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髖訓練測量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柔韌訓練器材,具體為開髖訓練測量器,其特征是:順時針旋轉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5)垂直向下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11)滾動,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小。逆時針旋轉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垂直向上移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指示的高度同時變大,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大。在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靜力性拉伸韌帶,控制時間一般在10-20秒,從而實現(xiàn)了靜力性訓練的目的,練習者根據(jù)生理負荷的反應及時有效地控制訓練時渦輪減速開髖角度,渦輪的減速的機械原理應用到柔韌器械中,符合體育科學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和漸增負荷原則。
【專利說明】開髖訓練測量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體育器材,具體為開髖訓練測量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沒有專門針對開髖訓練測量器械,傳統(tǒng)的開髖訓練時練習者在土地或者地板上劈叉拉伸韌帶,這種訓練方法不足之處是容易弄臟練習者的鞋和衣服,對身體姿勢難以控制,其髖、膝、踝關節(jié)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對強度和負荷難以準確控制,容易造成練習者動作變形和拉傷韌帶。開髖訓練的測量難度較大,高考體操武術項目對柔韌素質訓練測量的方法采用的是目測法,沒有準確的測量開髖的器材。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開髖訓練測量器,能夠安全、干凈衛(wèi)生的進行訓練,并且能夠測量縱叉離地的高度。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其特征是:一種開髖訓練測量器,由渦輪箱1、手輪2、絲桿3、定位軸承4、絲桿螺母5、直線導軌6、滑套7、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8、高度指示針9、帶刻度尺的立柱10、滾動輪11、軸桿12和側擋板13組成,其特征是:通過中間手輪2的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帶動渦輪箱I下的絲桿3,繞絲桿轉動的絲桿螺母5與直線導軌6上的滑套7同時垂直上下移動,帶動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8同時垂直上下移動達到縱叉訓練和測量的目的,其特征是:在其外側設計刻度尺零點在下,沿立柱垂直向上刻度分布在立柱的側軸上,高度指示針9能夠將上下移動的距離準確的指示出來。順時針旋轉圖1的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5垂直向下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8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下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11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指示的高度同時減小,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小。逆時針旋轉圖1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垂直向上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上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9指示的高度同時變大,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大。停止轉動手輪2,在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靜力性拉伸韌帶,控制時間一般在10-20秒,從而實現(xiàn)了靜力性訓練的目的,練習者根據(jù)生理負荷的反應及時有效地控制訓練時渦輪減速開髖角度,當練習者感覺到疼痛或者堅持不了訓練時可以通過手輪逆時針旋轉減小分開的角度,降低了生理負荷,練習者能夠繼續(xù)進行柔韌拉伸訓練。通過這種方法訓練降低了柔韌時因為疼痛而產(chǎn)生的恐懼心理,渦輪的減速的機械原理應用到體育柔韌訓練器械中,符合體育科學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和漸增負荷原則。
[0005]練習者坐在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上縱叉訓練,地上的塵土或其它臟物不能弄臟練習者的鞋和衣服。練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訓練,尤其是愛干凈的女生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訓練中。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0006]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其特征是:側擋板13有效地控制了縱叉訓練時前后腿分別在同一條直線上,前腿大小腿伸直在一條直線上貼在側擋板13的一偵牝后腿大小腿伸直在一條直線上貼在側擋板13另一側,一手扶在手輪2上轉動手輪,另一手扶在直線導軌6上面的橫梁上。兩腳腳尖繃直伸直兩腿縱向劈叉,抬頭、挺胸、立腰注意練習時的身體姿態(tài)。
