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造血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活體的血管發(fā)生堵塞性病變或擴張性病變時需要置換病變部分或傍路病變部分所用的人造血管。
在活體血管發(fā)生堵塞性病變或擴張性病變時,需要利用代用血管進行傍路和置換手術(shù)。作為該代用血管可以有從人體獲得的血管按原樣使用的情況或利用由聚四氟乙烯等基材成形的人造血管的情況。
在把人造血管同活體血管相接合的方法中有如圖5(a)所示把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吻合在活體血管1的端部1a上的端端吻合,和如圖5(b)所示把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吻合在活體血管1的外面1b上的端側(cè)吻合。
為了利用端側(cè)吻合把人造血管吻合在活體血管上,首先要象圖6所示那樣在活體血管1的外面1b上形成狹縫狀的開口部分。然后在為了使人造血管2的端部2a同開口部3形成基本相同形狀而對端部2a進行整形的過程中,使端部2a的周緣部分吻合在開口部分3的周緣部分上。這時,一般地講,象圖7所示那樣,使端部2a的周緣部分和開口部分3的周緣一起向外折疊,使端部2a的周緣部分的內(nèi)側(cè)同開口部分3的周緣部分的內(nèi)側(cè)接觸,通過用縫合線4縫合該接觸位置進行吻合。
由于在血管的外面?zhèn)壬嫌惺寡耗痰淖饔茫圆捎孟筮@樣地使內(nèi)側(cè)同內(nèi)側(cè)吻合的方法。
當血管內(nèi)的血液流速迅速變慢時,血液流中產(chǎn)生層間分離和使血液內(nèi)的剪切應力或大或小,這兩種情況都成為在血管中引起各種病變的主要原因。
隨著上述的端側(cè)吻合,就人造血管內(nèi)的血液流動就而言,由于在人體血管2的端部2a附近的狹縫狀的變形部分和血液從人造血管2流入活體血管1的部分的兩個位置上血液通路的截面急劇變化,而出現(xiàn)血液的流速和剪切應力發(fā)生大變化的問題。
在把人造血管2吻合在活體血管1上時,必須確保作為血管所必需的截面積,由于對于相同的截面積而言,截面變得細長時周長也稍變長,所以通過上述使人造血管2的端部2a變形為狹縫狀的方法會使縫合部分變長。因為在血管的外面上形成狹縫狀開口的同時,對其周緣部分向外折疊的處理是比較麻煩的操作,所以存在吻合時費工夫的問題。
此外,由于在將血管2的端部2a整形使其與活體血管1吻合時,在活體血管1的吻合位置附近受到多余的力,往往使活體血管1的斷面發(fā)生變化。因此,加在活體血管上的力或者由于該力所引起的截面變形可能是在吻合位置附近在活體血管1中產(chǎn)生障礙的主要原因這是已有技術(shù)存在的另一個問題。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課題提出的,把提供一種既能使因吻合產(chǎn)生的血液流動變化減小又能使吻合處理作業(yè)性提高的人造血管作為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由第一管狀部分和端部接合在第一管狀部分外面上的第二管狀部分組成,第二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形成與第一管犬部分相連通的結(jié)構(gòu)。采用該人造血管,由于端側(cè)應該吻合的部分全部形成在人造血管上,所以,在把人造血管吻合在活體血管上時,首先去除活體血管的病變部分,通過端端吻合將活體血管的兩個端部分別吻合在其中的第一管狀部分的兩端部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在活體的血管外面形成狹縫狀的開口,也不進行使其周緣部分折疊的處理,所使吻合處理容易,其作業(yè)性能提高。
在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中,第二管狀部分的端部周緣部分接合在第一管狀部分外面所形成的開口周緣部分上。因此,在流過第二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的血液流入第一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內(nèi)時,沒有從血液通路壁向內(nèi)突出的部分,由于沒有遮擋血流,所以可以使血液流動變化減小。
在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中,在第二管狀部分同第一管狀部分接合的位置上,第一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和第二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具有同樣的橫截面形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沒有必要把第二管狀部分端部整形成狹縫狀,所以可以減少斷面急劇變化的位置,另外,由于兩個管狀部分具有相同的斷面形狀,所以在從第二管狀部分向第一管狀部分連通的血流通路上,可以沒有斷面急劇變化的位置,因此,可以使血液的流動變化減小。
在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中,第一管狀部分同第二管狀部分的夾角在20度至45度的范圍。由于血液從第二管狀部分向第一管狀部分光滑地流動,所以可以使血液流動的變化減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一個實例的斜視圖。
圖2是表示同例中的人造血管的局部斜視圖。
圖3(a)、(b)是表示利用同例的人造血管的吻合方法的側(cè)面圖。
圖4是表示利用同例的人造血管另一吻合方法的側(cè)面圖。
圖5(a)、(b)是表示已有技術(shù)中的吻合方法的側(cè)面圖。
圖6是表示已有技術(shù)中的端側(cè)吻合方法的斜視圖。
圖7是表示吻合位置的主要部分的斜視圖。
下面參照圖1至圖4說明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的一個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人造血管是把兩個管狀的人造血管接合形成的人造血管。在一般的情況下,該管狀的人造血管是由聚四氟乙烯等原料的成形品或由該原料的纖維編織形成的。
在圖1中,人造血管10由具有相同斷面形狀(基本上為圓形)的管狀部分12(第一管狀部分)和管狀部分13(第二管狀部分)構(gòu)成,在每個管狀部分上分別形成血液流動的通路14和15。
