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實心球教學訓練輔助器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實心球教學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自實心球問世以來,實習球的教學訓練一直采用自投自撿或互投互撿球的人工撿球方法。即投球—撿球—再投球。這種練習方法存在練習密度小,訓練強度低,練習過程易出現(xiàn)砸傷人的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心球教學訓練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實心球教學訓練裝置,包括投擲場地、實心球回收機構、紅外測距儀及顯示屏,其特點是:所述實心球回收機構包括傳送鏈、攔球網(wǎng)、斜坡板及儲球箱;所述傳送鏈包括橫向傳送鏈及縱向傳送鏈,所述橫向傳送鏈設置在投擲場地上與投擲線相對端的內側,所述縱向傳送鏈設置在投擲場地的側邊,其一端與橫向傳送鏈相接,另一端與儲球箱相接;
所述攔球網(wǎng)設置在投擲場地上與投擲線相對的一端;所述斜坡板設置在投擲場地內與橫向傳送鏈的側邊相接;所述紅外測距儀設置在投擲場地與縱向傳送鏈相對的側邊;所述顯示屏設置在縱向傳送鏈的外側靠近儲球箱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實心球回收機構省去撿球環(huán)節(jié),則將成倍提高練習密度和強度。同時還避免發(fā)生傷害事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結構的俯視圖。
圖中:1—攔球網(wǎng);2—橫向傳送鏈;3—斜坡板;4—實心球;5—縱向傳送鏈;6—顯示屏;7—儲球箱;8—紅外測距儀;9—投擲場地;10—投擲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實心球教學訓練裝置,包括投擲場地9、實心球回收機構、紅外測距儀8及顯示屏6,其特點是:所述實心球回收機構包括傳送鏈、攔球網(wǎng)1、斜坡板3及儲球箱7;所述傳送鏈包括橫向傳送鏈2及縱向傳送鏈5,所述橫向傳送鏈2設置在投擲場地9上與投擲線10相對端的內側,所述縱向傳送鏈5設置在投擲場地9的側邊,其一端與橫向傳送鏈2相接,另一端與儲球箱7相接;
所述攔球網(wǎng)1設置在投擲場地9上與投擲線10相對的一端;所述斜坡板3設置在投擲場地9內與橫向傳送鏈2的側邊相接;所述紅外測距儀8設置在投擲場地9與縱向傳送鏈5相對的側邊;所述顯示屏6設置在縱向傳送鏈5的外側靠近儲球箱7的位置。
使用過程:
啟動實心球回收機構,投擲者從儲球箱7中取出實心球立于投擲線外,對著攔球網(wǎng)1投擲,當實心球4落于場地后,紅外測距儀8將實心球落地的位置信息傳輸至顯示屏6,實心球4在慣性的作用下向前運動沖向攔球網(wǎng)1彈回后落入橫向傳送鏈2上,并隨橫向傳送鏈2的運動被送至縱向傳送鏈5,再由縱向傳送鏈5送至儲球箱7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