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及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統(tǒng)的娛樂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種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及其結構。
背景技術:
風箏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娛樂工具,風箏的形狀也很多樣化,風箏大的有幾十米,而小的長只有十幾厘米?,F(xiàn)在市場上出售的多為大風箏,且大風箏的大批量制作技術已經(jīng)很成熟了;但是,反觀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手工制作,譬如說,小風箏的圖案花樣需要手工繪制在薄綢上,箏骨架使用的竹篾絲采用手工剖削,這樣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制作難度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小風箏制作時,絲綢材料容易錯位,在印刷圖案時,絲綢必須用褪漿等后續(xù)處理工藝等問題。
同時,還解決了箏骨架篾絲固定不易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將制作小風箏的工藝改進成(1)絲綢的整理;(2)矩形塑料薄片與絲綢粘合;(3)對待印圖案花樣實際輪廓線以外的粘合片的絲綢部位印上糊膠漿;(4)印刷風箏的圖案花樣;(5)制造可粘貼風箏骨架的有圖案花樣的風箏面;(6)將制好的箏骨架固定在風箏面上。
同時,對小風箏的結構上改進是通過在各根篾絲的交叉點設置一個定位片,而且,各根篾絲的直徑都是一致的。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塑料薄片為規(guī)格統(tǒng)一的矩形片,塑料片的其中一邊的長度比所使用的絲綢寬度的l/n小。這樣可以使塑料薄片在綢面上不靠緊,平行排列放置N片塑料薄片,片間留下的余縫為剪片所需,兩綢邊為掛針板條使用;塑料薄片四周邊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不干膠膠漿。N的大小根據(jù)綢幅的寬度變化,一般來說N在3-5的范圍內(nèi)變化。
作為優(yōu)選,塑料薄片四周邊有膠與絲綢粘合成一體,在小風箏圖案花樣的實際輪廓線外1-3mm的絲綢部分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糊膠漿。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加有固形填充粉的粘合糊膠漿,除進一步粘合塑料薄片和絲綢外,這也為以后分離兩者時剝離方便。而剝離下來的綢面上局部地方和四邊有一定厚度的干糊料,這種綢片是有一定剛性的軟片。在上述塑料薄片與綢面粘合之片適用絲網(wǎng)印印刷,也可以采用機印印刷及電腦印刷等各種印刷技術,印刷小風箏的圖案花樣,以及與制作風箏所需的相關的標記線等。
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的制造風箏面過程中,在已印刷圖案花樣實際輪廓線內(nèi)外1-2mm處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膠漿。上膠漿以后,便于將風箏面剪裁下來,而不致于使絲綢發(fā)毛。
作為優(yōu)選,絲綢的整理,是將絲綢兩側鉤掛在針板條上,再按絲綢幅寬固定針板條。針板是一種露出固定針尖的絲綢整理機械上的專用配件,這里將若干塊針板連制成條形,制成有一定長度的專用工具,就是針板條。用針板條固定絲綢是為了便于粘貼塑料薄片,同時可以便于整理絲綢的經(jīng)緯,防止因經(jīng)緯不垂直,制成的小風箏蝶翅將會變形,不對稱,以至于放飛不起來。
作為優(yōu)選,風箏的篾絲采用圓形拉絲專用工具,制成直徑相同的篾絲,然后置于定型筒進行熱風定型。定型時可以幾百根甚至上千根一起進行,這樣效率大大提高了。采用圓柱形拉絲篾作箏篾絲,篾絲的直徑的規(guī)格不大于0.4mm,相對于原來的用手工加工存在厚薄差異的扁平篾絲,不僅制作速度快,質量高,而且圓形篾絲在風力的吹拂下的形變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在箏篾絲能向上,又能微微向后,使箏面形成極佳的對稱風斗,產(chǎn)生較大的升力,方便卸風,使小風箏更平穩(wěn)。
