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體育用品,具體的說是一種多功能的腿部健身器械。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增加。戶外健身器材成了都市人必備的生活設施。但是現(xiàn)在的健身器材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多為中老年人設置,多數(shù)是增加腰,腿的活動量,很少有適合年輕人使用的,能鍛煉人的四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特別是下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身體的敏捷度的健身器材。
第二,健身器材功能單一,不利于節(jié)約資源。
第三,健身器材沒有專門針對單個下肢提供康復訓練器材。也就是針對單個下肢暫時性損傷或永久性殘缺的人設置的康復訓練器材。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
第一,可以鍛煉人的下肢的健身器材。
第二,可以鍛煉人下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的訓練器材。
第三,也可以作為針對單個下肢的康復訓練器材。
第四,具有多種功能。
一種多功能的腿部健身器械,也可以說是一種健身器械包括桿子(1),旋轉器(2),底座(3),根基(4),螺栓(5),鋼珠(6);其特征是:所述桿子(1)與所述底座(3)、所述根基(4)固定連接;旋轉器(2)包括孔洞(2.1),圓環(huán)凸起(2.2),圓環(huán)盤(2.3),旋轉橫板(2.4);所述旋轉器(2)的中心有一個所述圓環(huán)盤(2.3),所述圓環(huán)盤(2.3)的中心有一個所述孔洞(2.1),所述圓環(huán)盤(2.3)的下端有一個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所述圓環(huán)盤(2.3)的左右兩側有兩個所述旋轉橫板(2.4);所述桿子(1)穿過所述孔洞(2.1);所述螺栓(5)有至少4個,并穿過所述根基(4);所述底座(3)設有一個圓環(huán)凹槽(3.1),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設置至少所述18個所述鋼珠(6),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的位置與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的位置對應,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嵌入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內(nèi)。
本發(fā)明也可以說是一種鍛煉下肢協(xié)調(diào)能力的健身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個90°彎角,將所述桿子(1)分為上端的水平桿部分和下端的垂直桿部分,所述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的長度至少為所述旋轉器(2)寬度的一半。
本發(fā)明也可以說是一種下肢鍛煉的健身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旋轉橫板(2.4)的一側設置了穿繩孔(2.5),繩子(7)穿過所述穿繩孔(2.5)并系個雙8字結,所述繩子(7)另一端穿過一個圓錐體(8),并且在末端打個結,所述圓錐體(8)中心穿孔。
本發(fā)明也可以說是一種康復訓練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旋轉橫板(2.4)的外側兩端設置為圓弧型。
本發(fā)明也可以說是一種單下肢康復訓練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旋轉橫板(2.4)的前后兩側中的一側固定踏腳板(9)。所述踏腳板(9)為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踏腳板(9)直角面與旋轉橫板(2.4)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也可以說是一種腿部健身器械,其特征是:所述旋轉橫板(2.4)的前后兩側分別固定兩個踏腳板(9)。所述踏腳板(9)為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踏腳板(9)直角面與旋轉橫板(2.4)固定連接。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圓環(huán)盤(2.3)的直徑為30cm-60cm。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的底面為中間低兩端高的弧形。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的底面為中間高兩端低的弧形。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放置黃油,將所述鋼珠(6)均勻地嵌在黃油中。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個90°彎角,將所述桿子(1)分為上端的水平桿部分和下端的垂直桿部分,所述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為圓弧形狀。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旋轉抓環(huán)(10)為一個圓環(huán),并且在圓環(huán)的外側有一個拉環(huán),所述旋轉抓環(huán)(10)由橡膠制成,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圈凹槽,所述旋轉抓環(huán)(10)的圓環(huán)穿過所述桿子(1)的一圈凹槽。