在人造血管12的外面12a上形成開口部18,管狀部分12同管狀部分13相交成30度角,管狀部分13的端部13b的周緣部分接合在開口部18的周緣上。這時,如圖2所示那樣,在管狀部分13上形成切入部分19a,通過切入部分19a和端側(cè)部分19b形成管狀部分13的端部13b的周緣部分19,使管狀部分12同在接合部分附近的管狀部分13的變形為最小值,管狀部分12的開口部分與周緣部分19形成基本上相同的形狀。關(guān)于周緣部分間的連接,與上述的端側(cè)吻合相同,使各個周緣部分向外折疊,使內(nèi)側(cè)同內(nèi)側(cè)配合,通過縫合、粘接、熔接手段使該接觸位置接合。
人造血管10的管狀部分12和13形成得稍長一些,對照吻合處理時的使用條件切斷管狀部分12和13,以便可以形成適合的長度。
為了把上述構(gòu)成的人造血管10吻合在活體血管上,首先對照使用條件將管狀部分12和13切成合適長度后,如圖3(a)所示,除去活體血管20的病變部分20a,形成端部20b、20b。接著,如圖3(b)所示,通過端端吻合使管狀部分12的端部12b、12b吻合在活體血管20的端部20b、20b上。這時,使端部12b同端部20b的內(nèi)側(cè)按上述的端側(cè)吻合要求合在一起,用縫合線22縫合該接觸位置,以便進行吻合。
采用上述的人造血管10,可以使靠近管狀部分12的接合位置的管狀部分13的變形變?yōu)樽钚。軤畈糠?2和管狀部分13具有相同的斷面形狀,以便于管狀部分12的開口部18的周緣部分同管狀部分13的端部13b的周緣部分接合,并使從血流通路14和15的壁部沒有向內(nèi)突出的部分,在從管狀部分13連接到管狀部分12的血流通路中去除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從而使血流的流動的變化減小。
在管狀部分12同13接合時,如果相交角度變小則接合部分的長度將變長。此外,由于在相交角度變大時,在從血流通路15向血流通路14流入的血液方向角度變大的情況下,會在血液流中產(chǎn)生紊亂,所以相交角度最好從20度至45度為最適合,因為本實施例的人造血管10的相交角度是約30度的范圍,所以血流從血流通路15向14可以光滑地流動,從而使血液的流動變化減小。
另外,由于可以通過端端吻合使人造血管10同活體血管20吻合,所以如同是同一斷面積,這與吻合部分是狹縫狀的情況相比,縫合長度明顯變短,還由于不要在活體血管20的外面形成狹縫狀開口部分,也不用對其周緣部分進行折疊處理,所以使吻合處理容易,其作業(yè)性能提高。
可是,關(guān)于上述的人造血管10,也可以考慮圖4所示的使用方法。
通過切斷管狀部分12同管狀部分13的接合部分的周圍部分,使人造血管10形成如圖4所示形狀的人造血管25。在用該人造血管25進行同活體血管26的吻合時采用端側(cè)吻合。在本使用方法中關(guān)于使血流流動變化減小方面也可以獲得與上述的使用方法相同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定,使第一管狀部分的外面同第二管狀部分的端部接合,在使兩個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連通的結(jié)構(gòu)條件下可以有各種設計上的變更。例如,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使第一和第二管狀部分形成在其長度方向斷面相同的結(jié)構(gòu),但是也可以對應連接的活體血管的大小,使血流通路在長度方向上逐漸擴徑或縮徑,具有這種構(gòu)造的管狀部分是可以采用的。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是使第二管狀部分的端部周緣部分接合在第一管狀部分開口部的周緣部分上,但是也可以采用下述的構(gòu)造在第二管狀部分的端部上形成向外擴大的部分,該部分是比上述開口部分大的擴張部分,把該擴張部分從上述開口部分壓向第一管狀部分的內(nèi)部,使該擴張部分同第一管狀部分的內(nèi)壁之間用粘接、縫合等手段封住而形成使第一管狀部分同第二管狀部分相接合的構(gòu)造。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管狀部分和端部接合在第一管狀部分外面上的第二管狀部分;該第二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與上述第一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相連通。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管狀部分的端部周緣部分同在上述第一管狀部分外面上形成的開口周緣部相接合。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管狀部分同上述第二管狀部分相接合的位置上,上述第一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同上述第二管狀部分的血流通路具有相同的橫斷面形狀。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血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管狀部分同上述第二管狀部分的交角為從20度至45度的范圍內(nè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人造血管具有第一管狀部分和端部接合在第一管狀部分外面上的第二管狀部分,第二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與第一管狀部分內(nèi)的血流通路相連通。按照該人造血管,由于其端側(cè)吻合的部分全部形成在人造血管上,所以,在使人造血管同活體血管吻合時可以首先除去活體血管病變部分、通過端端吻合將活體血管的各端吻合在其中的第一管狀部分的兩個端部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需進行在活體血管外面上形成狹縫狀開口部分或在其周緣部分進行折疊處理,從而使吻合處理容易,其作業(yè)性能提高。
文檔編號A61F2/06GK1123649SQ9512029
公開日1996年6月5日 申請日期1995年10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10月27日
發(fā)明者布川三櫻子 申請人:布川三櫻子