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手恢復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風手恢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風疾病會引起其中一只手不能正常自由活動,尤其是手指不能正常的活動,因此,通過外部裝置來模擬手指運動從而達到讓手指恢復是非常必要的,如在申請?zhí)枮?00420069731.3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手指康復治療儀,該治療儀雖然能驅動手指運動,但不能調節(jié)手指機構的彎曲弧度,使得其使用范圍不廣。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的提供一種中風手恢復裝置,利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能調節(jié)手指機構的彎曲弧度。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中風手恢復裝置,包括控制器、馬達、手臂套及恢復手套;控制器連接馬達;所述的恢復手套包括腕套、掌套及與手指數量相同的手指機構;掌套設在腕套上;手指機構包括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手指片,所述的手指片包括鉸接支點和兩個拉線支點,鉸接支點位于兩拉線支點之間,相鄰兩手指片的鉸接支點相鉸接,位于最下面的手指片鉸接在支架上,支架連接在掌套上;手指片鉸接后其中一拉線支點位于外側,另一拉線支點位于內側;在手指片的前后側分別設有拉線,位于后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最上端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位于后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位于前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于最上端手指片相鄰的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位于前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在相鄰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連接有牽引繩;在臂套和腕套上安裝有應力片,應力片連接到牽引繩上,應力片與控制器相連接;馬達與牽引繩相連接。
[0005]上述中風手恢復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手臂套戴在恢復手臂上,將恢復手套戴在恢復手上。當恢復手的手指微動時,恢復手指會帶動手指機構微動,并通過牽引繩使應變片發(fā)生變形,應變片將變形的信號傳到控制器上,通過控制器控制馬達工作,利用馬達帶動牽引繩拉動手指機構的其中一拉線支點,從而帶動整個手指機構彎曲,手指機構帶動恢復手指彎曲,起到治療的作用。由于每一手指片設置了一個鉸接支點和兩個拉線支點,鉸接支點位于拉線支點之間,且設置了拉線,同時驅動力設置在中間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因此,通過一個驅動力既能實現(xiàn)手指機構的彎曲。當調節(jié)支架與拉線支點之間的拉線長度,則能調節(jié)手指機構的彎曲弧度。
[0006]進一步的,還包括主動腕套和主動手套,主動手套包括連接在主動腕套上的主動掌套和與手指數量相同的主動手指機構,主動手指機構包括主動支架和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相互鉸接的主動手指片,其中一主動手指片鉸接在主動支架上,主動支架固定在主動掌套上,在主動手指片上連接有主動拉繩,主動拉繩上連接有電位器,電位器與控制器相連接。由于中風疾病一般是其中一只手不能自由活動,因此,將主動腕套和主動手套戴在可以自由活動的手上,當能自由活動的手指活動時,帶動主動手指機構彎曲,此時電位器會檢測到偏轉值,該偏轉值被傳入到控制器中,通過控制器控制馬達工作,利用馬達帶動牽引繩拉動手指機構的其中一拉線支點,從而帶動整個手指機構彎曲,手指機構帶動恢復手指彎曲,起到治療的作用。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手臂套和恢復手套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手指機構的示意圖。
[0009]圖3為手指機構另一視角的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1]如圖1所示,中風手恢復裝置包括控制器、馬達、手臂套4、恢復手套100、主動手臂套及主動手套。
[0012]控制器與馬達相連接??刂破魃线B接有應變片和電位器。
[0013]如圖1所示,恢復手套100設在手套臂4上。所述的恢復手套100包括腕套101、連接在腕套101上的掌套102及與手指數量相同的手指機構103。如圖2和圖3所示,手指機構103包括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手指片1,所述的手指片包括鉸接支點14和兩個拉線支點15。所述的手指片包括前板11、后板12及連接柱13,連接柱13連接在前后板的相對拉線支點15之間。鉸接支點14位于兩拉線支點之間,鉸接支點14和兩拉線支點呈三角形,相鄰兩手指片的鉸接支點相鉸接,位于最下面的手指片鉸接在支架上;手指片鉸接后其中一拉線支點位于外側,另一拉線支點位于內側;在手指片的前后側分別設有拉線,位于后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最上端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位于后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位于前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于最上端手指片相鄰的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位于前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在拉線繞過的拉線支點上設有滑輪2,以減小摩擦力;在相鄰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之間連接有彈性件,所述的彈性件為橡皮筋;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連接有牽引繩。所述的牽引繩與應變片連接,且同時與馬達連接;在手臂套、腕套和掌套上分別設有應變片。
