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物與織物連接的方法和由此形成的無縫被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而成為一整體結構的方法,這種方法尤其適用于生產(chǎn)被褥和服裝。而且,本發(fā)明揭示一種使用該方法形成的無縫被褥。
在形成被褥、服裝和許多不同的制品中,縫紉是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的做法。例如,也稱作罩單的被褥用縫成袋狀的上、下片和裝在袋內且定位在袋中的軟填充料通過適于交替地穿過兩片的每一片的外表面的、形成圖案的縫線制成。
織物與織物連接正開始取代被褥或服裝生產(chǎn)廠中的縫紉,將織物連接在一起的一種常用方法如附圖中的圖5A和5C所示。如圖5A所示,織物片在其一縱向邊緣10a處背面折疊在一起且用現(xiàn)有技術中周知的熱塑或熱固型粘合劑16在該處進行連接。圖5B顯示用粘合劑16粘接類似的或不同的織物,一基底織物11已連接到另一配合織物12的一縱端12a上。圖5C顯示一種改進的連接方式,其中織物13上涂有或浸有粘合劑16,由此提供其后與另一織物相連的連接線14。為了防止灰塵積在上面且因此造成粘接不良,連接線14通常用如可撕去的紙之類的保護條15蓋住。在每一例子中,通過常用的熱熨或熱壓完成接合。
前述的織物與織物連接的方法的優(yōu)點是它容易使用,而不要象使用縫紉機那樣需要機械技能,而且能生產(chǎn)出美觀無縫的織物制品。由于可以得到其外表面上沒有象縫紉的被褥那樣的縫線孔的最后成品,所以這種連接方法對被褥的制造尤其適合。這將防止寄生類無翅昆蟲或其他小蟲進入被褥中,這對使用者的衛(wèi)生觀念有巨大的影響。另一優(yōu)點是使用者免受發(fā)癢或令人討厭的觸覺的影響,這種觸覺是縫紉被褥所固有的,這是由于在被褥內的羽毛填充料的尖端容易從縫線孔中伸出而造成的。
在圖6A和6B中顯示了某種用標號20表示的無縫型被褥。被褥20具有一中空的、大致呈矩形的被褥體21,它包括沿其周緣相互連接在一起的頂片22和底片23,以網(wǎng)格狀的形式設置多個給定織物和給定尺寸的間壁24,它貫穿于被褥體21的長度和寬度方向。通過采用這種布置,多個分隔室26設置在被褥體21內,如圖6B中的26a至26x所示。標號27表示的是用在下文所述的方法充填在每一分隔室26內的大量羽毛填充料。
每一間壁24由適于最后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分開和相同的部分24a、24c組成。部分24a具有一連接端24b,部分24c具有一類似的連接端24d,兩連接端互相相對設置再用粘合劑25進行預處理,并用保護條(圖中未畫出)蓋住。這里所用的粘合劑和保護條基本上與上述圖5C的方法相同。
組裝時,撕開連接端24b后的間壁部分24a通過連接端24b以L形的彎曲形狀粘接在頂片22的內側上,而相對的部分24c同樣在連接端24d處連接到底片23的內側上。通過如上所述的熱熨或熱壓完成接合。然后,成對的間壁部分24a、24c在其相鄰的自由端處通過沿間壁24整個長度上延伸的縫線28連接在一起。重復該組裝過程,以便在橫過被褥體21的兩個方向上形成具有預定數(shù)量的列陣間壁24。
通過間壁24連接在一起的頂片和底片22、23沿縱向和橫向邊緣互相粘接在一起。在此制作階段,為了使填充料27能進入其內,被褥體21的一橫向邊緣可部分打開,如圖6A左側的標號29所示。通過一選擇在位于被褥體21的開口邊緣29上的分隔室26a,在充填機上將定量的填充料連續(xù)地吹入每一分隔室26內。在完成填充料的裝填后,頂片和底片22、23在開口邊緣29處互相疊合在一起,然后用長條狀的粘合織物30封住。
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無縫被褥由于在構造上受機械損傷的影響,所以它有缺點。當在垂直于頂片或底片的方向上受到很大的拉力時,該被褥在間壁已連接到那片頂片或底片的地方上易于產(chǎn)生局部的偏移力,最終導致不良的層間分離而縮短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織物連接在一起的方法,它確保改進連接的程度,由此即使在受力條件下也能防止分層。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縫的被褥,它易于用上述方法進行生產(chǎn),而且拉伸強度和使用壽命更令人滿意。
本發(fā)明的許多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將從下面結合附圖的描述中更好地理解。
在一個重要的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將長度等于連接端但寬度大于連接端的、由織物材料制成的加強條固定在第二織物的連接端上,且通過基本上沿加強條的中央延伸的縫合線將連接端與加強條連接起來,加強條在其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使加強條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粘接,且使加強條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本發(fā)明也提供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連接端是這樣形成的,即第二織物在其一端處被折疊且在該處