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攪拌裝置的烹飪器具及相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加熱或烹飪食品的器具的通用技術領域,特別是家用器具,并且 特別是用于在存在油脂的情況下烹飪食品的器具。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品烹飪器具,其首先包括用于容納食品的容器,其次包括設置 在該容器內的葉片,所述容器和葉片設計成以相對旋轉運動的方式被驅動,從而攪拌容器 中的食品。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食品烹飪方法,在該方法中將用于烹飪的食品放置在容器內, 將葉片安裝在該容器內。
背景技術:
通過完全浸沒在油液中而炸制食品是眾所周知的。這種油炸操作可以例如借助于家用電油炸鍋來執(zhí)行,該炸鍋具有裝有油或油脂的 容器,還具有用于加熱容器內容物的加熱電阻元件。從而,已知的電油炸鍋能夠準備高溫油液或熔化的油脂液,例如借助烹飪籃將要 油炸的食品投入油液或油脂液中。盡管通過浸入熱油液中而進行的傳統(tǒng)油炸技術總體上令人滿意,然而該方法仍然 存在很多缺點。首先,為了準備烹飪液,傳統(tǒng)的油炸鍋使用大量的油。這在填充油炸鍋、移動油炸 鍋、尤其是倒空油炸鍋時給使用者帶來操作困難。高溫烹飪液還會由于從器具的容器中濺出或者由于使用者的疏忽(將烹飪器具 碰翻)而構成燃燒風險。在將食品投入容器進行油炸之前,如此大量的油需要相當長的預 熱時間,這增加了燃燒或事故的風險。這可能導致使用者忘記油液正處于預熱階段,此種疏 忽將能夠引發(fā)所有這些有害后果。此外,這些已知的油炸鍋在使用中證明是相對較昂貴的,因為它們需要定期購買 大量的油(一般油炸1公斤(kg)的新鮮土豆塊需要至少1. 5升(L)至2L油)。因此,使用 者為了節(jié)約油會自然而然地使用同一烹飪液超過多次,從衛(wèi)生和味道方面來看這都不會令 人非常滿意。此外,使用者可能重新使用已經降解的烹飪液,這對健康是有害的。當使用者 將用過的油丟棄時,可能對環(huán)境是有害的。最后,將如此大量的油加熱至高溫首先會導致散發(fā)出令人極其不愉快的氣味,其 次由于油的聚合作用,會導致器具清洗困難并且耗時。為了彌補這些缺點,可以設想僅在使食品不能完全浸沒的少量油中制作嫩煎食 品。然而在此情形下,需要確保與油脂一起連續(xù)攪拌食品,以使得食品盡可能均勻地包覆在 油脂中,并且促使以此種方式包覆的食品均勻受熱,從而獲得其整個外表面呈有硬皮的金黃外觀的食品。自然地,通過利用攪拌葉片來進行攪拌的系統(tǒng)在烹飪領域是公知的。然而這種系 統(tǒng)證明完全不適合混合呈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塊形式的相對易碎的食品以及堅硬度隨著烹飪過 程改變的食品。因此,已知的攪拌設備顯然不能執(zhí)行以下混合,即,首先確保食品均勻包覆 在油脂中(當需要有油脂時),其次確保食品受熱均勻而不會劣化。
發(fā)明內容
因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彌補以上指出的各種缺點,并且提供一種用于烹飪食品的 器具,該器具能夠通過在烹飪食品時以特別有效的方式對其進行攪拌而實現(xiàn)對食品的均勻烹飪。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構造特別簡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能夠使得食物的混合 運動以特別充分和均勻的方式執(zhí)行。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能夠有效地對食品進 行攪拌而不受食品量的限制。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構造特別緊湊并且便且。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能夠避免形成食品塊 之間不相對于彼此運動的食品團塊。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能夠防止食品保持粘 到容器上。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使得運動特別簡單。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器具,其能夠不用將食品完全 浸沒在油液中而制作炸薯條。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食品烹飪方法,其因以特別有效的 方式對食品進行攪拌而能夠對食品均勻烹飪。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致力于提供一種新穎的烹飪食品方法,其能夠獲得炸薯 條,所述炸薯條在感觀質量上接近或等同于完全浸沒在油液中獲得的炸薯條,但是不用此 種浸沒,而且只使用少量油脂。本發(fā)明的目的借助于一種用于烹飪食品的器具而實現(xiàn),該器具首先包括用于容納 食品的容器,其次包括設置在該容器內的葉片,所述容器和葉片設計成以相對旋轉運動的 方式被驅動,從而攪拌所述容器中的食品,該器具的特征在于,所述葉片包括翻轉裝置,該 翻轉裝置成形為在所述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以致使至少一部分食品沿著在旋轉運 動平面內具有徑向主分量的翻轉方向翻轉。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借助于一種烹飪食品的方法而實現(xiàn),在該方法中將用于烹飪的食 品放置在一容器內,將一葉片安裝在該容器內,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個步驟 i),在該步驟i)中,通過建立所述葉片和所述容器之間的相對旋轉,致使至少一部分所述 食品沿著在旋轉運動平面內具有徑向主分量的翻轉方向翻轉。
