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82884閱讀:1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并且特別涉及一種可用作全部箱筒式吸塵器和立式吸塵器并可以通過簡單操作容易地在兩種工作模式之間相互轉換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
一般來講,真空吸塵器可被劃分為筒式吸塵器和立式吸塵器。
圖21是用來表示一種傳統(tǒng)的筒式吸塵器的簡略側視圖。如圖所示,傳統(tǒng)的筒式吸塵器具有一個帶有集塵腔和鼓風腔的吸塵器體部12,和一個軟管18,把手15,吸管16,以及一個刷頭13;每個部件都彼此獨立但相互連接在體部12上。
在筒式真空吸塵器的吸塵操作中,使用者可以不用舉著體積大而重的體部12可很容易地將刷頭移動到待清潔區(qū)域,因此可以較容易地清掃每一個角落,因為體部12和刷頭13可以分開移動。
然而,吸塵器具有許多彼此獨立的部件,因此它占據了很大空間,并且在存放和使用吸塵器時各部件組裝起來或拆卸下來是很困難和麻煩的。而且,在清掃時吸塵器的操作會給使用者造成麻煩,因為吸塵器體部12和刷頭13是分開移動的。
圖22是用來表示傳統(tǒng)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側視簡圖。參看圖22,立式真空吸塵器具有一個帶集塵腔和鼓風腔的體部22,和一個軟管26,把手25,以及刷頭23;所有這些部件都與體部22組合在一起。
這種吸塵器在存放和使用時不占太大的空間,并且在清掃時很容易操作,因為吸塵器體部22和刷頭23是組合在一起的并且一起移動。
然而,在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吸塵操作中,由于總是與刷頭23一起移動的吸塵器體部22的比較大的體積和重量,使用者不太容易將刷頭23移動至較窄的或隱蔽的角落,因此不太容易清掃每一個角落。
人們已經嘗試過多種努力以開發(fā)一種具有上述兩種模式吸塵器的優(yōu)點但克服其缺點的真空吸塵器。上述努力之一導致了美國專利第4,393,536號(授權給Tapp)的真空吸塵器。該專利公開了一種筒式真空吸塵器,它可以以一個即可處于水平位置又可處于垂真位置的筒進行操作。
圖23是表示上述美國專利的真空吸塵器的簡化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當真空吸塵器被用于豎直模式時,筒31通過以置于筒31上部的隔開的夾子的形式存在的連接裝置33與吸管30裝配在一起,通過刷子32吸入并在筒31中過濾的空氣再從刷子32中排出。
上述真空吸塵器可以根據需要用于兩種模式(即立式和筒式)。然而,上述美國專利未公開將筒31和吸管30彼此裝配在一起的連接裝置33的結構和形狀,并且可能會非常困難和費時間來將筒31與吸管30裝配起來或拆卸下來以改變吸塵器的使用模式。而且,集塵腔和鼓風腔只限定在筒31中,因此筒31具有相對較大的體積和較重的重量,這樣會更增加了難度和時間消耗。
同時,Jinbang Lee等人(包括大部分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已經提出了另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并于1994年9月23日提出了美國專利申請第08/310,983號,此申請正在審查中。然而,在這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中,集塵腔和鼓風腔還是被限定在一個體部內,而且用來轉換吸塵器的兩種使用類型的機構也不太簡單。這種真空吸塵器具有上述已獲專利的吸塵器所具有的相同問題。即,組裝或拆卸以便在吸塵器兩種使用模式之間轉換可能會很困難和花費時間。
而且,在上述的真空吸塵器中,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就是用來連接吸塵器體部和刷子的軟管會經常被灰塵阻塞。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可以用作筒式吸塵器又可以用作立式吸塵器并且通過簡單操作可以很容易地在兩種模式操作中進行轉換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該吸塵器還可以防止軟管的阻塞進而防止進入刷子的空氣受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它包括一個吸塵器體部,它包括一個圓筒形外殼,設置在圓筒形外殼相對側的一對輪子,一個設置在圓筒形外殼上部的連接管;一個集塵部分,它包含一個氣路,與氣路相連的濾紙以過濾通過氣路的空氣,設置在集塵部分相對側的一對側管;一個軟管,它通過空氣過濾器將連接管與氣路相互連接起來;可移動地裝配在集塵部分上的把手;通過一個球形萬向節(jié)可轉動地連接在集塵部分下部的刷頭;一個第一裝置,用于組裝/拆卸吸塵器體部與集塵部分;一個第二裝置,它調節(jié)把手的高度;以及一個第三裝置,它支撐軟管。