半徑為0. 5mm至10mm,邊角沉降部51-4上下向的長度為1. 5mm,邊角沉降部51-4左右向的長度為1. 95mm。主體部51_2的上表面與邊角沉降部51_4平滑連接。
下板體52包括連為一體的位于左側(cè)的截面為四分之一圓形的圓頭部52-1和位于右側(cè)的截面形狀為矩形的延伸部52-2,圓頭部52-1的圓心角為90°,半徑為12mm。延伸部52-2的下表面與圓頭部52-1的下方右側(cè)相切,延伸部52-2的左右向的長度為8mm,根據(jù)實際使用需要增加或減小。
下板體52的上表面從下方與上基板51下表面粘結(jié)固定,將上基板51與下板體52 參照各自圓頭部對齊再將兩者粘結(jié)固定在一起后,上基板51的圓頭部51-1與下板體52的圓頭部52-1相連后組成完整連續(xù)的半圓形柱體,并作為坯板5的圓頭,下板體52的延伸部 52-2的下表面與上基板51的主體部51-2的上表面平行,下板體52的延伸部52_2的豎平面52-2-1與延伸部52-2的下表面相垂直,上基板51的延伸部51_3的豎平面51_3_1與上基板51的主體部51-2的上表面相垂直。
本實施例也可以用是一體成型的坯板代替上述用兩塊板粘連形成的坯板5,但是一體式坯板是通過在一塊完整板上切割掉一長方體形塊而得到,這種方式在實際使用中原料損耗較大,成本較高。
見圖11,將坯板5的上基板51的下表面朝左下方靠在下模2的彈性部件4上,并且坯板5的前后兩端各距下模2的前后兩端50mm ;由于彈性部件4的支撐作用,坯板5的上基板51的下表面與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的右下部接觸,上基板51的下表面與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的夾角為15°,從而上基板51的下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的銳角Ψ為45°。坯板5的下板體52位于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的右上方。上基板51的延伸部51_3的豎平面51-3-1與下模2的第二側(cè)面23的上部接觸,坯板5的上基板51的上平面朝向右上方。
考慮到坯板4的重量以及需要將坯板5頂出的角度,我們可以改變安裝槽的數(shù)量、 安裝槽的位置或者彈簧的數(shù)量或者選擇不同強度的彈簧或者上述兩種、兩種以上手段合用選定一種強度的彈簧后,可以控制安裝槽25的數(shù)量,設(shè)置較多安裝槽25以放置彈簧以提供較大的彈力以支撐坯板5,從而可將坯板5頂出較大的角度;而不需要將坯板5頂出較大角度時,減少放置的彈簧的數(shù)量即可;當安裝槽25的數(shù)量及位置已經(jīng)確定時,更換不同彈性的彈簧以滿足對坯板的支撐要求。
②見圖12,在坯板5的上基板51的上平面上依次放置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2a, 并使得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2a的下端抵靠在下模2的阻擋缺口 M的朝上平面和右側(cè)壁上;其中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2a的大小相同,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 統(tǒng)稱為貼面紙6a, 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浸膠紙61a為經(jīng)樹脂浸漬的裝飾紙,裝飾紙表面可印刷各種圖案,所述樹脂為三聚氰胺樹脂;耐磨紙6 為表面或內(nèi)部已附有布三氧化二鋁的耐磨原紙經(jīng)三聚氰胺樹脂浸漬而成。本實施例中所用的浸膠紙61a為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商品號為H68168的木紋紙,所用的耐磨紙6 為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每平方米重量為33g的耐磨紙。
耐磨紙6 覆蓋在浸膠紙61a上,浸膠紙61a的短邊長度等于或略大于坯板5的上基板51的邊角沉降部51-4的弧長、主體部51-2的上平面的短邊長度、圓頭部51-1的弧長以及下板體52的圓頭部52-1的弧長和延伸部52-2的下表面的短邊長度之和。
上述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 這兩張紙也可以由一張噴圖紙代替,所述噴圖紙在起到裝飾作用的同時也起到了耐磨作用,因此本實施例也可以用常州市中豪裝飾材料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商品號為H2232的噴圖紙作為貼面紙6a,壓貼覆蓋在基板7的頭部71的外周面、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邊角沉降部72-3上。
③啟動壓機,使下模2向上抬升,合模然后熱壓成型。坯板5、浸膠紙61a和耐磨紙 6 組成胚體后隨同下模2的上升而先進入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右側(cè)區(qū)域內(nèi),此時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2a的左邊部位受壓貼段32的作用力而向位于右側(cè)的坯板5的圓頭彎曲。隨著坯板5的進一步上升,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接觸下模2的模腔表面;下模2繼續(xù)上升,胚體進入上模1的模腔內(nèi),壓貼段32也沿著坯板5的圓頭的半圓柱表面向坯板5的下板體52的下表面運動。
見圖3,到上模1和下模2合模到位時,坯板5的一部分通過貼面紙6a與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和已經(jīng)緊密貼合在下模2上的壓貼段32緊密貼合,坯板4的外周表面的其余部分直接與下模2的第三平面22以及下模2的第二側(cè)面23緊密貼合;其中帶有貼面紙6a的坯板5的圓頭和下板體52的延伸部52-2處于彈壓片模3的第一弧形片體31_1和壓貼段32所形成的包覆體內(nèi)并相互緊密貼合;上基板51的主體部51-2的上平面帶有貼面紙6a的相應部分與彈壓片模3的側(cè)平面段31-2相互緊密貼合;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_4 帶有貼面紙6a的相應部分與彈壓片模3的第二弧形片體31-3相互緊密貼合;坯板5的上基板51的未被下板體52覆蓋的部分與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相互緊密貼合;坯板5的上基板51的延伸部51-3的豎平面51-3-1與下模2的第二側(cè)面23相互緊密貼合。
雖然上述上模1和下模2合模時組成的模腔與坯板4吻合,而正式加工時彈壓片模3的設(shè)置減小了模腔的大小,理論上使得坯板4的輪廓大于模腔的大小;但是由于處理的坯板4由密度板加工成型,具有輕微可塑性,而且彈壓片模3僅0. 5毫米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下模2向上抬升合模時,在外力作用下,坯板4發(fā)生可忽略不計的輕微的壓縮變形,仍然可在包括彈壓片模3的模具型腔內(nèi)熱壓壓貼,壓貼效果完全達到使用要求。