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和優(yōu)點在以下結合附圖的描述中更詳細地體現(xiàn),附圖以示意性 而非限制性實施例給出,其中圖1為示出構成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內部的俯視正視圖;圖2為示出圖1的器具的分解視圖;圖3為示出圖1和圖2的器具的平面圖;圖4為示出形成圖1至圖3所示器具的一部分的量杯的立體圖;圖5為示出圖1至圖3所示器具的蓋的仰視立體圖;圖6為示出圖1至圖3所示器具的葉片的立體圖;圖7為示出可拆卸地安裝在圖6所示葉片上的刮削構件的立體側視圖;圖8為示出圖1至圖3所示器具的容器的立體圖;圖9為示出圖6和圖7所示的葉片和刮削構件的立體圖,刮削構件安裝在葉片上;圖10為示出圖9的包括葉片和刮削構件的組件的俯視立體圖;圖11為示出圖9和圖10的葉片和刮削構件的組件的仰視立體圖;圖12為示出圖7、9、10和11的刮削構件從圖7的可見側的相反側看到的立體圖;圖13為示出以上附圖所示器具的容器、葉片以及刮削構件的俯視立體圖;圖14為示出構成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的容器和葉片的俯視立體圖;圖15為示出本發(fā)明的烹飪器具的容器的立體圖,該容器設有一阻擋件,其用于接 觸食品并防止食品塊對著葉片積聚而不相對于彼此運動;圖16為示出圖15的細節(jié)的放大視圖;圖17為示出圖6所示葉片的正視圖;以及圖18為圖17的葉片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中所示的烹飪器具1優(yōu)選為家用器具,即其特別設計并將尺寸設定為家用。然 而,本發(fā)明不限于家用環(huán)境,并且其同樣適用于半專業(yè)或專業(yè)器具,甚至適用于食品業(yè)中所 用的工業(yè)設備類型。圖中所示的器具1優(yōu)選用于烹飪呈固態(tài)或者半固態(tài)塊形式并且形狀優(yōu)選為大致 多面體的顆粒成分,例如土豆條(例如為了得到炸薯條),或者例如切塊蔬菜(例如用于制 作煎蔬菜)。器具1優(yōu)選用于在存在油脂的情況下烹飪食品,但是不外加油脂(除了食品本身 所含的油脂)的烹飪,甚至沒有任何外加烹飪流體的烹飪也完全落入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圖中所示的器具尤其設計成用土豆條來制作炸薯條,或者用切塊蔬菜來制作煎蔬 菜。土豆或者蔬菜可由使用者人工切成塊,或者可以購買制備好的新鮮或冷凍商品。然而, 本發(fā)明并不特別限于烹飪炸土豆或者煎蔬菜。炸、嫩煎、烤或者更普遍地加熱任何其他類型 的食品(包括諸如肉、魚、貝類以及水果)也落入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本發(fā)明的器具包括用于容納食品(未示出)的容器2。容器2從而形成為設計成 其內容納待烹飪食品的容納裝置。優(yōu)選的是,容器2還設計成容納和包含例如為液態(tài)或半 液態(tài)形式的烹飪介質,例如油脂(油、黃油等)。為此目的,容器2優(yōu)選無孔,即它基本上是實的以避免任何油脂從其中泄漏出去。優(yōu)選地并且如圖中可見,容器2具有底部2A,該底部優(yōu)選為具有對稱軸線X-X'的 大致盤狀形式。從底部2A突出側壁2B,該側壁位于連接到底部2A的底部邊緣與自由頂部 邊緣2C之間,該頂部邊緣限定出使食品能夠引入容器2內的頂部開口。因此容器2優(yōu)選關于軸線X-X'圓對稱。有利的是,器具1具有主體3,容器2優(yōu)選可拆卸地安裝在主體3內。優(yōu)選地并且 特別如圖1和圖2所示,主體3包括基座3A,其用于構成器具1的支座,并為此成形為能夠 以穩(wěn)定方式放置在支承物或平面上?;?A因而限定用于與所述支承物或平面相接觸的支承面和用于接收容器2的 相對面,該相對面例如具有從基座3A的內側面突出的支承柱4,并且容器2設計成放置在 支承柱4上。從基座3A及其外周處突出有側裙部3B,該側裙部例如由金屬或塑料材料制 成,并形成器具1的外殼。有利的是,主體3還設置有一蓋3C,該蓋3C安裝成在關閉位置 (如圖3所示)和打開位置(如圖1和圖2所示)之間運動,在所述關閉位置蓋3C與基座 3A和裙部3B相配合而形成包圍待烹飪食品的大致封閉的殼,所述打開位置允許待烹飪食 品引入到主體3內的容器2中。換言之,當蓋3C處于關閉位置時,主體3形成一封閉器皿, 即基本氣密密閉的器皿,從而能夠在封閉的氣氛中進行烹飪。主體3能夠以基本密封的方 式封閉,這例如通過位于裙部3B和蓋3C之間的界面處的密封墊圈來實現(xiàn)。如圖所示,蓋3C 有利的是安裝成相對于裙部3B樞轉,例如通過可能設有扭轉彈簧的鉸鏈5安裝從而使蓋3C 的打開位置也為其穩(wěn)定返回位置。有利的是,蓋3C相對于鉸鏈5可拆卸地安裝,從而使其 容易清洗。容納在容器2中的食品可通過任何已知的內置(即集成于器具1內)加熱裝置或 外置(即獨立于器具1)加熱裝置進行加熱。有利的是,器具1包括安裝在主體3上并從而集成于器具1內的主加熱裝置3,該 主加熱裝置設計成產生引向容器2內部的熱氣流。術語“主加熱裝置”是指本身足以至少 輸送使烹飪能夠進行的大部分熱量的加熱裝置。優(yōu)選的是,主加熱裝置設計并布置成輸送 所需的所有熱量。有利的是,主加熱裝置包括一風扇,該風扇通過經由優(yōu)選形成在容器2 —側的至 少一個進氣口 30(圖2中可見)將空氣抽吸到主體3中,并通過經由位于容器2中存在的 食品上方并朝向該食品敞開的輸送通道31輸送已經加熱的空氣而產生空氣流。有利的是, 輸送通道31包括嵌在蓋3C中的兩個管道31A、31B,蓋為此設置有與所述管道31A、31B互補 的兩個開口 32A、32B。蓋3C從而優(yōu)選經由其開口 32A、32B而可釋放地接合到自身集成于鉸 鏈5中的管道31A、31B上。為了更容易地取出和放回主體3中的容器2,器具1優(yōu)選包括設計成永久地或可釋 放地固定至容器2的把手6。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把手6有利地包括夾具7和抓握部 件6A,夾具7包括兩個卡爪7A和7B,用于夾緊在容器2的側壁2B上以將把手6連接到容