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第一裝置具有一個在吸塵器體部前面形成的弧形凹面,和一個固定在弧形凹面后面的第一片簧,和一對在集塵部分后壁上形成的窗,一個在窗下形成的弧形凸起,和一對設置于集塵部分后壁內的剪刀形桿。
第二裝置可以包括一個設置在集塵部分上部的圓形底板,以便在集塵部分上限定一個圓筒形凹槽,在圓筒形凹槽的內圓柱表面上形成的并一直通向側管內部的兩個相對的第二接合孔,一個蓋在集塵部分頂部的倒錐形蓋部,以及一對與把手相連的并可移動地配裝在側管中的的延伸桿。
第三裝置可具有一個帶有與軟管配合的半圓形部分的支撐體部,一個與支撐體部樞軸連接的支撐蓋,及一對彼此隔開設置于支撐體部上的隔離管,在隔離管內配裝延伸桿。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裝置可包括一個在吸塵器體部的前面形成的接頭接收凹槽,一個以樞軸方式安裝在集塵部分后表面上并且可拆卸地被收容于接頭接收凹槽內的接頭,以及一個用來樞軸懸吊并裝配/拆卸接頭的第四裝置。
第四裝置可包括一對設置于集塵部分后壁表面上的懸架,分別固定于集塵部分外表面上懸架下方的一對接合夾,和固定于集塵部分內表面上的一個第二片簧,第二片簧在其下端形成有一個弧形凹面部分。
當真空吸塵器在筒式和立式之間轉換時,手柄受壓迫使桿更接近。然后,在推動第二壓簧的同時,第二接合突起退入到側孔里面,使得集塵部分與吸塵器體部分開或裝配在一起。
同時,根據本發(fā)明的再一方面,兩種使用模式的轉換是通過接頭的樞軸轉動自動進行的。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優(yōu)點將通過參照附圖對其最佳實施例的具體描述而變得更加清楚,其中

圖1和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分別以筒式和立式表示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圖3和圖4是分別表示圖1和圖2所示吸塵器體部一個側向剖面圖和一個縱向剖面圖;圖5是圖1和圖2所示吸塵器的集塵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6和圖7是圖1和圖2分別所示的把手的透視圖;圖8和圖9是帶有圖1和圖2分別所示吸塵器的集塵部分頂部的蓋部的一個分解透視圖和一個剖面圖;圖10是配備有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的、用來互相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和集塵部分的幾個部件的圖1所示吸塵器的集塵部分的后視圖;圖11是配備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用來互相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與集塵部分的幾個部件的圖1所示吸塵器的體部的前視圖;圖12和圖13是圖10和圖11所示的吸塵器體部和集塵部分的裝配部件的剖面圖;圖14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帶有部分集塵部分和吸塵器體部的接頭的分解透視圖;圖15是圖14所示接頭的一個分解透視圖;圖16是當集塵部分豎直與地面呈直角時,帶有圖15所示接頭的雙模式吸塵器的側視圖17是圖16所示處于圓圈中的接頭一個放大的透視圖;圖18是當集塵部分通過接頭被牢固地接上時,具有圖15所示接頭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一個側視圖;圖19是圖18所示的處于圓圈中的接頭的一個放大的透視圖;圖20是分別處于圖17和圖19所示狀態(tài)下的接頭的側視簡圖;圖21是表示一種傳統(tǒng)的筒式真空吸塵器的側視簡圖;圖22是表示一種傳統(tǒng)的立式真空吸塵器的側視簡圖;以及圖23是表示一種傳統(tǒng)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幾個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圖1和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分別以筒式和立式表示的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透視圖。