[0007]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其特征是:練習者通過靈活地轉動手輪2及時調整生理負荷進行腿部韌帶拉伸訓練,手輪2的旋轉帶動圖3渦輪箱內(nèi)部裝置手輪桿1-1、平行軸承1-2、傘行齒輪1-3、齒輪箱內(nèi)蝸桿1-4的減速緩慢地旋轉,與蝸桿相連接的絲桿3帶動絲桿螺母5上下移動,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8垂直移動的距離會慢慢地上下移動,當停止轉動手輪2,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分開的角度和高度能夠有效地完成制動,此時可以進行高度不變的靜力性拉伸腿部韌帶。渦輪減速原理應用到柔韌訓練中,從而有效地防止訓練時韌帶拉傷,符合體育訓練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有效地防止了拉傷腿部韌帶。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有效地腿部柔韌訓練器,該訓練器特征是能夠有效地控制踝、膝、髖關節(jié),防止訓練時各關節(jié)隨意運動而使動作變形。通過渦輪箱I側面的手輪2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可以準確地控制分開和閉合的角度,練習者根據(jù)自己的柔韌程度、生理反應及時地調整縱叉訓練時升降的高度。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給練習者提供了一個有效地測量與訓練器材,安全、干凈衛(wèi)生的進行柔韌訓練,對腿部韌帶訓練的拉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廣和實用價值,通過靈活轉動手輪控制生理負荷進行科學的訓練開髖劈叉。
[0010]因此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器械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渦輪減速原理應用到柔韌訓練中,符合體育訓練循序漸進的原則,克服了訓練者的畏懼心理,增強了對柔韌訓練的自信心。練習者可以通過手輪2的轉動及時的調整生理負荷進行科學化訓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去渦輪箱體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發(fā)明帶刻度尺的立柱10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順時針旋轉圖1的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5垂直向下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8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下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11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指示的高度同時減小,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小。逆時針旋轉圖1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垂直向上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上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9指示的高度同時變大,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大。停止轉動手輪2,在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靜力性拉伸韌帶,控制時間一般在10-20秒,從而實現(xiàn)了靜力性訓練的目的,練習者根據(jù)生理負荷的反應及時有效地控制訓練時渦輪減速開髖角度,當練習者感覺到疼痛或者堅持不了訓練時可以通過手輪逆時針旋轉減小分開的角度,降低了生理負荷,練習者能夠繼續(xù)進行柔韌拉伸訓練。通過這種方法訓練降低了柔韌時因為疼痛而產(chǎn)生的恐懼心理,渦輪的減速的機械原理應用到體育柔韌訓練中,符合體育科學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和漸增負荷原則。
【權利要求】
1.一種開髖訓練測量器,由渦輪箱(I)、手輪(2)、絲桿(3)、定位軸承(4)、絲桿螺母(5)、直線導軌(6)、滑套(7)、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8)、高度指示針(9)、帶刻度尺的立柱(10)、滾動輪(11)、軸桿(12)和側擋板(13)組成,其特征是:通過中間手輪(2)的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帶動渦輪箱(I)下的絲桿(3),繞絲桿轉動的絲桿螺母(5)與直線導軌(6)上的滑套(7)同時垂直上下移動,帶動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8)同時垂直上下移動達到縱叉訓練和測量的目的,其特征是:在其外側設計刻度尺零點在下,沿立柱垂直向上刻度分布在立柱的側軸上,高度指示針(9 )能夠將上下移動的距離準確的指示出來,順時針旋轉圖1的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5)垂直向下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8)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下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11)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指示的高度同時減小,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小,逆時針旋轉圖1手輪(2),渦輪箱下絲桿(3)垂直順時針旋轉,帶動絲桿螺母垂直向上移動,與絲桿螺母相連接的分腿支撐板在絲桿螺母滑套上固定的聯(lián)合體同時垂直向上移動,輪軸(12)軸桿上的兩個滾動輪滾動,與絲桿螺母相互連接的高度指示針指示的高度同時變大,離地的高度同時變大,停止轉動手輪(2),在角度不變的情況下進行靜力性拉伸韌帶,控制時間一般在10-20秒,從而實現(xiàn)了靜力性訓練的目的,練習者根據(jù)生理負荷的反應及時有效地控制訓練時渦輪減速開髖角度,當練習者感覺到疼痛或者堅持不了訓練時可以通過手輪逆時針旋轉減小分開的角度,降低了生理負荷,練習者能夠繼續(xù)進行柔韌拉伸訓練,通過這種方法訓練降低了柔韌時因為疼痛而產(chǎn)生的恐懼心理,渦輪的減速的機械原理應用到體育柔韌訓練器械中,符合體育科學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和漸增負荷原則。
【文檔編號】A63B71/06GK103877697SQ201410107650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茍小平 申請人:茍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