^^ 2 ο把手6有利地設計成從其中抓握部件6A大致垂直于側壁2B延伸的操作構造(未 示出)變化到其中抓握部件6A沿著側壁2B延伸的存儲構造(參見圖2)。如圖所示,器具1還包括設置在容器2中的葉片8,即設置在容納待烹飪食品并由底部2A和側壁2B限定的內部容積中。容器2和葉片8設計成以相對旋轉運動的方式被驅 動,從而攪拌容器2中的食品。換言之,以下構造完全落入本發(fā)明的范圍中·容器2靜止,而葉片8在容器2內相對于該容器轉動;·葉片8靜止,而容器2相對于葉片8轉動;以及·容器2和葉片8都轉動,但以不同的轉速轉動。在該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食品在容器2中運動并從而與葉片8相互作用,借此 攪拌容器2內的食品。在圖中所示并對應于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變型例中,容器2靜止地安裝在主體 3中,而葉片8安裝成相對于主體3并相對于容器2旋轉運動。換言之,在該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容器2是靜止的,而葉片8在容器2中轉動。優(yōu)選 的是,為了實現(xiàn)容器2和葉片8之間的該相對運動,在基座3A中設置諸如電動機的驅動裝 置(未示出)。驅動裝置使軸10 (在圖2可見)旋轉。為了允許軸10穿過底部2A,在容器 2的底部2A的大致中心處形成孔11。葉片8有利地包括設計成優(yōu)選可釋放地配合到軸10 的轂12,使得軸10從而使葉片8在容器2內旋轉,此時容器保持靜止。在圖中所示的該優(yōu) 選實施方式中,轂12設置為與容器2和軸10的對稱軸線X-X'大致同軸,以使得葉片8的 旋轉軸線優(yōu)選與容器2的對稱軸線X-X'重合。在本發(fā)明中,葉片8包括翻轉裝置13,其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以 使存在的食品的至少一部分沿著在旋轉運動平面上具有徑向主分量的翻轉方向D翻轉。旋 轉運動平面是垂直于旋轉軸線X-X'的平面;在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旋轉運動平面 對應于水平面。換言之,翻轉裝置13構成橫向翻轉裝置,其用于沿著大致橫向于葉片8相對于容 器2的行進方向延伸的方向翻轉食品。翻轉方向D可以和相對于旋轉運動和旋轉軸線X-X ‘ 自然定義的徑向一致。在此情形下,方向D為單一分量,該分量為徑向分量。然而,更一般 的是,方向D不但具有徑向主分量,而且具有切向次分量,使得食品的運動并不沿純粹徑向 方向,而是沿大致徑向方向。優(yōu)選的是,翻轉裝置13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 以使食品的所述部分沿翻轉方向D翻轉,該翻轉方向D與徑向成小于等于60°且優(yōu)選于小 于等于30°的角。在以下集中描述且對應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式的圖示實施方式中,翻轉裝置13 有利地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作用下動作以使食品的至少一部分大致朝向容器2的中心 翻轉。在圖示實施例中,容器2的中心大致由對稱軸線X-X'限定。在此情形下,翻轉裝置 13從而用于朝向軸線X-X'翻轉食品。翻轉裝置13設計成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與食品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作用,從 而翻轉所述食品。因此,當容器2和葉片8以相對旋轉運動的方式被驅動時,葉片8的形成 翻轉裝置13的一部分的區(qū)域成為對食品產生作用的“有效”區(qū)域,即可以在食品上施加力 的區(qū)域,該力也可以僅僅為反作用力。因此,應該理解的是,在本發(fā)明的含義下,翻轉裝置13 優(yōu)選形成為攪拌表面,即直接作用在食品上以攪拌食品的表面。由于翻轉裝置13的存在以及其在容器2內的特定形狀,容器2中存在的食品在遇 到翻轉裝置13時返回到容器2的中心,翻轉裝置13在容器2內與葉片8 —起轉動。此外,
7食品朝向容器2中心的運動是翻轉運動,即這樣一種運動,其中每塊食品在沿著方向D朝向 容器2的中心運動的同時大致同時旋轉,并且特別是繞著其自身的軸線旋轉,優(yōu)選繞與葉 片8相對于容器2運動所沿的方向大致平行的軸線轉動。換言之,翻轉裝置13特別地設計成使食品塊以受控方式朝向容器2的中心向一側 上下翻轉。該翻轉從而特別適于在烹飪周期中改變指定食品塊相對于容器2的底部2A的 取向,從而促使每塊食品的所有表面得到均勻烹飪。翻轉裝置13有助于形成用于上下翻轉 食品塊的裝置。為此,需選擇翻轉裝置13的形狀以及容器2和葉片8之間的相對旋轉速度 以使得食品能夠以期望方式沿徑向翻轉,并且特別是從而避免食品塊的任何破碎或其任何 濺出。因此,翻轉裝置13以大致同時的方式使食品朝向容器2的中心運動并上下翻轉食 品塊,從而尤其適于改變每塊食品相對于其周圍的取向。賦予食品塊的該特定運動使得食 品塊能夠很好地混合,但不會對其造成損壞。當油脂與食品一起加入容器2中時,這種優(yōu)化的混合特別適于促使食品大致均勻 地包覆在所述油脂中。因而,當本發(fā)明的器具1構成一干炸鍋時,該技術措施證明是特別有利的。這里所 用的術語“干炸”表示一種無需將食品浸沒在油或油脂液中的食品烹飪方法,無論在整個烹 飪周期內這種浸沒是暫時的還是持續(xù)的。相反,術語“干炸”表示盡管食品確實通過烹飪介 質(如油)進行“浸油”,但是該食品未沉入或者浸沒在所述介質中。