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自由調節(jié)角度的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手臂受傷的病患或者輕微中風的患者,由于手臂受創(chuàng)或者手臂感知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腿部不能承受太多的作用力,因此一般常見的輔助病患運動的多為純機械式的一端在地面上一端置于病患腋下的撐桿式裝置,但是這種裝置長距離運動對病患的腋下有一定的危害,如出汗起疹子等,另外對于病患躺在病床上想稍微放松抬高腿部等動作就需要其他人進行輔助幫忙,因此研發(fā)一種適用于可病患獨自完成一系列操作的腿部康復設備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具有可可自由調節(jié)角度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康復裝置包括置于地面上的支座、與所述支座相連并托住病患大腿的呈半圓柱套筒狀的連接部,所述支座連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支座球面配合的球體,所述支座上鉸接設置有與所述支座呈人字分布的輔助支撐桿。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上設置有繞過病患大腿的束帶。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與病患大腿之間設置有固定在所述連接部上的透氣緩沖層。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位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內部注入有水,所述中空結構管路連通制冷設備或者制熱設備。
優(yōu)選的,所述輔助支撐桿與地面之間設置有滾輪。
優(yōu)選的,所述滾輪上設置有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利用支座和底座的配合,底座上設置有與支座球面配合的球體,利用球體實現支座相對底座的角度調整,另外通過與支座呈人字分布的輔助支撐桿實現支座的重心調整。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的結果示意圖。
圖中:1-支座、2-連接部、3-底座、4-球體、5-輔助支撐桿、6-束帶、7-透氣緩沖層、8-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輔助抬腿的腿部功能康復裝置包括置于地面上的支座1、與支座1相連并托住病患大腿的呈半圓柱套筒狀的連接部2,支座1連接在底座3上,底座3上設置有與支座1球面配合的球體4,支座1上鉸接設置有與支座1呈人字分布的輔助支撐桿5。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利用支座1和底座3的配合,底座3上設置有與支座1球面配合的球體4,利用球體4實現支座1相對底座3的角度調整,另外通過與支座1呈人字分布的輔助支撐桿5實現支座1的重心調整。
為了防止本實用新型中連接部2相對患者大腿錯動,連接部2上設置有繞過病患大腿的束帶6。為了防止連接部2對病患接觸處的皮膚造成局部濕氣太大,連接部2與病患大腿之間設置有固定在連接部2上的透氣緩沖層7。為了預冷或者預熱與病患接觸部分,連接部2位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內部注入有水,中空結構管路連通制冷設備或者制熱設備。為了便于輔助支撐桿5在地面上的滑行,輔助支撐桿5與地面之間設置有滾輪8,為了防止?jié)L輪8在地面上打滑,滾輪8上設置有防滑紋。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性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