本發(fā)明還可以是這樣的: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設置至少18個凹坑(3.2),所述凹坑中放置所述鋼珠(6)。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方式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方式一的分解的細節(jié)示意圖。
圖3為實施方式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方式三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方式四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方式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實施方式五的俯視圖。
圖8為實施方式五的透視圖。
圖9為實施方式六的俯視圖。
圖10為實施方式六的透視圖。
圖11為實施方式七的俯視圖。
圖12為實施方式八的俯視圖。
圖13為實施方式九的俯視圖。
圖1-13中,1為桿子,2為旋轉器,3為底座,4為根基,5為螺栓,6為鋼珠,7為繩子,8為圓錐體,9為踏腳板,10為旋轉抓環(huán)2.1為孔洞,2.2為圓環(huán)凸起,2.3為圓環(huán)盤,2.4為旋轉橫板,2.5為穿繩孔,3.1為圓環(huán)凹槽,3.2凹坑。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一,參見圖1-2,桿子(1)與底座(3)、根基(4)固定連接。這樣桿子是固定的,不會旋轉。
旋轉器(2)的中心有一個圓環(huán)盤(2.3),圓環(huán)盤(2.3)的中心有一個孔洞(2.1),所述桿子(1)穿過所述孔洞(2.1);這樣設計的作用是,圓環(huán)盤(2.3)可以圍繞著桿子(1)旋轉。
所述圓環(huán)盤(2.3)的下端有一個圓環(huán)凸起(2.2),底座(3)設有一個圓環(huán)凹槽(3.1),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設置至少所述18個鋼珠(6)。這樣設計的作用是,鋼珠(6)在凹槽中滾動帶動圓環(huán)凸起(2.2)旋轉,從而帶動圓環(huán)盤(2.3)旋轉。
圓環(huán)凸起(2.2)的底面為中間高兩端低的弧形。這樣設計的作用是,圓環(huán)凸起(2.2)與鋼珠(6)接觸面很小,可以減少阻力。
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的位置與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的位置對應,所述圓環(huán)凸起(2.2)嵌入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內(nèi)。這樣設計的作用是,圓環(huán)凸起(2.2)可以固定旋轉器(2)與底座(3)的相對位置,不會左右移動。
由于旋轉器(2)的荷載都在鋼珠(6)上,為了延長鋼珠的使用壽命,圓環(huán)凸起(2.2)的底面為中間高兩端低的弧形。這樣可以將作用在鋼珠(6)上垂直方向的重力分解為兩個側面的分力,使得原來對鋼珠(6)表面一個點的磨損變?yōu)閷︿撝?6)表面一個圓弧面的磨損,磨損面大,磨損程度就小,鋼珠(6)就能更長時間保持外觀為圓形,也就延長鋼珠的使用壽命。
圓環(huán)盤(2.3)的左右兩側有兩個所述旋轉橫板(2.4);是將腳踩踏在旋轉橫板(2.4)可以使得旋轉器(2)旋轉。
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放置黃油,將所述鋼珠(6)均勻地嵌在黃油中。黃油起潤滑和固定作用,使得所述鋼珠(6)不會隨意在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中滾動,也就是說所述鋼珠(6)均勻地放置在圓環(huán)凹槽(3.1),這樣旋轉器(2)就能比較平穩(wěn)地旋轉。
所述螺栓(5)有至少4個,并穿過所述根基(4);用螺栓(5)將根基(4)是固定在堅硬的水泥地上,并埋在地下或者用水泥澆注表面。這樣能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傾倒。
實施方式一的使用方法有三種:
第一,站在本發(fā)明旁邊,用一只腳向前踏在旋轉橫板(2.4)上,并用力向前蹬,使得旋轉器(2)旋轉。然后抬起這只腳,如果抬腳不及時,會被旋轉橫板(2.4)打到腳,當旋轉橫板(2.4)旋轉到腳的位置時,再踩一下旋轉橫板(2.4),一直重復這個動作。
第二,站在本發(fā)明旁邊,用一只腳向后鉤踏在旋轉橫板(2.4)上,并用力向后蹬,使得旋轉器(2)旋轉。然后抬起這只腳,如果抬腳不及時,會被旋轉橫板(2.4)打到腳,當旋轉橫板(2.4)旋轉到腳的位置時,再踩一下旋轉橫板(2.4),一直重復這個動作。