在這一方面,干炸鍋和利用油液的傳統(tǒng)炸鍋在操作原理上是完全不同的。在優(yōu)選的情形下,器具1設計成以干炸鍋方式工作,于是容器2和葉片8形成為通 過將所述食品和油脂混合而自動將食品包覆在油脂膜(優(yōu)選為基本均勻的膜)中的裝置。如本發(fā)明所示,當設置有葉片8時,這些用于自動將食品包覆在油脂中的裝置證 明是特別有效的,其通過翻轉裝置13促使食品朝向(或遠離)中心移動,與此同時食品繞 其自身軸線翻轉。優(yōu)選的是,葉片8設置成用于攪拌食品,所述食品呈現(xiàn)為大致固態(tài)的堅硬度且單 位尺寸(或尺度)與炸薯條為同一數(shù)量級的多個塊的形式。為了避免對食品塊的任何破壞, 葉片8優(yōu)選具有被倒圓(非尖銳)的形狀,這使得食品塊能在被擠碎之前避開從而避免食 品塊被刺破或者壓平。有利的是,翻轉裝置13具有翻轉表面13A,所述部分食品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 下趨向于沿著翻轉表面13A運動,所述翻轉表面13A的面積相對于葉片8相對于容器2的 行進方向向后遞減,以使得所述部分食品翻轉。換言之,翻轉表面13A相對于食品對著并沿著所述表面13A的行進方向從上游至 下游成錐形,該錐形足以使食品失去來自表面13A的支撐從而導致所述食品翻轉。尤其如圖17和18所示,翻轉表面13A優(yōu)選為大致平面形狀,并在寬度為A的上游 邊緣27和寬度為B的下游邊緣28之間延伸,寬度A大于寬度B。上游邊緣27對應于翻轉 表面13的前緣,即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最先與食品接合從而致使其沿著表面13A大致 朝向下游邊緣28運動的區(qū)域。翻轉表面13A的寬度L有利地以有規(guī)律的漸進方式在數(shù)值 A和B之間變化。因此,當食品沿著優(yōu)選位于距容器2的底部2A —定距離處的翻轉表面13A行進
8時,由于表面13A的寬度L減小,食品會漸漸面臨缺少支撐的情況,從而最終導致食品在重 力作用下橫向翻倒并向容器2的底部2A的中心翻轉。如附圖所示,翻轉表面13A有利地定 位成足夠靠近容器2的側壁2B,以防止食品朝向器具的周邊轉動,從而使得食品僅朝向器 具的中心翻轉。有利的是,葉片8還包括提升裝置130,該提升裝置130定向成沿旋轉運動方向在 食品上施加具有垂直分量的推力。有利的是,提升裝置130包括提升表面13B,該提升表面13B相對于葉片8相對于 容器2的行進方向向后傾斜,以使得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對至少一部分食品提供所述 提升。優(yōu)選地并如圖所示,翻轉表面13A和提升表面13B基本為同一表面,即單個共用表 面13A、13B同時執(zhí)行提升和翻轉功能。如圖所示,提升表面13B有利地形成用于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提升食品塊的 傾斜的斜面。提升表面13B從而有利地形成用于將食品帶離容器2的底部2A的裝置,從而 增大受到所述提升表面13B作用的食品與底部2A之間的垂直距離。提升表面13B相對于 包含底部2A的平面(或者相對于與底部2A平行的平面)成鈍角β (即該角大于90° )。 優(yōu)選的是,角β大致位于100°到160°的范圍內。已發(fā)現(xiàn)位于120°到140°范圍內(且 優(yōu)選大致等于130° )的角能夠優(yōu)化期望的食品提升功能。有利的是,提升表面13Β的對應于邊緣28 (參見圖18)的頂部位于一高度處,該高 度低于容器的自由邊緣20C的高度,以避免在器具工作時弄臟蓋3C。為了促進食品翻轉,有利的是設置其高點和低點之間(即其上游邊緣27和下游邊 緣28之間)的高度為Η(參見圖17)的提升表面13Β,當食品塊形狀為細長時(適用于炸薯 條),該高度大致位于食品塊長度的0. 25倍到0. 9倍的范圍內。例如,高度H可位于約25 毫米(mm)到75mm的范圍內。優(yōu)選的是,提升表面13B的前緣(在附圖所示實施例中對應于翻轉表面13A的前 緣,即上游邊緣27)相對于葉片8與容器2之間的相對運動定向,從而大致朝向容器內側引 導食品。為此,上游邊緣27與徑向方向成凹角θ,該凹角例如大約為幾度,例如位于1°到 5°的范圍內,并且優(yōu)選等于3°。該技術措施促進食品的“流暢”混合,而不會使食品在提 升/翻轉表面13Α、13Β以及容器2的側壁2Β之間被壓碎。有利地并且如圖所示,翻轉裝置13和提升裝置130相對于彼此設置,以使得在相 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來提升至少一部分食品,然后沿著在旋轉平面中具有徑向主分量 的所述翻轉方向D翻轉所述部分食品。在如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翻轉裝置13和提升裝置 130相對彼此設置,以使得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來提升至少一部分食品,然后大致 朝向容器2的中心翻轉所述部分食品。換言之,構成提升表面13Β和翻轉表面13Α的單個 表面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以首先借助于其斜坡形狀來提升食品,然后由 于寬度L的逐漸減小而逐漸地使食品喪失支撐以致使其翻轉。然而,本發(fā)明不僅僅局限于能夠使食品受到這種順序運動的裝置。例如,在本發(fā)明 的范圍內完全能夠設想以這樣的方式相對于彼此設置的翻轉裝置13和提升裝置130,即 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并使提升至少一部分所述食品以及使所述部分食品沿具有 徑向主分量的所述翻轉方向D(即,大致朝向容器2的中心)翻轉大致同時進行。在此情形下,提升和翻轉從而大致同時發(fā)生。這種組合運動可以例如借助于具有用于提升并同時翻 轉食品塊的螺旋形狀的單個提升翻轉表面實現(xiàn)。