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簡易彈性牽引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屬醫(yī)療輔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手指康復的簡易彈性牽引支架。
背景技術:
手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手是人體與外界接觸最多最頻繁的部位,因而手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據(jù)我國手外科奠基人王樹寰教授統(tǒng)計手部創(chuàng)傷占北京積水譚醫(yī)院急診病人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手外科的手術占院手術總數(shù)的百分之三十。手部創(chuàng)傷中,肌腱損傷或伴有肌腱損傷占絕大多數(shù),肌腱損傷后必須修復。但據(jù)申請人所知,屈指肌腱斷裂吻合手術或肌腱醫(yī)治手術后經(jīng)常引起肌腱粘連,即肌腱吻合部位與周圍組織的粘連,肌腱的粘連可影響肌腱的滑動,從而嚴重影響手指的屈伸活動。肌腱的愈合有外源性愈合及肌腱自身自主修復兩條途徑。我們知道,肌腱的愈合快和功能的恢復好需做到(1)改進肌腱修復方保護肌腱的血液供應;(2)保護與修復腱鞘;(3)高質(zhì)量的肌腱吻合技術,做到?jīng)]有腱橫斷面外露,沒有過多的線頭;(4)健康的肌腱床;(5)在吻合處應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外,早期保護性被動活動越來越被重視,因為它可最大限度預防肌腱術后粘連。
所以,醫(yī)學界公認的預防肌腱粘連的有效手段為術后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以手屈肌腱損傷為例,術后早期開始進行被動屈指下的主動伸指練習,這樣即可保護屈肌腱斷傷吻合部不因張力過大而發(fā)生再斷裂,又可通過伸指活動而帶動屈肌腱輕度滑動,避免粘連,從而最大程度的恢復手指的運動功能。若是手伸肌腱損傷,則術后早期開始進行被動伸指下的主動屈指練習。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97214425.0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其用于手外傷及手部復合傷術后康復鍛煉,該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為一個放在手臂內(nèi)側(cè)的手功能休息位形狀的托板1,托板1手腕部用螺絲4固定一個半環(huán)形不銹鋼片3,鋼片3上鉆有5個小孔5,從孔中各引出一條橡皮筋6,橡皮筋6的另一端各連接一個環(huán)形指套7,環(huán)形指套7套在5個手指上,兩條尼龍扣帶2分別將托板1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關節(jié)部。但是該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結(jié)構復雜,臨床效果不好。該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不能根據(jù)傷者的手形來調(diào)節(jié)橡皮筋6的高低;橡皮筋6不能根據(jù)不同恢復時期及需要來調(diào)整其拉力。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的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jié)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任何手形的簡易彈性牽引支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簡易彈性牽引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支架為一個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框架另一端根據(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2-5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90°-17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
本實用新型操作原理按肌腱的愈合有外源性肌腱愈合學說,認為肌腱愈合依靠腱鞘或腱旁組織長入的肉芽組織來實現(xiàn)愈合。故此前肌腱手術原則早期吻合,術后牢固固定(常因粘連致手指活動障礙),近半個世紀以來,通過動物實驗研究,認為在滑液的維持下肌腱有主動的修復能力。安裝彈性牽引支架后早期進行保護性被動活動可使外源性結(jié)締組織拉長、松馳,可打斷修復部位與周圍組織粘連,從而保證了肌腱的滑動范圍。早期保護性活動尚有促進內(nèi)源性愈合的能力,這主要是因為運動可促進腱鞘及滑膜組織的滑液分泌,使肌腱愈合處獲得充足營養(yǎng),運動還可使腱外膜細胞受到應力作用的刺激而增生,加速細胞分化增殖,運動又使腱細胞分泌的膠原纖維按應力方向作整齊排列,減少雜亂無序的腱纖維數(shù)目,從而使肌腱愈合處牢靠,外形整齊,表面光滑,增加傷指的活動度。
本實用新型依靠彈性筋條的牽引力,使屈指肌腱得到了無阻抗的機械作用。牽拉力的大小可按臨床要求調(diào)節(jié)改變固定長臂與指形牽引部的角度來實現(xiàn),使之與患指的軸線相一致,使患指能按正常解剖結(jié)構進行功能練習,使用安全,痛苦少,病人易接受。本實用新型改善了指間關節(jié)的屈曲,避免了指間關節(jié)攣縮,最大限度地預防了肌腱術后粘連。它結(jié)構簡單,操作方便,手術醫(yī)師可自行制作安裝。
本實用新型從1998年8月至2004年4月完成了66例133指的診治工作,經(jīng)隨訪2月至13月,測定患者傷指的總主動活動度;用TAM系統(tǒng)評定法作為評定標準即患者各指關節(jié)主動屈曲度之和減去各指關節(jié)主動伸直受限度之和。活動范圍正常,49指,評定為優(yōu);TAM≥健側(cè)的75%,61-指,評定為良;TAM≥健側(cè)的50%,19指,評定為可;TAM<健側(cè)50%,4指,評定為差。優(yōu)良率為82.7%,有效率為97%。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多功能手外傷鍛煉支具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示意圖;圖3是在患手伸肌腱損傷時佩帶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附圖中1托板;2尼龍扣帶;3半環(huán)形不銹鋼片;4螺絲;5小孔;6橡皮筋;7環(huán)形尼龍扣指套;8固定長臂;9指形牽引部;10彈性筋條;11指套;12前臂石膏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簡易彈性牽引支架,為一個用約50cm長的8號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框架另一端根據(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5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12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
本實施例的制作過程1、畫出傷員手外形草圖;2、根據(jù)草圖將8號鐵絲彎制成與手的外形相符的支架(附圖2)。支架分兩部分與前臂對應的部位稱固定長臂8,將被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與手部對稱的部分稱指形牽引部9,指形牽引部9通過彈性筋條10與手指的指套11相連;3、安裝當患者肌腱吻合術后,如果是屈肌腱損傷,支架放置于屈側(cè),調(diào)節(jié)支架的角度為120°,使腕關節(jié)屈曲0°-30°(根據(jù)肌腱吻合后張力確定),掌指關節(jié)屈曲45°。如為伸肌腱損傷,支架放置于伸側(cè),腕關節(jié)背伸0°-30°(根據(jù)肌腱吻合后張力確定)掌指關節(jié)伸直位。
實施例2一種簡易彈性牽引支架,為一個用約50cm長的8號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蚣芰硪欢烁鶕?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4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17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
本實施例的制作、安裝同實施例1。
實施例3一種簡易彈性牽引支架,為一個用約40cm長的8號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蚣芰硪欢烁鶕?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2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9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
本實施例的制作、安裝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1.一種簡易彈性牽引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支架為一個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框架另一端根據(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2-5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90°-17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手指康復的簡易彈性牽引支架。該支架為一個鐵絲按手形繞制的框架,框架一端的固定長臂(8)固定在前臂石膏板(12)內(nèi)。框架另一端根據(jù)受傷手指的需要設有2-5個指形牽引部(9),固定長臂(8)與指形牽引部(9)成90°-170°的夾角;每個牽引部通過一根彈性筋條(10)與對應的指套(11)相連。本實用新型改善了指間關節(jié)的屈曲,避免了指間關節(jié)攣縮,最大限度地預防了肌腱術后粘連。它結(jié)構簡單,操作方便,手術醫(yī)師可自行制作安裝。
文檔編號A63B21/02GK2860463SQ20052005245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李永斌 申請人:李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