以上兩種方法,如果覺得單腳站立不穩(wěn),可以用手扶住桿子(1)。
第三,站在本發(fā)明的圓環(huán)盤(2.3)上面,手扶住桿子(1),用一只腳蹬地,使得旋轉器(2)旋轉。當然手扶住扶住桿子(1)時,不能握太緊,否則容易磨傷皮膚,因為桿子(1)是固定的,不會旋轉。正確的握法是將手臂肘部跨在桿子(1)上。
第一種方法,是近固定的運動方式,使足伸(背屈)、內(nèi)收和外展,鍛煉了人腿部的脛骨前肌。
第二種方法,是近固定的運動方式,使小腿屈,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相當于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動作,鍛煉了人腿部的股二頭肌和小腿三頭肌。
由于以上兩種方法都是用一只腳向前踏在旋轉橫板(2.4)上,并用力向前蹬,使得旋轉器(2)旋轉。然后抬起這只腳,如果抬腳不及時,會被旋轉橫板(2.4)打到腳。所以這兩種方法都能夠鍛煉人的下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身體的敏捷度。抬起的速度取決于旋轉器(2)的轉速和踩踏的頻率,而這兩項都使用者都能自己控制。所以雖然有被旋轉橫板(2.4)打到腳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很低。就比如我們開車也有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正確駕駛,這種可能性是極低的。
第三種方法,是近固定的運動方式,使小腿屈,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相當于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動作,鍛煉了人腿部的小腿三頭肌和股二頭肌。在第三種方法中,人是會隨著旋轉器(2)一起旋轉的,所以這種方法還可以鍛煉人克服暈眩的感覺。
以上這三種方法都可以針對單個下肢提供康復訓練,也就是針對單個下肢暫時性損傷或永久性殘缺的人提供的康復訓練。
實施方式二,參見圖3,所述旋轉橫板(2.4)的一側設置了穿繩孔(2.5),繩子(7)穿過所述穿繩孔(2.5)并系個雙8字結,所述繩子(7)另一端穿過一個圓錐體(8),并且在末端打個結,所述圓錐體(8)中心穿孔。這樣設計的作用是,繩子(7)可以在旋轉器(2)旋轉的時候,離地作圓周運動。當然旋轉器(2)旋轉速度要達到一定的速率,否則向心力不足以使得繩子(7)圓周運動。圓錐體(8)是為了增加繩子(7)末端的重量,使繩子(7)晃起來比較直,不會飄起來。
實施方式二的使用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方法,站在本發(fā)明旁邊,用一只腳向前踏在旋轉橫板(2.4)上,并用力向前蹬,使得旋轉器(2)旋轉。然后抬起這只腳,當旋轉橫板(2.4)的系的繩子(7)旋轉到腳的位置時,雙腳要跳高,躍過繩子(7),等到旋轉橫板(2.4)旋轉到腳的位置時,再踩一下旋轉橫板(2.4),一直重復這個動作。
第二種方法,站在本發(fā)明旁邊,用一只腳向后踏在旋轉橫板(2.4)上,并用力向后蹬,使得旋轉器(2)旋轉。然后抬起這只腳,當旋轉橫板(2.4)的系的繩子(7)旋轉到腳的位置時,雙腳要跳高,躍過繩子(7),等到旋轉橫板(2.4)旋轉到腳的位置時,再踩一下旋轉橫板(2.4),一直重復這個動作。
這兩種方法都能夠鍛煉人的下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身體的敏捷度。原因和實施方式一類似。
第三種方法和實施方式一一樣,這里不再詳述。
實施方式三,參見圖4。在實施方式一和二的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中,如果覺得單腳站立不穩(wěn),可以用手扶住桿子(1)。但是由于桿子(1)與人的身體有一段距離,用手扶住桿子(1)比較費勁。所以實施方式三將桿子(1)進行改進,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個90°彎角,將所述桿子(1)分為上端的水平桿部分和下端的垂直桿部分,所述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的長度至少為所述旋轉器(2)寬度的一半。由于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離人的身體很近,這樣手就可以不費力地抓住桿子(1)的水平桿部分。
實施方式四,參見圖5。在實施方式一、二和三的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中會有旋轉橫板(2.4)打到腳的可能性。雖然可能性很小,但是萬一發(fā)生了旋轉橫板(2.4)打到腳時,將所述旋轉橫板(2.4)的外側兩端設置為圓弧型,就可以使得旋轉橫板(2.4)對腳的損傷降到比較小。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當打擊傷害發(fā)生時,對同一體積和質量的打擊物體而言,并且速度相同的情況下,打擊物體外形存在的鈍角比銳角的傷害要小,而類似圓形的打擊物體比外形存在的鈍角的傷害又要小。