如圖所示,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大多具有一個吸塵器體部100,一個集塵部分200,一個軟管300,一個把手400,和一個刷頭500。軟管300與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彼此相互連接。把手400與集塵部分200以這樣一種方式裝配,即其高度可調,并且刷頭500通過一個球形萬向節(jié)510可轉動地接在集塵部分200的下面。
圖3和圖4是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的吸塵器體部100的一個側向剖面圖和一個縱向剖面圖。吸塵器體部100具有一個圓筒形外殼102,設在圓筒形外殼102相對側的一對輪子110,以及設在圓筒形外殼102上部的一個連接管114。圓筒形外殼102還包含一個上面纏有電源線的線軸136。一個保護帽112接在每個輪子110的外周表面上,軟管300的末端配接在連接管114中。
在設置于圓筒形外殼102內的一個內殼130中裝有驅動電機120。內殼130具有一個施加在其內表面上的吸音元件132,和一個置于其底部以支撐驅動電機120的緩沖器134。
圖5是如圖1和圖2所示的吸塵器的集塵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同時如圖5所示,集塵部分200包含一個氣路260,和一個與氣路260相連從而對通過氣路260的空氣進行過濾的濾紙250。吸塵部分200還包括一個置于其上部的倒截錐形蓋部210,一對設置在其相對側的側管240,以及設在其外表面以指示集塵量的顯示裝置230。蓋部210具有一個設在其外表面上用來調整把手400的高度的按鈕220,一個設在其中心的第一開口215,及一個從第一開口215向上延伸的一個第一套筒216。
圖6和圖7分別是如圖1和圖2所示的把手400的透視圖。把手400具有字母“C”的形狀,并與一對延伸桿402相連。每一個延伸桿402的一端配接在把手400的各一對側中,同時,每一個延伸桿402的另一端配接在集塵部分200的各一側管240中。
同時,在把手400下面設有支撐軟管300的支撐件410。支撐件410為蝶形,且包含一個具有半圓形部分的支撐件體部412,一個支撐蓋414與支撐件體部412樞軸裝配,以及一對彼此隔開的設置于支撐件體部412的隔離管420。如圖6所示,當支撐蓋414關閉時,支撐件體部412和支撐蓋414限定了一個與軟管300配合的圓管形通道。同時,圖7表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不帶支撐蓋414的另一個支撐件410。
圖8和圖9是帶有圖1和圖2分別所示的吸塵器的集塵部分頂部的蓋部的一個分解透視圖和一個剖視圖。集塵部分200還包括一個在其上部的圓形底板224,以在其上限定一個圓筒形凹槽239,如圖8和圖9所示。分別與每個側管240相連的兩個相對的第二接合孔244形成于圓筒形凹槽239的圓筒形內表面上。
底板224具有兩對分別固定在對應于每個第二接合孔244的其上表面的相對外部的支架222,一個在其中心形成的第二開口225,及從第二開口225向上延伸的一個第二套筒226。第二開口225通過濾紙與氣路260相連。
軟管300的一端配接在連接管114中,而另一端通過第一開口215配接在第二開口225中。
一對操縱件212分別固定在每一對支架222上。每一個操縱件212具有一桿臂217,沿著相對于第一接合突起的方向突出的一個第一接合突起214,和一對設置在桿壁217和第一接合突起214之間的第一鉸銷218。每一對鉸銷218沿著彼此相對的方向突出,并分別與桿臂217和第一接合突起214呈直角。每一對第一鉸銷218配接在每一對支架222中。
在每一個桿臂217下面設有一對第一壓簧219,并被一對裝于其中的簧銷229限制在底板224上。蓋部210裝在集塵部分200的頂部以便覆蓋住其中裝有上述部件的圓筒形凹槽239。
同時,每一個延伸桿402具有多個彼此豎直對準的第一接合孔404。每一個第一接合孔404還與第二接合孔244相對準。每一個第一接合突起214通過如圖9所示的第二接合孔244配接在每一個第一接合孔404中。
圖10至圖13詳細表示了互相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的幾個部件。
