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支架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支架的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相框、PDA等設備均具有主體和支撐于主體后表面上的支架。支架轉動固定于主體上。這樣就使得主體、支架及放置主體和支架的承載物構成一三角形支撐結構。支架包括止擋部,該止擋部用以限定支架相對于主體轉動的一特定角度。使用時,轉動支架直到支架轉動到該特定角度時,止擋部抵設于主體上,使支架停止轉動并支撐于承載物上。然而,上述支架僅能將主體支撐在某個特定角度,使用者不能根據(jù)具體需求調節(jié)支撐角度從而調節(jié)觀看設備的角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調整支撐角度的具有支架的設備。一種具有支架的設備,其包括主體和轉動設置于主體上的支架。主體包括用于收容支架的第一收容部和卡制部??ㄖ撇靠赊D動地設置于主體內(nèi)背對第一收容部的一側??ㄖ撇堪ㄏ鄬υO置的抵制部和卡制件。抵制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帶動卡制件轉動。支架包括轉動地設置于第一收容部內(nèi)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及第一轉動軸。第二支撐件設置于第一支撐件內(nèi)。第一轉動軸將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轉動地設置于第一收容部內(nèi)。第一收容部包括側壁。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主體張開一定的角度并??坑趥缺谏?,且第二支撐件可使抵制部轉動,進而帶動卡制件穿過第一收容部卡設于第一支撐件上,而將該第一支撐件鎖定。上述具有支架的設備可使用第一支撐件或者第二支撐件從不同角度來支撐,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均可水平支撐,第一支撐件還可豎直支撐,使得使用者可以通過自身需求調整觀看設備的角度。
圖1 一較佳實施方式具有支架的設備的立體圖。圖2為圖1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的分解圖。圖3為圖1中具有支架的設備另一角度的分解圖。圖4為圖2中具有支架的設備IV處放大圖。圖5為圖3中具有支架的設備VI處放大圖。圖6為圖2中卡制部的放大圖。圖7為圖1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第一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圖8為圖1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第二狀態(tài)時的立體圖。圖9為圖1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的局部剖視圖。圖10為圖7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第一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
圖11為圖8中具有支架的設備第二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具有支架的設備100主體10支架20前殼體11后殼體13第一支撐件21支撐部212樞接部213缺口215第一凹槽216第二凹槽218第一通孔217第二支撐件23第二通孔231凸起2;35第一轉動軸25固定部15第一收容部30底部31第一側壁32第二側壁34第三側壁36固定孔325第一開口312止擋部38第二開口313第三開口314第四開口315第二收容部40第三凹槽318固定板150收容槽152第四凹槽154卡制部160抵制部161連接臂162彈性件163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其為一較佳實施方式具有支架的設備100的立體圖。具有支架的設備 100可以是顯示器、電子像框等。具有支架的設備100包括主體10和可轉動固定于主體10 上用于支撐主體10的支架20。請一并參閱圖2及圖3,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支架的設備100包括二個支架20。 每一支架20可收容于主體10內(nèi),其包括轉動地設置于主體10內(nèi)的第一支撐件21、轉動地設置于第一支撐件21內(nèi)的第二支撐件23及用于將第一支撐件21和第二支撐件23轉動地固定于主體10上的第一轉動軸25。其中第一支撐件21可相對主體10旋轉而相對主體10 張開一定的角度以使主體10呈第一角度站立于承載面(圖未示)上,如圖8所示。第二支撐件23相對主體10旋轉而相對主體10張開一定的角度以使主體10呈第二角度臥立于所述承載面(圖未示)上,如圖7所示。第一支撐件21大致為楔形塊,其包括支撐部212和自支撐部212的一邊緣平行伸出的兩樞接部213。兩樞接部213之間相隔有一定距離進而形成一缺口 215。樞接部213 遠離支撐部212的端部開設有第一通孔217。第一通孔217處對稱設置有第一凹槽216和第二凹槽218。第一凹槽216設置于樞接部213與主體10相對的一側,第二凹槽218設置于樞接部213與主體10相背的一側。第二支撐件23大致為楔形塊,其形狀大致與缺口 215相適配,可容納于第一支撐件21的缺口 215內(nèi)。第二支撐件23上靠近第一通孔217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通孔231。第二支撐件23與主體10相對的表面上設置有一長方形凸起235。主體10大致為長方形,其包括前殼體11、與前殼體11相卡合的后殼體13及收容于后殼體13內(nèi)的固定部15。后殼體13具有遠離前殼體11的后表面131和與前殼體11相對的前表面132。后表面131向內(nèi)凹陷形成兩個第一收容部30。