另外,合模時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在下模2的阻擋缺口 M內(nèi),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2a的右下端多余的部分也位于阻擋缺口 M內(nèi)。阻擋缺口 M在步驟②放置浸膠紙 61a和耐磨紙62a時還起到了對浸膠紙61a和耐磨紙6 定位作用,防止其向右方滑動。
由于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與模腔段31的第二弧形片體31_3相連處是一平滑的小圓角,因此下模2向上抬升時不會出現(xiàn)上模1的右下端切斷貼面紙6a以致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不能被覆蓋的情況;因為如果彈壓片模3沒有收尾段33,上模1的右端下表面與模具型腔的第二弧形面13相連處相當于一鋒利的刀口,下模2向上抬升至貼面紙6a 靠近上模1的右端下表面與模具型腔的第二弧形面13相連處時,貼面紙6a極易被相連處切斷,一旦切斷的話,紙張的短邊長度不夠,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就不能被覆蓋。
上模1采用導熱油加熱方式,加熱溫度控制在160°C 200°C之間,熱壓機壓力設(shè)置為45噸(相當于每平方厘米25公斤),熱壓時間為20至40秒。
④下模2向下脫模,此時的坯板5的上基板51的邊角沉降部51-4、主體部51-2的上平面、圓頭部51-1以及下板體52的圓頭部52-1和延伸部52-2的下平面上已經(jīng)壓貼整體連貫的浸膠紙層61,以及以整體連貫覆蓋的形式粘貼固定在浸膠紙層61上的整體連貫的耐磨紙層62,從而得到圖15所示結(jié)構(gòu)的熱壓邊角沉降的樓梯條板材80。
⑤在切割機器上對步驟④得到的樓梯條板材80的右端頭部位進行切割加工得到樓梯條8(其中,與坯板5相對應的部分則成為基板7):對坯板5的上基板51的延伸部51-3 用金剛石成型組合刀具進行切割得到公榫而作為樓梯條8的基板7的榫頭部73(榫頭部73 根據(jù)需要可以是平扣公榫73-2或者卡扣公榫73-1),同時得到位于公榫左上方的開口朝向右側(cè)的凹槽,該凹槽作為樓梯條8的基板7的的膠槽72-4,還對上基板51的右下角的進行倒角加工而得到作為樓梯條8的基板7的主體部72的右下角的倒角72-5 ;如果樓梯條板材80的邊角沉降部51-4 (此時也是樓梯條8的基板7的邊角沉降部72-3的上部)的右端的有多余的貼面紙6a,則從上向下切掉邊角沉降部51-4帶有多余貼面紙6a的部分。若上述對樓梯條板材80的右端頭部位進行切割后得到的是卡扣公榫73-1,則獲得實施例1所述的樓梯條8,若切割后得到的是平扣公榫73-2,則獲得實施例2所述的樓梯條8。
上述樓梯條8的基板7的頭部71是由坯板5的下板體52和其上方上基板51對應的部位組成,上基板51剩余的部分經(jīng)切割后成為基板7的主體部72和榫頭部73。
(實施例8、樓梯條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本實施例所制備的是實施例3所述的樓梯條。
所使用的加工模具與實施例7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處在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一斜面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所述第一斜面從與第一平面12相連的左上端向右下端延伸,第一斜面與第一平面12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
相對應的,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由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的第一弧形片體 31-1、平面片體31-2和側(cè)面片體構(gòu)成,第一弧形片體31-1、平面片體31-2和側(cè)面片體的形狀分別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和側(cè)面相同。
樓梯條的加工方法其余與實施例7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見圖18,步驟①采用的坯板5的上基板51的邊角沉降部51-4是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形狀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的側(cè)面和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的側(cè)面片體形狀相同。
步驟②中浸膠紙61a的短邊長度等于或略大于坯板5的上基板51的邊角沉降部 51-4的短邊長度、主體部51-2的上平面的短邊長度、圓頭部51-1的弧長以及下板體52的圓頭部52-1的弧長和延伸部52-2的下表面的短邊長度之和。
若要制造實施例4所述的樓梯條,則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12和側(cè)面之間還包括弧形面,相對應地,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平面片體31-2和側(cè)面片體之間還包括一段弧形片體,通過弧形片體過渡相連。
(實施例9、樓梯條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本實施例所制備的是實施例3所述的樓梯條。
所使用的加工模具與實施例8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處在見圖16,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上模1 的右部下表面上還固定連接凸筋9,所述凸筋9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二面角,且該二面角的棱位于下端,該二面角的位于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兩個面分別稱為左側(cè)面92和右側(cè)面93,左側(cè)面92 的形狀與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的形狀對應,所述二面角的左側(cè)面92與第一平面12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 (本實施例中為160° ),該角度與邊角沉降部51-4的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對應。