因此在未超出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設想提升表面13A和翻轉表面13B不 是同一表面(如圖所示的實施例),而是為顯著不同的表面。例如,可以設想實施具有大致 恒定寬度L的傾斜提升表面,該提升表面通過大致水平的翻轉表面向下游延伸,該翻轉表 面的寬度相對于葉片8相對容器2的運動方向向后逐漸減小。在這一構造中,食品從而最 初由提升表面提升至翻轉表面,然后沿著支撐面積向下游減小的水平翻轉表面翻轉。在此 情形下,從撞擊葉片8的食品流的角度來看,翻轉表面因而位于提升表面的下游。有利的是,葉片8具有橫向偏轉板9,其形成為沿著所述翻轉方向D從翻轉裝置13 延伸的斜面,從而使所述部分食品在翻轉裝置13的作用下沿著所述橫向偏轉板9翻轉。在 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橫向偏轉板9形成從翻轉裝置13朝向容器2的中心延伸的斜面。優(yōu)選地并且如圖所示,橫向偏轉板9包括至少一個斜面,該斜面用于在食品塊翻 轉時伴隨食品塊。在圖中所示的元件中,該斜面優(yōu)選地大致面向容器2的中心延伸,以使得 尾隨葉片8而朝向容器2的內側并朝向容器2的底部2A輕輕地弓I導食品。橫向偏轉板9因 而優(yōu)選形成一斜面,食品對著該斜面并在其上方掉落并橫向(例如朝向容器2的中心)翻 轉。該傾斜的橫向偏轉表面優(yōu)選相對于包含底部2A的平面形成鈍角α,即大于90°的角。 優(yōu)選的是,角α位于100°到140°的范圍內。還發(fā)現(xiàn)位于128°到134°的范圍內并優(yōu)選 等于132°的角α適于優(yōu)化期望的食品混合現(xiàn)象。如圖所示,橫向偏轉板9和提升及翻轉裝置13、130通過公共邊緣14連接。橫向 偏轉板9、提升裝置130以及翻轉裝置13從而形成具有兩個面的單件,其中一個面對應于提 升表面13Β和翻轉表面13Α,而另一個面對應于橫向偏轉板9。有利地并且如圖所示,翻轉裝置13和提升裝置130大致朝向容器2的周邊定位, 優(yōu)選緊鄰容器2的側壁2Β,翻轉裝置13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以大致朝向 容器2的中心翻轉所述部分食品。有利的是,葉片8還包括推動裝置15,用于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朝向翻轉裝 置13推動食品。在圖中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裝置15優(yōu)選設計成朝向容器2的周邊推動食 品。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裝置15成形為朝向側壁2Β離心地移動食品,以朝向提升裝置 130和翻轉裝置13引導食品。優(yōu)選的是,用于朝向翻轉裝置13推動食品的裝置15包括前偏轉板16,其沿著旋 轉運動方向(即,在圖中所示的變型例中沿著繞軸線X-X'的環(huán)形路徑)在食品上施加推 力。為了促進作用在食品上的離心運動效果,前偏轉板16有利地在由軸線X-X'限定的垂 直方向上具有一高度,該高度基本上足以阻止食品從其上通過。優(yōu)選地并且如圖所示,前偏 轉板16在水平面(垂直于軸線X-X')上的投影具有相對于葉片8相對容器2的運動方向 17大致向后彎曲的輪廓。換言之,前偏轉板16具有用于將食品帶向容器2的周邊的凸出前 緣。前偏轉板16優(yōu)選具有朝向翻轉裝置13成錐形的前緣,S卩,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向 后(相對于葉片8相對于容器2的旋轉方向)并向容器2的周邊成錐形的輪廓,例如具有 圖18中能夠特別清楚地看出的渦形形狀。前偏轉板16的向后曲率因而設計成首先在該偏 轉板與葉片8 —起轉動時撞擊食品時促進食品沿著偏轉板16離心地運動,并且還避免產生 作為整體與葉片8 —起沿著大致純圓路徑轉動而不具有任何離心運動的食品團。
在垂直平面內,前偏轉板16優(yōu)選具有相對于葉片8相對于容器2的旋轉方向向上 并向后彎曲的輪廓。這特別是在容器2內存在大量食品時適于促進食品有效并且流暢地混
I=I ο有利的是,用于朝向容器2的周邊推動食品的裝置15相對于葉片8的運動方向17 位于翻轉裝置13和提升裝置130的前方。換言之,前偏轉板16相對于在葉片8穿過容器2 中的食品旋轉運動時與葉片8碰撞的食品的流動方向(從葉片看去)位于翻轉裝置13和 提升裝置130的上游。食品因而最初受到前偏轉板16的離心偏轉作用,該前偏轉板16使食品朝向容器2 的周邊偏轉直至食品遇到使其提升的提升表面130,然后食品沿著橫向偏轉板9朝向容器2 的中心翻轉。本發(fā)明特有的該非常獨特的運動確保了食品極好地混合,使食品被油脂之類 的任何烹飪介質(例如油)大致均勻地包覆而保證均勻烹飪。有利的是,葉片8具有用于使食品通過的通道200,該通道設置在用于推動食品的 裝置15和翻轉裝置13之間。換言之,該通道200對應于葉片8的一區(qū)域,該區(qū)域使食品更 容易穿過葉片8,葉片8在該區(qū)域特別具有低高度。優(yōu)選地并且尤其如圖17可見,用于推動食品的裝置15和翻轉裝置13之間設置有 一槽口,該槽口對應于所述通道200,并且在投影至垂直平面上時呈大致V字形,該V字形的 兩個分支分別對應于橫向偏轉板9和前偏轉板16的頂部邊緣16A。V字形分支的結合點優(yōu)選定位成靠近提升裝置130和翻轉裝置13,從而在朝向所 述提升裝置130和翻轉裝置13集中了最大量食品時促使食品翻轉。例如,V字形分支之間 的結合點位于從容器2的中心朝向其周邊大致為葉片8的端部之間在水平面內的距離(相 應于葉片8的半徑)的3/5到4/5的范圍內。有利的是,葉片8具有至少一個第一臂18,該臂18從內第一端18A延伸到外第一 端18B,該內第一端18A固定到轂12,而外第一端18B固定到翻轉裝置13,并且優(yōu)選地還固 定到提升裝置130。第一臂18從而將通過軸10施加到轂12的旋轉運動傳遞到提升裝置 130和翻轉裝置13。