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提供以縫線為界的一雙層半部和一單層半部;雙層半部和單層半部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使兩半部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粘接,使兩半部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連接端是這樣形成的,即第二織物在其一端處背面折疊在一起且在三個不同位置上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二個雙層支臂和一個向上設置在兩支臂中央的雙層支腳,雙層支臂分別鄰接雙層支腳縫合且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使雙層支臂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粘接,且使雙層支臂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縫的被褥,它包括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狀間壁列陣,這樣間壁延伸遍及被褥體的整個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間壁由二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連接端具有一加強條,所述加強條由織物材料制成,其長度等于連接端但寬度大于連接端的且通過基本上沿加強條的中央延伸的縫合線連接起來,加強條在其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加強條中的一條在涂覆側連接在頂片的內表面上,另一條連接在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整理;接著間壁的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在一起;并在每一分隔室內裝填大量填充料。
本發(fā)明也提供一種無縫的被褥,它包括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狀間壁列陣,這樣間壁延伸遍及被褥體的整個的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間壁由二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連接端以這樣的方法形成,即每一部分在一端折疊且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提供以縫合線為界的一雙層半部和一單層半部;雙層和單層半部在其各自的一側上涂有一粘合劑涂層,上部分上的上連接端之一在涂覆側連接到頂片的內表面上,下連接端上的另一個連接到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處理;接著間壁的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在一起;并在每一分隔室內裝填大量填充料。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無縫的被褥,它包括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狀間壁列陣,這樣間壁延伸遍及被褥體的整個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間壁由二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連接端以這樣的方法形成,即每一部分在一端背面折疊在一起,且通過縫合線在三個不同位置上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二雙層支臂和一向上設置在兩支臂中央的雙層支腳,雙層支臂分別鄰接雙層支腳縫合且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上部分的上連接端之一在涂覆側連接在頂片的內表面上,下部分的另一個連接在底片的內表面上,下部分的另一個連接在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處理;接著間壁的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合在一起;并在每一分隔室內裝填大量填充料。
圖1A至1C是顯示實施本發(fā)明的織物與織物連接方法的三個最佳實施例的側剖視圖;
圖2是用圖1A至1C的方法連接到基底織物上的配合織物的編織結構的放大的立體圖;
圖3A和3B表示本發(fā)明的無縫被褥,圖3A是截斷的側剖視圖,圖3B是俯視示意圖;
圖4是適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被褥的熱壓機的正視示意圖;
圖5A至5C是現(xiàn)有技術中將織物連接在一起的方法示意圖,圖5A和5B是橫截剖視圖,圖5C是立體圖;
圖6A和6B類似于圖3A和3B,但是是說明現(xiàn)有技術中的無縫被褥的。
現(xiàn)參見圖1A至1C,顯示本發(fā)明設想的織物與織物連接方法的三個實施例。