相對應的,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由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的第一弧形片體31-1 和平面片體31-2構(gòu)成,而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由位于左部的V型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33的V型片體的左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左側(cè)面92緊密貼合,V型片體的右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右側(cè)面93緊密貼合,收尾段33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
樓梯條的加工方法其余與實施例8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步驟③合模時,見圖16 (b),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帶有貼面紙6a的相應部分與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的左端V型片體的左片體的下表面緊密貼合。
(實施例10、樓梯條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本實施例所制備的是實施例5所述的樓梯條。
所使用的加工模具與實施例7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處在見圖17,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上模1 的右部下表面上還固定連接凸筋9,所述凸筋9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圓弧形曲面91,該圓弧形曲面91的左側(cè)邊緣與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12右下端相連,且圓弧形曲面91的形狀與坯板 5的邊角沉降部51-4的形狀對應,以保證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能通過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與弧形面94緊密接觸。
相對應的,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由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的第一弧形片體31-1 和平面片體31-2構(gòu)成,而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由位于左部的向下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33的圓弧形曲面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圓弧形曲面91的外周側(cè)面相互緊密接觸,收尾段33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
樓梯條的加工方法其余與實施例7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見圖19,步驟①采用的坯板5的上基板51的邊角沉降部51-4為向左下方向凹進的圓弧形曲面,圓弧形曲面的左上邊緣與主體部51-2的上平面的右側(cè)邊緣相連。
步驟③合模時,見圖17(b),坯板5的邊角沉降部51-4帶有貼面紙6a的相應部分與彈壓片模3的收尾段33的左端向下凸出的弧形片體的下表面緊密貼合。
(實施例11、樓梯條的制造方法和加工模具) 本實施例所制備的是實施例6所述的樓梯條。
所使用的加工模具與實施例7的加工模具其余部分相同,不同之處在上模1的第一弧形面11的圓心角α為90°。
下模2的下頭部缺口 21不包括第三弧形面21-1。
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寬度與下模2的第二平面21-2的短邊長度相同,合模過程中,壓貼段32彈性折彎變形后壓貼在下頭部缺口 21的第二平面21-2上。
樓梯條的加工方法與實施例7的加工方法相同。
以上各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而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有關(guān)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和變化而得到相對應的等同的技術(shù)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shù)方案均應該歸入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樓梯條,包括基板(7)和壓貼固定在基板(7)上的貼面紙層(6);基板(7)為整體構(gòu)件,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各個截面的形狀均相同,基板(7) 包括依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相連的頭部(71)、主體部(72)和榫頭部(73);頭部(71)的左部為圓頭部(71-1);其特征在于頭部(71)由左右相連的圓頭部(71-1)和連接部(71-2)構(gòu)成;圓頭部(71-1)的外周側(cè)面為向左凸出的圓弧形曲面,其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具有90° 180°的圓心角的向左凸出的圓弧線形,連接部(71-2)的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為矩形,且圓頭部(71-1)的上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71-2)的上側(cè)面平滑相連,圓頭部(71-1)的下側(cè)從左方與連接部(71-2)的下側(cè)面平滑相連;主體部(72)是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右上部的向右延伸部分,從而頭部(71)的連接部(71-2)向下超出主體部(72),且在連接部(71-2)與主體部(72)之間形成一個基本呈矩形的缺口 ;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從右方與頭部(71)的連接部(71-2)的上平面相連,且兩者在同一平面上,主體部(72)的下平面(72-2)高出頭部(71)的連接部(71-2) 的下平面且兩者相互平行;主體部(72)的右上角為邊角沉降部(72-3),該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沿著從左上至右下的方向設(shè)置,且該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從右方與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相連;榫頭部(73)從右方連接在主體部(72)的上下向的中部上,且位于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下方;貼面紙層(6)整體連續(xù)分布在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上部、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上,所述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包括依次相連的連接部(71-2)的上平面、圓頭部(71-1)的外周側(cè)面以及連接部(71-2) 的下平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條,其特征在于所述榫頭部(73)為卡扣公榫(73-1)或平扣公榫(73-2);所述卡扣公榫(73-1)的下表面上設(shè)有使用時與相鄰地板進行鎖扣連接的凸部(73-1-1)。