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桿頭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爾夫桿頭套,尤其是指一種可容易套置、容易取出且不易 脫落的高爾夫桿頭套。
背景技術:
高爾夫球是一種越來越興盛的休閑運動,同時因為高爾夫球具通常費用高昂, 因此使用者對于球桿的維護也相當重視,當高爾夫球桿收藏在球桿袋時,球桿的 頭部容易相互碰撞而受損。
因此有人提出了 一種改良,參照授權公告號第CN2905137Y號r具有喇叭狀 開口的高爾夫頭套」,包括有用在容納高爾夫球桿頭部的嚢狀部以及用在包裹球 桿長柄的狹長管狀部,嚢狀部與狹長管狀部為一體結構,狹長管狀部為延展收縮 性能好的編織物結構,其下端具有管口,其中管口為從上至下逐漸擴大的喇叭狀 結構。
上述的設計是將頭套套入球桿頭部,惟,在進行套置過程中,須費力使頭套 撐大開口,而緊迫的通過球桿頭部,雖然是利用收縮性能好的編織物,但依然需 要撐大才可順利套置,并非一完善的設計。
本發(fā)明人本著多年從事運動用品設計的經驗,希望憑借本發(fā)明,而可排除或 至少減輕先前技藝所遭遇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現有的頭套需要將開口撐 大,方可令球桿頭部撐開頭套開口,讓球桿頭部容置在頭套內,使高爾夫桿頭部 獲得保護。這樣的設計存有球桿頭部不容易容置在頭套,也不容易取出,且這種 憑借編織物保護頭部的設計,編織物的厚度需要具有一定厚度,才可達到保護的 功效,但當頭套太大時,又會有拿取不容易且占空間的缺失。現有的設計雖然使 球桿獲得到保護,但球桿不容易裝設,且保護的頭套體積太大,依然具有種種不便,需要加以改良。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包含有一基座、 一支架、 一束片與一蓋片,支架一端 結合基座并向上形成一卡合部,支架另一端樞接束片與蓋片,令蓋片與基座之間 形成一開口,高爾夫桿頭部可以容易的由空間進入蓋片與束片之間,而高爾夫桿 桿身則卡合于支架上的卡合部,即容易的將高爾夫桿收藏在頭套內,得到一確實 的保護,同時具有可以容易裝設與取出的優(yōu)點。
就以上所述可以歸納出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
1.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其中高爾夫桿可以容易的收藏在頭套內,同時高爾 夫桿也可以容易的由頭套取出,確實相當方便、實用。
2.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其中高爾夫桿頭部憑借頭套的保護,而可以避免及
其它高爾夫桿產生碰撞與刮痕。
3.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其中高爾夫桿穿伸于頭套內相當迅速,完全不費力。
圖1: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由圖1的3-3剖面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由圖1所取的前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頭套呈開啟的立體外觀圖 圖6:為本發(fā)明圖5的延續(xù),表高爾夫桿穿伸于頭套的動作圖; 圖7:為本發(fā)明圖6的延續(xù),表高爾夫桿穿伸于頭套的動作圖; 圖8:為本發(fā)明圖7的延續(xù),表高爾夫桿穿伸于頭套的動作圖。 附圖標記說明l-頭套;lO-基座;ll-開放面;12-容置空間;13-固定孔;20-支架;21-本體;211-側壁;212-底壁;213-固定孔;214-固定部;215-固定孔;22-卡合部;221-開槽;23-固定件;24-固定件;30-束片;31-接合部;32-固定孔;40-蓋片;41-固定孔;42-凸緣;2-高爾夫桿;201-頭部;202-桿身;A-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與圖2,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2頭套1的立體外觀圖與立體分解圖。 本發(fā)明高爾夫桿2頭套1包含有一基座10、 一支架20、 一束片30與一蓋片40?;鵌O具有一開放面11與一具有一定深度的容置空間12,其中基座10的 一壁面設有一固定孔13。
支架20包括一近似U字型的本體21,本體21包括兩側壁211與一底壁212, 其中兩側壁211末梢分別設有一固定孔213,底壁212往上延伸出一固定部214, 其中固定部214上設有一固定孔215,固定孔215對應于基座10的固定孔13。固 定部214又往上突長一^^合部22,卡合部22軸向形成一開槽221,斷面呈弧狀, 其中卡合部22的內層設為軟質塑料,外層設為硬質塑料。
束片30兩端向內彎折分別形成一接合部31,接合部31上并形成一固定孔32。 束片30本身具有彈性,而可以達到束緊的功效,其中束片30可設為松緊帶的態(tài) 樣。
蓋片40呈立體弧狀,兩側之中段處分別形成一固定孔41,異在兩側的一端 向上形成一凸緣42。
支架20容置在基座10的容置空間12,令本體21的固定部214貼設在基座 IO的壁面,同時固定孔215對應于固定孔13, 一固定件23穿過兩固定孔215、 13,將支架20結合在基座10,固定件23可設為鉚釘,將支架20與基座10鉚接 在一起。
