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力板的滑輪座,特別是一種在運動過程中能自動復位的滑輪座。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人們在滿 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各類特色休閑運動項目越來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如利用雙腳扭動帶 動滑輪轉動,再利用使用者的重心來驅動前進的活力板就是其中一種,它由于輕便、價格便 宜,并具有健身、刺激、挑戰(zhàn)性等特點,無需象滑板一樣用腳蹬地也能驅動前進,已成為青少 年新興的休閑運動項目。活力板對滑輪座的要求極高,既要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又要具有 較高的靈活度,使作用在滑輪上的扭力和彎曲力消失時及時復位,雖然現有滑輪座的輪叉 能自由轉動,但沒有自動復位的功能,因此現有滑輪座在輪叉轉動時復位不靈活,甚至會產 生卡死的現象。為此,許多生產廠家和有識之士都進行了卓有成效地開發(fā)和研究,但至今尚 未有合理的產品面世。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活力板滑輪座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結 構簡單合理、轉向靈活、自動復位并具有助力效果的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它包括與活力板固定連接的固定 座、傾斜的輪叉和連接軸,所述固定座的上下軸承座上對應安裝有軸承,輪叉及固定座通過 連接軸和固定螺絲連接成一體,固定座上設有環(huán)形彈簧凹槽,環(huán)形彈簧凹槽上設有支撐點, 輪叉上設有插入環(huán)形彈簧凹槽內的推動點,支撐點與推動點平分環(huán)形彈簧凹槽,被平分的 環(huán)形彈簧凹槽內分別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一端頂在支撐點上,另一端頂在推動點上。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固定孔。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在運動過程中輪叉受到扭力及 彎曲力時,推動輪叉帶動滑輪相對固定座向一側旋轉,其中一側的復位彈簧壓縮儲能;當扭 力及彎曲力平衡時,在被壓縮的復位彈簧的彈簧力作用下,復位彈簧通過推動點推動輪叉 帶動滑輪向相反方向旋轉,使輪叉帶動滑輪轉向靈活,并快速自動復位,如此反復運動,即 可推動活力板快速前進。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固定座與復位彈簧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通過固定孔11與活力板固定連接的固定座3、傾斜的輪叉7和連接軸8,滑輪安裝在輪叉7上,所述固定座3的上下軸承座上對應安裝有軸承3、5,輪叉7及固定座3通過連接軸8和固定 螺絲1連接成一體,輪叉7可相對連接軸8旋轉,連接軸8通過軸承3、5可相對固定座3旋 轉,固定座3的底面上設有環(huán)形彈簧凹槽9,環(huán)形彈簧凹槽9上設有支撐點10,輪叉7的頂 面上設有插入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并可繞環(huán)形彈簧凹槽9轉動的推動點6,支撐點10與推動 點6平分環(huán)形彈簧凹槽9,被平分的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分別設有復位彈簧4,復位彈簧4 一 端頂在支撐點10上,另一端頂在推動點6上。運動時,在外力作用下,輪叉7帶動滑輪圍繞 轉動中心做左右運動,推動點6在運動的同時也左右推動兩側的復位彈簧4,復位彈簧4在 支撐點10及推動點6的作用下相互伸展推動輪叉7及滑輪復位,從而完成自動復位功能。
權利要求一種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包括與活力板固定連接的固定座(3)、傾斜的輪叉(7)和連接軸(8),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3)的上下軸承座上對應安裝有軸承(3、5),輪叉(7)及固定座(3)通過連接軸(8)和固定螺絲(1)連接成一體,固定座(3)上設有環(huán)形彈簧凹槽(9),環(huán)形彈簧凹槽(9)上設有支撐點(10),輪叉(7)上設有插入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的推動點(6),支撐點(10)與推動點(6)平分環(huán)形彈簧凹槽(9),被平分的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分別設有復位彈簧(4),復位彈簧(4)一端頂在支撐點(10)上,另一端頂在推動點(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座(3)上設 有固定孔(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力板自動復位滑輪座,包括與活力板固定連接的固定座(3)、傾斜的輪叉(7)和連接軸(8),所述固定座(3)的上下軸承座上對應安裝有軸承(3、5),輪叉(7)及固定座(3)通過連接軸(8)和固定螺絲(1)連接成一體,固定座(3)上設有環(huán)形彈簧凹槽(9),環(huán)形彈簧凹槽(9)上設有支撐點(10),輪叉(7)上設有插入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的推動點(6),支撐點(10)與推動點(6)平分環(huán)形彈簧凹槽(9),被平分的環(huán)形彈簧凹槽(9)內分別設有復位彈簧(4),復位彈簧(4)一端頂在支撐點(10)上,另一端頂在推動點(6)上。采用本結構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轉向靈活、自動復位并具有助力作用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3C17/01GK201565088SQ20092019809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夏建新 申請人:夏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