圖1A顯示本發(fā)明方法的第一實施例,其中第一或基底織物30連接到第二或配合織物31的連接端31a上,配合織物31基本上沿基底織物30的整個長度方向上延伸。在基底織物30和連接端31a之間放入加強條34,加強條34由給定的織物形成且長度與連接端31a相等但寬度大于連接端31a。用于配合織物31的織物材料可從那些最好如聚酰胺、聚酯和各種其他已知的聚合物合成纖維中進行選擇,其編織結構一般如圖2所示的半背經(jīng)編花紋組織。這種編織織物具有高的機械強度、不易磨損和可透氣的特性。加強條34可以是一般機械強度高且易于粘結處理的無紡織物。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方法,加強條34可以用市場上可買得到的、例如熱固類的粘結劑35涂覆其一側,然后用現(xiàn)有技術中常用的可松開帶子(圖中未畫出)進行臨時保護而方便地進行預處理。配合織物31的連接端31a設置在加強條34的未涂覆側上,然后通過縫合線36連接在一起。從強度觀點來看,縫合線36可以設置成基本上沿加強條34的中央通過,由此提供兩半34a、36b。這能使配合織物31位于加強條34的中點,這樣防止基底織物30即使在大的拉力作用下也不會偏移受力。其后帶有加強條34的配合織物31露出涂覆的一側且連接在基底織物30上。牢固的粘接用常用的方法,如用熱熨或熱壓來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方法的第二實施例顯示在圖1B中,其中配合織物32的一端折疊起來,用線縫在一起,由此確定連接端32a??p合線36可以沿連接端32a的中央通過,以便該連接端具有雙層的半部32b和單層的半部32c。連接端23a可以如第一實施例的加強條34一樣在半部32b、32c的一側進行粘合預處理。配合織物32的連接端32a的涂覆側允許與基底織物30相接觸,然后施加熱壓整理。
根據(jù)圖1C描述的本發(fā)明的方法的第三實施例,一配合織物33的一端背靠背折疊在一起,形成倒T形狀,這樣連接端33a就具有二個雙層的支臂33b、33c和一個雙層的支腳33d。在36處和在三個位置上,即支臂33b、33c和支腳33d處進行縫合。支臂33b、33c可以盡可能靠近支腳33d縫合。配合織物33在連接支臂33b、33c處連接到基底織物30上,該二支臂如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一樣預先進行粘合處理。
第二、第三實施例中的配合織物32、33實際上與第一實施例的配合織物31相同。
適用于縫合線36的縫線的機械強度必須大于在基底織物30和每一配合織物31至33之間能獲得的粘合強度。在第一實施例中當使用由可熱熔的材料形成的配合織物31和加強條34時,熱熔粘合可以代替縫合。熱熔粘合也可以用于形成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的連接端32a、33a。
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就有可能制作顯著耐用的織物制品。當織物制品受到強力欲將配合織物拉離基底織物時,這些力被分散在基底織物上,而不是集中于兩織物互相連接的區(qū)域上。這是因為配合織物在其連接端處的獨特結構所形成的,該連接端通過縫合顯示出高的抗拉強度?,F(xiàn)已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織物制品的抗拉強度經(jīng)抓樣強力試驗測定為17.1至18.3kgf,這是在低速拉伸試驗機上用2.5厘米寬的夾鉗和10厘米/分的拉伸速度對10厘米寬的樣品進行試驗所得。該數(shù)量級的抗拉強度約是現(xiàn)有技術方法所得到的十倍。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制成的無縫被褥在圖3A和3B中用標號40表示,其中為了說明起見,已用了圖1A的方法。一般來說,本發(fā)明的被褥40的結構類似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被褥20,因此有關兩被褥共同的結構和組裝的細節(jié)不需要作進一步描述。在圖3A和3B和圖6A和6B中,同樣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應的部件。
本發(fā)明的被褥40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多個間壁41獨特地連接在被褥體21的每一頂片和底片22、23的內表面上。兩頂片和底片22、23可以用被褥制作業(yè)中已知的織物材料制成。間壁41由諸如圖1A中的配合織物31選擇的織物經(jīng)裁成給定的尺寸而成并排列成格子形狀,由此在被褥體21中形成分隔室26。每一間壁41由兩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41b、41d的、分開的部分41a、41c構成。一加強條42a通過縫線44牢牢連接在連接端41b上,一類似的加強條42b通過縫線44連接在連接端41d上。這些加強條已在一側用粘合劑涂層43作了預處理,且在涂覆側用可撕去的條子(圖中未畫出)給予保護,該涂層和保護層可以用如圖1A中的方法那樣進行處理。用于加強條42a、42b的縫合方式和粘合處理的織物材料和用于縫合線44的縫線均如上述圖1A中的方法中所述。