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的將箏骨架固定在風箏面上時,是將絲綢印片與塑料薄片分離,綢片印刷面四周邊與鐵制平板四周邊上的不干膠粘合,然后采用磁定位方法,用若干個小磁鐵壓住已上粘膠且已調整到位的箏骨架上的箏篾絲。定位后,為加快膠水干燥速度,可放在設置電熱臺板的工作臺上進行。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篾絲橫截面是圓形的,篾絲直徑為0.2--0.4mm之間。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定位片中部設有通孔,其周圍設有至少四個的小孔。四個小孔可以便于插入篾絲,使篾絲相對位置準確,不易移動。
因此,本發(fā)明具有可以大批量生產(chǎn),絲綢材料經(jīng)緯線垂直,不易錯動的優(yōu)點;而且篾絲的直徑一致,能夠保證風箏的平衡性,定位片的設置保證了篾絲相對位置固定,而且易于制作。
同時,本發(fā)明還具有外觀小巧美觀、易于放飛的優(yōu)點。
附圖1是小風箏的制作工藝流程圖。
附圖2是小風箏的產(chǎn)品結構圖。
附圖3是六孔定位片結構圖。
具體實施事例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如附圖1和2所示,先將選好的白坯綢的兩側鉤掛在針板條上,按絲綢幅寬固定兩側的針板條,這樣就可以達到理順絲綢經(jīng)緯紋理垂直的要求了;同時,制作塑料薄片,并將其四周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不干膠漿,將四周已有不干膠水的塑料薄片平行且不靠緊的排列放置3片,與綢面上粘合,然后沿片間空縫剪裁分開。將上述帶有綢布的粘合片用絲網(wǎng)印印刷上加有固形填充粉的粘合糊膠漿待干;再用絲網(wǎng)印刷上風箏圖案花樣,其中包括需要的相關標記線,然后在上述此片上風箏畫面的圖案花樣的實際輪廓線內(nèi)外1mm處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膠漿,這樣做的目的是利于風箏面沿輪廓線剪裁下來而不至于發(fā)毛且易于剪裁,此后分離綢片與與塑料薄片,此塑料薄片可以反復使用。然后反轉綢印片(綢印片上一般印有若干個小風箏圖案花樣)粘在四周有雙面膠的鐵制平板上,在其下放置電熱臺板,便于將其烘干。將制好的直徑一致的圓形篾絲插入定位片1中,形成一個整體,可以方便的抽拉、調整每根篾絲2兩端的長短,直至符合要求的一個整體的箏骨架。篾絲的直徑為0.4mm,定位片1是根據(jù)風箏該部位所需的篾絲2的根數(shù)的不同選擇的,定位片1是中間設有一個大的通孔3,通孔3周圍設有至少四個小孔4,小孔4的數(shù)目由篾絲2的根數(shù)相對應,本實施例中采用了六個對稱小孔4的結構制作軟邊蝶形小風箏的前翅;篾絲2是采用圓形拉絲專用工具,制成直徑一致的圓形篾絲2后,將若干根篾絲2同時放入圓筒中,一次用電熱高溫定型,然后將制好的箏骨架放在背面向上的并已粘在鐵制平板上的綢片上應該放置箏骨架的位置處,并采用若干小磁鐵壓住。這時在應刷膠水的箏篾絲下,墊一塊刷膠墊板,然后進行刷膠。刷膠結束后,抽去刷膠墊板,用眉鉗和手指調整篾絲的位置,并壓上一個或若干個小磁鐵,等到膠水干了以后,再將磁鐵移開。以此方法對風箏其余的地方上膠,直至一個完整的箏骨架粘在綢面上,待整張綢面上的若干個小風箏均粘住,撤去所有小磁鐵。然后分離鐵制平板與綢印片。最后將小風箏沿輪廓線剪裁下來即可。
實施例2實施例1如附圖1和2所示,先將選好的白坯綢的兩側鉤掛在針板條上,按絲綢幅寬固定兩側的針板條,這樣就可以達到理順絲綢經(jīng)緯紋理垂直的要求了;同時,制作塑料薄片,并將其四周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不干膠漿,將四周已有不干膠水的塑料薄片平行且不靠緊的排列放置4片,與綢面上粘合,然后沿片間空縫剪裁分開。將上述帶有綢布的粘合片用絲網(wǎng)印印刷上加有圖形填充粉的粘合漿糊膠待干;再用電腦印刷技術印刷上風箏圖案花樣,包括需要的相關標記線,然后在上述此片上風箏畫面的圖案花樣的實際輪廓線內(nèi)外1.5mm處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膠漿,這樣做的目的是利于風箏面沿輪廓線剪裁下來而不至于發(fā)毛,此后分離綢片與與塑料薄片,塑料薄片可以反復使用。篾絲的直徑為0.375mm。其余與實施例1同。