實施方式五,參見圖6-8。人的腳踩踏旋轉橫板(2.4)垂直面的時候,由于腳踝的轉動的范圍限制,腳掌通常呈一個傾斜面,所以真正的著力點在腳掌前端,而踩踏的部位通常在旋轉橫板(2.4)垂直面的上端。為了使得旋轉橫板(2.4)的整個面都能均勻的受力,同時整個腳掌也能均勻施加作用力,因此將所述旋轉橫板(2.4)的前后兩側中的一側固定踏腳板(9)。所述踏腳板(9)為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踏腳板(9)直角面與旋轉橫板(2.4)固定連接。這樣旋轉橫板(2.4)就會有一個傾斜面,與腳掌的傾斜面相對應,這樣優(yōu)點在于:第一,使得旋轉橫板(2.4)的整個面都能均勻的受力,同時整個腳掌也能均勻施加作用力,這樣使用者在踩踏旋轉橫板(2.4)的過程中會比較舒服和省力。第二,如果不加設踏腳板(9),踩踏的部位通常在旋轉橫板(2.4)垂直面的上端,容易磨損器械,縮短使用壽命,即,加設了踏腳板(9)有利于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
實施方式六,參見圖9-10。實施方式五中旋轉橫板(2.4)的前后兩側中的一側固定踏腳板(9)。這樣對于同一只腳而言,只能有第一種使用方法和第二種使用方法的其中一種,不能兩種使用方法都可以使用。而且實施方式五只能對固定的一只右腳(左腳)進行鍛煉,不能對左腳和右腳都適用。這是實施方式五中的兩個缺陷。實施方式六中所述旋轉橫板(2.4)的前后兩側分別固定兩個踏腳板(9)。所述踏腳板(9)為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踏腳板(9)直角面與旋轉橫板(2.4)固定連接。這樣解決了實施方式五中的缺陷。即,對于同一只腳而言,兩種使用方法都可以使用。同樣,也可以針對左腳和右腳都適用。
實施方式七,參見圖11。人在扶著桿子(1)時,身體是向前傾斜的,正好是呈現(xiàn)一個弧形,所以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個90°彎角,將所述桿子(1)分為上端的水平桿部分和下端的垂直桿部分,所述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為圓弧形狀。這樣桿子(1)的上端的水平桿部分的圓弧形狀與人身體向前傾斜的弧形相對應,符合人體功能學的設計,這樣使用起來更舒適。
實施方式八,參見圖12。實施方式一中第三種使用方法站在本發(fā)明的圓環(huán)盤(2.3)上面,手扶住桿子(1),用一只腳蹬地,使得旋轉器(2)旋轉。當然手扶住扶住桿子(1)時,不能握太緊,否則容易磨傷皮膚,因為桿子(1)是固定的,不會旋轉。雖然用手臂肘部跨在桿子(1)上可以克服這個缺陷,但是如果操作不正確的話,在使用過程中有磨傷皮膚的可能性。針對實施方式一中的缺陷,旋轉抓環(huán)(10)為一個圓環(huán),并且在圓環(huán)的外側有一個拉環(huán),所述旋轉抓環(huán)(10)由橡膠制成,所述桿子(1)中間有一圈凹槽,所述旋轉抓環(huán)(10)的圓環(huán)穿過所述桿子(1)的一圈凹槽。這樣使用者可以抓住旋轉抓環(huán)(10)的拉環(huán),而旋轉抓環(huán)(10)位于桿子(1)的一圈凹槽處,這樣旋轉抓環(huán)(10)就不會向下向上移動,與所述桿子(1)脫離。而且旋轉抓環(huán)(10)可以相對于桿子(1)進行旋轉運動,所以使用者抓住旋轉抓環(huán)(10)的拉環(huán)時,可以帶動旋轉抓環(huán)(10)旋轉,就不會產(chǎn)生磨傷皮膚的問題了。
實施方式九,參見圖13。實施方式一中的,底座(3)設有一個圓環(huán)凹槽(3.1),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設置至少所述18個鋼珠(6)。這樣有可能鋼珠(6)會在圓環(huán)凹槽(3.1)滾動,造成鋼珠(6)在圓環(huán)凹槽(3.1)分布不均勻,從而會影響旋轉器(2)平穩(wěn)旋轉,同時也會造成對器械的不均勻磨損,這樣既影響使用者使用器械,又會減少器械的壽命。所以實施方式九,所述圓環(huán)凹槽(3.1)設置至少18個凹坑(3.2),所述凹坑中放置所述鋼珠(6)。這樣可以將鋼珠(6)固定在圓環(huán)凹槽(3.1)的凹坑(3.2)中,使得鋼珠(6)在圓環(huán)凹槽(3.1)分布均勻,旋轉器(2)能夠平穩(wěn)旋轉。
實施方式十,前述實施方式一到九,可以在合理范圍內(nèi)組合使用。
本發(fā)明比較好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問題:
第一,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二以及實施方式九都可以鍛煉人的四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特別是下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提高身體的敏捷度的健身器材。
第二,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和實施方式二分別都有三種使用方法,以及實施方式三到實施方式九也有多種使用方式,而且這些使用方法可以鍛煉人下肢的不同部位的肌肉群,解決了以往健身器材功能單一的缺陷,并且也利于節(jié)約資源。
第三,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一的三種使用方法都是針對單個下肢提供康復訓練,也就是針對單個下肢暫時性損傷或永久性殘缺的人提供的康復訓練。
當然,本發(fā)明也能像其他健身器材一樣,針對大眾人群進行下肢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