圖10是配備有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來互相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和集塵部分的幾個部件的圖1中所示吸塵器的集塵部分的一個后視圖。
圖11是配備有根據本實施例的用來互相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與集塵部分的幾個部件的圖1中所示吸塵器的吸塵器體部的前視圖。圖12和圖13是圖10和圖11所示的吸塵器體部和集塵部分的裝配部分的剖面圖。
集塵部分200具有一對如圖10所示的設在后壁201內的桿272。每一個桿272具有一個在其中心形成的第一桿孔285,一個連在其上端的手柄273及一個從其下端向外延伸的第二接合突起276。桿272為剪刀狀。即,桿272被一個通過其第一桿孔285與之配合的第一桿銷275彼此裝配并交叉。一個第二壓簧277置于桿272的下端之間以便對第二接合突起276施加一個向外的偏向力。
集塵部分200的后壁201具有一對在其中形成的窗口274,和一個設在窗口274下面的弧形凸面279。弧形凸面279具有一個在其下部形成的鎖槽278,和在其相對側形成的側孔288。手柄273直接設在窗口274內,而第二接合突起276插進內孔288中。
同時,吸塵器體部100包括一個在其前面形成的弧形凹面179,和一個固定在弧形凹面179后面的第一片簧172。第一片簧172具有一個在其下端形成的弧形凸面部分178。弧形凸面部分178突出弧形凹面179以便與如圖12所示的鎖槽278相接合。
下面將對根據本發(fā)明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操作進行描述。
當真空吸塵器被用作立式時,真空吸塵器的操作就如同要將它存放起來一樣,即,將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彼此組裝成如圖1所示一樣。在這種情況下,真空吸塵器相對于地面的高度通過傾斜吸塵器來調整,同時允許弧形凸面279靠彈性接觸在如圖13所示的弧形凸面279和弧形凸面部分178之間滑動。當真空吸塵器被存放起來或以與地面近直角操作時,如圖12所示,弧形凸面部分178接合在鎖槽278內。
當真空吸塵器被轉換到用于筒式模式時,使用者必須迫壓手柄273使桿272彼此靠近。然后,已插入第三接合孔176中的第二接合突起276退回到側孔288內,同時推動第二壓簧277,以使得集塵部分200可以與吸塵器體部100分開。
當真空吸塵器被再次轉換到用于立式模式時,再次對手柄273加力使桿272靠近。然后,弧形凸面279插入到弧形凹面179內以使得弧形凸面部分178與鎖槽278相接合。然后,將施加于手柄273上的力釋放,使第二接合突起276再次與第三接合孔176相接合,進而集塵部分200與吸塵器體部100牢固地裝配在一起。
同時,在本發(fā)明的真空吸塵器中,把手400的高度可根據需要,如真空吸塵器的使用條件,使用者的身體條件等進行調整。
下面將對調整把手400的高度的方法進行描述。
當設在蓋部210上部的按鈕220被按下時,按鈕220推動操縱件212的桿臂217,使操縱件212圍繞第一鉸銷218樞軸轉動,因此,已通過第二接合孔244與第一接合孔404接合的第一接合突起214從其中釋放出來。然后,使用者可以拉出或推入延伸桿402以選擇最合適的把手400高度,然后,釋放施加在按鈕220上的壓迫力,由第一壓簧219的作用使操縱件212沿著與上述樞軸轉動方向相反的方向樞軸轉動,因此,第一接合突起214通過第二接合孔244再次接合在最近的第一接合孔404中。
在真空吸塵器中,通過刷頭500吸入的空氣經過氣路260流動,然后通過過濾紙250被過濾。過濾后的清潔空氣流過軟管300和吸塵器體部100,然后從其中排出。因此,防止了軟管被灰塵阻塞,進而改善了吸塵器的清潔效率。
可以整潔而方便地使用真空吸塵器而不受軟管阻礙,因為軟管300是由支撐件410支撐的。軟管300的長度可通過改變支撐件410的配合位置進行調整。
實施例2圖14到圖20描述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另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
圖14是根據本實施例的帶有部分集塵部分和吸塵器體部的接頭650的分解透視圖,圖15是如圖14所示接頭650的一個分解透視圖。
本實施例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除了如圖14和圖15所示的用于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的幾個部件以外,類似于實施例1。
