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治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 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 原發(fā)性高血壓?。‥ssentialhyPertension,EH)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體 循環(huán)動脈血壓持續(xù)性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常導(dǎo)致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和功 能衰竭,具有患病率高、并發(fā)癥多、致殘率高等特點,其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嚴重威脅人 類健康。高血壓是目前中國人群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人群中至少20%的急性冠 心病事件、近40%的缺血性腦卒中事件和59%的出血性腦卒中事件可歸因于高血壓。在我 國,高血壓的發(fā)病率20世紀50年代為5. 1%,70年代為7. 73%,90年代為11. 88%,全國目前 大約有1. 6億人患有高血壓??;而對高血壓的知曉率只有30. 2%,治療率只有24. 7%,控制率 只有6. 1%,這表明我國高血壓的防治工作任重道遠。
[0003] 西醫(yī)治療高血壓病主要通過平穩(wěn)、持久降低血壓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nèi),長期控制 好血壓,能有效的防止靶器官損害。降壓西藥品種豐富、降壓效果明顯,還可通過聯(lián)合用藥 來選擇符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有利于有效控制血壓。不足之處在于,長期服用降壓藥,有一 定的藥物副作用,且對于高血壓病伴隨癥狀的改善不明顯,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方面效 果差。
[0004]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情志失節(jié),如心情不暢、惱怒與精神緊張等,此外, 過嗜煙酒辛辣、肥甘厚膩,均可引起肝失疏泄、肝陽過亢、痰濁上擾和肝腎陰虛等病理變化, 而導(dǎo)致高血壓的發(fā)生。憂思勞倦傷脾或勞心過度傷心,心脾受損,一方面可因痰濁上擾,土 壅木郁,肝失條達而成高血壓;一方面脾陰不足,血失濡養(yǎng),肺失肅降,肝氣橫逆而致高血 壓。這一類高血壓,往往兼見心脾之證,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心煩易怒等。西藥用來治 療高血壓,往往僅僅降低血壓,對于其他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治 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的中藥,在西醫(yī)基礎(chǔ)降壓治療的前提下,能顯著降低患者 的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心煩易 怒等,提尚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0006]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藥制成: 枸杞子11-19份、墨旱蓮11-19份、桑葚11-19份、黑芝麻6-14份、熟地黃11-19份、 石決明11-19份、刺蒺藜6-14份、羅布麻6-14份、天麻6-14份、鉤藤6-14份、半夏4-8份、 天南星4_8份、阜莢4_8份、石菖蒲4_8份、霍香6_14份、佩蘭6_14份、赤茍6_14份、丹參 6-14份、川芎6-14份、桃仁6-14份、紅花6-14份、蟬蛻5-13份、桑葉5-13份、菊花5-13 份、夜交藤11-19份、合歡皮6-14份、酸棗仁6-14份、吳茱萸4-8份、甘草4-8份。
[0007] 優(yōu)選的,上述的治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料藥制成: 枸杞子13-17份、墨旱蓮13-17份、桑葚13-17份、黑芝麻8-12份、熟地黃13-17份、 石決明13-17份、刺漢藜8-12份、羅布麻8-12份、天麻8-12份、鉤藤8-12份、半夏5-7份、 天南星5-7份、阜莢5-7份、石菖蒲5-7份、藿香8-12份、佩蘭8-12份、赤茍8-12份、丹參 8-12份、川芎8-12份、桃仁8-12份、紅花8-12份、蟬蛻7-11份、桑葉7-11份、菊花7-11 份、夜交藤13-17份、合歡皮8-12份、酸棗仁8-12份、吳茱萸5-7份、甘草5-7份。
[0008] 更優(yōu)選的,上述的治療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藥原料藥制成: 枸杞子15份、墨旱蓮15份、桑葚15份、黑芝麻10份、熟地黃15份、石決明15份、刺 蒺藜10份、羅布麻10份、天麻10份、鉤藤10份、半夏6份、天南星6份、皂莢6份、石菖蒲 6份、藿香10份、佩蘭10份、赤芍10份、丹參10份、川芎10份、桃仁10份、紅花10份、蟬 蛻9份、桑葉9份、菊花9份、夜交藤15份、合歡皮10份、酸棗仁10份、吳茱萸6份、甘草6 份。
[0009]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經(jīng)過科學篩選得到的,對于特殊病人,如重癥或輕癥,肥胖 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應(yīng)調(diào)整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減少不超過100%,藥效基本不變。
[0010] 上述藥物的重量份,若以g為單位,通常是1劑的用量。
[0011] 本發(fā)明中藥的適應(yīng)癥: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型高血壓,癥見:眩暈久發(fā)不已,頭重 如蒙,視物旋轉(zhuǎn),胸悶作惡,嘔吐痰涎,視力減退,兩目干色恩澀,少寐健忘,心煩易怒,頭重 足輕,口干,耳鳴,舌紫暗或有斑點,苔膩,脈弦澀。
[0012] 申請人發(fā)現(xiàn)臨床中原發(fā)性高血壓多見于老年人,辯證多屬肝腎陰虛兼痰瘀阻竅。 病機為:年老腎虧,肝失所養(yǎng),以致肝陰不足,肝腎虧虛,髓海不充,清竅失養(yǎng),則腦轉(zhuǎn)耳鳴, 且陰不制陽,肝陽上亢發(fā)為本??;并現(xiàn)代生活方式發(fā)生轉(zhuǎn)變,老年人肥胖體質(zhì)人群非常多, 平時飲食肥甘厚膩,痰濁內(nèi)生,痰瘀同根,痰聚則血結(jié),痰瘀互結(jié)阻遏清竅發(fā)為本病。因此, 應(yīng)以滋補肝腎,平肝潛陽,豁痰化瘀,開竅醒神為治則。