[0014]主動手套包括連接在主動腕套上的主動掌套和與手指數量相同的主動手指機構,主動手指機構包括主動支架和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相互鉸接的主動手指片,其中一主動手指片鉸接在主動支架上,主動支架固定在主動掌套上,在主動手指片上連接有主動拉繩,主動拉繩上連接有電位器,電位器與控制器相連接。
[0015]本實施方式的中風手恢復裝置有兩種工作方式:第一、當需要恢復的手完全不能自由活動,則通過另一只手的活動實現(xiàn)對需要恢復的手的治療,具體過程為:將手臂套戴在恢復手臂上,將恢復手套戴在恢復手上。將主動腕套和主動手套戴在可以自由活動的手上,當能自由活動的手指活動時,帶動主動手指機構彎曲,此時電位器會檢測到偏轉值,該偏轉值被傳入到控制器中,通過控制器控制馬達工作,利用馬達帶動牽引繩拉動手指機構的其中一拉線支點,從而帶動整個手指機構彎曲,手指機構帶動恢復手指彎曲,起到治療的作用。第二,當需要恢復的手能進行微動,則利用微動作為信號使需要恢復的手活動,具體過程是:當恢復手的手指微動時,恢復手指會帶動手指機構微動,并通過牽引繩使應變片發(fā)生變形,應變片將變形的信號傳到控制器上,通過控制器控制馬達工作,利用馬達帶動牽引繩拉動手指機構的其中一拉線支點,從而帶動整個手指機構彎曲,手指機構帶動恢復手指彎曲,起到治療的作用。由于每一手指片設置了一個鉸接支點和兩個拉線支點,鉸接支點位于拉線支點之間,且設置了拉線,同時驅動力設置在中間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因此,通過一個驅動力既能實現(xiàn)手指機構的彎曲。當調節(jié)支架與拉線支點之間的拉線長度,則能調節(jié)手指機構的彎曲弧度。
【主權項】
1.中風手恢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馬達、手臂套及恢復手套;控制器連接馬達;所述的恢復手套包括腕套、掌套及與手指數量相同的手指機構;掌套設在腕套上;手指機構包括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手指片,所述的手指片包括鉸接支點和兩個拉線支點,鉸接支點位于兩拉線支點之間,相鄰兩手指片的鉸接支點相鉸接,位于最下面的手指片鉸接在支架上,支架連接在掌套上;手指片鉸接后其中一拉線支點位于外側,另一拉線支點位于內側;在手指片的前后側分別設有拉線,位于后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最上端手指片的內偵啦線支點上,位于后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位于前側的拉線的一端固定在于最上端手指片相鄰的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位于前側的拉線的另一端自上向下依次經相鄰手指片內側拉線支點、外側拉線支點后再經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連接;在相鄰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連接有牽引繩;在臂套和腕套上安裝有應力片,應力片連接到牽引繩上,應力片與控制器相連接;馬達與牽引繩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風手恢復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主動腕套和主動手套,主動手套包括連接在主動腕套上的主動掌套和與手指數量相同的主動手指機構,主動手指機構包括主動支架和與手指節(jié)數量相同的相互鉸接的主動手指片,其中一主動手指片鉸接在主動支架上,主動支架固定在主動掌套上,在主動手指片上連接有主動拉繩,主動拉繩上連接有電位器,電位器與控制器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風手恢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件為橡皮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風手恢復裝置,包括控制器、馬達、手臂套及恢復手套;控制器連接馬達;所述的恢復手套包括手指片,手指片包括鉸接支點和兩個拉線支點,相鄰兩手指片的鉸接支點相鉸接,位于最下面的手指片鉸接在支架上;在手指片的前后側分別設有連接到支架上的拉線,位;在相鄰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最下端手指片的外側拉線支點與支架之間連接有彈性件;在位于中部的其中一手指片的內側拉線支點上連接有驅動力。利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只需要一個驅動力,且能調節(jié)手指機構的彎曲幅度。
【IPC分類】A61H1-02
【公開號】CN204468601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02782
【發(fā)明人】吳京祥, 鐘家杰, 趙鍇, 曾俊皓, 梁鍵釗
【申請人】吳京祥, 鐘家杰, 趙鍇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