束片30套置著支架20的兩側壁211,蓋片40套置在最外層,令固定孔41、 32、 213對應呈一直線,兩固定件24分別穿過固定孔213、 32、 41,將支架20、 束片30與蓋片40結合在一起,同時讓支架20、、束片30與蓋片40可以相對樞 轉,固定件24可設為鉚釘,將支架20、束片30與蓋片40鉚接在一起。
參照圖3與圖4,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2頭套1的示意圖。支架20結合在基座 10,同時蓋片40樞接在支架20,蓋片40局部封閉了基座10的開;^文面11,讓頭 套1形成一空間A。
參照圖5至圖8,為本發(fā)明高爾夫桿2頭套l使用的動作圖。當要使用頭套l 套置高爾夫桿2時,使用者可握持蓋片40凸緣42,將蓋片40與支架20相對樞 轉,使頭套1的空間A變大,此時,高爾夫桿2的頭部201由空間A伸入,令頭 部201穿伸入蓋片40與束片30之間,頭部201同時將束片30往基座10方向撐 開,以束片30的彈性束緊頭部201,令頭部201被限制在頭套1內不脫落。
高爾夫桿2的桿身202則卡設在支架20的卡合部22,令桿身202容置在開 槽221,憑借弧狀開槽221而具有挾持力量,同時卡合部22內部的軟質塑料可以容易的使桿身202壓擠在軟質塑料,而硬質塑料則提供卡固的功效,使桿身202 #1挾持而不脫落。
高爾夫桿2的頭部201因為被頭套1所包覆,因此收藏在頭套l內,將設有 頭套l的高爾夫桿2收藏在球桿袋,數支高爾夫桿2雖然同時收藏在球桿袋,但 因為有頭套l的保護,使高爾夫桿2的頭部201不會發(fā)生直接碰撞,而可確實避 免撞擊與刮傷,確實可以妥善的收藏高爾夫桿2。
當使用者要使用高爾夫桿2時,令桿身202脫離卡合部22,此時高爾夫桿2 與頭套l產生相對樞轉,可以容易的將頭部201由蓋片40與束片30之間脫出, 即達到取出高爾夫桿2的目的。
本發(fā)明頭套1的形狀是與高爾夫桿2配合,并不局限于本發(fā)明所表示的圖式, 頭套l的形狀可隨著不同號數的高爾夫桿2作改變,不同號數的高爾夫桿2,頭 部201的形狀也不同,因此頭套l也隨著不同。
本發(fā)明的高爾夫桿是可容易的穿伸于頭套內,頭套包含有一基座,基座上固 定一支架,支架另一端還樞設有一束片與一蓋片,同時蓋片與基座之間形成一空 間,高爾夫桿頭部可以容易的由空間進入蓋片與束片之間,而高爾夫桿桿身則卡 合于支架上的卡合部,即容易的將高爾夫桿收藏在頭套內,得到一確實的保護。
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 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 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套包含有一基座、一支架、一束片與一蓋片;所述的支架一端結合所述的基座并向上形成一卡合部,所述的支架另一端樞接所述的束片與所述的蓋片,所述的蓋片與基座之間形成一開口,高爾夫桿的頭部穿伸于所述的開口中,容置在所述的蓋片與所述的束片之間,高爾夫桿的桿身卡合于所述的卡合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片是松緊帶。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一本 體,所述的本體包括兩側壁與一底壁,所述的底壁結合所述的基座,所述的側壁 樞接所述的束片與蓋片。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的一壁面 設有一固定孔,所述的支架的底壁設有一固定孔,所述的支架包括一固定件穿過 所述的兩固定孔,將基座與支架結合在一起。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片兩端分別 設有一固定孔,所述的蓋片兩端也分別設有一固定孔,所述的支架兩側壁同時也 分別設有一固定孔,所述的支架包括兩固定件穿過上述的固定孔,將支架、束片 與蓋片結合在一起。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是 鉚釘。
7.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 的卡合部設有一開槽,且所述的卡合部斷面是呈弧狀。
8.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高爾夫桿頭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合 部內層設為軟質塑料,外層設為硬質塑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高爾夫桿頭套,是可容易的使高爾夫桿穿伸于頭套內,頭套包含有一基座,基座上固定一支架,支架另一端還樞設有一束片與一蓋片,同時蓋片與基座之間形成一空間,高爾夫桿頭部可以容易的由空間進入蓋片與束片之間,而高爾夫桿桿身則卡合于支架上的卡合部,即容易的將高爾夫桿收藏在頭套內,得到一確實的保護。
文檔編號A63B55/00GK101417174SQ200710181589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詹天從 申請人:全德榮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