分別位于間壁41的連接端41b、41d上的加強條42a、42b從涂覆側的外部看被露出。然后,加強條42a連接到頂片22的內表面的給定位置上和加強條42b連接到底片23的內表面上后,成對的間壁部分41a、41c在其自由端或接合端通過例如機械強度與用于將加強條42a、42b與連接端41b、41d相連的縫合線43相同的縫合線45連接。對設置在被褥體21內的間壁41的行列數(shù)量沒有什么特別限制。間壁41的排列方向相對于被褥體21的縱向和橫向可以是任意的。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被褥40,連接到頂片22上的每一間壁部分41a具有互相在一直線上的通孔46,在圖3B中可清楚地看出。當填充料27裝入每一分隔室26時,通孔46用于容納與充填設備(圖中未畫出)相連的導管47。通孔46可以設置在被褥體21的長度或寬度方向的每一排間壁41上,但圖3B中所示的是在長度方向的一排上。在該例子中,通孔46通常設置在靠近相應的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排列的間壁41上。雖然沒有限制,但通孔46一般是圓形的,以適應導管47的形狀。
為了能使導管47插入間壁47上的孔46中,本發(fā)明的被褥體21具有如圖3B所示的位于與封閉邊緣29相對的橫向邊緣上且與孔46相通的局部未封閉部分48。這樣通過用壓縮空氣將羽毛狀物料吹過導管47且例如從上方的分隔室26a開始依次裝填填充料27。這確保填充料能有效、均勻地裝填在每一分隔室26中。然后,被褥體21在部分48處用織物條30粘合密封,這樣一種被褥產(chǎn)品制成了。
當需要時,棉絨可以用作填充料27。這種填料在縫合前一排的間壁41的成對部分41a、41c且由此在被褥體21中形成第一個分隔室的同時進行裝填。上、下部分的縫合和棉絨的充填交替重復,以得到被褥產(chǎn)品。
參見圖4,它顯示一種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被褥的熱壓設備。這種設備在本技術領域中是常用的,一般希望用于將連續(xù)的織物加壓和連接在一起,即將間壁41粘接在本發(fā)明被褥的頂片和底片22、23上,這使被褥的生產(chǎn)質量始終如一且節(jié)省人力。
在圖4中用標號50表示的上述加壓設備由機座51、一安裝在機座51上的板件52和一固定設置在板件52上、細長的板類工作臺53組成,桿件54設置在工作臺53的后面且可相對于工作臺53作上下移動。與桿件54相連的是壓頭部件55,它具有包括加熱裝置57的扁平加壓部分且向工作臺和遠離工作臺53作往復運動,以便加壓和加熱被連接的織物與織物區(qū)。加熱裝置57具有作為熱源的熱電阻或線電阻。一氣缸58設置在桿件54的上方,用于驅動壓頭部件55,圓筒形導向裝置60、60設置在桿件54上,以引導安裝在壓頭部件55上的一對導桿61、61作上下運動。標號59為控制裝置,它包括電磁閥和繼電器,標號56為保護蓋。
運轉時,在工作臺53上間壁41的上部分41a通過加強條42a連接在頂片22上,然后驅動氣缸58,使壓頭部件55移動到工作位置,在該位置上位于頂片22上的加強條42夾在壓頭部件55的加壓部分和工作臺的上表面53之間加壓。在加壓時由于加熱裝置57處于高溫狀態(tài),因此涂覆在加強條42上的粘合劑被軟化或熔化,這樣加壓和連接可以同時進行。然后驅動氣缸58使壓頭部件55退回到非工作位置,在該位置上,壓頭部件向上移動,遠離工作臺53。所得到的織物連接后區(qū)域在空氣中自然冷卻。重復這種操作方式,將加強條42b加壓且連接到底片23上。這樣分別連接到頂片和底片22、23上的上部分和下部分41b、41d在其自由端處縫合在一起。
雖然本發(fā)明的被褥40是結合圖1A的方法中的具體結構進行顯示和描述的,但應注意到分別在圖1B和1C中所示的方法的結構元件可以用于形成耐用的無縫被褥。
權利要求
1.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一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a)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b)將長度等于所述連接端但寬度大于所述連接端的、由織物材料制成的加強條固定在所述連接端上,且通過基本上沿所述加強條的中央延伸的縫合線將所述連接端與所述加強條連接起來,所述加強條在其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c)使所述加強條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相粘接,且使所述加強條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2.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一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a)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所述連接端是這樣形成的,即第二織物在其一端處被折疊且在該處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提供以縫線為界的一雙層半部和一單層半部,所述雙層半部和單層半部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b)使兩半部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相粘接,且使兩半部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3.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一整體結構的方法,它包括(a)準備一第一或基底織物和一第二或配合織物,第二織物沿其一縱向邊緣部分具有一連接端,所述連接端是這樣形成的,即第二織物在其一端處背面折疊在一起且在三個不同位置上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二雙層支臂和一向上設置在兩支臂中央的雙層支腳,所述雙層支臂分別鄰接所述雙層支腳縫合且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和(b)使所述雙層支臂在涂覆側與第一織物相粘接,且使所述雙層支臂和第一織物的粘接處經(jīng)過熱壓整理。