有利的是,用于朝向容器2的周邊推動食品的裝置15固定到第一臂18,并且介于 所述內第一端18A和外第一端18B之間。裝置15優(yōu)選地直接接合在第一臂18中并與其形 成整體。通過相應于如圖1至圖13、圖17以及圖18所示的第一變型實施方式的技術措施, 在具有足以充當產生良好攪拌功能的基本部分的單個臂18的情況下,葉片8的結構特別簡 單并且緊湊。葉片8從而具有如下形式,從轂12延伸出螺旋形式的臂18,該臂18的末端設置有 凸起的翼片,該翼片具有形成提升裝置130、翻轉裝置13以及橫向偏轉板9的兩個面。發(fā)現(xiàn)以此種方式設計的葉片8制造起來特別容易、快速且廉價,例如通過注射成 型塑料材料制造。然而,在如圖14所示的第二種實施方式中,葉片8可以包括在內第二端19A和外 第二端19B之間延伸的第二臂19,當用于朝向容器2周邊推動食品的裝置15固定到第二臂 19并且介于內第二端19A和外第二端19B之間時,該內第二端19A固定到轂12。在如圖14 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葉片8從而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臂18、19,第二臂19相對于葉片8的旋 轉方向17位于第一臂18之前。承載有用于朝向容器2周邊推動食品的裝置15的第二臂19從而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將食品帶向容器2,即使食品順序受到由提升裝置130和翻轉裝 置13分別進行的提升動作和翻轉動作。有利的是,器具1包括阻擋件20,并且首先在圖13中其次在圖15和16分別示出 了它的兩個不同的實施方式。阻擋件20安裝在器具1內,以使得葉片8能夠在相對旋轉運 動的作用下相對于阻擋件20運動,所述阻擋件20定位成與至少一部分食品接觸,從而防止 食品團對著葉片8積聚,該團中的食品塊相互無明顯相對運動。換言之,阻擋件20大致設 置于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被葉片8推動的食品塊所沿的路徑上,以防止緊實食品團作 為整體運動而不再進行混合。葉片8從而能夠相對于阻擋件20運動,在葉片8相對于容器 2的相對旋轉運動作用下,阻擋件20能夠占據靠近翻轉裝置13的位置。阻擋件20從而阻 擋部分食品的運動并從而利于翻轉裝置13的動作。有利地并且特別如圖13所示,阻擋件20在容器2內側固定到側壁2B。在優(yōu)選方 式中,阻擋件20固定到把手6并且更優(yōu)選地形成把手6的整體部件,更準確地說其從所述 把手6的第二卡爪7B突出。阻擋件20從而朝向容器2的內部從側壁2B突出一厚度E。在 側壁2B和葉片8之間設置有間隙J,該間隙J至少略大于厚度E,從而允許葉片自由地轉動 而不會抵靠阻擋件20。使用本發(fā)明葉片8的特定輪廓,發(fā)現(xiàn)從側壁2B僅僅稍微突出的阻擋件20就足以 防止食品的任何緊實運動。更準確地說,已經發(fā)現(xiàn)在本發(fā)明的背景下,具有顯著小于食品塊 的平均厚度特征尺寸的厚度E的阻擋件20通過防止食品對阻擋件20的任何擠壓而能夠獲 得期望的結果。優(yōu)選的是,厚度E大致等于食品塊的平均厚度特征尺寸的一半。當器具1用 于烹飪炸薯條時,厚度E優(yōu)選小于炸薯條的平均厚度,從而避免炸薯條阻塞在阻擋件20后 方而使葉片8不能到達以將其移走。例如,厚度E可顯著小于5mm,并且更優(yōu)選地位于2mm 至3mm的范圍內。該尺寸范圍提供了防止食品與葉片8 一起旋轉的阻擋功能和抗阻塞功能 之間的極好折衷。為了更進一步增強抗阻塞功能,阻擋件20優(yōu)選地呈直線指狀件20A的形式,沿著 側壁2B大致豎直地延伸(參見圖15和圖16),并優(yōu)選具有倒圓邊緣,從而能夠使食品順暢 避開而不會被損壞。有利的是,為了分離可能粘到所述側壁2B上的任何食品塊,器具1還包括用于在 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掃過側壁2B的刮削構件21。當主要在不存在任何油脂的情況下進 行烹飪時,例如烹飪蔬菜塊時,這樣的刮削構件被證明是特別有利的。相反地,當食品包括 用于制作炸薯條的土豆塊時,刮削構件21不是絕對必需的,或者甚至沒有用處。在優(yōu)選方式中,刮削構件21可拆卸地安裝在葉片8上。例如,并且如圖所示,構件21有利地包括帶有緊固裝置21B的突片21A,所述緊固 裝置例如形成為與葉片8承載的互補緊固裝置協(xié)作的接合孔。突片21A優(yōu)選地設計成朝向第一臂18的外第一端18B接合。有利的是,突片21A承載有例如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柔性刮削翼板21C。刮削翼板 21C具有一外部邊緣,其用于在葉片8旋轉時與側壁28的內側緊密貼合并掃掠側壁2B的內 側。為了穩(wěn)定突片21A,設置有由底部2A支承的翼片21D,以使得抵抗由側壁2B施加在翼 板21C上的任何傾向于使突片21A與葉片8分離的力。對附圖所示的變型例的以上描述涉及一個器具1,其中翻轉裝置13成形為使食品向中心翻轉,并且為了達到該目的,翻轉裝置優(yōu)選朝向容器2的周邊定位。然而,在沒有超 出本發(fā)明范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設想成形為向容器2的周邊翻轉食品的翻轉裝置13。本 發(fā)明因此還涉及一種食品烹飪器具1,其首先包括用于容納食品的容器2,其次包括設置在 容器2內的葉片8,為了攪拌容器2內的食品所述容器2和葉片8設計成具有相對旋轉運 動,葉片8具有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的翻轉裝置,該翻轉裝置使得至少一 部分食品大致朝向容器2的周邊翻轉。在此情形下(未示出),翻轉裝置優(yōu)選地接近容器2 的中心延伸。