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條,其特征在于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由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 (72-3-1)平滑相連而構(gòu)成、或由位于上部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或由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也即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 的外周側(cè)面的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截面的形狀由位于上方的向右凸出的圓弧線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或者是由位于上方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線段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或者是由位于上方的向左凹進的圓弧線與位于下方的鉛垂線段相連而構(gòu)成。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樓梯條,其特征在于當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為具有向左凹進部位的圓弧形曲面或者是向右下端延伸的平面時,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與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之間通過圓角(72-6)過渡連接。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條,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面紙層(6)包括耐磨紙層(62) 和浸膠紙層(61),浸膠紙(61a)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基板(7)的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以及基板(7)的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上而形成浸膠紙層(61),耐磨紙(6 )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浸膠紙(61a)上形成耐磨紙層(62);或者所述貼面紙層(6)為噴圖紙層,噴圖紙以整體連續(xù)覆蓋的形式粘結(jié)固定在基板 (7)的頭部(71)的外周側(cè)面以及基板(7)的主體部(72)的上平面(72-1)和邊角沉降部 (72-3)的外周側(cè)面上而形成噴涂紙層,所述噴圖紙兼具裝飾和耐磨作用。
6.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樓梯條的加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左下方,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開口朝向右上方;上模(1)與下模(2) 的合模方向為上下方向;在合模狀態(tài)下,上模(1)的模具型腔和下模(2)的模具型腔所共同形成的合模型腔的形狀與待加工的樓梯條的形狀相對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彈壓片模 (3)和彈性部件(4);所述樓梯條的基板(7)的主體部(72)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下述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中的一種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平滑相連而構(gòu)成,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沿從左上至右下方向傾斜的斜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由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與位于下部的前后向的鉛垂面(72-3-1)相連而構(gòu)成;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 (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第一平面(12)和第二弧形面(13)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且第二弧形面(13)的形狀與邊角沉降部(72-3)的第一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向右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相對應;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 (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和第一平面(12 )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稱為凸筋(9)的向下凸出的部位,該凸筋 (9)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圓弧形曲面(91),該圓弧形曲面(91)的左側(cè)邊緣與模具型腔的第一平面(12)右下端相連,且圓弧形曲面(91)的形狀與邊角沉降部(72-3)的第三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向左凹進的圓弧形曲面相對應;當所述的邊角沉降部(72-3)的外周側(cè)面的形狀為上述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形狀時,上模 (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 )、第一平面(12)和第一斜面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而構(gòu)成,且所述第一弧形面(11)與第一平面(12)之間平滑過渡,所述第一斜面與第一平面(12)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該角度與邊角沉降部(72-3)的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對應;或者上模(1)的模具型腔的表面由第一弧形面(11)和第一平面(12)從左上至右下依次相連且平滑過渡而構(gòu)成,且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稱為凸筋(9)向下凸出的的部位,該凸筋(9)的外周側(cè)面形狀為二面角,且該二面角的棱位于下端,該二面角的位于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兩個面分別稱為左側(cè)面(92)和右側(cè)面(93),所述二面角的左側(cè)面(92)與第一平面(12)之間的交角為140° 165°,該角度與邊角沉降部(72-3)的第二種外周側(cè)面的位于上部的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對應;下模(2)的模具型腔的表面包括從左上至右下依次設(shè)置的下頭部缺口(21)、第三平面 (22)和第二側(cè)面(23),所述下頭部缺口(21)的表面由依次相連的第三弧形面(21-1)、第二平面(21-2)和第一側(cè)面(21-3)構(gòu)成,或者是由依次相連的第二平面(21-2)和第一側(cè)面 (21-3)構(gòu)成;下模(2 )還包括安裝槽(25 );各安裝槽(25 )開設(shè)在下模(2 )的第三平面(22 )處的部位上,安裝槽(25)的開口方向與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的所朝方向一致,各個安裝槽(25) 沿前后方向依次設(shè)置在下模(2)的第三平面(22)處的部位上;彈性部件(4)的數(shù)量與安裝槽(25)的數(shù)量相同,各彈性部件(4)設(shè)置在相應一個安裝槽(25)上,所述彈性部件(4)在未受外力作用時伸出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的表面,受到外力時收縮到下模(2)的第三平面(22)的表面之內(nèi);彈壓片模(3)固定在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上;彈壓片模(3)為片狀鋼制一體件,包括一體沖壓彎曲成型的依次相連的壓貼段(32)和模腔段(31);彈壓片模(3)的模腔段(31) 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模具型腔表面相同;彈壓片模(3)的壓貼段(32)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壓貼段(32)從下方連接在模腔段(31)的左下部,且壓貼部(32)與鉛垂面的夾角γ 為1° 5°。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樓梯條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彈壓片模(3)還包括收尾段 (33);當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為平面時,收尾段(33)的形狀為長方形的片體,收尾段(33) 水平設(shè)置且從右下方連接在模腔段(31)的右下部,收尾段(33)與模腔段(31)以圓角過渡方式相連;收尾段(33)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相接觸;當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外周側(cè)面形狀呈圓弧形曲面(91)的凸筋(9) 時,收尾段(33)由位于左部的向下凸出的圓弧形曲面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33)的圓弧形曲面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圓弧形曲面(91)的外周側(cè)面相互緊密接觸,收尾段(33)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左端部位為外周側(cè)面形狀呈二面角的凸筋(9)時,收尾段 (33)由位于左部的V型片體和位于右部的平面片體構(gòu)成,收尾段(33)的V型片體的左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左側(cè)面(92)緊密貼合,V型片體的右片體的上表面與凸筋(9)的右側(cè)面(93)緊密貼合,收尾段(33)的平面片體的上表面與上模(1)的右部下表面的平面部位的相應部分相接觸。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樓梯條的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2)還設(shè)有位于右部上表面處的長方形的阻擋缺口(24),且阻擋缺口(24)從右方與模具型腔的底平面部(23)相通,阻擋缺口(24)的朝向上方的表面與模具型腔的底平面部(23)相連;所述阻擋缺口(24) 的深度為0. 5mm至1. 5mm,寬度為8mm至15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樓梯條及其加工模具,樓梯條包括基板和壓貼固定在基板上的貼面紙層;基板為整體構(gòu)件,其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鉛垂設(shè)置的各個截面的形狀均相同,基板包括依照從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相連的頭部、主體部和榫頭部;頭部的左部為圓頭部。貼面紙層整體連續(xù)分布在基板的主體部的邊角沉降部的上部外周側(cè)面、主體部的上平面和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上,所述頭部的外周側(cè)面包括依次相連的連接部的上平面、圓頭部的外周側(cè)面以及連接部的下平面。本發(fā)明的模具能在一次壓貼過程中實現(xiàn)對樓梯條板材的基板的頭部、主體部的上表面以及邊角沉降部的外側(cè)面熱壓貼面紙,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而且樓梯條板材所壓貼的貼面紙平整連貫,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B27M3/12GK102493610SQ20111035985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劉建平, 楊丹 申請人:常州朗坤裝飾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