4.一種無縫被褥,它包括(a)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有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b)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狀間壁列陣,這樣所述間壁延伸遍及被褥體整個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所述間壁由三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所述連接端具有一加強條,所述加強條由織物材料制成,其長度等于所述連接端但寬度大于所述連接端的且通過基本上沿所述加強條的中央延伸的縫合線連接起來,所述加強條在其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在所述上部分的一條所述加強條在涂覆側連接在頂片的內表面上,在所述下部分上的另一條連接在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整理,接著所述間壁的所述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在一起;和(c)大量填充料被裝填在每一所述分隔室內。
5.一種無縫被褥,它包括(a)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有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b)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狀間壁列陣,這樣所述間壁延伸遍及被褥體的整個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所述間壁由二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所述連接端以這樣的方法形成,即每一所述部分在一端折疊且通過縫合線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提供以縫合線為界的一雙層半部和一單層半部,所述雙層和單層半部在其各自的一側上涂有一粘合劑涂層,所述上部分上的上連接端之一在涂覆側連接到頂片的內表面上,所述下連接端上的另一個連接到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整理,接著所述間壁的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在一起,和(c)大量填充料被裝填在每一所述分隔室內。
6.一種無縫被褥,它包括(a)一中空的、大致矩形的、包括沿其周緣互相連接的有一頂片和一底片的被褥體;(b)多個由織物材料構成的,預定尺寸的格頭間壁列陣,這樣所述間壁延伸偏及被褥體的整個長度和寬度,由此在被褥體內形成多個分隔室,每一所述間壁由二個分別具有相對的連接端和相鄰的自由端的、分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構成,每一所述連接端以這樣的方法形成,即每一所述部分在一端背面折疊在一起且通過縫合線在三個不同位置上互相連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二雙層支臂和一向上設置在兩支臂中央的雙層支腳,所述雙層支臂分別鄰接所述雙層支腳縫合且在其各自的一側涂有一粘合劑涂層,所述上部分上的所述連接端之一在涂覆側連接在頂片的內表面上,所述下連接端的另一個連接在底片的內表面上,然后經(jīng)過熱壓處理,接著所述間壁的所述兩部分在自由端處縫合在一起;和(c)大量填充料被裝填在每一所述分隔室內。
全文摘要
一種將織物材料連接在一起成為整體結構的方法在將配合織物連接在基底織物方面是獨特的。配合織物具有特殊形狀的縱向連接端,以便與基底織物的粘接具有改進的抗拉強度,本發(fā)明也揭示一種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得到的、具有耐用結構的無縫被褥。
文檔編號A47G9/02GK1069467SQ92109079
公開日1993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2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8月9日
發(fā)明者菊池仁達, 秀島嘉德, 丹治啟祐 申請人:朝美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