參照圖14和圖15,接頭650由一對置于集塵部分200后壁201表面上的懸架610樞軸懸吊。接頭650包含一個下殼651,一個上殼653,上殼653用螺栓690與下殼651組裝在一起,以及一對裝在上殼653和下殼651內的剪狀桿672。
接頭650還包括一對從其端部向外伸出的圓柱形頭部652,和一個固定在下殼651內表面上的第二桿銷675。每個圓柱形頭部652具有一個從其外側面向外伸出的第二鉸銷654以便與懸架610鉸接配合,和一個在圓柱形頭部652的上部內緣上形成的細長鎖凸655。
當下殼651和上殼653彼此接合在一起時,接頭650還包含一對在其相對側形成的矩形上孔657,和一對直接在上孔657下面形成的圓形下孔658。
每根桿672具有一個在其中央形成的第二桿孔685,一個設置在其上端的加壓突起673,及一個從其下端向外延伸的第三接合突起676。桿672通過與其第二桿孔685配裝的第二桿銷675彼此組裝并交叉。第三壓簧678置于桿672的下端之間以便向第三接合突起676上施加一個向外的偏置力。加壓突起673伸出上孔657外面,而第三接合突起676伸出下孔658外面。
后壁201具有一對如圖14所示的與加壓突起673對應的并固定在其外表面上的懸架610下方的接合夾620,和一個如圖20所示固定在其內表面上的第二片簧612。第二片簧612具有一個在其下端形成的弧形凹面部分618。如圖20所示,弧形凹面部分618與鎖凸655是可接合的。
同時,吸塵器體部100包括一個在其前面形成的接頭接收凹槽189。接頭接收凹槽189具有兩個在其相對內側形成的并與第三接合突起676相對應的第四接合孔186,以便于第三接合突起676插入到第四接合孔186中。
下面將對根據本實施例的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操作進行描述。
圖16是當集塵部分處于與地面呈直角的豎直狀態(tài)時,具有圖15中的接頭650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一個側視圖,圖17是圖16中所示圓圈中的接頭650的一個放大的透視圖。圖18是當集塵部分200通過接頭650牢固地接合后具有圖15中的接頭650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的一個側視圖,以及圖19是如圖18所示圓圈中的接頭650的一個放大的透視圖。圖20是分別處于如圖17和圖19所示狀態(tài)下的接頭650的一個簡化側視圖。
當真空吸塵器被用于立式模式時,接頭650被插入到接頭接收凹槽189中,且第三接合突起676與第四接合孔186配合,如圖18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接頭650可圍繞第二鉸銷654樞軸轉動,因此真空吸塵器相對于地面的角度可以通過較簡單地操作把手400加以改變。
當真空吸塵器被轉換到用于筒式模式時,如圖16所示,吸塵器體部100是豎直的。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吸塵器體部100的重量作用,接頭650在圖20中沿順時針樞軸轉動,而借助于加壓突起673與接合夾620之間的滑動接觸,加壓突起673被推入上孔657。當接頭650完全樞軸轉動使其與集塵部分200的后壁201緊密接觸上時,加壓突起673和第三接合突起676分別完全退入到上孔657和下孔658中,圓柱形頭部652的鎖凸655與弧形凹面部分618相接合。如圖20中實踐所示。
然后,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可以很容易地被拆開并如圖2所示分開使用,因為接頭650與接頭接收凹槽189的接合已解除。
即使在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彼此完全分開后,接頭650與集塵部分200的后壁201保持接觸。
當真空吸塵器再次轉換到用于立式模式時,吸塵器體部100如圖16所示再次處于豎立狀態(tài)。然后,接頭650插入接頭接收凹槽189中并如圖20所示沿逆時針樞軸轉動。在這種情況下,已被推入上孔657中的加壓突起673再次被第三壓簧678推出。
當接頭650完全樞軸轉動,以使加壓突起673不與接合夾620接觸,加壓突起673和第三接合突起676從上孔657和下孔658中完全突伸出來,圓柱形頭部652的鎖凸655不與弧形凹面部分618接合,如圖20中點劃線所示。
同時,本實施例中調整把手400的高度的方法及真空吸塵器中空氣的流動與實施例1相同。
如上詳細所述,在根據本發(fā)明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中,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被做成分體并且可組裝或拆卸。因此,吸塵器體部100的體積可以降低至最小,因此,吸塵器體部100即使當吸塵器被用于筒式模式時,也可以很容易地移動。