優(yōu)選地,在如圖所示的變型例中,葉片8具有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成形為在 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動作以提升至少一部分食品,該提升裝置本身也設置在容器2的中 心位置附近。翻轉裝置和提升裝置優(yōu)選地相對彼此設置,以使得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用下 動作而提升至少一部分食品,然后使所述部分食品大致朝向容器2的周邊翻轉。在此情形 下,提供用于朝向容器2的中心推動食品的裝置也是有利的,例如具有凹形前緣的裝置。換言之,在此變型實施方式中(圖中未示出),構想一種與圖1至圖14所示的變型 例嚴格相反的構造,即食品最初從周邊被帶向中心,然后被提升并大致朝向容器的周邊翻 轉。該變型實施方式從而可視為與圖中所示的變型實施方式是“對稱的”??偠灾景l(fā)明總體涉及一種食品烹飪器具,該器具首先包括用于容納食品的 容器2,其次包括設置在容器2內的葉片8,所述容器2和葉片8設計成提供相對旋轉運動 以便攪拌容器2內的食品,葉片8具有翻轉裝置13,該翻轉裝置成形為在相對旋轉運動的作 用下動作以橫向翻轉至少一部分食品,即,使食品沿著大部分且優(yōu)選基本上為徑向的方向 運動,這與致使食品塊繞其自身軸線的轉動相結合,所述軸線的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運動 方向。以下以由土豆的細長切塊制備炸薯條為例更詳細地描述圖中所示的變型實施方 式的操作。使用者最初通過提起蓋3C來接近主體3的內部。然后使用者通過將容器2放置 在支承柱4上而將所述容器2插入主體3中。軸10于是穿過底部2A中的孔11突出。然 后使用者將葉片8放置在軸10上,更準確地說將葉片8的轂12接合在軸10上。此后,使用者將土豆塊和少量的油一起倒入容器2中。此處所用的術語“少量”表 示足以大致均勻地包覆土豆塊的油量,其與將土豆塊完全浸沒的油液相對照。為了更容易 度量少量油,器具1還可包括量杯22,該量杯22設計成例如可拆卸地緊固在蓋3C上,并如 所示借助卡口緊固系統(tǒng)。有利的是,當固定到蓋3C上時,量杯22可用作操作蓋3C的把手。有利的是,還可設置貫通蓋3C的孔23,用于向容器2供油。在此情形下,當蓋3C 關閉時供油。一旦食品和油脂已放置在容器2內,并且蓋已經關上,使用者就通過按下設置在 主體3上的控制按鈕24開始一個烹飪周期。這具有將軸10設定成旋轉狀態(tài)的效果,這又會驅動葉片8沿方向17繞著軸線 X-X’旋轉。在被設置成旋轉的葉片8的作用下,前偏轉板16朝向容器2的周邊、朝向提升 表面13B推動食品,在該實施例中提升表面13B與翻轉表面13A重合。提升表面13B于是 提升食品直至因表面13A的寬度L減少而使食品不再被表面13A支撐為止。食品接著朝向 容器2的中心沿著橫向偏轉板9側向翻轉。此特定運動確保土豆塊與油脂極好地混合,以 使得土豆塊從而能夠以大致均勻的方式涂覆油脂。
在經歷該混合的同時,土豆塊還經受來自管道31A、31B的熱氣流,該管道31A、31B 設置在鉸鏈5中并從蓋3C顯露出來。借助葉片8攪拌食品從而能夠均勻地烹制土豆塊,土 豆塊以均勻方式受到熱氣流的影響。當烹飪正在進行時,土豆塊接連經過如下的三個堅硬度階段生土豆堅硬度,即土豆塊還是潮濕的、粘的、堅固的、硬的并且不含脂肪;蒸土豆的軟堅硬度,即軟的、柔性的、光滑的并且易碎的;和炸土豆堅硬度,即硬的、中心軟的、具有多脂且光滑的外部硬皮。本發(fā)明的特殊攪拌技術保證了土豆條在其經歷的所有堅硬度階段都極好地混合, 并且以一種特別有效的方式混合。在烹制周期結束時,使用者從而獲得具有炸薯條的所有視覺和味覺品質,但是油 脂含量比浸沒在油液中的傳統(tǒng)烹飪要少的土豆塊。然后使用者僅需通過使用為此目的設置的把手6取出容納炸薯條的容器2。需要注意的是,本發(fā)明的攪拌技術確保優(yōu)異地混合而不受容器中存在的食品量限 制。因此,當有大量食品時,一些食品會通過前偏轉板16的頂部邊緣16A,而其余食品被朝 向容器的周邊引導,在該處被提升裝置130提升然后通過翻轉裝置13翻轉。當僅有少量食品時,所有的食品都將經由前偏轉板16朝向容器2的周邊被引導, 從而由提升裝置130和翻轉裝置13進行處理。還已發(fā)現(xiàn),如圖所示將前偏轉板16的頂部 邊緣16A設置成波浪形輪廓適于顯著地提高攪拌能力。具體地說,已經發(fā)現(xiàn)如圖所示的輪 廓是特別有效的,在該輪廓中,邊緣16A具有從轂12向下到低點25的向下斜面,隨后其形 成突出部26并繼續(xù)再次沿著向下斜面到底部2A附近。以上描述涉及用新鮮土豆塊與外加的油一起制作炸薯條。然而,所述的這些步 驟可適用于深冷凍土豆塊,并且還適用于預先烹制過和預先浸過油的“即烹炸薯條(oven french fries)”。在此情形下,不需要加入任何的外部油。當使用者期望獲得煎蔬菜而不是炸薯條時,除了使用者要在將葉片放置在容器2 內之前將刮削構件21緊固到葉片8上之外,所遵循的程序與以上描述的完全一樣。刮削構 件21于是用于分離可能粘到容器2上的任何蔬菜塊。因此,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適于利用本發(fā)明的器具1優(yōu)選在家中實施的烹飪食品 的方法。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將待烹飪食品放置在容器2中,將葉片8安裝在容器2內用于 攪拌食品。本發(fā)明的方法包括至少一個步驟i),在該步驟i)中,通過在葉片8和容器2之間 建立相對旋轉,使得至少一部分所述食品沿著在旋轉運動平面上具有徑向主分量的方向D 翻轉。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食品的所述部分優(yōu)選向容器2的中心翻轉。有利的是,本發(fā)明的方法包括一個在步驟i)之前的步驟ii),在該步驟ii)中,作 為將葉片8設置成相對于容器2旋轉的結果,所述部分食品優(yōu)選地借助葉片8被提升。換 言之,待烹飪的部分食品優(yōu)選地首先被提升然后被翻轉。