實施例3如附圖1和2所示,先將選好的白坯綢的兩側鉤掛在針板條上,按絲綢幅寬固定兩側的針板條,這樣就可以達到理順絲綢經(jīng)緯紋理垂直的要求了;同時,制作塑料薄片,并將其四周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不干膠漿,將四周已有不干膠水的塑料薄片平行且不靠緊的排列放置5片,與綢面上粘合,然后沿片間空縫剪裁分開。將上述帶有綢布的粘合片用絲網(wǎng)印印刷上加有圖形填充粉的粘合漿糊膠待干;再用機印刷上風箏圖案花樣,包括需要的相關標記線,然后在上述此片上風箏畫面的圖案花樣的實際輪廓線內(nèi)外2mm處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膠漿,這樣做的目的是利于風箏面沿輪廓線剪裁下來而不至于發(fā)毛,此后分離綢片與與塑料薄片,塑料薄片可以反復使用。篾絲的直徑為0.35mm。其余與實施例1同。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以下步驟(1)絲綢的整理;(2)矩形塑料薄片與絲綢粘合;(3)對待印圖案花樣實際輪廓線以外的粘合片的絲綢部位印上糊膠漿;(4)印刷風箏的圖案花樣;(5)制造可粘貼風箏骨架的有圖案花樣的風箏面;(6)將制好的箏骨架固定在風箏面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薄片為規(guī)格統(tǒng)一的矩形片,塑料片的其中一邊的長度比所使用的絲綢寬度的1/n小。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塑料薄片四周邊有膠與絲綢粘合成一體,在小風箏圖案花樣的實際輪廓線外1-3mm的絲綢部分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糊膠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制造風箏面過程中,在已印刷圖案花樣實際輪廓線內(nèi)外1-2mm處采用絲網(wǎng)印印刷技術印上膠漿。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綢的整理,是將絲綢兩側鉤掛在針板條上,再按絲綢幅寬固定針板條。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風箏的篾絲采用圓形拉絲專用工具,制成直徑相同的篾絲,然后置于定型筒進行熱風定型。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將箏骨架固定在風箏面上時,是將絲綢印片與塑料薄片分離,綢片印刷面四周邊與鐵制平板四周邊上的不干膠粘合,然后采用磁定位方法,用若干個小磁鐵壓住已上粘膠且已調整到位的箏骨架上的箏篾絲。
8.一種小風箏的結構,包括箏骨架和固定在骨架上面的風箏面,骨架是由若干篾絲(2)構成,其特征在于在各根篾絲(2)的交叉點設置有定位片(1),篾絲(2)橫截面直徑一致。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小風箏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篾絲(2)橫截面是圓形的,篾絲(2)直徑范圍為0.2--0.4mm。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小風箏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定位片(1)中部設有通孔(3),其周圍設有至少四個的小孔(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統(tǒng)的娛樂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種小風箏的制作工藝及其結構。它是將制作小風箏的工藝改進成(1)絲綢的整理;(2)矩形塑料薄片與絲綢粘合;(3)對待印圖案花樣實際輪廓線以外的粘合片的絲綢部位印上糊膠漿;(4)印刷風箏的圖案花樣;(5)制造可粘貼風箏骨架的有圖案花樣的風箏面;(6)將制好的箏骨架固定在風箏面上。同時,在小風箏的結構方面,添加了一個定位片。通過這種工藝和結構,使得小風箏不僅具有可以大批量生產(chǎn),絲綢材料經(jīng)緯線垂直,不易錯動的優(yōu)點;而且篾絲的直徑一致,能夠保證風箏的平衡性,定位片的設置保證了篾絲相對位置固定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3H27/00GK1759916SQ200510088069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2日
發(fā)明者薛舜璣 申請人:薛舜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