兩個第一收容部30并排間隔地設置于后表面 131的下半部。請一并參閱圖4,第一收容部30與支架20形狀相適配的傾斜槽,其用于收容支架 20。第一收容部30包括底部31、相對的兩個第一側壁32以及相對的第二側壁34和第三側壁36。其中,第二側壁34連接于兩個第一側壁32之間。第三側壁36連接于兩個第一側壁 32之間并與第二側壁34相對。底部31分別與兩個第一側壁32和第二側壁34相連,并與第三側壁36間隔設置使第一收容部30上形成第一開口 312。第一側壁32上靠近第一開口 312的位置上開設有兩相對的固定孔325,且兩個固定孔325同軸設置。固定孔325將第一轉動軸25的兩端收容于內(nèi),從而使支架20可轉動地固定于主體10上。第三側壁36上形成向底部31的方向傾斜的斜面。底部31與后表面131之間呈一定角度設置。底部31靠近第三側壁36的位置向支架20方向凸起形成用于放置第二支撐件23的止擋部38。止擋部38為與第二支撐件23 相適配的楔形塊。止擋部38與凸起235對應的位置開設有第二開口 313。底部31在止擋
164
165 167
第二轉動軸
連接桿
卡制件
5部38相對兩側開設有對稱的第三開口 314和第四開口 315。第三開口 314沿第三側壁36 向第二側壁;34方向開設,且與第一開口 312相連通。第四開口 315沿止擋部38的兩個相對側面向第一側壁32方向開設。第四開口 315與第一凹槽216相對應,且與第三開口 314 相連通。請一并參閱圖5,底部31背向支架20的側面向內(nèi)凹陷形成與第一收容部30相對的第二收容部40。第二收容部40大致為長方形,其用于收容固定部15。底部31背向支架 20的側面上開設有第三凹槽318。第三凹槽318位于第二開口 313和第四開口 315之間, 且與第四開口 315同方向開設。第三凹槽318橫截面為半圓形。固定部15設置于第二收容部40內(nèi),用以與支架20相配合。固定部15包括固定板150和卡制部160。固定板150收容于第二收容部40內(nèi),用于固定卡制部160。固定板 150由與第一開口 312相對處的向內(nèi)凹陷形成一倒“T”字形收容槽152,用于將卡制部160 收容于內(nèi)。固定板150上設置有與第三凹槽318對應且橫截面為半圓形的第四凹槽154, 第四凹槽巧4分別與第三凹槽318配合形成一軸孔,將卡制部160可轉動地固定于固定板 150與第二收容部40之間。請一并參閱圖6,卡制部160設置于收容槽152內(nèi),其包括抵制部161、兩個連接臂 162、彈性件163、第二轉動軸164、兩個連接桿165及兩個卡制件167。抵制部161為與第二開口 313相適配的長方體,與可穿過第二開口 313的凸起235相對。抵制部161上向第四凹槽巧4方向延伸形成兩間隔設置的連接臂162。連接臂162的另一端與第二轉動軸164 連接。第二轉動軸164的兩端可轉動地設置于第四凹槽巧4與第三凹槽318配合形成的軸孔中,從而使卡制部160可轉動地固定于固定板150與第二收容部40之間。兩個連接桿165間隔設置于第二轉動軸164背向連接臂162的側面上,且垂直于第二轉動軸164??ㄖ萍?67垂直設置于連接桿165遠離第二轉動軸164的一端。連接桿 165與第三開口 314相對應,其可在第二轉動軸164帶動下通過第三開口 314向支架20方向伸出??ㄖ萍?67大致為長方形片狀,其垂直于連接桿165遠離的第二轉動軸164 —端。 卡制件167分別通過第四開口 315與第一支撐件21上的第一凹槽216或者第二凹槽218 相對。彈性件163大致為圓弧狀,其設置于抵制部161與固定板150相對的側面上,且圓弧的弧心遠離抵制部161。彈性件163由彈性材料制成,以在受到抵制部161擠壓的情況下發(fā)生彈性形變。當?shù)诙渭?3放置于止擋部38上時,凸起235可通過第二開口 313壓迫抵制部161而使彈性件163發(fā)生形變,從而帶動第二轉動軸164轉動。同時,連接桿165在第二轉動軸164的轉動下帶動兩個卡制件167通過第四開口 315向支架20方向伸出,分別卡置于第一支撐件21的第一凹槽216或者第二凹槽218內(nèi)。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9,支架20收容于具有支架的設備100內(nèi)時,第一支撐件21 收容于第一收容部30內(nèi)。第二支撐件23停靠于止擋部38上。第二支撐件23的凸起235 通過第二開口 313壓迫抵制部161向下運動。抵制部161壓迫彈性件163發(fā)生彈性形變, 使得抵制部161向靠近固定板150方向運動,同時帶動第二轉動軸164向靠近固定板150 方向轉動。從而使得與第二轉動軸164連接的連接桿165轉動,通過第三開口 314伸出止擋部38。卡制件167在連接桿165帶動下通過第四開口 315卡置于第一凹槽216內(nèi),從而將第一支撐件21鎖定于第一收容部30內(nèi)。請一并參閱圖7及圖10,第二支撐件23僅能水平支撐具有支架的設備100,采用第二支撐件23支撐具有支架的設備100時,施力將第二支撐件23從第二開口 313內(nèi)拉出并停靠在第三側壁36的斜面上,使得具有支架的設備100與承載物(圖未示)之間成一定角度。此時,彈性件163恢復彈性變向遠離固定板150方向轉動,同時帶動第二轉動軸164 轉動。在第二轉動軸164的帶動下連接桿165靠近固定板150方向運動恢復到彈性形變前位置,同時卡制件167離開第一凹槽216恢復到彈性形變前位置。請一并參閱圖8及圖11,第一支撐件21可水平或豎直方向支撐具有支架的設備 100,采用第一支撐件21豎直方向支撐具有支架的設備100時,施力將第二支撐件23從第二開口 313內(nèi)向外拉出定靠于第三側壁36的斜面上。然后,施力于第一支撐件21并將其從第一收容部30內(nèi)拉出并停靠在第三側壁36的斜面上。此時,第一支撐件21的第二凹槽218與第四開口 315相對。然后,施力將第二支撐件23靠近止擋部38運動,并使得凸起 235通過第四開口 315壓迫抵制部161向靠近固定板150方向運動。抵制部161壓迫彈性件163發(fā)生彈性形變。抵制部161帶動第二轉動軸164向靠近固定板150方向轉動。從而使得與第二轉動軸164連接的連接桿165從第三開口 314伸出止擋部38外,同時帶動卡制件167向遠離固定板150方向運動??ㄖ萍?67通過第四開口 315卡置于與第二凹槽218 內(nèi),將第一支撐件21鎖定于??吭诘谌齻缺?6的斜面上。