此外,吸塵器可以很容易地在兩種使用模式(筒式和立式)之間轉換,這不僅因為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是分開的,還在于上述裝配/拆卸根據本發(fā)明的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的機構。
而且,根據本發(fā)明,吸塵器體部100和集塵部分200通過軟管300相連,軟管300即使在吸塵器的工作狀態(tài)也被支撐件410緊緊地夾持著,因此,吸塵器的操縱不會被軟管300所阻礙。
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點就是防止了軟管300被灰塵所阻塞,進而改善了吸塵器的清潔效率,因為刷頭500在通過軟管300連接之前直接與集塵部分200相連。
雖然本發(fā)明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被特別表示和描述,但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容易理解的是,可以進行多種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改變而不會偏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包括一個吸塵器體部,其包含一個圓筒形外殼,一對設置在圓筒形外殼相對側的輪子,和一個設置在圓筒形外殼上部的連接管;一個集塵部分,其包含一個氣路,一個與氣路相連以過濾通過氣路的空氣的濾紙,一對設置在其相對側的側管;一個通過空氣過濾器連接氣路和連接管的軟管;一個可移動地裝配在集塵部分上的把手;一個通過球形萬向節(jié)可轉動地連接在集塵部分下面的刷頭;一個用于裝配/拆卸吸塵器體部和集塵部分的第一裝置;一個調整把手高度的第二裝置;及一個支撐軟管的第三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圓筒形外殼中設有一個線軸,和一個置于其中的內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一個輪子具有一個配裝在其外緣表面上的保護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內殼具有一個設置在其內表面上的吸音元件,一個裝在其中的驅動電機,及設在其底部以支撐驅動電機的緩沖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裝置具有一個在吸塵器體部前面形成的弧形凹面,和一個固定在弧形凹面后的第一片簧,及一對在集塵部分后壁上形成的窗口,一個在窗口下形成的弧形凸面,及一對設在集塵部分后壁內的剪刀形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弧形凸面具有一個在其下部形成的細長鎖槽,和在其相對側形成的側孔,第一片簧具有一個在其下端形成的一個弧形凸面部分,弧形凸面部分由弧形凹面底部向外伸出以便與鎖槽配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個桿具有一個在其中部形成的第一桿孔,連在其上端的一個手柄,一個從其下端向外伸出以便插入內孔的第二接合突起,和一個設在桿的下端之間以便對第二接合突起施加一個偏置力的第二壓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桿由通過第一桿孔與之配合的第一桿銷彼此裝配并交叉。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手柄直接設在窗口內。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它還包括一個設在集塵部分外表面以顯示集塵量的顯示裝置。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二裝置具有一個設置在集塵部分上部以便在集塵部分上限定一個圓筒形凹槽的圓形底板,在圓筒形凹槽的內圓柱面上形成有通入側管內的兩個相對的第二接合孔,一個具有倒截錐形的蓋在集塵部分頂部的蓋部,及一對與把手相連并可移動地裝配在側管中的延伸桿。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底板具有兩對固定在其上表面的相對外部的支架,每一對分別對應于每個第二接合孔,及一對分別樞軸轉動地安裝在每一對支架上的操縱件,且所述蓋部包含了一個設在其外表面上以使操縱件樞軸轉動的按鈕。