[0013] 枸杞子:性味:甘,平。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 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①《本草匯言》:"入足少陰、足厥 陰經(jīng)。"②《本草經(jīng)解》:"入足少陰腎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③《要藥分劑》:"入肝、胃二經(jīng),兼 入肺經(jīng)。" 墨旱蓮:性味:甘、酸,寒。歸腎、肝經(jīng)。功能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牙齒松 動,須發(fā)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①《唐本草》:"主血痢。針灸瘡發(fā),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涂發(fā)眉,生速而繁。"②《日華子本 草》:"排膿,止血,通小腸,敷一切瘡并蠶搞。"③《滇南本草》:"固齒,烏須,洗九種痔瘡。"④ 《綱目》:"烏須發(fā),益腎陰。" 桑葚:性味:甘、酸,寒。歸心、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于眩暈耳 鳴,心悸失眠,須發(fā)早白,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血虛便秘。
[0014] 黑芝麻:性味:甘,平。歸經(jīng):歸肝、腎、大腸經(jīng)。功能主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用于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fā)早白,病后脫發(fā),腸燥便秘。
[0015]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 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nèi)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下血, 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①《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②王好古:"主坐而 欲起,目琉琉無所見。"③《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nèi)傷不足,通血脈,利耳 日,黑須發(fā),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jīng)候不調(diào),胎產(chǎn)百病。"④《本草從新》:"滋腎水, 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發(fā)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傷風痹,陰虧 發(fā)熱,干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后脛股酸痛,產(chǎn)后臍腹急疼,感 證陰虧,無汗便閉,諸種動血,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半夏: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 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 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①《本經(jīng)》:"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 脹,咳逆,腸鳴,止汗。"②《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 逆;消癰腫,墮胎,療瘺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 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jié)。新生者摩涂癰腫不消,能除瘤癭。氣虛而有痰氣, 加而用之。"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jié) 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 治癰腫,蛇蟲咬傷。①《本經(jīng)》:"主心痛,寒熱,結(jié)氣,積聚,伏梁,傷筋,瘺,拘緩,利水道。"② 《別錄》:"除陰下濕,風眩。"③《藥性論》:"治風眩目轉(zhuǎn),主疝瘕腸痛,傷寒時疾,強陰。" 皂莢:性味:辛,溫,微毒。歸肺、大腸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治中風口 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本草圖經(jīng)》:"疏風 氣。" 石菖蒲: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jīng)。功能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 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①《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 補五臟,通九窮,明耳目,出音聲。"②《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 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③《藥性論》:"治風濕頑痹, 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藿香:性味:辛,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快氣,和中,辟穢,祛濕。治感冒暑濕, 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瘧疾,痢疾,口臭。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