第一支撐件21和第二支撐件23 均水平支撐時,由于第一支撐件21與第二支撐件23的長度不同,使得具有支架的設備100 與承載物之間的距離不同,故支撐高度不同。另外,第一支撐件21還可豎直方向支撐具有支架的設備100。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 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范圍之內(nèi),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支架的設備,其包括主體和轉動設置于該主體上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該主體包括用于收容該支架的第一收容部和卡制部;該卡制部可轉動地設置于該主體內(nèi)背對該第一收容部的一側;該卡制部包括相對設置的抵制部和卡制件;該抵制部可在外力作用下帶動該卡制件轉動;該支架包括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收容部內(nèi)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及第一轉動軸;該第二支撐件設置于該第一支撐件內(nèi);該第一轉動軸將該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一收容部內(nèi);該第一收容部包括側壁;該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該主體張開一定的角度并??坑谠搨缺谏?,且該第二支撐件可使該抵制部轉動,進而帶動該卡制件穿過該第一收容部卡設于該第一支撐件上,而將該第一支撐件鎖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抵制部設置有彈性件;該彈性件可在該抵制部作用下發(fā)生彈性形變使得該卡制件向該第一支撐件轉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收容部還包括底部;該底部設置有與該第二支撐件對應的止擋部;該止擋部由該底部向該支架方向凸起形成,用于止擋該第二支撐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止擋部上開設有第二開口;該第二支撐件包括一凸起;該凸起通過該第二開口施力于該抵制部,使得該抵制部向下運動。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底部還包括對稱設置于該止擋部相對兩側的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 ;該第四開口沿該止擋部兩個相對側面向該側壁方向開設,且與第三開口相連通;該卡制件可通過該第三開口和第四開口卡置于該第一支撐件內(nèi)。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撐件包括支撐部和自該支撐部邊緣平行伸出的兩個樞接部;該樞接部上開設有第一通孔;該第二支撐件還包括第二通孔;該第一轉動軸穿過該第一通孔和該第二通孔將該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可轉動地固定于該第一收容部內(nèi)。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樞接部上還開設有對稱設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該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與該卡制件配合;該卡制件可通過該第一收容部卡制于該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內(nèi)。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主體還包括背對第一收容部設置的第二收容部和固定部;該第二收容部用于收容該固定部;該卡制部包括設置于該固定部內(nèi)的第二轉動軸,該第二轉動軸分別與該抵制部和卡制部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固定部還包括一固定板,該固定板向內(nèi)凹陷形成一收容槽;該收容槽用于收容該卡制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支架的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收容部內(nèi)開設有兩個第三凹槽;該固定板上設置有與該第三凹槽對應的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該第二轉動軸可轉動地設置于該第三凹槽與該第四凹槽配合形成一軸孔中。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支架的設備,其包括主體和轉動設置于主體上的支架。主體包括第一收容部和卡制部??ㄖ撇堪ǖ种撇亢涂ㄖ萍5种撇靠蓭涌ㄖ萍D動。支架包括轉動地設置于第一收容部內(nèi)的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及第一轉動軸。第二支撐件設置于第一支撐件內(nèi)。第一轉動軸將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轉動地設置于第一收容部內(nèi)。第一收容部包括側壁。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主體張開一定的角度并??坑趥缺谏?,且第二支撐件可使抵制部轉動,進而帶動卡制件穿過第一收容部卡設于第一支撐件上,而將該第一支撐件鎖定。
文檔編號A47G1/16GK102210532SQ201010142190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fā)明者吳偉, 楊鑫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