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個操縱件都設在按鈕下方以便與其接觸,操縱件具有一個由設于其下的第一壓簧彈性支承的桿臂,一個沿桿臂的相反方向突出的第一接合突起,和一對設置在桿臂和第一接合突起之間的第一鉸銷,第一壓簧被一對裝在其中的簧銷限制在底板上,每一對第一鉸銷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并分別與桿臂和第一接合突起呈直角,且裝在每一對支架上。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蓋部具有一個在其中心形成的第一開口,和從第一開口向上延伸的一個第一套筒,底板具有一個在其中心形成的并通過濾紙與氣路相連的第二開口,一個從第二開口向上延伸的第二套筒,使得軟管的一端與連接管配合以便通過第一和第二開口與濾紙相連,而軟管的另一端通過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相連。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根延伸桿具有多個彼此豎直對準的第一接合孔,在每根延伸桿上的第一接合孔與每個第二接合孔對準,每個第一接合突起通過第二接合孔與第一接合孔配合。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三裝置為蝶形并包括一個具有與其上的軟管配合的半圓形部分的支撐體部,一個樞軸轉動地裝在支撐體部上的支撐蓋,和一對彼此隔開設置在支撐體部上的隔離管,隔離管中配裝延伸桿。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第一裝置具有一個在吸塵器體部的前面形成的接頭接收凹槽,一個以樞軸方式安裝在集塵部分后表面上并可拆卸地容納在接頭接收凹槽中的接頭,和一個樞軸懸吊并裝配/拆卸接頭的第四裝置。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第四裝置具有一對設在集塵部分后壁表面上的懸架,一對固定在集塵部分外表面上的懸架下方的接合夾及一個固定在集塵部分內表面上的第二片簧,第二片簧具有一個在其下端形成的弧形凹面部分。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接頭具有一個下殼,一個通過螺栓與下殼配裝的上殼,一對裝在其中的剪刀形桿,一對從其上端向外伸出的圓柱形頭部,一個固定在下殼的內表面上的第二桿銷,以及當下殼與上殼彼此裝配在一起時形成的一對在其相對側形成的矩形上孔,和一對直接在上孔下面形成的圓形下孔。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個圓柱形頭部具有從其外側面向外伸出以便與懸架鉸接配合的一個第二鉸銷,和一個在圓柱形頭部的上部內緣上形成的以便與弧形凹面部分配合的細長鎖凸。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每根桿具有一個在其中心形成的第二桿孔,一個設在其上端并對應于接合夾的加壓突起,一個從其下端向外延伸的第三接合突起,和一個設在其下端之間以便對第三接合突起施加向外的偏置力的第三壓簧,桿由通過其第二桿孔與之配合的第二桿銷彼此裝配并交叉。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加壓突起突出到上孔外面,而第三接合突起突出到下孔外面。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雙模式真空吸塵器,其中接頭接收凹槽具有在其相對內側上形成的并對應于第三接合突起以便將其容納其中的兩個相對的第四接合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是一種既可用于筒式也可用于立式的一種雙模式真空吸塵器。該吸塵器可以通過簡單操作,很容易地在兩種工作模式之間進行轉換。該吸塵器可防止軟管被阻塞,進而防止進入刷子的空氣受到阻礙。通過手動對手柄加力使得桿彼此靠近,或通過接頭的樞軸轉動自動地使該吸塵器在筒式和立式之間進行轉換。
文檔編號A47L9/32GK1118241SQ9411278
公開日1996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李鎮(zhèn)邦, 崔炳哲, 金善奎, 金淑求, 全永濟, 洪善映, 李南浩 申請人:大宇電子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