有利的是,本發(fā)明的方法包括一個步驟iii),在該步驟iii)中,將油脂加入到容 器2中。在步驟iii)中,加入的油脂量優(yōu)選地大致正好足以包覆食品而不會使食品浸沒在油液中。有利的是,步驟i)優(yōu)選還有步驟ii)是有利地重復的,至少直到食品優(yōu)選均勻地 基本被包覆在油脂膜中。食品優(yōu)選地為單位尺寸與炸薯條為同一數(shù)量級的多個塊的形式。有利的是,本發(fā) 明的方法從而構成制備炸薯條的方法。然而,完全可以設想將本發(fā)明的方法應用于獲得除了炸薯條之外的其他烹制食 品,例如用于獲得煎蔬菜,或者為了獲得嫩煎食品、烤制食品、或者實際上無任何油脂的烹 制食品。以上對使食品朝向周邊運動然后被翻轉回中心的方法進行了描述。然而,完全可以設想采用“對稱的”運動。本發(fā)明因此還提供了這樣一種烹飪食品 的方法,其中,將待烹制食品放置在容器2中,將葉片8安裝在容器2內,并且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一個步驟i),在該步驟i)中通過將葉片8和容器2設置成相對旋轉來使至少一部分所 述食品朝向容器2的周邊翻轉。工業(yè)實用性本發(fā)明在用于制備或烹飪食品的烹飪器具的設計、制造以及使用方面具有工業(yè)應用。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烹飪食品的器具(1),該器具包括用于容納食品的容器(2)、放置在所述容器(2)內以攪拌該容器(2)中的食品的葉片(8)、以及定位成與至少一部分食品接觸的阻擋件(20),所述阻擋件(20)安裝在該器具(1)內,使得所述葉片(8)可相對于所述阻擋件(20)運動,該器具(1)的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把手(6),該把手設計成永久地或可釋放地固定至容器(2),所述阻擋件(20)形成所述把手(6)的整體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包括一底部(2A),從該 底部突起有側壁(2B),所述把手(6)包括自身具有兩個卡爪(7A,7B)的夾具(7),用于夾緊 在所述容器(2)的所述側壁(2B)上,以將所述把手(6)連接到所述容器(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20)從所述把手(6)的 第二卡爪(7B)突出。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6)包括抓握部件(6A),并 被設計成從操作構造變化到其中所述抓握部件(6A)沿著所述側壁(2B)延伸的存儲構造。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把手(6)處于所述操作構造 時,所述抓握部件(6A)大致垂直于所述側壁(2B)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20)朝向 所述容器(2)的內部從所述側壁(2B)突出一厚度(E),所述厚度(E)顯著小于5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E)位于2mm至3mm的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2)包括一底部(2A),從該 底部突起有側壁(2B),在所述側壁(2B)和所述葉片(8)之間設置有間隙(J),以防止所述 葉片(8)抵靠所述阻擋件(2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8)和所述阻擋件(20)均 與平行于所述底部(2A)的同一平面相交。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20)包括直線指狀件 (20A)。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該器具包括一主體(3),所述容器(2)靜止地安裝在該主體內,所述葉片(8)安裝成相對于所述容器(2)并相對于所述主體(3)轉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該器具包括主加熱裝置(3),該主加 熱裝置設計成產生引向所述容器(2)內部的熱氣流。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20)具有倒圓邊緣。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件(20)在所述容器(2)內 固定地安裝至所述側壁(2B)。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底部(2A),在與所述 底部(2A)連接的底緣和限定頂部開口的自由頂緣(2C)之間從所述底部(2A)突起有側壁 (2B),食品通過所述頂部開口插入所述容器(2),所述阻擋件(20)從所述自由頂緣(2C)朝 向所述底部(2A)突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烹飪食品的器具(1),該器具包括用于容納食品的容器(2)、放置在所述容器(2)內以攪拌該容器(2)中的食品的葉片(8)、以及定位成與至少一部分食品接觸的阻擋件(20),所述阻擋件(20)安裝在該器具(1)內,使得所述葉片(8)可相對于所述阻擋件(20)運動,該器具(1)還包括把手(6),該把手設計成永久地或可釋放地固定至容器(2),所述阻擋件(20)形成所述把手(6)的整體部件。
文檔編號A47J37/12GK101972105SQ20101028692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1日
發(fā)明者讓-克洛德·比扎德, 阿諾·格德里奧斯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